廟學典禮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然,權臣之議遂格。
未幾,上命公為西夏中興等路提刑按察使,公以廉勤自将,處事公允。
有僧違戒律、撓官法者,有司莫敢誰何,公遣驿奏之,奉旨诘治,不少貸,境内為之肅然。
其直而不撓,類如此。
解任入觐,上方擇人将命北行者,公毅然請行。
上問公方略如何,公一一為上陳之,大稱上意。
比行,以病終,上甚哀悼之。
公年六十有六,娶西夏驸馬梁氏女,子長壽,仕至佥江淮等處行樞密院事:睿,今為江南浙西道肅政訪廉使。
】?皇帝嘗問西夏故大臣家有賢子孫在者否,以公對,召見,上存撫,留公左右。
公性樂恬退,未幾複歸舊隐。
時庫德太子鎮西涼,令民間立傳置,士亦與焉。
先聖廟歲時祭祀禁約搔擾安下 中統二年六月,欽奉聖旨節該:先聖廟,國家歲時緻祭,諸儒月朔釋奠,宜恒令灑掃修潔。
今後禁約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于廟宇内安下,或聚集理問詞訟,及亵渎飲宴,管工匠官不得于其中營造,違者治罪。
管内凡有書院,亦不得令諸人搔擾,使臣安下。
欽此。
設提舉學校官 中統二年八月,欽奉聖旨:諸路學校久廢,無以作成人材。
今拟選博學洽聞之士以教導之,據某人可充某處提舉學校官。
凡諸生進修者,仍選高業儒生教授,嚴加訓誨,務要成材,以備他日選擢之用。
仍仰各路官司,常切主領敦勸,宜令準此。
官吏詣廟學燒香講書 中書省,至元六年四月,欽奉聖旨定例條畫内一款該:提刑按察司官所至之處,勸課農桑,問民疾苦,勉勵學校,宣明教化。
若有利害可以興除者,申台呈省。
欽此。
除已遵依外,事有似緩而實急者,學校是也。
蓋學校者,風化之本,出治之原也。
照得:随路雖有設立學官,其所在官司,例皆看同泛常,不為用心勉勵,以緻學校之設,有名無實。
由是吏民往往不循理法,輕犯憲章,深不副朝廷肅清風俗、宣明教化之意。
今移文各路,遍行所屬,如遇朔望,自長次以下正官同首領官,率領僚屬吏員,俱詣文廟燒香。
禮畢,從學官、主善詣講堂,同諸生并民家子弟願從學者,講議經史,更相授受。
日就月将,教化可明,人材可冀。
外據所在鄉村鎮店,選擇有德望學問可為師長者,于百姓農隙之時,如法訓導,使長幼皆聞孝悌忠信廉恥之言。
禮讓既行,風俗自厚,政清民化,止盜息奸,不為小補。
設提舉學校官及教授 儒人推舉保申,體究相應,許令勾當。
若本處委無堪充師範之人,許于别州、府依上踏逐相應之人勾當。
?中書吏禮部,至元六年十一月初八日劄付該:先準翰林院牒「開坐到随路見設提舉學校官,呈奉都堂鈞旨,通照拟随路合設人員同品級連呈」事,奉此,照得:舊例,外路學校,教授一員,别無另設提舉學校職名,止是随路、府、州長貳或運司文資官兼充。
即目随路已設學校官,除見欽受宣命人員,拟合依舊存設,其餘亦拟行罷去。
拟合并散府、上中州,依舊例設立教授一員。
各路作正八品,散府、上中州作從八品。
開坐下項事理,呈奉到都堂鈞旨,送本部準拟施行。
奉此,省部:合下仰照驗。
依呈奉都堂鈞旨,準拟事理施行。
仍開具選到人員官吏保結,申來以憑定奪施行。
一提舉學校,據欽受宣命人員,拟合依舊存設,其餘委用人員,拟行罷去。
一諸路散府、上中州,拟依舊例,合設教授一員。
若有已設教授,乞行下各路體究,委是德行學問、通曉文字、可以為後進師範之人,拟令委保申省,依舊勾當。
如體究得不應,及阙員去處,令各處官司,取問【劄付河南道按察司。
】 釋奠服色 中書吏禮部,至元十年二月二十九日符文:承奉中書省判送大司農、禦史丞兼領侍議司呈:至聖文宣王,用王者禮樂,禦王者衣冠,南面當坐,天子供祠。
其于萬世之絕尊,千載之通祀,宜莫如吾夫子也。
竊見外路官員、提學、教授,每遇春秋二丁,不變常服,以供執事,于禮未宜。
及照得:漢、唐以來,祭文廟,飨社稷,無非具公服,執手闆,行諸祭享之禮。
且鄉人傩孔子,猶朝服而立于阼階,先聖先師,安得不備禮儀者乎?釋、老二家,與儒一體,彼皆黃冠缁衣,以别其徒,獨彼孔門,衣服混然,無以異于常人者。
自此以往,拟合令執事官員,各依品序穿?公服。
外據陪位諸儒,亦合衣襕帶唐巾,行釋菜之禮,似為相應。
批奉都堂鈞旨,送吏禮部拟定連呈。
省部議得:衣冠所以彰貴賤、表誠敬,?國家大禮先聖先師,不必援釋、老二家之例。
凡預執事官員及陪位諸儒,自當謹嚴儀禮,以行其事。
參詳:如準侍議司所呈,以為相應。
乞賜遍行合屬,春秋二丁,除執事官已有各依品序制造公服,外據陪位諸儒,自備唐巾,以行釋菜之禮。
呈奉都堂鈞旨,送本部牒翰林院議定連呈。
奉此,移牒翰林院議拟去來,回準牒該:照得貴部議拟,
未幾,上命公為西夏中興等路提刑按察使,公以廉勤自将,處事公允。
有僧違戒律、撓官法者,有司莫敢誰何,公遣驿奏之,奉旨诘治,不少貸,境内為之肅然。
其直而不撓,類如此。
解任入觐,上方擇人将命北行者,公毅然請行。
上問公方略如何,公一一為上陳之,大稱上意。
比行,以病終,上甚哀悼之。
公年六十有六,娶西夏驸馬梁氏女,子長壽,仕至佥江淮等處行樞密院事:睿,今為江南浙西道肅政訪廉使。
】?皇帝嘗問西夏故大臣家有賢子孫在者否,以公對,召見,上存撫,留公左右。
公性樂恬退,未幾複歸舊隐。
時庫德太子鎮西涼,令民間立傳置,士亦與焉。
先聖廟歲時祭祀禁約搔擾安下 中統二年六月,欽奉聖旨節該:先聖廟,國家歲時緻祭,諸儒月朔釋奠,宜恒令灑掃修潔。
今後禁約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于廟宇内安下,或聚集理問詞訟,及亵渎飲宴,管工匠官不得于其中營造,違者治罪。
管内凡有書院,亦不得令諸人搔擾,使臣安下。
欽此。
設提舉學校官 中統二年八月,欽奉聖旨:諸路學校久廢,無以作成人材。
今拟選博學洽聞之士以教導之,據某人可充某處提舉學校官。
凡諸生進修者,仍選高業儒生教授,嚴加訓誨,務要成材,以備他日選擢之用。
仍仰各路官司,常切主領敦勸,宜令準此。
官吏詣廟學燒香講書 中書省,至元六年四月,欽奉聖旨定例條畫内一款該:提刑按察司官所至之處,勸課農桑,問民疾苦,勉勵學校,宣明教化。
若有利害可以興除者,申台呈省。
欽此。
除已遵依外,事有似緩而實急者,學校是也。
蓋學校者,風化之本,出治之原也。
照得:随路雖有設立學官,其所在官司,例皆看同泛常,不為用心勉勵,以緻學校之設,有名無實。
由是吏民往往不循理法,輕犯憲章,深不副朝廷肅清風俗、宣明教化之意。
今移文各路,遍行所屬,如遇朔望,自長次以下正官同首領官,率領僚屬吏員,俱詣文廟燒香。
禮畢,從學官、主善詣講堂,同諸生并民家子弟願從學者,講議經史,更相授受。
日就月将,教化可明,人材可冀。
外據所在鄉村鎮店,選擇有德望學問可為師長者,于百姓農隙之時,如法訓導,使長幼皆聞孝悌忠信廉恥之言。
禮讓既行,風俗自厚,政清民化,止盜息奸,不為小補。
設提舉學校官及教授 儒人推舉保申,體究相應,許令勾當。
若本處委無堪充師範之人,許于别州、府依上踏逐相應之人勾當。
?中書吏禮部,至元六年十一月初八日劄付該:先準翰林院牒「開坐到随路見設提舉學校官,呈奉都堂鈞旨,通照拟随路合設人員同品級連呈」事,奉此,照得:舊例,外路學校,教授一員,别無另設提舉學校職名,止是随路、府、州長貳或運司文資官兼充。
即目随路已設學校官,除見欽受宣命人員,拟合依舊存設,其餘亦拟行罷去。
拟合并散府、上中州,依舊例設立教授一員。
各路作正八品,散府、上中州作從八品。
開坐下項事理,呈奉到都堂鈞旨,送本部準拟施行。
奉此,省部:合下仰照驗。
依呈奉都堂鈞旨,準拟事理施行。
仍開具選到人員官吏保結,申來以憑定奪施行。
一提舉學校,據欽受宣命人員,拟合依舊存設,其餘委用人員,拟行罷去。
一諸路散府、上中州,拟依舊例,合設教授一員。
若有已設教授,乞行下各路體究,委是德行學問、通曉文字、可以為後進師範之人,拟令委保申省,依舊勾當。
如體究得不應,及阙員去處,令各處官司,取問【劄付河南道按察司。
】 釋奠服色 中書吏禮部,至元十年二月二十九日符文:承奉中書省判送大司農、禦史丞兼領侍議司呈:至聖文宣王,用王者禮樂,禦王者衣冠,南面當坐,天子供祠。
其于萬世之絕尊,千載之通祀,宜莫如吾夫子也。
竊見外路官員、提學、教授,每遇春秋二丁,不變常服,以供執事,于禮未宜。
及照得:漢、唐以來,祭文廟,飨社稷,無非具公服,執手闆,行諸祭享之禮。
且鄉人傩孔子,猶朝服而立于阼階,先聖先師,安得不備禮儀者乎?釋、老二家,與儒一體,彼皆黃冠缁衣,以别其徒,獨彼孔門,衣服混然,無以異于常人者。
自此以往,拟合令執事官員,各依品序穿?公服。
外據陪位諸儒,亦合衣襕帶唐巾,行釋菜之禮,似為相應。
批奉都堂鈞旨,送吏禮部拟定連呈。
省部議得:衣冠所以彰貴賤、表誠敬,?國家大禮先聖先師,不必援釋、老二家之例。
凡預執事官員及陪位諸儒,自當謹嚴儀禮,以行其事。
參詳:如準侍議司所呈,以為相應。
乞賜遍行合屬,春秋二丁,除執事官已有各依品序制造公服,外據陪位諸儒,自備唐巾,以行釋菜之禮。
呈奉都堂鈞旨,送本部牒翰林院議定連呈。
奉此,移牒翰林院議拟去來,回準牒該:照得貴部議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