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兵護之,自懷、集走梧州。
忠貞營先自梧入浔、南,行在震恐,敕遣大學士嚴起恒、副都禦史劉湘客慰勞安插之,至封川,與胤錫遇,乃并舟入觐。
上賜對,優禮有加,命督忠貞營出楚。
胤錫初入朝,未谙國事。
通政使毛毓祥、給事中李用楫與同邑裡,相知聞,以私意蠱胤錫,屢有論薦,廷士皆不悅。
會公宴,金堡被酒,厲聲曰:“公複湖北,而棄湖北者亦公也;督師複湖南,而蹂湖南以及于陷者亦公也;公與督師誓援江西,顧引忠貞營入粵,蹂内地;而緻南昌之不救者亦公也。
公忠孝聞天下,一旦所為如此!公不疾出楚,他日何面目見曹志建,況天下乎?”胤錫無以應。
上賜胤錫龍旗十二,遍調天下兵馬,鹹受節制。
胤錫至浔州,日促忠貞營複出,會李赤心死,高必正以新喪大帥器仗不給為辭,胤錫居悒悒。
有頃,朱天麟、陳邦傅知胤錫與金堡不協,力與言堡沮孫可望王封之非以搖之,因言忠貞營不可恃,無如用可望之足有為也。
胤錫惑其說,發龍旗一往雲南,調可望出黔、楚。
胡執恭因讠術胤錫,言公承制封拜,能姑許可望王封,事必集矣。
因填空頭敕許可望。
執恭遂僞作冊寶以往。
既行,乃告胤錫,胤錫悔為其所賣,大恚憾,成疾。
永曆三年十一月,卒于浔州,诏贈太傅,溢文襄。
胤錫忠直磊落,負有為之志,非騰蛟所及;而輕信自恃,專意刑賞,屢啟偾敗,騰蛟亦輕之。
交相猜薄,以至于敗亡,各有以也。
胤錫文筆清超,在軍中,感憤作《軍謠》十首,流離悲激,其《月家鄉》、《馬兒女》、《筆先鋒》、《血筵席》、《營十殿》諸篇,讀者無不悲之。
章曠,字于野,别号峨山,直隸華亭人。
與兄簡曉,以文章氣誼名雲間。
簡以鄉舉,知廣東博羅縣,欽取,未赴,歸裡。
與李待問、陳子龍起義,守松江,城陷,不屈,死之。
隆武中,贈禮部郎中,溢節愍。
簡感北都之亡,纂《報仇錄》三卷,各有論贊,巴陵李興玮為之梓行于世。
曠倜傥不矜小節,志意高邁,神智警敏,中崇祯丙子應天鄉舉第一。
丁醜,賜進士出身,授沔陽知州,勤吏治,摧強豪,興文教,楚人士執卷就門者,舟接于沔陽湖。
崇祯十六年春,李自成陷承天,州人坌起迎賊。
曠号召忠勇城守,以奇計縛首迎賊者數十人,磔之。
賊掠騎至,曠乘城擊卻之。
賊帥馬世大益發兵來攻,民盡驚潰,向迎賊者黨率衆應賊,将縛曠降。
曠乃攜印出,左右請由小路。
曠曰:“彼将謂我膽落,必要我于小路,吾疾驅由官道,彼不測也。
”已而賊黨果伏小路要之,不得。
遂走詣北撫王揚基,請兵複沔,願以身先之,痛哭轅門下,不聽。
乃單舸歸華亭,鬻田宅,夫人出所織布千匹助之,得數千金,走漢、沔間收兵。
崇祯十七年春,接賊三戰,複沔陽州,安殘黎,儲刍糧,募死士,為複顯陵計。
何騰蛟上其功,擢佥事,巡饬江北。
京山楊文薦故受業于曠,曠遇之有加,文薦上計偕,曠與泛舟酌酒,語次,稍忤觸之,遂銜曠。
至是,為兵部郎,因倡言江北不宜置道,徒擾民,無益恢複。
廷議從之。
曠由是失職,罷遣義勇。
江北兵民驚悲失據,盡陷于賊。
曠将以布衣歸裡,騰蛟固留之,以故佥事銜監撫标軍。
禦史黃澍按楚,嗔其為騰蛟用,檄令攝漢陽推官,以窘辱之。
洪天擢、堵胤錫為解釋,事乃已。
曠負當世志,悒悒不得逞。
騰蛟獨深知之,複以監軍道力請于朝,命已下。
路振飛舊按江南,摧抑知名文士,曠懷才被屈挫,及是,怒曠不納門生刺,力沮監軍之命。
騰蛟抗疏言:“臣受土崩蟲之殘楚,孤掌獨撐,舉目無一人之可用,唯得一章曠者,為有生人之氣,屢題而部屢厄之,是縛臣臂而欲使臣鬥也。
如謂曠?斥弛多奇,或至生事,則臣請保任之,甘與曠同功罪。
”乃得。
仍授佥事,監騰蛟軍,檄攝分巡上湖南道。
曠至衡州,開東鹽輸長沙,以資軍實,歲饷兵十萬餘金,騰蛟賴以不匮。
衡州奸民通驕帥漁獵,曠密捕撲殺之,民得安堵。
已而歸長沙,遂請身下嶽州,監馬進忠、王允成軍,以死護湖外。
單舸下洞庭,進忠、允成迎之,願受節制。
先是,騰蛟開府長沙,堵胤錫既解學政勤王,與諸軍帥相馴習,兼召募成軍。
傅上瑞久攝巡下湖南,承權藉募标兵數千,亦與諸帥周旋稍熟。
而曠屢革削,望尤輕,諸軍帥皆不知有曠,曠亦不得其要領。
及是,驟受監軍之命,從胥隸數十人,輕舸東下,敝巾葛衫,與諸将乍相見,流涕握手,推心盡慮,與謀興複,諸将皆為感動。
時将窳兵驕,不知節制,王進才、郝永忠尤以新附猜暴,大掠巴、湘間。
曠既得諸将心,申約束斬棰如法,諸軍乃斂手聽命。
居人行旅稍集,遂修湘陰城,陸立大荊、新牆二戍,水立磊石營,與嶽虜相持,大小數十戰。
何騰蛟既題擢堵胤錫撫楚,傅上瑞撫沅,曠獨當強敵,而任監司如故,權尤輕,不能自為進止,顧諸将唯推重曠,而輕騰蛟、胤錫,于上瑞則蔑如也。
何騰蛟出師不利;畫守長沙,尤藉曠為外蔽,乃列曠功推薦之。
诏擢曠佥都禦史,巡撫江北,然僅擁虛名,無寸土一民可憑藉。
曠部将王儲募水軍二千人,騰蛟分裨将覃裕春、滿大壯、吳勝合五千餘人,隸曠,守新牆,與敵壘相對半載,虜不敢犯。
隆武二年七月,虜大舉從間道窺湘陰,曠偵知之,率覃裕春以二千人禦之于潼溪。
虜騎數千突至,裕春軍伏溪市草舍中,穴牆壁為空,交發槍炮擊之。
虜合圍之數十匝,自辰至酉,擊殺人馬各千餘。
虜忄匡懼退走,裕春軍出蹑之,滿大壯、陳友功為兩翼夾追,殺傷濱盡,自江
忠貞營先自梧入浔、南,行在震恐,敕遣大學士嚴起恒、副都禦史劉湘客慰勞安插之,至封川,與胤錫遇,乃并舟入觐。
上賜對,優禮有加,命督忠貞營出楚。
胤錫初入朝,未谙國事。
通政使毛毓祥、給事中李用楫與同邑裡,相知聞,以私意蠱胤錫,屢有論薦,廷士皆不悅。
會公宴,金堡被酒,厲聲曰:“公複湖北,而棄湖北者亦公也;督師複湖南,而蹂湖南以及于陷者亦公也;公與督師誓援江西,顧引忠貞營入粵,蹂内地;而緻南昌之不救者亦公也。
公忠孝聞天下,一旦所為如此!公不疾出楚,他日何面目見曹志建,況天下乎?”胤錫無以應。
上賜胤錫龍旗十二,遍調天下兵馬,鹹受節制。
胤錫至浔州,日促忠貞營複出,會李赤心死,高必正以新喪大帥器仗不給為辭,胤錫居悒悒。
有頃,朱天麟、陳邦傅知胤錫與金堡不協,力與言堡沮孫可望王封之非以搖之,因言忠貞營不可恃,無如用可望之足有為也。
胤錫惑其說,發龍旗一往雲南,調可望出黔、楚。
胡執恭因讠術胤錫,言公承制封拜,能姑許可望王封,事必集矣。
因填空頭敕許可望。
執恭遂僞作冊寶以往。
既行,乃告胤錫,胤錫悔為其所賣,大恚憾,成疾。
永曆三年十一月,卒于浔州,诏贈太傅,溢文襄。
胤錫忠直磊落,負有為之志,非騰蛟所及;而輕信自恃,專意刑賞,屢啟偾敗,騰蛟亦輕之。
交相猜薄,以至于敗亡,各有以也。
胤錫文筆清超,在軍中,感憤作《軍謠》十首,流離悲激,其《月家鄉》、《馬兒女》、《筆先鋒》、《血筵席》、《營十殿》諸篇,讀者無不悲之。
章曠,字于野,别号峨山,直隸華亭人。
與兄簡曉,以文章氣誼名雲間。
簡以鄉舉,知廣東博羅縣,欽取,未赴,歸裡。
與李待問、陳子龍起義,守松江,城陷,不屈,死之。
隆武中,贈禮部郎中,溢節愍。
簡感北都之亡,纂《報仇錄》三卷,各有論贊,巴陵李興玮為之梓行于世。
曠倜傥不矜小節,志意高邁,神智警敏,中崇祯丙子應天鄉舉第一。
丁醜,賜進士出身,授沔陽知州,勤吏治,摧強豪,興文教,楚人士執卷就門者,舟接于沔陽湖。
崇祯十六年春,李自成陷承天,州人坌起迎賊。
曠号召忠勇城守,以奇計縛首迎賊者數十人,磔之。
賊掠騎至,曠乘城擊卻之。
賊帥馬世大益發兵來攻,民盡驚潰,向迎賊者黨率衆應賊,将縛曠降。
曠乃攜印出,左右請由小路。
曠曰:“彼将謂我膽落,必要我于小路,吾疾驅由官道,彼不測也。
”已而賊黨果伏小路要之,不得。
遂走詣北撫王揚基,請兵複沔,願以身先之,痛哭轅門下,不聽。
乃單舸歸華亭,鬻田宅,夫人出所織布千匹助之,得數千金,走漢、沔間收兵。
崇祯十七年春,接賊三戰,複沔陽州,安殘黎,儲刍糧,募死士,為複顯陵計。
何騰蛟上其功,擢佥事,巡饬江北。
京山楊文薦故受業于曠,曠遇之有加,文薦上計偕,曠與泛舟酌酒,語次,稍忤觸之,遂銜曠。
至是,為兵部郎,因倡言江北不宜置道,徒擾民,無益恢複。
廷議從之。
曠由是失職,罷遣義勇。
江北兵民驚悲失據,盡陷于賊。
曠将以布衣歸裡,騰蛟固留之,以故佥事銜監撫标軍。
禦史黃澍按楚,嗔其為騰蛟用,檄令攝漢陽推官,以窘辱之。
洪天擢、堵胤錫為解釋,事乃已。
曠負當世志,悒悒不得逞。
騰蛟獨深知之,複以監軍道力請于朝,命已下。
路振飛舊按江南,摧抑知名文士,曠懷才被屈挫,及是,怒曠不納門生刺,力沮監軍之命。
騰蛟抗疏言:“臣受土崩蟲之殘楚,孤掌獨撐,舉目無一人之可用,唯得一章曠者,為有生人之氣,屢題而部屢厄之,是縛臣臂而欲使臣鬥也。
如謂曠?斥弛多奇,或至生事,則臣請保任之,甘與曠同功罪。
”乃得。
仍授佥事,監騰蛟軍,檄攝分巡上湖南道。
曠至衡州,開東鹽輸長沙,以資軍實,歲饷兵十萬餘金,騰蛟賴以不匮。
衡州奸民通驕帥漁獵,曠密捕撲殺之,民得安堵。
已而歸長沙,遂請身下嶽州,監馬進忠、王允成軍,以死護湖外。
單舸下洞庭,進忠、允成迎之,願受節制。
先是,騰蛟開府長沙,堵胤錫既解學政勤王,與諸軍帥相馴習,兼召募成軍。
傅上瑞久攝巡下湖南,承權藉募标兵數千,亦與諸帥周旋稍熟。
而曠屢革削,望尤輕,諸軍帥皆不知有曠,曠亦不得其要領。
及是,驟受監軍之命,從胥隸數十人,輕舸東下,敝巾葛衫,與諸将乍相見,流涕握手,推心盡慮,與謀興複,諸将皆為感動。
時将窳兵驕,不知節制,王進才、郝永忠尤以新附猜暴,大掠巴、湘間。
曠既得諸将心,申約束斬棰如法,諸軍乃斂手聽命。
居人行旅稍集,遂修湘陰城,陸立大荊、新牆二戍,水立磊石營,與嶽虜相持,大小數十戰。
何騰蛟既題擢堵胤錫撫楚,傅上瑞撫沅,曠獨當強敵,而任監司如故,權尤輕,不能自為進止,顧諸将唯推重曠,而輕騰蛟、胤錫,于上瑞則蔑如也。
何騰蛟出師不利;畫守長沙,尤藉曠為外蔽,乃列曠功推薦之。
诏擢曠佥都禦史,巡撫江北,然僅擁虛名,無寸土一民可憑藉。
曠部将王儲募水軍二千人,騰蛟分裨将覃裕春、滿大壯、吳勝合五千餘人,隸曠,守新牆,與敵壘相對半載,虜不敢犯。
隆武二年七月,虜大舉從間道窺湘陰,曠偵知之,率覃裕春以二千人禦之于潼溪。
虜騎數千突至,裕春軍伏溪市草舍中,穴牆壁為空,交發槍炮擊之。
虜合圍之數十匝,自辰至酉,擊殺人馬各千餘。
虜忄匡懼退走,裕春軍出蹑之,滿大壯、陳友功為兩翼夾追,殺傷濱盡,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