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秘史 第六十二回 楚靈王大會諸侯 秦哀公設會圖伯

關燈
奪得中國盟主,吾必加官重賞,共享富貴!”道猶未了,左班中閃出一大夫曰:“臣有一計,管教盟主之權,垂手歸秦!”衆視之,乃景公之弟公孫後,字子箴也。

     哀公曰:“叔父有何妙計,願聞其說!”後曰:“當今晉彪無道,楚圍失德,中國諸侯,往來無主,大王誠設會,令天下諸侯來赴,待其俱入潼關,伏兵四起,挾其各立降秦文字,議定朝貢,方許返國,有不來者,就座中披而斬之,誰敢不服?” 哀公大悅!便差使臣布告列國,約其赴會。

    子箴又曰:“昔者齊桓、晉文,能總九合之柄者,以其主挾天子之令故也。

    今日此舉亦宜奏聞天子,請傳聖旨,然後方能号令諸侯。

    ”公曰:“設會定伯乃秦一己之事,焉可請聖旨?子箴又曰:”周室微弱,号令不行,自五伯之後,列國朝貢,歲無尺寸入周,今日此會,稱鬥寶之會,先請聖旨告于列國諸侯,不拘大小寶物,皆赴此會鬥寶,然後收集貢于天子,上不失尊周之意,下不得專會之名,天子既許吾設會,則天下諸侯誰敢不赴!“哀公善其言,遂具表文,差子箴入周請旨。

     子箴領表徑投洛陽來見天子。

    時,周景王在位,子箴呈上表文,具奏前事,景王覽其表曰:具表臣秦鎮稽首頓首上奏。

    臣聞禹開九州,據土産俾貢方物;周封列國,總乾綱令貢朝儀。

    夫何東遷以來,王政不行,五霸去後,諸侯愈叛,禮樂征伐,每每出自于諸侯。

    異寶奇珍,常常欺罔乎天子。

    臣聞其禍大者而機微,厥患顯者而形隐。

    今日雖曰不貢,異時安能保其無楚莊問鼎之志哉!臣僻居西土,力薄邦微,然荷先王分土之恩,懷陛下隆遇之德,不能無悼于斯也。

    所以冒進微言,敢幹天聽,伏望陛下斷自淵衷,下絲綸而許臣糾合,丕振皇武,頒旄钺而賜我匡扶。

    臣若不能糾集群侯,聚貢寶物,則甘心就戮,罪尚何逃。

    臣無任瞻天仰聖,不勝戰栗之至。

     景王覽表,喜不自勝,曰:“有臣如此,則吾東周有主,何惜一道诏書而不許乎?”遂差使臣,賜其白旄黃钺,玉劍金牌,并诏書一道,往秦宜谕。

    子箴謝恩出朝,即日與王使來鹹陽。

    哀公聞知王使來至,伏聽宜诏命曰:龍困淵潭,必有雲屯其上,虎蹲峻險,豈無風聚其中。

    伏惟國家遇運厄之秋,值紐解之日,霸令不行,朝貢不入,每悼于斯,歎無良策。

    咨爾秦侯,有志尊周,誠可稱羨,今命使臣,赍到寶劍一口,金牌一面,白旄黃钺賜爾施設,候在邦國來朝,功成政舉,重議封賞。

    诏書到日,敬此施行。

     聽诏已畢,哀公望北謝恩,厚待使者,遣歸。

    又問子箴曰:“天子已降诏許我施行,必須在何處為會,方成此計?”子箴曰:“臣觀關中地土寬平,宜在此處設一大會,号曰”鬥寶之會“,埋伏大兵于金斧山下,先遣使臣,奉檄告列國,約在本年三月朔旦,各要重寶前來赴會鬥寶,以獻天子。

    其不赴者,則挾天子之旨而征之,其來赴會者,逼立降秦文字,有不然者,即擒而斬之,此時入我圈套,誰敢不從?”哀公大悅!便寫檄遣使,通告列國。

     卻說秦使來至楚國,将書呈上,楚靈王拆開讀書曰:秦鎮諸侯敬奉大國,天子之诏,約在本年三月朔旦,會天下列侯于本邦骊邑,設一大會名曰“鬥寶之會”,令天下大小諸侯,各要奇珍異寶,前來鬥明,如有失期無寶者,許孤征伐,今特遣使告知,伏望至期不爽。

    周景王五年正月上朔,赢智書。

     靈王讀罷,令使者去傳列國,使者辭出,靈王問群臣曰:“秦伯此會,其意何如?”大夫伍奢曰:“秦設此會,非是鬥寶,特假天子之名,實欲設計,以約天下諸侯也!”王曰:“何以知之?”奢曰:“天下形勢,秦得其一,地寬八百餘裡,兵聚百有餘萬,無欲并吞中原,隻憚晉楚相救,今約諸侯,俱入關中,赴會鬥寶,埋伏大兵,諸侯聽其約束,則由命歸國,其不從者,必陷其計。

    此行若聽其說而赴之,是謂以羊投虎口,安能免其患哉?”王曰:“然則不赴何如?”奢曰:“楚方欲伯天下,若不赴會,是又見怯于秦,焉可不赴?必得文武全才之士以保王駕,一則不示怯于天下,二則可以制服于強秦,如此方為萬全之計!”靈王連問班中誰敢保駕?多少豪傑老臣,無人敢答,惟右班中一少年小将,生得身長八尺,虎背熊腰,連聲應曰:“臣敢保駕西遊!”欲知如何赴鬥寶之會,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