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象典第五十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曰天廥。
主蓄黍稷,以供飨祀。
春秋所謂禦廪,此之謂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天廪四星,在昴宿南,一曰天廥。
主蓄黍稷以供享祀,春秋所謂禦廪,此之象也。
又主賞功掌九谷之要。
按《觀象玩占》:天廪四星,在昴南,主蓄黍稷供享祀,一曰天倉,主廪藏會計。
按《曆學會通》:天廪,主蓄積養犧牲,亦主倉廪。
天囷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晉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隋書·天文志》:天囷十三星,在胃南,倉廪之屬也,主給禦糧也。
按《宋史·天文志》:天囷十三星,如乙形,在胃南,倉廪之屬,主給禦廪粢盛。
按《觀象玩占》:天囷,十有三星,在胃南,主糧儲庫藏。
大陵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大陵八星,在胃北,亦曰積京。
主大喪也。
按《隋書·天文志》:大陵八星,在胃北,陵者墓也。
大陵,卷舌之口,曰積京,主大喪也。
按《宋史·天文志》:與《晉志》同。
按《觀象玩占》:大陵八星,在胃北,主喪,又主陵墓。
積屍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大陵中一星,曰積屍。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按《觀象玩占》:積屍一星,大陵中陵墓屍也,主死喪。
天船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大陵北九星,曰天船,一曰舟星,所以濟不通也。
按《隋書·天文志》:天船九星,在大陵北,居河中。
一曰舟星。
主度,所以濟不通也,亦主水旱。
按《宋史·天文志》:天船九星,在大陵北,河之中,天之船也,主通濟利涉。
按《觀象玩占》:天船九星,在大陵北河中,一曰舟星,一曰天更。
主濟渡,又主水旱,常居漢中,天将軍兵船也。
積水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皆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天船中一星,曰積水,候水災。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昴宿 隋《丹元子步天歌》:昴,七星一聚實不少,阿西月東各一星,河下五黃天陰名,陰下六烏刍槁營,營南十六天苑形,河裡六星名卷舌,舌中黑點天讒星,砺石舌 旁斜四丁。
圖 缺圖考 昴宿 按《書經·虞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蔡注〉西方白虎七宿之昴星,冬至昏之中星。
按《詩經·召南·小星》:嘒彼小星,維參與昴。
按《爾雅·釋天》:大梁昴也,西陸昴也。
〈注〉昴,西方之宿,别名旄頭。
〈疏〉十二次之分,大梁,趙也。
大梁,昴之次名也。
昴,西方之宿名也。
昴又謂之西陸。
昭四年《左傳》雲: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 朝觌而出之。
又十一年《傳》雲:歲及大梁,蔡複,楚兇,是昴星之名凡三。
按《尚書·考靈耀》:主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斂也。
按《大戴禮·夏小正》:四月昴則見。
按《星經》阙。
按《史記·天官書》:昴曰髦頭胡星也,為白衣會。
〈注〉《正義》曰:昴七星為髦頭胡星,亦為獄事。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昴七星,天之耳目也,主西方,主獄事,又為旄頭胡星也。
昴畢間為天街,天子出,旄頭罕畢以前驅,此其義也,黃道之所經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主蓄黍稷,以供飨祀。
春秋所謂禦廪,此之謂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
按《宋史·天文志》:天廪四星,在昴宿南,一曰天廥。
主蓄黍稷以供享祀,春秋所謂禦廪,此之象也。
又主賞功掌九谷之要。
按《觀象玩占》:天廪四星,在昴南,主蓄黍稷供享祀,一曰天倉,主廪藏會計。
按《曆學會通》:天廪,主蓄積養犧牲,亦主倉廪。
天囷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晉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隋書·天文志》:天囷十三星,在胃南,倉廪之屬也,主給禦糧也。
按《宋史·天文志》:天囷十三星,如乙形,在胃南,倉廪之屬,主給禦廪粢盛。
按《觀象玩占》:天囷,十有三星,在胃南,主糧儲庫藏。
大陵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大陵八星,在胃北,亦曰積京。
主大喪也。
按《隋書·天文志》:大陵八星,在胃北,陵者墓也。
大陵,卷舌之口,曰積京,主大喪也。
按《宋史·天文志》:與《晉志》同。
按《觀象玩占》:大陵八星,在胃北,主喪,又主陵墓。
積屍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大陵中一星,曰積屍。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按《觀象玩占》:積屍一星,大陵中陵墓屍也,主死喪。
天船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俱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大陵北九星,曰天船,一曰舟星,所以濟不通也。
按《隋書·天文志》:天船九星,在大陵北,居河中。
一曰舟星。
主度,所以濟不通也,亦主水旱。
按《宋史·天文志》:天船九星,在大陵北,河之中,天之船也,主通濟利涉。
按《觀象玩占》:天船九星,在大陵北河中,一曰舟星,一曰天更。
主濟渡,又主水旱,常居漢中,天将軍兵船也。
積水 按《星經》阙,《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皆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天船中一星,曰積水,候水災。
按《隋書》《宋史》天文志俱同。
昴宿 隋《丹元子步天歌》:昴,七星一聚實不少,阿西月東各一星,河下五黃天陰名,陰下六烏刍槁營,營南十六天苑形,河裡六星名卷舌,舌中黑點天讒星,砺石舌 旁斜四丁。
圖 缺圖考 昴宿 按《書經·虞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蔡注〉西方白虎七宿之昴星,冬至昏之中星。
按《詩經·召南·小星》:嘒彼小星,維參與昴。
按《爾雅·釋天》:大梁昴也,西陸昴也。
〈注〉昴,西方之宿,别名旄頭。
〈疏〉十二次之分,大梁,趙也。
大梁,昴之次名也。
昴,西方之宿名也。
昴又謂之西陸。
昭四年《左傳》雲: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 朝觌而出之。
又十一年《傳》雲:歲及大梁,蔡複,楚兇,是昴星之名凡三。
按《尚書·考靈耀》:主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斂也。
按《大戴禮·夏小正》:四月昴則見。
按《星經》阙。
按《史記·天官書》:昴曰髦頭胡星也,為白衣會。
〈注〉《正義》曰:昴七星為髦頭胡星,亦為獄事。
按《漢書·天文志》同。
按《晉書·天文志》:昴七星,天之耳目也,主西方,主獄事,又為旄頭胡星也。
昴畢間為天街,天子出,旄頭罕畢以前驅,此其義也,黃道之所經也。
按《隋書·天文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