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三

關燈
列傳第三十三 ○耶律楚材子鑄附 耶律楚材,字晉卿,遼東丹王突欲八世孫。

    父履,以學行一事金世宗,特見親任,終尚書右丞。

    楚材生三歲而孤,母楊氏教之學。

    及長,博極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及釋老、醫蔔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者。

    金制,宰相子例試補省掾。

    楚材欲試進士科,章宗诏如舊制。

    問以疑獄數事,時同試者十七人,楚材所對獨優,遂辟為掾。

    後仕為開州同知。

    貞祐二年,宣宗遷汴,完顔福興行尚書事,留守燕,辟為左右司員外郎。

    太祖定燕,聞其名,召見之。

    楚材身長八尺,美髯宏聲。

    帝偉之,曰:“遼、金世仇,朕為汝雪之。

    ”對曰:“臣父祖嘗委質事之,既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處之左右,遂呼楚材曰吾圖撒合裡而不名,吾圖撒合裡,蓋國語長髯人也。

     己卯夏六月,帝西讨回回國。

    祃旗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楚材曰:“玄冥之氣,見于盛夏,克敵之征也。

    ”庚辰冬,大雷,複問之,對曰:“回回國主當死于野。

    ”後皆驗。

    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見知于帝,因每自矜曰:“國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

    ”楚材曰:“治弓尚須用弓匠,為天下者豈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聞之甚喜,日見親用。

    西域曆人奏五月望夜月當蝕,楚材曰:“否。

    ”卒不蝕。

    明年十月,楚材言月當蝕,西域人曰不蝕,至期果蝕八分。

    壬午八月,長星見西方,楚材曰:“女直将易主矣。

    ”明年,金宣宗果死。

    帝每征讨,必命楚材蔔,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應。

    指楚材謂太宗曰:“此人天賜我家。

    爾後軍國庶政,當悉委之。

    ”甲申,帝至東印度,駐鐵門關,有一角獸,形如鹿而馬尾,其色綠,作人言,謂侍衛者曰:“汝主宜早還。

    ”帝以問楚材,對曰:“此瑞獸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語,好生惡殺,此天降符以告陛下。

    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願承天心,以全民命。

    ”帝即日班師。

     丙戌冬,從下靈武,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獨收遺書及大黃藥材。

    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黃辄愈。

    帝自經營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長吏,生殺任情,至孥人一妻女,取貨财,兼土田。

    燕薊留後長官石抹鹹得蔔尤貪暴,殺人盈市。

    楚材聞之泣下,即入奏,請禁州郡,非奉玺書,不得擅征發,囚當大辟者必待報,違者罪死,于是貪暴之風稍戢。

    燕多劇賊,未夕,辄曳牛車指富家,取其财物,不與則殺之。

    時睿宗以皇子監國,事聞,遣中使偕楚材往窮治之。

    楚材詢察得其姓名,皆留後親屬及勢家子,盡捕下獄。

    其家賂中使,将緩之,楚材示以禍福,中使懼,從其言,獄具,戮十六人于市,燕民始安。

     己醜秋,太宗将即位,宗親鹹會,議猶未決。

    時睿宗為太宗親弟,故楚材言于睿宗曰:“此宗社大計,宜早定。

    ”睿宗曰:“事猶未集,别擇日可乎?”楚材曰:“過是無吉日矣。

    ”遂定策,立儀制,乃告親王察合台曰:“王雖兄,位則臣也,禮當拜。

    王拜,則莫敢不拜。

    ”王深然之。

    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帳下。

    既退,王撫楚材曰:“真社稷臣也。

    ”國朝尊屬有拜禮自此始。

    時朝集後期應死者衆,楚材奏曰:“陛下新即位,宜宥之。

    ”太宗從之。

     中原甫定,民多誤觸禁網,而國法無赦令。

    楚材議請肆宥,衆以為迂,楚材獨從容為帝言。

    诏自庚寅正月朔日前事勿治。

    且條便宜一十八事頒天下,其略言:“郡宜置長吏牧民,設萬戶總軍,使勢均力敵,以遏驕橫。

    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縣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

    貿易借貸官物者罪之。

    蒙古、回鹘、河西諸人,種地不納稅者死。

    監主自盜官物者死。

    應犯死罪者,具由申奏待報,然後行刑。

    貢獻禮物,為害非輕,深宜禁斷。

    ”帝悉從之,唯貢獻一事不允,曰:“彼自願饋獻者,宜聽之。

    ”楚材曰:“蠹害之端,必由于此。

    ”帝曰:“凡卿所奏,無不從者,卿不能從朕一事耶?” 太祖之世,歲有事西域,未暇經理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赀至巨萬,而官無儲彳侍。

    近臣别疊等言:“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

    ”楚材曰:“陛下将南伐,軍需宜有所資,誠均定中原地稅、商稅、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帝曰:“卿試為朕行之。

    ”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課稅使,凡長貳悉用士人,如陳時可、趙昉等,皆寬厚長者,極天下之選,參佐皆用省部舊人。

    辛卯秋,帝至雲中,十路鹹進廪籍及金帛陳于廷中,帝笑謂楚材曰:“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