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秘史 第五十四回 晉士會自秦逃歸 楚莊王納言定霸
關燈
小
中
大
喜不自勝,入朝見靈公。
士會肉袒待罪,靈公曰:“卿無罪也!”忽報:“狐射姑自狄逃歸。
”靈公各赦其罪,使複原職。
秦伯亦令人送士會之妻子而歸。
趙盾曰:“國家多亂,皆由文武不和。
今士會、狐射姑既歸主公,宜定例諸臣之爵,使其和睦,以輔邦家,然後達盟以會諸侯,服者懷之,違者征之,則德威兼著,而文公之霸可續矣!”靈公善之。
于是封趙盾為左班上卿,苟林甫為次,-缺為下卿,魏顆為右班上卿,韓厥為下卿,其餘文武備進一級,大宴群臣。
酒至數巡,忽報周大夫尹聃啟至,靈公召問來故,祟聃啟曰:“國家自頃王嗣位六年,朝綱大政,皆是周公閱與王孫蘇專秉。
今頃王已崩,閱與蘇争政,不立新君,國中無主,故吾來告投,乞盟主繼文公之業,興師以定周亂,則諸侯誰敢不服于晉。
”靈公問于群下,趙盾曰:“齊桓晉文皆由定天子而服諸侯,今晉為中國盟主,不可不救。
”靈公遂令趙盾以平周室。
盾至成周,率群臣立頃王之子班即位,是為匡王。
盾奏匡王,赦閱與蘇之罪,複二人原職,且曰:“朝權待天子自為裁務,爾等宜和睦以輔周室,再有争競,吾即具兵來伐!”周公閱與王孫蘇皆唯唯受命。
匡王重賜趙盾。
趙盾辭歸,告靈公曰:“王位既定,速以檄會諸侯,然後以議征讨。
”靈公悅,令胥甲引五百壯士,築壇于晉。
楚界上。
遣使遍告諸侯,約本歲八月會盟。
骨甲引兵築下盟壇,早有人報于楚。
是時,楚穆王已段,其子莊王名旅,即位三年,不理國政,築九層之台于後宮,左坐楊、趙二位夫人,右懸鐘鼓一切樂器,終日飲樂,并無休息。
是時,子文已死,鬥克以下,因進谏被誅者七十二人,群臣皆為緘口,不敢再谏。
及聞晉會諸侯,上大夫伍參,下大夫蘇從,相謀曰:“主上耽于酒色,不理朝綱,今晉将會諸侯,必然圖楚,此事奈何?”蘇從曰:“食君厚祿,處于高位,愛其死而不謀其君,非忠臣也!”二人侵早入朝,莊王正擁二姬而坐,擊鼓鳴鐘,歡笑自若。
蘇從谏曰:“臣聞晉會諸侯,欲吞荊楚,臣荷國恩,不忍坐視,願我主罷鐘鼓而絕女色,總朝權以圖政治,則社稷生民不勝幸甚!”莊王聞蘇從之谏,本欲立斬,但念其為先朝老臣,不忍殺之,但緘默不答。
伍參見莊王不納蘇從之谏,乃從旁進曰:“臣昔者奉使過曹,見一大鳥集于枯桑之上,荊棘圍繞其樹,而此鳥竟不飛不鳴,臣問牧夫為何鳥也?牧夫對臣曰:”此名癡鳥。
‘臣問:“何謂癡鳥?’牧夫曰:”此鳥集于枯桑,三年四圍,積棘漸長,将刺其身,而此鳥竟不飛不鳴,此非癡鳥而何?‘“莊王悟曰:”此鳥三年不飛,飛則沖天;三年不鳴,鳴則驚人。
大夫以癡鳥比寡人,以枳棘比國亂耳!“遂援佩刀,斬斷鐘鼓之懸,屏退楊、趙二姬,便理國事。
潛淵讀史詩雲:鐘鼓阗阗集美姬,莊王心志正昏迷,谏臣不激沖天鳥,楚國焉能霸晉齊。
莊王既納二臣之谏,絕鐘鼓之音,遠美人之色,謂二巨曰:“寡人失道,以緻好樂耽色幾至亡國,今者感二子之谏,便加臣為正卿,同理國事。
”蘇從辭曰:“臣才力卑微,不能練達治體,王若圖霸,必舉孫叔敖為政可也!”莊王大悅。
遂令安車驷馬,聘得叔敖入朝。
王問其何以治國?叔敖曰:“治國莫若報仇,吾楚東征西讨,威震荊襄,自城濮一敗,喪師二十萬,國勢遂弱,不能複霸中原,今大王欲複先王霸業,整理朝綱,必須先伐鄭國,以報狼淵之仇,然後長驅入晉,中原唾手矣!”莊王從之,遂拜叔敖為令尹,範山、蘇從、伍參、鬥越椒等各加級,大發精兵伐鄭,早有人告知鄭穆公。
穆公令堅守城池,差人往晉求救。
是時,晉靈公自會諸侯,國中頗見太平,靈公遂肆其志,重斂民财,在後宮築九層之台,盡飾金珠寶翠,三年不能成功,民亦多勞力而死者。
右大夫荀仲山谏之,靈公大怒。
下大夫屠岸賈進曰:“仲山妄談國政,遷辱當今,合該處死。
”公遂令荀仲山诏言:“自今再谏者滅族!”于是,諸大夫側目相視,不敢強谏。
靈公又于桃園内築高台,與岸賈各執一弓,從台上彈丸射之,以打鳥為辭。
诏使下民聚觀,百姓蟻聚,靈公與岸賈交相放彈,彈丸單打百姓之眼,以觀其避丸為樂。
百姓被打傷者,号哭震天,靈公大笑。
少頃,膳夫進熊蹯,靈公食之未熟,即令押出膳夫斬之!趙盾與士會在朝外,詢問其故?膳夫哀告其幕,趙盾止之,遂攜士會入見。
畢竟如何進谏,且看下回分解。
士會肉袒待罪,靈公曰:“卿無罪也!”忽報:“狐射姑自狄逃歸。
”靈公各赦其罪,使複原職。
秦伯亦令人送士會之妻子而歸。
趙盾曰:“國家多亂,皆由文武不和。
今士會、狐射姑既歸主公,宜定例諸臣之爵,使其和睦,以輔邦家,然後達盟以會諸侯,服者懷之,違者征之,則德威兼著,而文公之霸可續矣!”靈公善之。
于是封趙盾為左班上卿,苟林甫為次,-缺為下卿,魏顆為右班上卿,韓厥為下卿,其餘文武備進一級,大宴群臣。
酒至數巡,忽報周大夫尹聃啟至,靈公召問來故,祟聃啟曰:“國家自頃王嗣位六年,朝綱大政,皆是周公閱與王孫蘇專秉。
今頃王已崩,閱與蘇争政,不立新君,國中無主,故吾來告投,乞盟主繼文公之業,興師以定周亂,則諸侯誰敢不服于晉。
”靈公問于群下,趙盾曰:“齊桓晉文皆由定天子而服諸侯,今晉為中國盟主,不可不救。
”靈公遂令趙盾以平周室。
盾至成周,率群臣立頃王之子班即位,是為匡王。
盾奏匡王,赦閱與蘇之罪,複二人原職,且曰:“朝權待天子自為裁務,爾等宜和睦以輔周室,再有争競,吾即具兵來伐!”周公閱與王孫蘇皆唯唯受命。
匡王重賜趙盾。
趙盾辭歸,告靈公曰:“王位既定,速以檄會諸侯,然後以議征讨。
”靈公悅,令胥甲引五百壯士,築壇于晉。
楚界上。
遣使遍告諸侯,約本歲八月會盟。
骨甲引兵築下盟壇,早有人報于楚。
是時,楚穆王已段,其子莊王名旅,即位三年,不理國政,築九層之台于後宮,左坐楊、趙二位夫人,右懸鐘鼓一切樂器,終日飲樂,并無休息。
是時,子文已死,鬥克以下,因進谏被誅者七十二人,群臣皆為緘口,不敢再谏。
及聞晉會諸侯,上大夫伍參,下大夫蘇從,相謀曰:“主上耽于酒色,不理朝綱,今晉将會諸侯,必然圖楚,此事奈何?”蘇從曰:“食君厚祿,處于高位,愛其死而不謀其君,非忠臣也!”二人侵早入朝,莊王正擁二姬而坐,擊鼓鳴鐘,歡笑自若。
蘇從谏曰:“臣聞晉會諸侯,欲吞荊楚,臣荷國恩,不忍坐視,願我主罷鐘鼓而絕女色,總朝權以圖政治,則社稷生民不勝幸甚!”莊王聞蘇從之谏,本欲立斬,但念其為先朝老臣,不忍殺之,但緘默不答。
伍參見莊王不納蘇從之谏,乃從旁進曰:“臣昔者奉使過曹,見一大鳥集于枯桑之上,荊棘圍繞其樹,而此鳥竟不飛不鳴,臣問牧夫為何鳥也?牧夫對臣曰:”此名癡鳥。
‘臣問:“何謂癡鳥?’牧夫曰:”此鳥集于枯桑,三年四圍,積棘漸長,将刺其身,而此鳥竟不飛不鳴,此非癡鳥而何?‘“莊王悟曰:”此鳥三年不飛,飛則沖天;三年不鳴,鳴則驚人。
大夫以癡鳥比寡人,以枳棘比國亂耳!“遂援佩刀,斬斷鐘鼓之懸,屏退楊、趙二姬,便理國事。
潛淵讀史詩雲:鐘鼓阗阗集美姬,莊王心志正昏迷,谏臣不激沖天鳥,楚國焉能霸晉齊。
莊王既納二臣之谏,絕鐘鼓之音,遠美人之色,謂二巨曰:“寡人失道,以緻好樂耽色幾至亡國,今者感二子之谏,便加臣為正卿,同理國事。
”蘇從辭曰:“臣才力卑微,不能練達治體,王若圖霸,必舉孫叔敖為政可也!”莊王大悅。
遂令安車驷馬,聘得叔敖入朝。
王問其何以治國?叔敖曰:“治國莫若報仇,吾楚東征西讨,威震荊襄,自城濮一敗,喪師二十萬,國勢遂弱,不能複霸中原,今大王欲複先王霸業,整理朝綱,必須先伐鄭國,以報狼淵之仇,然後長驅入晉,中原唾手矣!”莊王從之,遂拜叔敖為令尹,範山、蘇從、伍參、鬥越椒等各加級,大發精兵伐鄭,早有人告知鄭穆公。
穆公令堅守城池,差人往晉求救。
是時,晉靈公自會諸侯,國中頗見太平,靈公遂肆其志,重斂民财,在後宮築九層之台,盡飾金珠寶翠,三年不能成功,民亦多勞力而死者。
右大夫荀仲山谏之,靈公大怒。
下大夫屠岸賈進曰:“仲山妄談國政,遷辱當今,合該處死。
”公遂令荀仲山诏言:“自今再谏者滅族!”于是,諸大夫側目相視,不敢強谏。
靈公又于桃園内築高台,與岸賈各執一弓,從台上彈丸射之,以打鳥為辭。
诏使下民聚觀,百姓蟻聚,靈公與岸賈交相放彈,彈丸單打百姓之眼,以觀其避丸為樂。
百姓被打傷者,号哭震天,靈公大笑。
少頃,膳夫進熊蹯,靈公食之未熟,即令押出膳夫斬之!趙盾與士會在朝外,詢問其故?膳夫哀告其幕,趙盾止之,遂攜士會入見。
畢竟如何進谏,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