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狀舉忠濟。
廉使以忠懦弱,不舉職事以邀名。
科罪不伏。
〉 三川朝市,六合樞機。
冠蓋如,擁金錢之馬埒;軒車若水,赴鐵鎖之虹橋。
遐迩所資,往來為要。
不謂波湍溜激,柱朽梁摧。
捉鳥鵲填河,空馀處所;驅鼋鼍駕海,尚有規模。
自合修營,豈宜停廢!楊忠佐光銅墨,境控圭廛。
仙舸橫流,異林宗之共泛;漁船逗浦,非仲禦之來遊。
縱徇私情,恐乖公理;雖當冬月,況屬閑時。
造橋用功,冀暫勞而永逸;渡船費力,但有損而無成。
官橋自可官修,何關縣長;私船辄為私雇,便累宰君。
郡人褒揚,将何稱首?廉察附請,即可甘心。
以狀告知,庶無喧訴。
崔宏慶 ○君子無屈論 君子無屈,道無屈也,苟行君子之道,身至困而道不屈;苟失其道,困亦宜之。
象害舜,桀伐湯,纣囚文王,管、蔡謗周公,桓傷孔子,臧倉毀孟轲。
小人見之曰:“為善多屈也。
”不善而伸,君子則發揮也。
道在我不怍,或忙攘失道,昧邪以為正,乃觸途因以随之,亦宜矣!申生自絕,仲由就醢,洩冶誅於陳,屈原沈於湘是也。
為德行伸於德行,為言語伸於言語,為政事伸於政事,為文學伸於文學,自此以來,未有行之而道未伸者也。
立於世未嘗不出於人也。
不伸不高,乃似是而非,名之曰“妖”。
和之不正,言德行之妖;辨之不正,言文學之妖。
身為妖而不知,困将至而乃怨,是由大惑也。
至於六藝百工,苟得其道,亦伸也。
嗚呼!人以貴尊極為道不屈,餘以道尊名遠為道神。
文王伸於王道,周公伸於輔相,孔子、孟轲伸於儒學,都至(疑)賤道愚人謂之屈而不為也。
聖賢苟利於人,隐其身亦不恥,而乃為也。
稷播殖,禹治水,伊尹負鼎,太公屠釣是也。
自舜至於邱、轲,道皆同也。
當行道之心,非求富貴也。
道苟行矣,曷謂之屈哉?君子無屈,昭昭矣! ○解诘論 宏慶作《君子無屈論》,有為文學伸於文學之說。
或诘宏慶曰:“子非君子欤?何道屈也久矣?”是夫迷其問诘,然未數所以酬也。
及審已行之行而解之,餘誠非君子也。
讀《孝經》則思君子之行,讀《春秋》則思君子之志,讀《易》則思君子之性命,讀《詩》則思君子之諷興,讀《書》則思君子之載言,讀《禮》則思君子之防亂,讀樂章則思君子之理心。
至於非法道未嘗敢言行也。
夫是鄉裡稱餘,朋友佳餘,於不道覽(疑)伸也矣!曷來謂為屈哉?如以行之未備,志之未固,性命之未達,諷興之未深,載言之未當,防亂之未至,(阙十字)虛舉之濫彰,此乃朋友情也,非吾之咎。
《語》曰:“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餘年去三十尚二年矣,則去四十、五十尚十年、二十年矣,足得開其心術,實其文譽也,餘又何畏哉?若以進取之道屈,則孔子至聖,終於下位;顔生至賢,竟殁於陋巷。
顔孔以來,則曆觀書史。
聖賢尚屈於進取,況聖已降乎?餘於進取之道,不敢言屈也已矣。
況餘得其反未六七年,望其進三四年。
到於七十尚有四十馀年。
今天下一家,主聖臣忠,又不可比披靡之周,龌龊之燕。
而餘生之時非為不遭也,求進為久也,前不遠也,豈終於寒餒、困苦於千萬人之下哉? 裴曠 ○對廳子判 〈廳子執硯翻瀉物,擒獲欲科之。
〉 瞻言署曹,克崇廳事,既分官而揆務,冀虛室而清神。
華茵載敷,绮屏俨立,頗有尊卑之禮,須知進退之儀。
彼何人斯?輕其主守,迹既殊於審慎,事終緻於愆尤。
足待數知,有慚對馬;墨因誤點,更謝成蠅,坐彰怠慢之心,須示鞭笞之罪。
且刑貴閱實,政蠹深文;雖有憑,物終未驗。
傥非情故,式可矜容,請稽源流,庶符明慎。
秦用 ○對祭侯判 〈得甲祭侯辭曰:“強飲食。
”禦史糾非息宴之禮。
不伏。
〉 五善與能,三侯是列,俾射夫有獻,庶君子必争。
甲藝窮決拾,心惟審固。
成規月滿,則先張之弧;如破風馳,能發彼有的。
對梓人之成器,受司馬之滿觞。
祭則有經,辭豈失舊?既不甯是抗,非贻福謂何?且使臣農夫,息宴以禮,而主皮栖鹄,降殺異宜。
如或獸侯斯張,是則豸冠虛觸,尚迷歧路,更伫指蹤。
秦 ○柏梁體狀門山物序 狀比也,比與。
釋氏有藥草谕品,詩家則六義之一焉。
義取睹物臨事,君子早辨,不當有似是而非。
采詩之官,可得而補缺矣!無以小言黜,無以細言棄,相尚佳句,題於層閣。
古者稱會必賦,其能阙乎?星郎主文,賓賦所以中隽也。
廉使以忠懦弱,不舉職事以邀名。
科罪不伏。
〉 三川朝市,六合樞機。
冠蓋如,擁金錢之馬埒;軒車若水,赴鐵鎖之虹橋。
遐迩所資,往來為要。
不謂波湍溜激,柱朽梁摧。
捉鳥鵲填河,空馀處所;驅鼋鼍駕海,尚有規模。
自合修營,豈宜停廢!楊忠佐光銅墨,境控圭廛。
仙舸橫流,異林宗之共泛;漁船逗浦,非仲禦之來遊。
縱徇私情,恐乖公理;雖當冬月,況屬閑時。
造橋用功,冀暫勞而永逸;渡船費力,但有損而無成。
官橋自可官修,何關縣長;私船辄為私雇,便累宰君。
郡人褒揚,将何稱首?廉察附請,即可甘心。
以狀告知,庶無喧訴。
崔宏慶 ○君子無屈論 君子無屈,道無屈也,苟行君子之道,身至困而道不屈;苟失其道,困亦宜之。
象害舜,桀伐湯,纣囚文王,管、蔡謗周公,桓傷孔子,臧倉毀孟轲。
小人見之曰:“為善多屈也。
”不善而伸,君子則發揮也。
道在我不怍,或忙攘失道,昧邪以為正,乃觸途因以随之,亦宜矣!申生自絕,仲由就醢,洩冶誅於陳,屈原沈於湘是也。
為德行伸於德行,為言語伸於言語,為政事伸於政事,為文學伸於文學,自此以來,未有行之而道未伸者也。
立於世未嘗不出於人也。
不伸不高,乃似是而非,名之曰“妖”。
和之不正,言德行之妖;辨之不正,言文學之妖。
身為妖而不知,困将至而乃怨,是由大惑也。
至於六藝百工,苟得其道,亦伸也。
嗚呼!人以貴尊極為道不屈,餘以道尊名遠為道神。
文王伸於王道,周公伸於輔相,孔子、孟轲伸於儒學,都至(疑)賤道愚人謂之屈而不為也。
聖賢苟利於人,隐其身亦不恥,而乃為也。
稷播殖,禹治水,伊尹負鼎,太公屠釣是也。
自舜至於邱、轲,道皆同也。
當行道之心,非求富貴也。
道苟行矣,曷謂之屈哉?君子無屈,昭昭矣! ○解诘論 宏慶作《君子無屈論》,有為文學伸於文學之說。
或诘宏慶曰:“子非君子欤?何道屈也久矣?”是夫迷其問诘,然未數所以酬也。
及審已行之行而解之,餘誠非君子也。
讀《孝經》則思君子之行,讀《春秋》則思君子之志,讀《易》則思君子之性命,讀《詩》則思君子之諷興,讀《書》則思君子之載言,讀《禮》則思君子之防亂,讀樂章則思君子之理心。
至於非法道未嘗敢言行也。
夫是鄉裡稱餘,朋友佳餘,於不道覽(疑)伸也矣!曷來謂為屈哉?如以行之未備,志之未固,性命之未達,諷興之未深,載言之未當,防亂之未至,(阙十字)虛舉之濫彰,此乃朋友情也,非吾之咎。
《語》曰:“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餘年去三十尚二年矣,則去四十、五十尚十年、二十年矣,足得開其心術,實其文譽也,餘又何畏哉?若以進取之道屈,則孔子至聖,終於下位;顔生至賢,竟殁於陋巷。
顔孔以來,則曆觀書史。
聖賢尚屈於進取,況聖已降乎?餘於進取之道,不敢言屈也已矣。
況餘得其反未六七年,望其進三四年。
到於七十尚有四十馀年。
今天下一家,主聖臣忠,又不可比披靡之周,龌龊之燕。
而餘生之時非為不遭也,求進為久也,前不遠也,豈終於寒餒、困苦於千萬人之下哉? 裴曠 ○對廳子判 〈廳子執硯翻瀉物,擒獲欲科之。
〉 瞻言署曹,克崇廳事,既分官而揆務,冀虛室而清神。
華茵載敷,绮屏俨立,頗有尊卑之禮,須知進退之儀。
彼何人斯?輕其主守,迹既殊於審慎,事終緻於愆尤。
足待數知,有慚對馬;墨因誤點,更謝成蠅,坐彰怠慢之心,須示鞭笞之罪。
且刑貴閱實,政蠹深文;雖有憑,物終未驗。
傥非情故,式可矜容,請稽源流,庶符明慎。
秦用 ○對祭侯判 〈得甲祭侯辭曰:“強飲食。
”禦史糾非息宴之禮。
不伏。
〉 五善與能,三侯是列,俾射夫有獻,庶君子必争。
甲藝窮決拾,心惟審固。
成規月滿,則先張之弧;如破風馳,能發彼有的。
對梓人之成器,受司馬之滿觞。
祭則有經,辭豈失舊?既不甯是抗,非贻福謂何?且使臣農夫,息宴以禮,而主皮栖鹄,降殺異宜。
如或獸侯斯張,是則豸冠虛觸,尚迷歧路,更伫指蹤。
秦 ○柏梁體狀門山物序 狀比也,比與。
釋氏有藥草谕品,詩家則六義之一焉。
義取睹物臨事,君子早辨,不當有似是而非。
采詩之官,可得而補缺矣!無以小言黜,無以細言棄,相尚佳句,題於層閣。
古者稱會必賦,其能阙乎?星郎主文,賓賦所以中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