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五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淵閣領閣事翰林院掌院學士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方略館總裁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管理吏部事務戶部三庫事務加七級軍功加五級随帶加七級紀錄三十次臣寶鋆蒙古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少保文淵閣領閣事體仁閣大學士武英殿總裁正紅旗滿洲都統管理工部光祿寺事務内大臣輔國公軍功加一級随帶加六級紀錄十七次臣宗室載齡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翰林院掌院學士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國史館總裁方略館總裁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軍機大臣教習庶吉士管理戶部三庫事務國子監事務加九級軍功加五級随帶加六級紀錄十九次臣沈桂芬稿本副總裁官經筵講官頭品頂帶禮部尚書管理戶部三庫事務随帶加五級紀錄十二次臣徐桐等奉敕修
同治十年。
辛未。
二月。
辛未。
孝康章皇帝忌辰。
遣官祭孝陵。
○谕内閣、本年輪應查閱直隸山西陝西甘肅四川五省營伍之期。
直隸着即派李鴻章。
山西即派何璟陝西即派蔣志章甘肅即派左宗棠。
四川即派吳棠。
逐一查閱。
認真<??閑>校。
如查有訓練不精。
軍實不齊。
即将廢弛之将弁。
據實參奏。
現在甘肅尚有剿匪事宜。
尤須随時加意整頓毋得視為具文。
○又谕、禦史彜昌奏京城内外棍徒結夥搶劫。
假冒宗室。
百般索詐。
甚至藉端誣控。
句串書差。
上年秋閑。
廣渠門外有匪徒攔劫鄉試車輛。
訛詐錢文。
冬閑并有搶劫商民吓詐庫兵等事。
本年正月閑。
北禦河橋複有匪徒攔劫車輛。
請饬查拏懲辦等語。
辇毂重地。
豈容匪徒糾黨。
滋擾闾閻。
着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五城嚴密訪查。
遇有不法匪徒。
立即拏獲從重懲辦。
以靖地方。
○又谕、丁寶桢奏捦獲倡教謀逆重犯。
審明分别辦理一摺教匪郜四即高四、世習離卦教。
因其父叛逆緣坐充軍潛逃。
仍複怙惡不悛。
倡教授徒。
煽惑鄉愚鹹豐九年閑。
與其徒張玉懷、宋景詩等、豎旗謀反。
焚掠攻城。
旋經官軍剿敗。
該逆脫逃經丁寶桢派員訪拏。
茲于直隸吳橋縣境内。
将該逆捦獲。
審明後即行正法。
實足以彰國法而快人心。
至習教之徒。
多系愚民無知被其煽惑。
現在該逆郜四業已伏誅。
其被惑之人。
如能翻然改悔即着概予免罪。
用示朝廷鹹與維新至意。
○谕軍機大臣等、張廷嶽等奏庫倫前調防兵難以分撥并探聞回匪意圖東犯杜嘎爾奏起程出口各摺片據稱庫倫為賊匪所垂涎。
該處既無險可憑。
蒙古兵又不足深恃。
前調宣化大同官兵二千名俟到庫後設營分防尚恐不足勢難分撥。
請饬直隸山西各續撥官兵五百名。
徑赴科布多等語前據李鴻章奏、宣化大同官兵。
兩處分撥。
統帶之員。
既難兼顧。
分運糧饷。
又多轇轕業經谕令張廷嶽等、将宣化兵留駐庫倫。
大同兵撥赴科城。
茲因庫城兵力不敷。
若由直晉兩省各行添撥。
仍恐事涉紛歧。
不如專由直隸添撥。
較為直捷。
着李鴻章再于直隸所屬各鎮酌調兵一千名。
派員管帶馳赴庫倫與前調宣化官兵一并聽候張廷嶽等調遣其大同官兵一千。
仍全數調赴科城藉資防守賊匪既竄至額哲尼河。
意圖東犯庫倫。
援軍必須星速前進。
杜嘎爾現已統帶馬隊起程。
着即趱程前進。
馳赴哈爾尼敦推河一帶。
相機防剿。
所有烏屬台站。
福濟等諒已遵奉疊次谕旨。
趕緊設複。
不至再有阻滞。
杜嘎爾既不曉漢文。
中途遇有緊要應奏事件。
着準其繕寫清文。
俟抵烏後。
一切防剿事宜。
即會同福濟等仍用漢字聯銜具奏。
并着福濟等将摺内陳奏之事。
用清語向該副都統詳悉告知。
以免歧異。
吉林黑龍江馬隊。
經陸續出口。
所有宣化大同官兵。
着文盛迅速催調。
克期起程。
早抵庫城。
不得稍有延緩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文麟、景廉奏、停止赴烏援軍一摺。
前因科情形較松已谕令景廉無庸帶兵前往。
至安集延回衆攻破吐魯番城後。
并未歸順。
心懷叵測。
亟應先事籌防。
着文麟、景廉、懔遵前旨。
督饬兵勇。
于西路各要隘。
嚴密防守。
毋稍疏虞。
東路西甯河州甯夏等處大股逆回接連肅州回匪。
陸續出關。
在赤金峽一帶盤踞。
意圖西竄。
着成祿迅饬官軍。
确探賊蹤。
防剿兼施力扼該逆西趨之路。
并饬派出之李天和等三營妥籌布置遇賊即擊迅殄逆氛。
文麟、景廉、務當饬令防兵相機堵剿。
毋令匪勢蔓延。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以山東捦獲教匪。
予知府。
馬映奎等加銜升叙有差。
○癸酉。
谕内閣、前因巡視西城禦史錫光、與同城禦史賈瑚、拏犯未經會商又複各執一詞當谕令都察院堂官确查具奏。
茲據該堂官查明覆奏。
并請将錫光等均撤去巡城差使等語。
錫光于拏魏秃子一犯時。
既未與賈瑚商明。
獲犯後又不移交該管衙門訊供。
遽行奏交刑部。
迨經奉旨交部察議。
又複渎陳分辯。
實屬粗率。
錫光着交部議處。
賈瑚與錫光同城辦事未能和衷。
亦屬不合。
着交部察議。
○谕軍機大臣等、曾璧光、周達武奏、籌辦
辛未。
二月。
辛未。
孝康章皇帝忌辰。
遣官祭孝陵。
○谕内閣、本年輪應查閱直隸山西陝西甘肅四川五省營伍之期。
直隸着即派李鴻章。
山西即派何璟陝西即派蔣志章甘肅即派左宗棠。
四川即派吳棠。
逐一查閱。
認真<??閑>校。
如查有訓練不精。
軍實不齊。
即将廢弛之将弁。
據實參奏。
現在甘肅尚有剿匪事宜。
尤須随時加意整頓毋得視為具文。
○又谕、禦史彜昌奏京城内外棍徒結夥搶劫。
假冒宗室。
百般索詐。
甚至藉端誣控。
句串書差。
上年秋閑。
廣渠門外有匪徒攔劫鄉試車輛。
訛詐錢文。
冬閑并有搶劫商民吓詐庫兵等事。
本年正月閑。
北禦河橋複有匪徒攔劫車輛。
請饬查拏懲辦等語。
辇毂重地。
豈容匪徒糾黨。
滋擾闾閻。
着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五城嚴密訪查。
遇有不法匪徒。
立即拏獲從重懲辦。
以靖地方。
○又谕、丁寶桢奏捦獲倡教謀逆重犯。
審明分别辦理一摺教匪郜四即高四、世習離卦教。
因其父叛逆緣坐充軍潛逃。
仍複怙惡不悛。
倡教授徒。
煽惑鄉愚鹹豐九年閑。
與其徒張玉懷、宋景詩等、豎旗謀反。
焚掠攻城。
旋經官軍剿敗。
該逆脫逃經丁寶桢派員訪拏。
茲于直隸吳橋縣境内。
将該逆捦獲。
審明後即行正法。
實足以彰國法而快人心。
至習教之徒。
多系愚民無知被其煽惑。
現在該逆郜四業已伏誅。
其被惑之人。
如能翻然改悔即着概予免罪。
用示朝廷鹹與維新至意。
○谕軍機大臣等、張廷嶽等奏庫倫前調防兵難以分撥并探聞回匪意圖東犯杜嘎爾奏起程出口各摺片據稱庫倫為賊匪所垂涎。
該處既無險可憑。
蒙古兵又不足深恃。
前調宣化大同官兵二千名俟到庫後設營分防尚恐不足勢難分撥。
請饬直隸山西各續撥官兵五百名。
徑赴科布多等語前據李鴻章奏、宣化大同官兵。
兩處分撥。
統帶之員。
既難兼顧。
分運糧饷。
又多轇轕業經谕令張廷嶽等、将宣化兵留駐庫倫。
大同兵撥赴科城。
茲因庫城兵力不敷。
若由直晉兩省各行添撥。
仍恐事涉紛歧。
不如專由直隸添撥。
較為直捷。
着李鴻章再于直隸所屬各鎮酌調兵一千名。
派員管帶馳赴庫倫與前調宣化官兵一并聽候張廷嶽等調遣其大同官兵一千。
仍全數調赴科城藉資防守賊匪既竄至額哲尼河。
意圖東犯庫倫。
援軍必須星速前進。
杜嘎爾現已統帶馬隊起程。
着即趱程前進。
馳赴哈爾尼敦推河一帶。
相機防剿。
所有烏屬台站。
福濟等諒已遵奉疊次谕旨。
趕緊設複。
不至再有阻滞。
杜嘎爾既不曉漢文。
中途遇有緊要應奏事件。
着準其繕寫清文。
俟抵烏後。
一切防剿事宜。
即會同福濟等仍用漢字聯銜具奏。
并着福濟等将摺内陳奏之事。
用清語向該副都統詳悉告知。
以免歧異。
吉林黑龍江馬隊。
經陸續出口。
所有宣化大同官兵。
着文盛迅速催調。
克期起程。
早抵庫城。
不得稍有延緩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文麟、景廉奏、停止赴烏援軍一摺。
前因科情形較松已谕令景廉無庸帶兵前往。
至安集延回衆攻破吐魯番城後。
并未歸順。
心懷叵測。
亟應先事籌防。
着文麟、景廉、懔遵前旨。
督饬兵勇。
于西路各要隘。
嚴密防守。
毋稍疏虞。
東路西甯河州甯夏等處大股逆回接連肅州回匪。
陸續出關。
在赤金峽一帶盤踞。
意圖西竄。
着成祿迅饬官軍。
确探賊蹤。
防剿兼施力扼該逆西趨之路。
并饬派出之李天和等三營妥籌布置遇賊即擊迅殄逆氛。
文麟、景廉、務當饬令防兵相機堵剿。
毋令匪勢蔓延。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以山東捦獲教匪。
予知府。
馬映奎等加銜升叙有差。
○癸酉。
谕内閣、前因巡視西城禦史錫光、與同城禦史賈瑚、拏犯未經會商又複各執一詞當谕令都察院堂官确查具奏。
茲據該堂官查明覆奏。
并請将錫光等均撤去巡城差使等語。
錫光于拏魏秃子一犯時。
既未與賈瑚商明。
獲犯後又不移交該管衙門訊供。
遽行奏交刑部。
迨經奉旨交部察議。
又複渎陳分辯。
實屬粗率。
錫光着交部議處。
賈瑚與錫光同城辦事未能和衷。
亦屬不合。
着交部察議。
○谕軍機大臣等、曾璧光、周達武奏、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