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忤時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不書,此刊削之務也。
屬詞比事,勞逸宜均,揮鉛奮墨,勤惰須等。
某袟某篇,付之此職;某傳某志,歸之彼官。
此铨配之理也。
斯并宜明立科條,審定區域。
傥人思自勉,則書可立成。
今監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無遵奉,用使争學苟且,務相推避,坐變炎涼,徒延歲月。
其不可五也。
凡此不可,其流實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而時談物議,安得笑仆編次無聞者哉!比者伏見明公,每汲汲勸誘,勤勤于課責,或雲"墳籍事重,努力用心。
"或雲"歲序已淹,何時辍手?"切以綱維不舉,而督課徒勤,雖威以刺骨之刑,勖以懸金之賞,終不可得也。
語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所以比者布懷知己,曆抵群公,屢辭載筆之官,願罷記言之職者,正為此爾。
抑又有所未谕,聊複一二言之。
比奉高命,令隸名修史,而其職非一。
如張尚書、崔、嶺二吏部、鄭太常等,既迫以吏道,不可拘之史任。
以仆曹務多閑,勒令專知下筆。
夫以惟寂惟寞,乃使記事記言。
苟如其例,則柳常侍、劉秘監、徐禮部等,并門可張羅,府無堆案,何事置之度外,而使各無羁束乎! 必謂諸賢載削非其所長,以仆鎗鎗鉸鉸,故推為首最。
就如斯理,亦有其說。
何者?仆少小從仕,早蹑通班。
當皇上初臨萬邦,未親庶務,而以守茲介直,不附奸回,遂使官若土牛,棄同刍狗。
逮銮輿西幸,百寮畢從,自惟官曹務簡,求以留後。
居台常謂朝廷不知,國家于我已矣。
豈謂一旦忽承恩旨,州司臨門,使者結轍。
既而驅驷馬入函關,排千門谒天子。
引賈生于宣室,雖歎其才;召季布于河東,反增其愧。
明公既位居端揆,望重台衡,飛沈屬其顧盼,榮辱由其俯仰。
曾不上祈宸極,申之以寵光;佥議搢紳,縻我以好爵。
其相見也,直雲"史筆阙書,為日已久;石渠掃第,思子為勞。
"今之仰追,唯此而已。
抑明公足下獨不聞劉炫蜀王之說乎?昔劉炫仕隋,為蜀王侍讀。
尚書牛弘嘗問之曰:"君王遇子其禮如何?"曰:"相期高于周、孔,見待下于奴隸。
"弘不悟其言,請問其議。
炫曰:"吾王每有所疑,必先見訪,是相期高于周、孔。
酒食左右皆餍,而我餘瀝不霑,是見待下于奴隸也。
"仆亦竊不自揆,輕敢方于鄙宗。
何者?求史才則千裡降追,語宦途則十年不進。
意者得非相期高于班、馬,見待下于兵卒乎! 又人之品藻,貴識其性。
明公視仆于名利何如哉?當其坐嘯洛城,非隐非吏,惟以守愚自得,甯以充诎撄心。
但今者黾勉從事,攣拘就役,朝廷厚用其才,竟不薄加其禮。
求諸隗始,其義安施?傥使士有澹雅若嚴君平,清廉如段幹木,與仆易地而處,亦将彈铗告勞,積薪為恨。
況仆未能免俗,能不蒂芥于心者乎? 當今朝号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
仆既功虧刻鹄,筆未獲麟,徒殚太官之膳,虛索長安之米。
乞已本職,還其舊居,多謝簡書,請避賢路。
唯明公足下,哀而許之。
至忠得書大慚,無以酬答,又惜其才,不許解史任。
而宗楚客、崔湜、鄭愔等,皆惡聞其短,共仇嫉之。
俄而肖、宗等相次伏誅,然後獲免于難。
屬詞比事,勞逸宜均,揮鉛奮墨,勤惰須等。
某袟某篇,付之此職;某傳某志,歸之彼官。
此铨配之理也。
斯并宜明立科條,審定區域。
傥人思自勉,則書可立成。
今監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無遵奉,用使争學苟且,務相推避,坐變炎涼,徒延歲月。
其不可五也。
凡此不可,其流實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而時談物議,安得笑仆編次無聞者哉!比者伏見明公,每汲汲勸誘,勤勤于課責,或雲"墳籍事重,努力用心。
"或雲"歲序已淹,何時辍手?"切以綱維不舉,而督課徒勤,雖威以刺骨之刑,勖以懸金之賞,終不可得也。
語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所以比者布懷知己,曆抵群公,屢辭載筆之官,願罷記言之職者,正為此爾。
抑又有所未谕,聊複一二言之。
比奉高命,令隸名修史,而其職非一。
如張尚書、崔、嶺二吏部、鄭太常等,既迫以吏道,不可拘之史任。
以仆曹務多閑,勒令專知下筆。
夫以惟寂惟寞,乃使記事記言。
苟如其例,則柳常侍、劉秘監、徐禮部等,并門可張羅,府無堆案,何事置之度外,而使各無羁束乎! 必謂諸賢載削非其所長,以仆鎗鎗鉸鉸,故推為首最。
就如斯理,亦有其說。
何者?仆少小從仕,早蹑通班。
當皇上初臨萬邦,未親庶務,而以守茲介直,不附奸回,遂使官若土牛,棄同刍狗。
逮銮輿西幸,百寮畢從,自惟官曹務簡,求以留後。
居台常謂朝廷不知,國家于我已矣。
豈謂一旦忽承恩旨,州司臨門,使者結轍。
既而驅驷馬入函關,排千門谒天子。
引賈生于宣室,雖歎其才;召季布于河東,反增其愧。
明公既位居端揆,望重台衡,飛沈屬其顧盼,榮辱由其俯仰。
曾不上祈宸極,申之以寵光;佥議搢紳,縻我以好爵。
其相見也,直雲"史筆阙書,為日已久;石渠掃第,思子為勞。
"今之仰追,唯此而已。
抑明公足下獨不聞劉炫蜀王之說乎?昔劉炫仕隋,為蜀王侍讀。
尚書牛弘嘗問之曰:"君王遇子其禮如何?"曰:"相期高于周、孔,見待下于奴隸。
"弘不悟其言,請問其議。
炫曰:"吾王每有所疑,必先見訪,是相期高于周、孔。
酒食左右皆餍,而我餘瀝不霑,是見待下于奴隸也。
"仆亦竊不自揆,輕敢方于鄙宗。
何者?求史才則千裡降追,語宦途則十年不進。
意者得非相期高于班、馬,見待下于兵卒乎! 又人之品藻,貴識其性。
明公視仆于名利何如哉?當其坐嘯洛城,非隐非吏,惟以守愚自得,甯以充诎撄心。
但今者黾勉從事,攣拘就役,朝廷厚用其才,竟不薄加其禮。
求諸隗始,其義安施?傥使士有澹雅若嚴君平,清廉如段幹木,與仆易地而處,亦将彈铗告勞,積薪為恨。
況仆未能免俗,能不蒂芥于心者乎? 當今朝号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
仆既功虧刻鹄,筆未獲麟,徒殚太官之膳,虛索長安之米。
乞已本職,還其舊居,多謝簡書,請避賢路。
唯明公足下,哀而許之。
至忠得書大慚,無以酬答,又惜其才,不許解史任。
而宗楚客、崔湜、鄭愔等,皆惡聞其短,共仇嫉之。
俄而肖、宗等相次伏誅,然後獲免于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