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誣通叛魏宗屈死圖規複梁将無功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曹景宗奉诏班師,還朝飲至,盈廷大臣,統皆列席。
當時左仆射範雲已早病逝,另用尚書左丞徐勉,及右衛将軍周捨,同參國政。
左仆射沈約有志台司,終不見用。
惟才華富瞻,兼長詩文,梁主衍有所制作,必令約屬草,倚馬萬言。
至是與宴華光殿中,遵敕賦詩,誇張戰績。
曹景宗亦擅詩才,不得與賦,意甚不平,遂起求賦詩。
梁主衍道:“卿技能甚多,何必吟詠?”景宗求作不已,梁主衍見約所作,賦韻将盡,隻剩得競病二字,便笑語景宗道:“卿能賦此二字否?”景宗索筆成書,立就四語,呈與梁主。
但見紙上寫着: 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
借問路旁人,何如霍去病!梁主瞧畢,擊節歎賞道:“卿文武兼全,陳思王即魏曹植。
不能專美了!”景宗頓首謝獎。
及宴畢散座,梁主還宮,即頒發诏敕,進景宗為領軍将軍,加封竟陵公。
韋叡為右衛将軍,加封永昌侯。
昌義之為征虜将軍,移督青、冀二州軍事,兼領刺史。
餘如馮道根以下,各受賞有差。
越年出景宗為江州刺史,病殁道中,追贈征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予谥曰壯。
是年尚書右仆射夏侯詳,亦老病謝世。
這且慢表。
且說魏中山王英,及鎮東将軍蕭寶夤,敗奔梁城,魏廷言官,當然上章彈劾,請誅英及寶夤。
魏主恪減等議罪,奪去二人官爵,除名為民。
楊大眼亦坐徙營州。
别簡中護軍李崇為征南将軍,兼揚州刺史。
崇深沉寬厚,頗得士心,出鎮壽陽,遠近畏服,所以锺離雖挫,淮右尚安堵如常。
獨魏主恪外寵高肇,内惑高貴嫔,疏忌宗室,迷信桑門,一切軍國大事,未嘗親理。
彭城王勰,雖起任太師,有位無權。
勰兄廣陵王羽,受職司空,好酒漁色,嘗與員外郎馮俊興妻私通。
俊興恚恨,伺羽夜遊,驟出狙擊,緻受重傷,未幾即死。
羽弟高陽王雍,繼任司空,學識短淺,無善可稱。
還有廣陵王嘉,系太武帝拓跋焘庶孫,齒爵并尊,但好容飾。
雍由司空擢太尉,嘉得進位司空,旅進旅退,備員全身。
就是魏主四弟,如京兆王愉,清河王怿,廣平王懷,汝南王悅等,資望皆輕,未足參政,所以北朝政令,幾全出高氏手中。
總叙魏主宗室,俱為後文伏案。
皇後于氏,本為魏主所寵愛,自納高貴嫔後,寵遇漸衰。
正始四年,後忽暴疾,半日即殂。
宮禁内外,明知由高氏加毒,但怕她勢大,不敢顯言。
魏主已移情高氏,也沒甚悲悼,惟依禮喪葬,谥為順皇後,算作了事。
于後有子名昌,年隻二歲,越年三月,昌複得病,侍禦師王顯,不加療治,由他啼号,才閱兩日,一命嗚呼。
魏主僅得此子,忽然夭逝,當然比于後殁時,較為哀痛。
嗣因高貴嫔從旁勸慰,仗着三寸慧舌,挽回一片哀腸,遂令魏主境過情遷,竟将于後母子二人,撇諸腦後。
就是王顯失醫等情,亦絕不問及。
看官不必疑猜,便可知是高氏陰謀,巧為蒙蔽了。
于後世父于烈,出鎮恒州,父于勁,雖留仕魏都,究竟孤掌難鳴,未敢奏讦。
高氏得逍遙法外,任所欲為。
過了數月,高貴嫔即受冊為後,太師彭城王勰,上書谏阻,那魏主已堕入迷團,任他如何苦口忠言,統已逆耳不受,反令勰得罪高氏,視若仇家。
高肇恃勢益驕,權傾中外,妄改先朝成制,削封秩,黜勳臣,怨聲盈路,朝野側目。
度支尚書元匡,獨與肇抗衡,先自造棺,置諸廳間,拟輿棺詣阙,詳劾肇罪,然後自殺,隐寓屍谏的意思。
忠而近愚。
事尚未行,适奉诏議權量事,與太常卿劉芳互有龃龉。
高肇主張芳議,匡不直肇,便據理力争,且表稱肇指鹿為馬,必為國害。
魏主尚未批答,偏奏斥元匡的彈章,相繼呈入,署名為誰,就是前充侍禦師,後升中尉的王顯。
可見前次失醫皇子,明是高氏授意。
當下将兩奏盡行頒出,命有司論奏,有司皆趨承高肇,統複稱元匡誣謗宰相,應處死刑。
還算魏主加恩寬免,但降匡為光祿大夫。
權豪跋扈,禍變猝來,魏主弟京兆王愉,忽自信都起兵構亂,也居然稱帝改元,托言高肇謀逆,魏主被弑,不得不從權繼立,入讨亂臣。
看官聽着!高肇雖然專橫,究竟尚未弑逆,如何京兆王憑空捏造,驟敢作亂?說将起來,也有一段隐情。
先是魏主恪頗知友愛,嘗令諸弟出入宮掖,寝處與共,不異家人。
愉由護軍将軍遷授中書監,入直殿閤,更成常事。
魏主為娶于後妹為妃,于氏貌不動人,未得愉歡。
愉另納妾楊氏,能歌善媚,寵擅專房。
隻因楊氏出身微賤,特令拜中郎将李恃顯為養父,冒姓為李。
産下一子,取名寶月。
于妃未免妒恨,屢入宮訴告乃姊,于後因召李入宮,親加斥責,且勒令為尼,把寶月歸妃撫養,愉雖不能抗命,心中總系念寵妾,日夕不忘,乃托人請求後父,乞為轉圜。
時于後尚未産男,後父于勁,也勸後格外包容,使魏主得廣納嫔禦。
又因愉屢次請托,樂得替他說情,仍将李氏歸愉。
于後本來柔淑,遂勉承父命,遣還李氏。
碧玉重歸,情好益笃。
自高肇用事,高貴嫔得立為繼後,魏主信任外戚,擯斥宗親,待遇諸弟,迥異從前。
愉又喜引賓客,崇奉佛道,用度浩繁,常患不足,漸漸的納賄營私,緻有不法情事。
高肇害死于後,常恐于氏報複。
愉為于婿,适中肇忌,所以日陳愉短,谮毀多端。
魏主恪召愉入宮,面數罪惡,杖愉五十,出為冀州刺史
當時左仆射範雲已早病逝,另用尚書左丞徐勉,及右衛将軍周捨,同參國政。
左仆射沈約有志台司,終不見用。
惟才華富瞻,兼長詩文,梁主衍有所制作,必令約屬草,倚馬萬言。
至是與宴華光殿中,遵敕賦詩,誇張戰績。
曹景宗亦擅詩才,不得與賦,意甚不平,遂起求賦詩。
梁主衍道:“卿技能甚多,何必吟詠?”景宗求作不已,梁主衍見約所作,賦韻将盡,隻剩得競病二字,便笑語景宗道:“卿能賦此二字否?”景宗索筆成書,立就四語,呈與梁主。
但見紙上寫着: 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
借問路旁人,何如霍去病!梁主瞧畢,擊節歎賞道:“卿文武兼全,陳思王即魏曹植。
不能專美了!”景宗頓首謝獎。
及宴畢散座,梁主還宮,即頒發诏敕,進景宗為領軍将軍,加封竟陵公。
韋叡為右衛将軍,加封永昌侯。
昌義之為征虜将軍,移督青、冀二州軍事,兼領刺史。
餘如馮道根以下,各受賞有差。
越年出景宗為江州刺史,病殁道中,追贈征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予谥曰壯。
是年尚書右仆射夏侯詳,亦老病謝世。
這且慢表。
且說魏中山王英,及鎮東将軍蕭寶夤,敗奔梁城,魏廷言官,當然上章彈劾,請誅英及寶夤。
魏主恪減等議罪,奪去二人官爵,除名為民。
楊大眼亦坐徙營州。
别簡中護軍李崇為征南将軍,兼揚州刺史。
崇深沉寬厚,頗得士心,出鎮壽陽,遠近畏服,所以锺離雖挫,淮右尚安堵如常。
獨魏主恪外寵高肇,内惑高貴嫔,疏忌宗室,迷信桑門,一切軍國大事,未嘗親理。
彭城王勰,雖起任太師,有位無權。
勰兄廣陵王羽,受職司空,好酒漁色,嘗與員外郎馮俊興妻私通。
俊興恚恨,伺羽夜遊,驟出狙擊,緻受重傷,未幾即死。
羽弟高陽王雍,繼任司空,學識短淺,無善可稱。
還有廣陵王嘉,系太武帝拓跋焘庶孫,齒爵并尊,但好容飾。
雍由司空擢太尉,嘉得進位司空,旅進旅退,備員全身。
就是魏主四弟,如京兆王愉,清河王怿,廣平王懷,汝南王悅等,資望皆輕,未足參政,所以北朝政令,幾全出高氏手中。
總叙魏主宗室,俱為後文伏案。
皇後于氏,本為魏主所寵愛,自納高貴嫔後,寵遇漸衰。
正始四年,後忽暴疾,半日即殂。
宮禁内外,明知由高氏加毒,但怕她勢大,不敢顯言。
魏主已移情高氏,也沒甚悲悼,惟依禮喪葬,谥為順皇後,算作了事。
于後有子名昌,年隻二歲,越年三月,昌複得病,侍禦師王顯,不加療治,由他啼号,才閱兩日,一命嗚呼。
魏主僅得此子,忽然夭逝,當然比于後殁時,較為哀痛。
嗣因高貴嫔從旁勸慰,仗着三寸慧舌,挽回一片哀腸,遂令魏主境過情遷,竟将于後母子二人,撇諸腦後。
就是王顯失醫等情,亦絕不問及。
看官不必疑猜,便可知是高氏陰謀,巧為蒙蔽了。
于後世父于烈,出鎮恒州,父于勁,雖留仕魏都,究竟孤掌難鳴,未敢奏讦。
高氏得逍遙法外,任所欲為。
過了數月,高貴嫔即受冊為後,太師彭城王勰,上書谏阻,那魏主已堕入迷團,任他如何苦口忠言,統已逆耳不受,反令勰得罪高氏,視若仇家。
高肇恃勢益驕,權傾中外,妄改先朝成制,削封秩,黜勳臣,怨聲盈路,朝野側目。
度支尚書元匡,獨與肇抗衡,先自造棺,置諸廳間,拟輿棺詣阙,詳劾肇罪,然後自殺,隐寓屍谏的意思。
忠而近愚。
事尚未行,适奉诏議權量事,與太常卿劉芳互有龃龉。
高肇主張芳議,匡不直肇,便據理力争,且表稱肇指鹿為馬,必為國害。
魏主尚未批答,偏奏斥元匡的彈章,相繼呈入,署名為誰,就是前充侍禦師,後升中尉的王顯。
可見前次失醫皇子,明是高氏授意。
當下将兩奏盡行頒出,命有司論奏,有司皆趨承高肇,統複稱元匡誣謗宰相,應處死刑。
還算魏主加恩寬免,但降匡為光祿大夫。
權豪跋扈,禍變猝來,魏主弟京兆王愉,忽自信都起兵構亂,也居然稱帝改元,托言高肇謀逆,魏主被弑,不得不從權繼立,入讨亂臣。
看官聽着!高肇雖然專橫,究竟尚未弑逆,如何京兆王憑空捏造,驟敢作亂?說将起來,也有一段隐情。
先是魏主恪頗知友愛,嘗令諸弟出入宮掖,寝處與共,不異家人。
愉由護軍将軍遷授中書監,入直殿閤,更成常事。
魏主為娶于後妹為妃,于氏貌不動人,未得愉歡。
愉另納妾楊氏,能歌善媚,寵擅專房。
隻因楊氏出身微賤,特令拜中郎将李恃顯為養父,冒姓為李。
産下一子,取名寶月。
于妃未免妒恨,屢入宮訴告乃姊,于後因召李入宮,親加斥責,且勒令為尼,把寶月歸妃撫養,愉雖不能抗命,心中總系念寵妾,日夕不忘,乃托人請求後父,乞為轉圜。
時于後尚未産男,後父于勁,也勸後格外包容,使魏主得廣納嫔禦。
又因愉屢次請托,樂得替他說情,仍将李氏歸愉。
于後本來柔淑,遂勉承父命,遣還李氏。
碧玉重歸,情好益笃。
自高肇用事,高貴嫔得立為繼後,魏主信任外戚,擯斥宗親,待遇諸弟,迥異從前。
愉又喜引賓客,崇奉佛道,用度浩繁,常患不足,漸漸的納賄營私,緻有不法情事。
高肇害死于後,常恐于氏報複。
愉為于婿,适中肇忌,所以日陳愉短,谮毀多端。
魏主恪召愉入宮,面數罪惡,杖愉五十,出為冀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