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充華産子嗣統承基母後臨朝窮奢極欲

關燈
卻說沈約夜卧床中,精神恍惚,似覺舌被割去,痛不可耐,乃拚命呼救。

    待家人把他喚醒,尚覺舌有餘痛。

    細憶起來,乃是南柯一夢。

    夢中見齊和帝入室,手執一劍,把自己舌根截去。

    于是越想越慌,囑家人召入一巫,令他詳夢。

    巫不待說明,便道是齊和帝作祟,乃即挽巫禱禳,日夕忏醮。

    并自撰赤章,焚訴天廷,内稱禅代情事,統是梁主衍一人所為,與己無涉。

    人且不可欺,天可欺乎?湊巧梁主遣禦醫徐奘,往視約疾,得見赤章,問明原由,才知夢狀。

    當下還宮複命,據實具陳。

    梁主不禁怒起,立遣中使責約,略言禅讓草诏,皆約所為,怎得诿諸朕躬!約愈加惶急,既畏主譴,又懼冥誅,兩憂相迫,便即斃命,壽已七十三歲了。

    不死何為? 梁主還算有情,仍贈本官,赙錢五萬,布百匹。

    朝議請賜谥為文,梁主燭改一隐字。

    頗合沈約行誼。

    約以文名著世,所撰晉書百一十卷,宋書百卷,齊紀二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百卷。

    又制四聲譜,自謂窮神入妙。

    梁主衍不以為奇,且問參政周捨道:“何謂四聲?”捨舉“天子聖哲”四字,表明平上去入的四聲。

    梁主淡淡的答道:“這也有甚麼奇怪呢?”遂将韻譜擱起,不複遵用。

    後來卻流傳人世,推為巨制。

     當時與約齊名,尚有江淹、任北等人。

    淹字文通,仕齊為秘書監,梁主起兵,卻微服往投。

    嗣遷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

    天監四年逝世,予谥曰憲。

    淹少年好學,嘗夢神人授以五色筆,遂擅文才。

    晚年又夢神人将筆索還,從此遂無妙句,時人歎為江郎才盡。

    平生著作百餘篇,及齊史十志,并傳後世。

     字彥升,雅善屬文,尤長載筆,起草即成,不加點竄。

    母裴氏嘗晝寝,夢見一彩旗蓋,四角懸鈴,從天墜下,一鈴落入懷中,驚動有娠,遂得生北。

    在齊末,亦官司徒右長史。

    梁主入都,召為骠騎記室參軍,尋拜黃門侍郎,遷吏部郎中。

    天監六年,出為甯朔将軍,領新安太守,為政清約,辄曳杖徒行,為民決訟視事。

    期年病殁官舍,百姓懷德不忘,就城南設一祠堂,歲時祭奠。

    梁主亦聞訃舉哀,追贈太常卿,予谥曰敬。

    留有雜傳二百四十七卷,地記二百五十二卷,文章三十三卷,亦傳誦士林,曆久不磨。

     此外尚有前侍中謝朏,亦素有文名,齊季歸隐田裡,屢征不起。

    梁初又征朏為侍中,朏仍不至。

    嗣忽自乘輕舟,詣阙陳詞,有诏命為侍中司徒尚書令,朏表稱足疾,不堪拜谒,但戴角巾,坐肩輿,詣雲龍門謝诏。

    梁主召見華林園,又乘小車就席,翌日梁主又親至朏宅,宴語盡歡,朏固陳本志,未邀俞允,因請還裡迎母,為梁主所允準,賦詩送别。

    尋奉母至京師,雖奉诏受職,不治官事,未幾即丁母憂,仍令攝職。

    服阕後改授中書監司徒,旋即病死。

    追贈侍中司徒,谥曰靖孝。

    著有文章書籍,亦廣流傳,不過晚節不終,迹近矯詐,免不得贻譏公論呢。

    類舉文士,亦寓重才之意。

    這且不必細表。

     且說魏主恪寵信高貴嫔,立為繼後。

    後貌美性妒,所有後宮嫔禦,不令當夕。

    生下一子一女,子偏早殇。

    魏主年已将壯,尚未有嗣,不免心焦。

    可巧宮中有一胡充華,為司徒胡國珍女,容色殊麗,秀外慧中。

    相傳胡女生日,紅光四繞,術士趙胡,嘗由國珍召問,謂此女後必大貴,當為天地母。

    實是一個禍水。

    魏主恪略有所聞,特召入掖庭,冊封充華。

    高後見她纖麗動人,當然加忌,偏胡充華巧言令色,颦笑皆妍,能使這位貌美性妒的高皇後,也覺得楚楚可憐,另眼相待。

    魏主恪乘間召入,與胡充華演了一出鸾鳳緣,天子多情,美人有幸,竟暗結珠胎,懷成六甲。

     先是六宮嫔禦,相與祈禱,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獨胡充華慨然道:“國家舊制,子為儲君,母應賜死,這原是特别的苛條;但妾卻不怕一死,甯可令皇家育一冢嗣,不願為貪生計,贻誤宗祧!”語似有理,志已不凡。

     及懷姙後,同列或勸她服藥堕胎,胡充華不從,夜間焚香,仰天私誓道:“但得産下男兒,排行居長,就使子生身死,亦所不辭!”已而分娩,竟生一男,魏主取名為诩,且恐皇後妒忌,緻生不測,特另擇乳保,取育别宮,不但皇後不得過問,就是胡充華也不使撫視。

     過了三年,诩已三齡,魏主欲立诩為太子,下诏改元,号永平五年為延昌元年,加尚書令高肇為司徒,清河王怿為司空,廣平王懷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到了孟冬,便立皇子诩為太子,此次冊立皇儲,竟變易舊制,不令胡充華自盡。

    高後與高肇,很是不服,勸魏主仍遵故事,魏主始終不從,反進胡充華為貴嫔,高後越加憤恚,欲暗下毒手,置胡死地。

    胡向中給事劉騰求救,騰轉告左庶子侯剛,剛又轉告侍中領軍将軍于忠。

    忠系領軍于烈子,嗣父襲爵,因于後暴亡事,憾及高後,當下借公報私,即向太子少傅崔光處問計。

    光與忠附耳數語,忠大喜照行,僅閱兩日,即由魏主下一内敕,命将胡貴嫔遷居别宮,饬令親軍嚴加守衛,不得妄通一人。

    為這一策,竟使高氏無從施毒,胡貴嫔得安居無恐,保養天年。

    死期未至,故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