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六
關燈
小
中
大
防禦阿克棟阿等祭葬世職。
○撥工部帳房五百架。
鑼鍋五百口。
解赴烏裡雅蘇台軍營備用。
○乙酉。
谕内閣、兵部奏、學習主事蔣作錦條陳河運事宜。
謹将原呈圖說呈覽一摺。
所陳各條。
尚屬詳細着該部堂官饬令蔣作錦前往山東一帶随同張兆棟蘇廷魁丁寶桢察看情形。
講求實際俟該漕督等妥議具奏後該員即行回京供職。
○又谕、景霖奏職官率衆捆毆巡兵。
請解任交部審訊一摺筆帖式祿瑞車輛在寶華峪禁地内刮傷樹株經巡兵張林兆等向前阻攔祿瑞竟敢與伊父沈中即忠德。
率衆将張林兆毆傷如果屬實殊幹法紀。
沈中即筆帖式忠德筆帖式祿瑞均着解任。
派員解交刑部與受傷巡兵張林兆一并歸案審訊。
按律懲辦。
○又谕、德英奏、杜爾伯特蒙古招民開墾荒地。
請饬嚴禁一摺黑龍江附近蒙古荒地向為蒙古旗丁遊牧打牲之所不準招民開墾。
例禁綦嚴乃杜爾伯特協理台吉那遜烏爾吉等擅将該蒙古旗荒招墾經德英及該盟長疊次阻止。
仍敢抗不遵辦實屬大幹例禁着理藩院傳知署哲裡木盟長吉克丹旺固爾。
嚴饬杜爾伯特貝子。
将現在所招民衆。
驅逐出境。
妥為彈壓。
毋許逗遛滋事。
嗣後不準再有招墾情弊。
以靖地方。
其擅議招墾之協理台吉那遜烏爾吉等、并着德英咨查。
嚴參懲辦。
○谕軍機大臣等、兵部奏、學習主事蔣作錦條陳河運事宜。
謹将原呈圖說呈覽一摺。
會通河轉運漕糧。
實為國家至計。
本年張兆棟等覆陳會勘張秋地勢。
拟先籌保衛挑浚。
業經谕令督饬派出各員。
實力興辦。
惟所籌各節。
不過暫顧目前。
非一勞永逸之計。
該主事蔣作錦所陳四策。
以築銅瓦廂漸複黃河故道為上。
導衛濟運為次。
并因款項維艱。
酌拟節省集事。
又以貫運立湖借黃濟運次之。
均系為規複舊制維系全局起見。
着張兆棟、蘇廷魁、丁寶桢、按照蔣作錦條陳。
詳勘地勢。
斟酌機宜。
悉心會議具奏。
總期次第籌辦。
力任其難。
不得敷衍因循。
一奏塞責。
原呈均着鈔給閱看。
圖一件。
着發交張兆棟。
即由該漕督咨送蘇廷魁、丁寶桢閱看。
将此各谕令知之。
○又谕、李福泰、馮子材奏、籌辦越南踞匪。
分别剿撫各摺片。
越南匪徒蘇帼漢退出諒山。
該撫已饬知府徐延旭前往交界處所。
會同夷官将此股人衆分别去留。
或就地安插。
或遣回本籍約束。
務當饬令徐延旭妥為安置。
毋令再滋事端。
以安邊徼。
其占踞木馬高平匪股。
尚未殲除。
馮子材現拟統帶防兵十六營。
馳赴龍州駐紮。
李福泰派令道員華廷傑赴營。
幫同辦理剿撫事宜。
木馬高平。
接壤鎮安。
匪蹤出沒靡常。
亟應悉數殲除。
免緻侵轶為患。
着馮子材相度機宜。
督同總兵劉玉成、迅将木馬一帶股匪蕩平。
毋留餘孽。
并随時知照該國派兵會剿。
其各要隘處所。
該撫已派兵嚴防。
杜其回竄旁逸之路。
并于适中扼要地方紮榮。
以防白苗窺伺。
稽查流民逸匪。
毋令出關。
所籌尚為周密。
即着随時認真防範。
毋任句結蔓延。
至宣光等處。
既據邊界較遠。
暫緩進兵。
亦系實在情形。
着照該撫等所議。
俟克複木馬高平後。
知照該國自行攻剿。
如該國兵力單弱。
仍當相機協助。
以綏藩服。
不得稍存膜視。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以兵部右侍郎黃倬兼署禮部右侍郎。
刑部左侍郎賀壽慈兼署工部左侍郎。
○以正黃旗蒙古都統載容署鑲白旗蒙古都統。
鑲紅旗蒙古都統德長暫署鑲黃旗蒙古都統。
正紅旗蒙古副都統照祥、鑲白旗漢軍副都統滿慶、署鑲黃旗蒙古副都統。
正藍旗蒙古副都統載良、鑲藍旗蒙古副都統文壽、署鑲黃旗漢軍副都統。
○以正白旗漢軍副都統銘安署右翼前鋒統領。
○丙戌。
孝昭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補鑄定邊左副将軍印信。
從将軍福濟請也。
○補鑄福建汀州府同知關防。
從兼署巡撫英桂請也。
○丁亥。
祭先農之神。
遣睿親王德長行禮。
○谕軍機大臣等、英翰奏、瀝陳援甘皖軍困苦情形一摺。
本日已照該撫所請。
特谕左宗棠将金運昌一軍。
撥歸定安調遣矣。
該軍從征日久。
戰殁及傷病者甚多。
深堪矜憫。
現在撥赴定安軍營。
即可藉資休息。
着英翰檄令金運昌迅速整理。
聽候該将軍調遣。
該撫既知金運昌一軍。
為西征不可少之隊。
尤當饬令金運昌激勵将士。
奮勉圖功。
至該軍月饷。
英翰仍應按月籌撥。
源源接濟。
○撥工部帳房五百架。
鑼鍋五百口。
解赴烏裡雅蘇台軍營備用。
○乙酉。
谕内閣、兵部奏、學習主事蔣作錦條陳河運事宜。
謹将原呈圖說呈覽一摺。
所陳各條。
尚屬詳細着該部堂官饬令蔣作錦前往山東一帶随同張兆棟蘇廷魁丁寶桢察看情形。
講求實際俟該漕督等妥議具奏後該員即行回京供職。
○又谕、景霖奏職官率衆捆毆巡兵。
請解任交部審訊一摺筆帖式祿瑞車輛在寶華峪禁地内刮傷樹株經巡兵張林兆等向前阻攔祿瑞竟敢與伊父沈中即忠德。
率衆将張林兆毆傷如果屬實殊幹法紀。
沈中即筆帖式忠德筆帖式祿瑞均着解任。
派員解交刑部與受傷巡兵張林兆一并歸案審訊。
按律懲辦。
○又谕、德英奏、杜爾伯特蒙古招民開墾荒地。
請饬嚴禁一摺黑龍江附近蒙古荒地向為蒙古旗丁遊牧打牲之所不準招民開墾。
例禁綦嚴乃杜爾伯特協理台吉那遜烏爾吉等擅将該蒙古旗荒招墾經德英及該盟長疊次阻止。
仍敢抗不遵辦實屬大幹例禁着理藩院傳知署哲裡木盟長吉克丹旺固爾。
嚴饬杜爾伯特貝子。
将現在所招民衆。
驅逐出境。
妥為彈壓。
毋許逗遛滋事。
嗣後不準再有招墾情弊。
以靖地方。
其擅議招墾之協理台吉那遜烏爾吉等、并着德英咨查。
嚴參懲辦。
○谕軍機大臣等、兵部奏、學習主事蔣作錦條陳河運事宜。
謹将原呈圖說呈覽一摺。
會通河轉運漕糧。
實為國家至計。
本年張兆棟等覆陳會勘張秋地勢。
拟先籌保衛挑浚。
業經谕令督饬派出各員。
實力興辦。
惟所籌各節。
不過暫顧目前。
非一勞永逸之計。
該主事蔣作錦所陳四策。
以築銅瓦廂漸複黃河故道為上。
導衛濟運為次。
并因款項維艱。
酌拟節省集事。
又以貫運立湖借黃濟運次之。
均系為規複舊制維系全局起見。
着張兆棟、蘇廷魁、丁寶桢、按照蔣作錦條陳。
詳勘地勢。
斟酌機宜。
悉心會議具奏。
總期次第籌辦。
力任其難。
不得敷衍因循。
一奏塞責。
原呈均着鈔給閱看。
圖一件。
着發交張兆棟。
即由該漕督咨送蘇廷魁、丁寶桢閱看。
将此各谕令知之。
○又谕、李福泰、馮子材奏、籌辦越南踞匪。
分别剿撫各摺片。
越南匪徒蘇帼漢退出諒山。
該撫已饬知府徐延旭前往交界處所。
會同夷官将此股人衆分别去留。
或就地安插。
或遣回本籍約束。
務當饬令徐延旭妥為安置。
毋令再滋事端。
以安邊徼。
其占踞木馬高平匪股。
尚未殲除。
馮子材現拟統帶防兵十六營。
馳赴龍州駐紮。
李福泰派令道員華廷傑赴營。
幫同辦理剿撫事宜。
木馬高平。
接壤鎮安。
匪蹤出沒靡常。
亟應悉數殲除。
免緻侵轶為患。
着馮子材相度機宜。
督同總兵劉玉成、迅将木馬一帶股匪蕩平。
毋留餘孽。
并随時知照該國派兵會剿。
其各要隘處所。
該撫已派兵嚴防。
杜其回竄旁逸之路。
并于适中扼要地方紮榮。
以防白苗窺伺。
稽查流民逸匪。
毋令出關。
所籌尚為周密。
即着随時認真防範。
毋任句結蔓延。
至宣光等處。
既據邊界較遠。
暫緩進兵。
亦系實在情形。
着照該撫等所議。
俟克複木馬高平後。
知照該國自行攻剿。
如該國兵力單弱。
仍當相機協助。
以綏藩服。
不得稍存膜視。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以兵部右侍郎黃倬兼署禮部右侍郎。
刑部左侍郎賀壽慈兼署工部左侍郎。
○以正黃旗蒙古都統載容署鑲白旗蒙古都統。
鑲紅旗蒙古都統德長暫署鑲黃旗蒙古都統。
正紅旗蒙古副都統照祥、鑲白旗漢軍副都統滿慶、署鑲黃旗蒙古副都統。
正藍旗蒙古副都統載良、鑲藍旗蒙古副都統文壽、署鑲黃旗漢軍副都統。
○以正白旗漢軍副都統銘安署右翼前鋒統領。
○丙戌。
孝昭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補鑄定邊左副将軍印信。
從将軍福濟請也。
○補鑄福建汀州府同知關防。
從兼署巡撫英桂請也。
○丁亥。
祭先農之神。
遣睿親王德長行禮。
○谕軍機大臣等、英翰奏、瀝陳援甘皖軍困苦情形一摺。
本日已照該撫所請。
特谕左宗棠将金運昌一軍。
撥歸定安調遣矣。
該軍從征日久。
戰殁及傷病者甚多。
深堪矜憫。
現在撥赴定安軍營。
即可藉資休息。
着英翰檄令金運昌迅速整理。
聽候該将軍調遣。
該撫既知金運昌一軍。
為西征不可少之隊。
尤當饬令金運昌激勵将士。
奮勉圖功。
至該軍月饷。
英翰仍應按月籌撥。
源源接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