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秘史 第六十一回 師曠辨樂知興亡 齊莊公奸淫召禍
關燈
小
中
大
楚囚既悲故鄉,拘之無益,不如放其歸,卿等以為何如?”群臣皆曰:“明公此言,實仁者之心也!”平公遂令楚筏釋因而歸。
自是平公日登高台,荒滢作樂,诏令列國諸侯,各要其重寶來朝,失期者問罪。
于是,天下諸侯,皆有叛晉之意。
晉之使者赍诏入齊,當時齊莊公通于下大夫崔杼之妻,每欲殺杼而奪其室,争奪無計。
及聞晉平公要重器入賀,莊公欲遣崔杼往晉,使人中途殺之,崔杼知其故,乃托疾不往。
莊公乃親往問疾,崔杼埋伏本家甲士于寝門之外,自匿于家,命其妻出迎莊公。
莊公見杼妻載笑出迎,更不問其夫之疾,遂牽手相攜,遊于庭,崔杼一見心中火起,打動梆子為号,本家甲士,堅閉府門,鼓噪殺人。
莊公戰驚無措,逾後園上牆而走,崔杼随後趕入,獨放一箭,正中莊公左股,翻落牆下,崔杼仗劍近前,欲斬莊公。
莊公大叫:“崔杼敢弑君乎?”杼曰:“君滢臣妻則為奸仇,豈謂弑君?”遂斬莊公。
莊公之從臣賈舉、州綽等在門外,聞府中喧嘩,欲入救護,府門又閉,不能直入。
少刻,崔杼斬莊公與其妻之首級,号令諸從臣曰:“齊侯失德,奸滢吾妻,吾故并斬,汝等合歸,别立新君。
”賈舉、州綽等見莊公之首,便欲殺人,為君報仇。
下大夫慶封者,素與莊公不睦,乃挽住賈舉等曰:“或聞良臣不事無義之主,今無道之君奸臣下之妻,汝等尚欲何為哉?合歸别立新君!焉可報此不義之仇?”舉等曰:“吾食君祿,君死不能複仇,豈可再事新君,而貪富貴耶!”遂與州綽、公孫敖、邴師四人各行自刎而死。
後史臣贊曰:口食君祿,心懷國憂。
國君既死,伊尚何求。
臨難不苟,視死不逃。
千年傳譽,萬古名流。
慶封見賈舉等自刎,遂令崔杼開府門,議立新君。
忽一人身高五尺,碧眼青須,突入崔府,枕莊公之屍,放聲大哭曰:“主辱臣死,今主死而臣不能效節,何忍君屍暴露?”衆視之,乃萊之東夷人也,晏弱之子,上大夫晏嬰。
慶封見其号泣不止,乃谕之曰:“子為大夫,君死而不能效節,号泣何益?”晏子曰:“吾聞君為社稷死,則臣從之。
今君為奸滢死,吾何敢從?”慶封告崔杼曰:“必殺晏嬰,方免衆诽!” 杼曰:“不可!晏平仲齊之賢大夫也!吾若殺之,必失民望,不如就其謀事,方免後事。
”于是,崔杼同慶封來見晏子,曰:“主上失德,自招其禍,今立新君,我等願從公命,何必自恸如此?”晏子拭淚曰:“國家不可一日無主,今主禦弟賢明,諸将何不速奉即位,以主社稷。
”崔杼、慶封憚杵臼之賢明,恐其立後廢己之職,乃欲别立他人。
晏子堅意不從,遂奉杵臼即位,是為景公。
崔杼、慶封逃歸不朝。
景公欲發兵讨其弑君之罪!曼子曰:“慶封初專國政其勢焰,主公初立,便欲動兵,恐生不測之變,不如仍複其職,緩圖之。
”景公然其說,遂令慶封、崔杼入朝。
二人恐景公加罪,不敢入朝,上書辭職。
景公使與崔杼、慶封曰:“吾所不與崔、慶同心者,明神殛之!”杼大悅,遂欲入朝,慶封曰:“不可!晏平仲不誓一言,我等終難入朝,必得平仲誓語,方可就職。
”便告歸晏子。
晏子仰天歎曰:“吾為人臣,不能為君讨賊,豈敢更誓他辭而長弑君之賊乎?” 公曰:“子姑一誓,以保社稷,有何不可?”晏子誓曰:“嬰有不忠于君而利社稷者,明神殛之!其他非吾敢知也。
”崔杼聞知,喜曰:“平仲此誓,惟知忠君愛國,豈有他心,以謀我二人?”遂入朝,景公封晏嬰為相國,崔杼為上大夫,慶封為下大夫,田乞為中軍大夫,陳須無為上卿。
須無出朝歎曰:“崔杼弑君,又不問罪,反加其為大夫,吾乃齊世臣,豈忍以衣冠陷于篡弑之朝乎?”遂棄官祿,出奔外國。
後史臣有詩雲:利祿羁人少達徒,飄然脫履美須無,清清曾得宣尼許,一片冰心似玉壺。
景公既封群臣,便以金珠寶物,帶晏子往晉朝賀。
晉平公親迎景公入朝,晏子待于台下,平公與景公投壺,平公先投一矢,端插中壺,百官喝采,荀吳為贊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
”景公亦投一矢,亦插中壺,君臣亦同喝采,晏嬰贊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君中此,與晉代興!”平公怒曰:“吾晉為中國盟主,方贊此辭。
汝齊焉敢與吾對敵?贊詞不遜。
”晏嬰進曰:“投壺所以助筵贊詞,前之歡所以助中矢之樂,又非定盟立誓,明公何必以此為怪乎?”平公雖聞晏子之說,其怒終不息,将有恥辱景公之意。
齊大夫公孫叟見平公甚怒,乃趨進曰:“日斜,君可以出矣!” 遂扶景公而出。
晏子出曰:“晉公驕傲太甚,吾知其不能為盟主矣!”次日,景公入謝歸國。
平公詞大夫叔向送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自是平公日登高台,荒滢作樂,诏令列國諸侯,各要其重寶來朝,失期者問罪。
于是,天下諸侯,皆有叛晉之意。
晉之使者赍诏入齊,當時齊莊公通于下大夫崔杼之妻,每欲殺杼而奪其室,争奪無計。
及聞晉平公要重器入賀,莊公欲遣崔杼往晉,使人中途殺之,崔杼知其故,乃托疾不往。
莊公乃親往問疾,崔杼埋伏本家甲士于寝門之外,自匿于家,命其妻出迎莊公。
莊公見杼妻載笑出迎,更不問其夫之疾,遂牽手相攜,遊于庭,崔杼一見心中火起,打動梆子為号,本家甲士,堅閉府門,鼓噪殺人。
莊公戰驚無措,逾後園上牆而走,崔杼随後趕入,獨放一箭,正中莊公左股,翻落牆下,崔杼仗劍近前,欲斬莊公。
莊公大叫:“崔杼敢弑君乎?”杼曰:“君滢臣妻則為奸仇,豈謂弑君?”遂斬莊公。
莊公之從臣賈舉、州綽等在門外,聞府中喧嘩,欲入救護,府門又閉,不能直入。
少刻,崔杼斬莊公與其妻之首級,号令諸從臣曰:“齊侯失德,奸滢吾妻,吾故并斬,汝等合歸,别立新君。
”賈舉、州綽等見莊公之首,便欲殺人,為君報仇。
下大夫慶封者,素與莊公不睦,乃挽住賈舉等曰:“或聞良臣不事無義之主,今無道之君奸臣下之妻,汝等尚欲何為哉?合歸别立新君!焉可報此不義之仇?”舉等曰:“吾食君祿,君死不能複仇,豈可再事新君,而貪富貴耶!”遂與州綽、公孫敖、邴師四人各行自刎而死。
後史臣贊曰:口食君祿,心懷國憂。
國君既死,伊尚何求。
臨難不苟,視死不逃。
千年傳譽,萬古名流。
慶封見賈舉等自刎,遂令崔杼開府門,議立新君。
忽一人身高五尺,碧眼青須,突入崔府,枕莊公之屍,放聲大哭曰:“主辱臣死,今主死而臣不能效節,何忍君屍暴露?”衆視之,乃萊之東夷人也,晏弱之子,上大夫晏嬰。
慶封見其号泣不止,乃谕之曰:“子為大夫,君死而不能效節,号泣何益?”晏子曰:“吾聞君為社稷死,則臣從之。
今君為奸滢死,吾何敢從?”慶封告崔杼曰:“必殺晏嬰,方免衆诽!” 杼曰:“不可!晏平仲齊之賢大夫也!吾若殺之,必失民望,不如就其謀事,方免後事。
”于是,崔杼同慶封來見晏子,曰:“主上失德,自招其禍,今立新君,我等願從公命,何必自恸如此?”晏子拭淚曰:“國家不可一日無主,今主禦弟賢明,諸将何不速奉即位,以主社稷。
”崔杼、慶封憚杵臼之賢明,恐其立後廢己之職,乃欲别立他人。
晏子堅意不從,遂奉杵臼即位,是為景公。
崔杼、慶封逃歸不朝。
景公欲發兵讨其弑君之罪!曼子曰:“慶封初專國政其勢焰,主公初立,便欲動兵,恐生不測之變,不如仍複其職,緩圖之。
”景公然其說,遂令慶封、崔杼入朝。
二人恐景公加罪,不敢入朝,上書辭職。
景公使與崔杼、慶封曰:“吾所不與崔、慶同心者,明神殛之!”杼大悅,遂欲入朝,慶封曰:“不可!晏平仲不誓一言,我等終難入朝,必得平仲誓語,方可就職。
”便告歸晏子。
晏子仰天歎曰:“吾為人臣,不能為君讨賊,豈敢更誓他辭而長弑君之賊乎?” 公曰:“子姑一誓,以保社稷,有何不可?”晏子誓曰:“嬰有不忠于君而利社稷者,明神殛之!其他非吾敢知也。
”崔杼聞知,喜曰:“平仲此誓,惟知忠君愛國,豈有他心,以謀我二人?”遂入朝,景公封晏嬰為相國,崔杼為上大夫,慶封為下大夫,田乞為中軍大夫,陳須無為上卿。
須無出朝歎曰:“崔杼弑君,又不問罪,反加其為大夫,吾乃齊世臣,豈忍以衣冠陷于篡弑之朝乎?”遂棄官祿,出奔外國。
後史臣有詩雲:利祿羁人少達徒,飄然脫履美須無,清清曾得宣尼許,一片冰心似玉壺。
景公既封群臣,便以金珠寶物,帶晏子往晉朝賀。
晉平公親迎景公入朝,晏子待于台下,平公與景公投壺,平公先投一矢,端插中壺,百官喝采,荀吳為贊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
”景公亦投一矢,亦插中壺,君臣亦同喝采,晏嬰贊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君中此,與晉代興!”平公怒曰:“吾晉為中國盟主,方贊此辭。
汝齊焉敢與吾對敵?贊詞不遜。
”晏嬰進曰:“投壺所以助筵贊詞,前之歡所以助中矢之樂,又非定盟立誓,明公何必以此為怪乎?”平公雖聞晏子之說,其怒終不息,将有恥辱景公之意。
齊大夫公孫叟見平公甚怒,乃趨進曰:“日斜,君可以出矣!” 遂扶景公而出。
晏子出曰:“晉公驕傲太甚,吾知其不能為盟主矣!”次日,景公入謝歸國。
平公詞大夫叔向送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