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七
關燈
小
中
大
得稍有疏虞緻幹重咎。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追予安徽泾縣等處殉難教谕王敬典等紳民婦女二十九員名口分别旌恤如例。
○予故兩江總督馬新贻于山東菏澤縣原籍。
建立專祠。
○辛醜。
孝賢純皇後忌辰。
遣官祭裕陵。
○谕内閣、前因伊勒屯奏參巴裡坤鎮總兵何琯、袒護已革署遊擊孫淵椿被控各節。
及遇事專擅等情。
當經谕令左宗棠、将何琯調赴軍營察看。
茲據左宗棠奏稱、遵旨檄調何琯來營其所遺巴裡坤鎮總兵一缺。
查有記名提督趙德正、明幹老成久經行陣。
請以署理等語何琯着即馳赴左宗棠軍營。
不準藉詞延緩該大臣于何琯到營後。
悉心察看。
并将被參各情。
秉公查核。
據實具奏。
巴裡坤鎮總兵員缺。
即着趙德正署理。
○谕軍機大臣等、安定奏、遵旨采辦米面協濟軍食。
酌拟章程覆奏一摺。
塞外用兵。
糧運最關緊要。
定安現拟遴派。
妥員采辦米面。
另籌經費由蘇木台站運送十八台。
惟各省應解烏城協饷。
山西之十萬兩。
早經解往河南之十萬兩。
僅解二萬兩亦已撥交。
其餘尚無到綏信息。
現在該處克日設局采辦。
需用甚殷。
勢難久待。
所有歸綏采買米面價值。
并蘇木台站運解經費。
以及派出采買運解官兵應給口分銀兩即着文盛在察哈爾庫存軍需項下撥給。
以濟要需。
并着該都統酌派協佐官一員。
前赴綏城會同辦理。
一切用款。
即饬承辦之員按月造冊呈由定安詳核。
咨照文盛。
統歸察哈爾都統彙總報銷。
其現籌采買運送章程。
均着照定安所議辦理。
一切未盡事宜。
着定安、文盛、随時咨商。
和衷妥辦。
昨因杜嘎爾奏兵分力單。
準其将貢果爾調赴前敵。
其督催糧運各事。
谕令文盛另派妥員前往接辦。
定安拟将歸綏糧石直送至濟斯洪果爾、交貢果爾查收之處。
着咨詢文盛派出接辦者系屬何人。
饬令領運之員妥為交付。
毋稍疏虞。
定安原摺。
着鈔給文盛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甘肅金積堡賊巢。
業經官軍平毀。
逆首馬化漋等伏誅。
經左宗棠審明該逆首等眷屬。
按律分别科罪。
請将馬化<?氵鳳>、馬阿西子、馬進孝、馬啞啞、發往新疆等處給官兵為奴。
按照新章。
俱應改發黑龍江。
據該督奏稱、訊據賊供。
黑龍江近亦有新教之黨在彼傳教。
應改發閩廣給官兵為奴等語。
回民創立新教。
結黨自固。
恐非安分之徒。
黑龍江地方。
是否有此名目。
有此黨類。
曾否在該地方滋事。
着德英不動聲色密訪明确。
詳細具奏。
如無滋事情形。
自應一視同仁。
毋令該回民等稍生疑懼。
轉啟釁端。
此事并非令該将軍查辦。
萬不可稍涉張惶。
張将此密谕知之。
尋奏、遵查黑龍江回民尚屬安分守法。
并無新教結黨滋事。
報聞。
○以記銘提督崔廷桂為河南河北鎮總兵官。
○壬寅。
補鑄正白旗滿洲四甲喇佐領圖訪。
從都統恭親王請也。
○補鑄甘肅鎮迪道關防。
從總督左宗棠請也。
○追予江蘇各屬陣亡殉難州同銜呂崶等紳民婦女一千七百三員名口分别旌恤如例。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清河縣民李大三妻姜氏。
○癸卯。
谕軍機大臣等、張之萬奏署藩司應寶時。
稔摺洋人情形。
拟将蘇省各屬民教交涉之案。
派令應寶時綜理其事等語。
華洋交涉事件。
關系緊要。
即着張之萬會商曾國藩。
督饬應寶時。
随時妥籌辦理。
以期中外相安。
張之萬身任封圻。
蘇省一切事宜。
均屬責無旁貸不得以洋務非所谙。
習為詞。
置身事外也。
将此各谕令知之。
○命湖廣總督李瀚章在紫禁城騎馬。
○追予江蘇各屬陣亡殉難州同銜石雲龍等紳民婦女一千八百四十一員名口分别旌恤如例。
○甲辰。
追予江蘇各屬陣亡殉難遊擊封耀祖等紳民婦女三千五百員名口分别旌恤如例。
○丙午。
兩廣總督瑞麟奏欽州轄境。
與越南國屬狗頭山等處毗連。
時有匪徒窺伺詳面。
現饬副将雷秉剛。
管帶輪船會剿斃匪多名。
得旨、仍着嚴饬派出文武各員弁會同巡洋舟師。
實力查拏。
毋任漏網。
以靖海疆。
○丁未。
上複詣大高殿祈雨壇行禮。
○遣惇親王奕誴詣時應宮。
恭親王奕?詣昭顯廟。
醇郡王奕譞詣宣仁廟。
孚郡王奕譓詣凝和廟。
睿親王德長詣覺生寺。
豫親王本格詣黑龍潭。
鄭親王承志詣密雲縣白龍潭。
惠郡王奕詳詣清漪園龍神祠。
鎮國公奕谟詣靜明園龍神詞。
拈香。
○以神靈顯應。
頒陝西米脂縣關帝廟扁額。
曰福佑銀城。
○引見截取刑部郎中徐用儀。
得旨、着開缺以五品京堂候補。
○戊申。
谕内閣、吏部奏、遵議湖北漢黃德道一缺。
前已奏定改為由外調補。
不得作為題補之缺。
李瀚章等請以候補道李明墀補授是缺。
與奏定改缺原案不符至該督等奏請變通漢黃德道補缺章程。
既與前次奏案相背。
且甫經改定。
未便又議更張等語湖北漢黃德道一缺。
李明墀例不應補。
自應照章議駁。
惟據該督等聲稱是缺政務殷繁。
且有中外交涉事件。
李明墀情形熟悉。
實屬人地相宜。
着照所請。
即以李明墀補授漢黃德道員缺。
嗣後不得援以為例。
○又谕、李鶴年奏、請将才不稱職各員。
分别降補撤省一摺。
河南署荥陽縣知縣陳焘曾。
借案科罰。
聲名平常。
着以府經曆縣丞降補。
歸部铨選。
郾城縣知縣沈玟、才欠開展。
人地未宜。
署柘城縣事涉縣知縣丁鳳年、緝捕不力。
難資整頓。
均着開缺留省察看。
以肅吏治。
○禮部以宗室會試中額請。
得旨、取中二名。
○吏部以大學士倭仁、瑞常、應定何殿閣請。
得旨、倭仁着授為文華殿大學士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追予安徽泾縣等處殉難教谕王敬典等紳民婦女二十九員名口分别旌恤如例。
○予故兩江總督馬新贻于山東菏澤縣原籍。
建立專祠。
○辛醜。
孝賢純皇後忌辰。
遣官祭裕陵。
○谕内閣、前因伊勒屯奏參巴裡坤鎮總兵何琯、袒護已革署遊擊孫淵椿被控各節。
及遇事專擅等情。
當經谕令左宗棠、将何琯調赴軍營察看。
茲據左宗棠奏稱、遵旨檄調何琯來營其所遺巴裡坤鎮總兵一缺。
查有記名提督趙德正、明幹老成久經行陣。
請以署理等語何琯着即馳赴左宗棠軍營。
不準藉詞延緩該大臣于何琯到營後。
悉心察看。
并将被參各情。
秉公查核。
據實具奏。
巴裡坤鎮總兵員缺。
即着趙德正署理。
○谕軍機大臣等、安定奏、遵旨采辦米面協濟軍食。
酌拟章程覆奏一摺。
塞外用兵。
糧運最關緊要。
定安現拟遴派。
妥員采辦米面。
另籌經費由蘇木台站運送十八台。
惟各省應解烏城協饷。
山西之十萬兩。
早經解往河南之十萬兩。
僅解二萬兩亦已撥交。
其餘尚無到綏信息。
現在該處克日設局采辦。
需用甚殷。
勢難久待。
所有歸綏采買米面價值。
并蘇木台站運解經費。
以及派出采買運解官兵應給口分銀兩即着文盛在察哈爾庫存軍需項下撥給。
以濟要需。
并着該都統酌派協佐官一員。
前赴綏城會同辦理。
一切用款。
即饬承辦之員按月造冊呈由定安詳核。
咨照文盛。
統歸察哈爾都統彙總報銷。
其現籌采買運送章程。
均着照定安所議辦理。
一切未盡事宜。
着定安、文盛、随時咨商。
和衷妥辦。
昨因杜嘎爾奏兵分力單。
準其将貢果爾調赴前敵。
其督催糧運各事。
谕令文盛另派妥員前往接辦。
定安拟将歸綏糧石直送至濟斯洪果爾、交貢果爾查收之處。
着咨詢文盛派出接辦者系屬何人。
饬令領運之員妥為交付。
毋稍疏虞。
定安原摺。
着鈔給文盛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甘肅金積堡賊巢。
業經官軍平毀。
逆首馬化漋等伏誅。
經左宗棠審明該逆首等眷屬。
按律分别科罪。
請将馬化<?氵鳳>、馬阿西子、馬進孝、馬啞啞、發往新疆等處給官兵為奴。
按照新章。
俱應改發黑龍江。
據該督奏稱、訊據賊供。
黑龍江近亦有新教之黨在彼傳教。
應改發閩廣給官兵為奴等語。
回民創立新教。
結黨自固。
恐非安分之徒。
黑龍江地方。
是否有此名目。
有此黨類。
曾否在該地方滋事。
着德英不動聲色密訪明确。
詳細具奏。
如無滋事情形。
自應一視同仁。
毋令該回民等稍生疑懼。
轉啟釁端。
此事并非令該将軍查辦。
萬不可稍涉張惶。
張将此密谕知之。
尋奏、遵查黑龍江回民尚屬安分守法。
并無新教結黨滋事。
報聞。
○以記銘提督崔廷桂為河南河北鎮總兵官。
○壬寅。
補鑄正白旗滿洲四甲喇佐領圖訪。
從都統恭親王請也。
○補鑄甘肅鎮迪道關防。
從總督左宗棠請也。
○追予江蘇各屬陣亡殉難州同銜呂崶等紳民婦女一千七百三員名口分别旌恤如例。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清河縣民李大三妻姜氏。
○癸卯。
谕軍機大臣等、張之萬奏署藩司應寶時。
稔摺洋人情形。
拟将蘇省各屬民教交涉之案。
派令應寶時綜理其事等語。
華洋交涉事件。
關系緊要。
即着張之萬會商曾國藩。
督饬應寶時。
随時妥籌辦理。
以期中外相安。
張之萬身任封圻。
蘇省一切事宜。
均屬責無旁貸不得以洋務非所谙。
習為詞。
置身事外也。
将此各谕令知之。
○命湖廣總督李瀚章在紫禁城騎馬。
○追予江蘇各屬陣亡殉難州同銜石雲龍等紳民婦女一千八百四十一員名口分别旌恤如例。
○甲辰。
追予江蘇各屬陣亡殉難遊擊封耀祖等紳民婦女三千五百員名口分别旌恤如例。
○丙午。
兩廣總督瑞麟奏欽州轄境。
與越南國屬狗頭山等處毗連。
時有匪徒窺伺詳面。
現饬副将雷秉剛。
管帶輪船會剿斃匪多名。
得旨、仍着嚴饬派出文武各員弁會同巡洋舟師。
實力查拏。
毋任漏網。
以靖海疆。
○丁未。
上複詣大高殿祈雨壇行禮。
○遣惇親王奕誴詣時應宮。
恭親王奕?詣昭顯廟。
醇郡王奕譞詣宣仁廟。
孚郡王奕譓詣凝和廟。
睿親王德長詣覺生寺。
豫親王本格詣黑龍潭。
鄭親王承志詣密雲縣白龍潭。
惠郡王奕詳詣清漪園龍神祠。
鎮國公奕谟詣靜明園龍神詞。
拈香。
○以神靈顯應。
頒陝西米脂縣關帝廟扁額。
曰福佑銀城。
○引見截取刑部郎中徐用儀。
得旨、着開缺以五品京堂候補。
○戊申。
谕内閣、吏部奏、遵議湖北漢黃德道一缺。
前已奏定改為由外調補。
不得作為題補之缺。
李瀚章等請以候補道李明墀補授是缺。
與奏定改缺原案不符至該督等奏請變通漢黃德道補缺章程。
既與前次奏案相背。
且甫經改定。
未便又議更張等語湖北漢黃德道一缺。
李明墀例不應補。
自應照章議駁。
惟據該督等聲稱是缺政務殷繁。
且有中外交涉事件。
李明墀情形熟悉。
實屬人地相宜。
着照所請。
即以李明墀補授漢黃德道員缺。
嗣後不得援以為例。
○又谕、李鶴年奏、請将才不稱職各員。
分别降補撤省一摺。
河南署荥陽縣知縣陳焘曾。
借案科罰。
聲名平常。
着以府經曆縣丞降補。
歸部铨選。
郾城縣知縣沈玟、才欠開展。
人地未宜。
署柘城縣事涉縣知縣丁鳳年、緝捕不力。
難資整頓。
均着開缺留省察看。
以肅吏治。
○禮部以宗室會試中額請。
得旨、取中二名。
○吏部以大學士倭仁、瑞常、應定何殿閣請。
得旨、倭仁着授為文華殿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