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四

關燈
明停止。

    不可回護前議。

    轉緻有誤河防。

    恐該署督不能任此重咎。

    總期籌畫全河大局。

    使沁水不能為患。

    黃河日久暢行。

    方能一勞永逸。

    俾慶安瀾。

    其上年新築越堤工程。

    設遇上遊水漲。

    是否足資抵禦。

    并着查明一并覆奏。

    姚祖同原摺着發給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以故奉恩将軍色克興額子吉泰、襲職。

     ○甲子。

    谕内閣、沈烜奏、前經奏準陛見。

    并懇請叩谒昌陵一摺。

    沈烜着仍遵前旨來京瞻觐。

    并準其叩谒昌陵。

    俾伸慕悃。

    該提督前已降旨以原品休緻。

    惟念其曾經出兵。

    着有勞績。

    其應在籍食俸之處。

    着兵部照例辦理。

    尋議、例食全俸。

    允之。

     ○又谕、昨據戶部回奏、莫晉所參倉場盤查紛擾各款。

    該部所議、主于以放代盤。

    惟湯金钊以倉儲不宜清查。

    自請交議。

    因其未能切實陳明。

    複令明白回奏。

    茲據奏稱、不盤查則不虧缺。

    若盤查而不認真。

    則新舊牽混。

    若認真盤查。

    即難保無虧缺等語。

    京通各倉為天庾正供。

    較之外省州縣倉儲。

    尤為緊要。

    其有無虧缺。

    自應确切查驗。

    以昭核實。

    該侍郎既稱認真盤查。

    即難保無虧缺。

    尤當及早查辦。

    豈有轉因虧缺而不盤查之理。

    若恐事涉紛擾。

    因循延擱。

    将來虧缺愈多。

    必緻釀成巨案。

    且該侍郎意在不宜清查。

    則從前戶部議覆倉場時。

    即不應随同畫稿。

    乃彼時既經畫諾。

    迨該部明白回奏。

    又複單銜奏稱不敢扶同。

    本日回奏摺内。

    于應否盤查之處。

    仍不能确切指明。

    該侍郎于此事毫無定見。

    首鼠兩端。

    殊失協恭和衷之義。

    湯金钊現署吏部。

    着交都察院議處。

    尋議、降一級調用。

    得旨、着加恩改為降二級留任。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内縣民張殿侯妾王氏。

     ○乙醜。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軍機大臣等、安福等奏、查明楊家堡一汛不在原設十二汛之内。

    惟緊連楊老石塘等處青樁。

    山大林密。

    處處潛通。

    與十二汛所管青樁之外即系民業者情形不同。

    又大小黃崖口内。

    順水村民。

    設有水碓水磨。

    用椴皮柏根。

    磨香為業。

    貧民視為利薮。

    請再展青樁。

    推展汛撥。

    與十二汛畫一固守。

    較為得力等語。

    青樁為風水外限。

    向距紅樁白樁不過十裡内外。

    若照安福等所奏。

    将楊家堡官山貼近青樁處所。

    再加推展。

    則距紅白樁三四十裡。

    至陵寝又一百八十裡之遙。

    地面愈闊。

    聲勢更難聯絡。

    安福等僅稱現在兵力足資分布。

    其如何分撥防守之處。

    未經聲叙明晰。

    是否推拓界限。

    即能防範稽察。

    永免流弊。

    若徒事更張。

    無裨守衛。

    不可不加意詳慎。

    着安福等再行體察情形。

    詳籌妥議。

    俟奏上時再降谕旨。

    将此谕令知之。

     ○倉場侍郎莫晉奏、查嘉慶十四年以放代盤。

    八月而畢。

    此次非三年不能竣事。

    實不見其簡易。

    臣等議盤竣一倉之後。

    接放下次應盤之倉。

    乃一定事理。

    而部議駁為窒礙難行。

    可謂謬以千裡。

    至部議五倉進米。

    本屬不敷。

    又因奉旨準行。

    未便奏請添倉。

    辄咨照倉場添進三倉。

    豈有擅改章程。

    竟不必皇上聞知之理。

    得旨、交大學士等、與前參戶部片、一并議奏。

     ○山西巡撫邱樹棠奏、審拟已革生員張之桐呈遞封章一案。

    得旨、刑部議奏。

    尋議上、委系因瘋誣告。

    例發極邊足四千裡充軍。

    系瘋病之犯。

    照例嚴加鎖锢監禁。

    俟數年後瘋病并不舉發。

    再行驗明報部。

    餘均如該撫所奏辦理。

    從之。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淅川縣民全小皂妻樊氏。

     ○修福建福州、泉州、台灣、三廠損壞戰船。

    從總督慶保等請也。

     ○丙寅。

    谕内閣、百順等奏、土爾扈特親王鞥克濟爾噶勒之妻德津濟特身故。

    德津濟特尚未得受封典。

    其作好事時。

    或照已得封典親王妻等之例。

    賞銀三百兩。

    或賞銀一百兩之處。

    請旨等語。

    鞥克濟爾噶勒之妻。

    雖未得受封典。

    從前親王之妻等。

    身故作好事。

    曾有賞銀三百兩者。

    且德津濟特乃土爾扈特親王鞥克濟爾噶勒之妻。

    究系福晉。

    着賞銀三百兩。

    令作好事。

    所賞銀兩。

    由彼處庫内動支。

    即傳朕旨賞赉。

     ○丁卯。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内閣、禦書處弗戒于火。

    值班之庫掌拜唐阿匠役等、疏于防範。

    着交部照例治罪。

    兼行之司員監造等官。

    着交部嚴加議處。

    瑞親王自請嚴議之處。

    着加恩改為交宗人府議處。

     ○又谕、嗣後宮廷考試。

    着照大學士、禦前大臣、軍機大臣、所議章程辦理。

    其唱名散卷。

    并令承辦衙門堂官一人。

    按照議定處所。

    在彼看視。

    預考人員領卷後。

    依次而入。

    不得前後參差。

    值宿之前鋒護軍統領。

    圓明園管兵大臣。

    當認真稽察彈壓。

    勿任送考人員闌入。

    如有不遵定制。

    淩躐喧呶者。

    着該承辦衙門堂官、及管門之大臣。

    據實指名參奏。

    其進至禁門有幹功令者。

    着監試王大臣即行參辦。

    以昭嚴肅。

     ○又谕、孫玉庭等奏、查明三省交界營汛。

    酌定會哨章程一摺。

    江南徐海二屬。

    與山東河南壤地相接。

    奸宄最易潛蹤。

    自應會哨巡防。

    俾聲勢足資聯絡。

    據該督撫查明具奏。

    着照所請。

    嗣後山東曹兖兩鎮所轄。

    及河标各營汛。

    與江南徐海等屬營汛連界地方。

    均着于每年春秋二季。

    酌令各該營将領選帶弁兵。

    在兩省交界适中處所。

    定期會哨一次。

    仍饬連界各專管汛弁。

    一月會哨一次。

    互換印照。

    結報該上司查考。

    其河南歸德營參将所屬分防夏邑等汛。

    與徐鎮所轄蕭宿二營。

    及亳州營都司分防連界各汛地。

    亦着于每年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