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倫傳
關燈
小
中
大
王司馬允、齊王司馬礒認為司馬倫驕縱僭位,内心懷有不平之意。
孫秀等人也深以為忌,便讓司馬礒出鎮許,收回了司馬允的護軍。
司馬允發憤,起兵讨伐司馬倫。
司馬允失敗滅亡後,司馬倫加九錫,增加封邑五萬戶。
司馬倫假裝謙讓,诏書派百官到他府上勸進,由侍中宣讀诏書,然後他才接受。
加封司馬罶為撫軍将軍、領軍将軍,司馬馥為鎮軍将軍、領護軍将軍,司馬虔為中軍将軍、領右衛将軍,司馬诩為侍中。
又任孫秀為侍中、輔國将軍、相國司馬,右率如從前一樣。
張林等人都位居要職。
增加司馬倫相府兵為二萬人,與皇帝的護衛相同,還暗藏了些兵士,總數超過三萬。
把東宮的三個門都建成四角華麗的望樓,又隔斷宮的東西道路為外部邊界。
有人對孫秀說:“散騎常侍楊準、黃門侍郎劉逵要梁王司馬肜來誅殺司馬倫。
”恰好有星象的異常變化,便徙司馬肜為丞相,居住司徒府,讓楊準、劉逵轉任外官。
趙王司馬倫沒有學問,不知書;孫秀也由于狡黠小聰明,貪求一婬一利。
與他共事的人,都是邪佞之徒,隻追逐榮祿名利,沒有深謀遠慮的謀略。
司馬罶見識淺薄,司馬馥、司馬虔也都兇狠暴戾,司馬诩愚蠢頑劣又輕佻,各自乖異,互相憎恨诋毀。
孫秀的兒子孫會,二十歲,當射聲校尉,娶惠帝女河東公主。
公主母喪不到一年,便納聘禮。
孫會形體矮小面貌醜陋,像下等的奴仆。
當初與富家兒子在城西販馬,百姓忽然聽說他娶了公主,沒有誰不驚駭。
司馬倫、孫秀都很相信巫鬼,聽信妖邪之說。
孫秀讓牙門趙奉假稱宣帝司馬懿的神語,說要讓司馬倫早日入西宮。
又說宣帝在北芒山當趙王的佐助,于是又在北芒山别立宣帝廟。
說叛逆的謀劃可以成功。
任太子詹事裴劭、左軍将軍卞粹等二十人為從事中郎,另有掾屬二十人。
孫秀等安置諸軍,安插心腹,讓散騎常侍、義陽王司馬威兼侍中,出入诏命。
假作禅讓之诏,讓使持節、尚書令滿奮,仆射崔随為副,捧着皇帝的玉玺印绶禅位給司馬倫。
司馬倫假裝謙讓不接受。
于是宗室諸王、群公卿士都假稱有符瑞天文靈應予以勸進,司馬倫才同意。
左衛王輿與前軍司馬雅等帶領甲士入殿,以威賞明示三部司馬,所以都沒有誰敢反對。
當天夜晚,派張林等人屯守諸門。
義陽王司馬威以及駱休等人一逼一着天子拿走玉玺印绶。
不到天亮,内外百官用車輿法駕迎接司馬倫。
惠帝坐雲母車,随行儀仗隊幾百人,從華林西門出居金墉城。
尚書和郁兼侍中、散騎常侍,琅王牙王司馬睿、中書侍郎陸機跟随,到城下而返回。
派張衡保衛惠帝,實際上就是囚禁他。
司馬倫随從士兵五千人,從端門進入,登上太極殿,滿奮、崔随、樂廣把玉玺印绶獻給司馬倫,于是司馬倫便僭位稱帝,大赦天下,改年号為建始。
這一年,賢良方正、直言、秀才、孝廉、良将都不考試;計吏以及在京邑的當出使四方的使者,太學生年紀在十六歲以上以及正在學習的二十歲的人,都任命為官吏;郡縣二千石以上的令長适逢大赦時正在職的人,都封為侯,郡綱紀都是孝廉,縣綱紀都是廉吏。
任大兒子司馬罶為太子,司馬馥為侍中、大司農、領護軍、京兆王,司馬虔為侍中、大将軍領軍、廣平王,司馬诩為侍中、撫軍将軍、霸城王,孫秀為侍中、中書監、骠騎将軍、儀同三司。
張林等諸一黨一都登上卿将之位,大加封賞,其餘同謀之人都破格提拔晉升,不可勝記,就連奴仆士卒雜役之人也都加封爵位。
每次朝廷會見,冠飾貂蟬者滿坐,當時的人作諺語說:“貂不足,狗尾續。
”隻以苟且的恩惠取得人們的歡一悅,庫府的儲備還不夠賞賜,金銀冶煉鑄造還不能供給冶印,所以有白版封侯,君子恥于接受他的賞賜,百姓也知道他不得善終了。
司馬倫親自祭祀太廟,回來時,遇到大風,吹折了麾蓋。
孫秀為司馬倫建立了非常的大功,因此司馬倫更敬重他。
孫秀住在文帝司馬昭當相國時所居的内庫,事無巨細,必定先征求他的意見然後才實行。
司馬倫的诏令,孫秀總是改變,有所取舍,便自己寫在青紙上當诏書,有時朝令夕改竟達到三四次,百官轉任改職如同流水一樣。
當時有隻雉雞飛入殿中,從太極殿的東階上殿,人們驅趕它,又飛到殿西邊大鐘的下面,過了一會,飛走了。
另外司馬倫在殿上捉到一隻奇異的鳥,問手下都不知它是什麼鳥,過了幾天的一個傍晚,宮西邊有個穿白衣服的小孩說這鳥是服劉鳥。
司馬倫讓人抓住小兒和這隻鳥一并關在牢室中,第二天早晨打開一看,門戶和先前一樣,可是人和鳥都不見了。
司馬倫眼睛有個瘤子,時人認為這是妖異的象征。
當時齊王司馬礒、河間王司馬..、成都王司馬穎都擁有強大的軍隊,各占一方。
孫秀知道司馬礒等人必定有别的圖謀,便選拔親戚一黨一羽以及司馬倫的舊官吏當這三王的參佐之将和郡守。
孫秀本來與張林有隔閡,雖然表面上互相推崇,内心其實忌恨他。
等到張林當了衛将軍,深恨自己沒得到開府之職,暗地裡給司馬罶寫信,陳述孫秀專權,行為違背衆人心願,而所封功臣都是小人,擾亂朝廷,可一并殺了他們。
司馬罶把信給司馬倫看,司馬倫又給孫秀看。
孫秀勸司馬倫殺掉張林,司馬倫同意了。
于是司馬
孫秀等人也深以為忌,便讓司馬礒出鎮許,收回了司馬允的護軍。
司馬允發憤,起兵讨伐司馬倫。
司馬允失敗滅亡後,司馬倫加九錫,增加封邑五萬戶。
司馬倫假裝謙讓,诏書派百官到他府上勸進,由侍中宣讀诏書,然後他才接受。
加封司馬罶為撫軍将軍、領軍将軍,司馬馥為鎮軍将軍、領護軍将軍,司馬虔為中軍将軍、領右衛将軍,司馬诩為侍中。
又任孫秀為侍中、輔國将軍、相國司馬,右率如從前一樣。
張林等人都位居要職。
增加司馬倫相府兵為二萬人,與皇帝的護衛相同,還暗藏了些兵士,總數超過三萬。
把東宮的三個門都建成四角華麗的望樓,又隔斷宮的東西道路為外部邊界。
有人對孫秀說:“散騎常侍楊準、黃門侍郎劉逵要梁王司馬肜來誅殺司馬倫。
”恰好有星象的異常變化,便徙司馬肜為丞相,居住司徒府,讓楊準、劉逵轉任外官。
趙王司馬倫沒有學問,不知書;孫秀也由于狡黠小聰明,貪求一婬一利。
與他共事的人,都是邪佞之徒,隻追逐榮祿名利,沒有深謀遠慮的謀略。
司馬罶見識淺薄,司馬馥、司馬虔也都兇狠暴戾,司馬诩愚蠢頑劣又輕佻,各自乖異,互相憎恨诋毀。
孫秀的兒子孫會,二十歲,當射聲校尉,娶惠帝女河東公主。
公主母喪不到一年,便納聘禮。
孫會形體矮小面貌醜陋,像下等的奴仆。
當初與富家兒子在城西販馬,百姓忽然聽說他娶了公主,沒有誰不驚駭。
司馬倫、孫秀都很相信巫鬼,聽信妖邪之說。
孫秀讓牙門趙奉假稱宣帝司馬懿的神語,說要讓司馬倫早日入西宮。
又說宣帝在北芒山當趙王的佐助,于是又在北芒山别立宣帝廟。
說叛逆的謀劃可以成功。
任太子詹事裴劭、左軍将軍卞粹等二十人為從事中郎,另有掾屬二十人。
孫秀等安置諸軍,安插心腹,讓散騎常侍、義陽王司馬威兼侍中,出入诏命。
假作禅讓之诏,讓使持節、尚書令滿奮,仆射崔随為副,捧着皇帝的玉玺印绶禅位給司馬倫。
司馬倫假裝謙讓不接受。
于是宗室諸王、群公卿士都假稱有符瑞天文靈應予以勸進,司馬倫才同意。
左衛王輿與前軍司馬雅等帶領甲士入殿,以威賞明示三部司馬,所以都沒有誰敢反對。
當天夜晚,派張林等人屯守諸門。
義陽王司馬威以及駱休等人一逼一着天子拿走玉玺印绶。
不到天亮,内外百官用車輿法駕迎接司馬倫。
惠帝坐雲母車,随行儀仗隊幾百人,從華林西門出居金墉城。
尚書和郁兼侍中、散騎常侍,琅王牙王司馬睿、中書侍郎陸機跟随,到城下而返回。
派張衡保衛惠帝,實際上就是囚禁他。
司馬倫随從士兵五千人,從端門進入,登上太極殿,滿奮、崔随、樂廣把玉玺印绶獻給司馬倫,于是司馬倫便僭位稱帝,大赦天下,改年号為建始。
這一年,賢良方正、直言、秀才、孝廉、良将都不考試;計吏以及在京邑的當出使四方的使者,太學生年紀在十六歲以上以及正在學習的二十歲的人,都任命為官吏;郡縣二千石以上的令長适逢大赦時正在職的人,都封為侯,郡綱紀都是孝廉,縣綱紀都是廉吏。
任大兒子司馬罶為太子,司馬馥為侍中、大司農、領護軍、京兆王,司馬虔為侍中、大将軍領軍、廣平王,司馬诩為侍中、撫軍将軍、霸城王,孫秀為侍中、中書監、骠騎将軍、儀同三司。
張林等諸一黨一都登上卿将之位,大加封賞,其餘同謀之人都破格提拔晉升,不可勝記,就連奴仆士卒雜役之人也都加封爵位。
每次朝廷會見,冠飾貂蟬者滿坐,當時的人作諺語說:“貂不足,狗尾續。
”隻以苟且的恩惠取得人們的歡一悅,庫府的儲備還不夠賞賜,金銀冶煉鑄造還不能供給冶印,所以有白版封侯,君子恥于接受他的賞賜,百姓也知道他不得善終了。
司馬倫親自祭祀太廟,回來時,遇到大風,吹折了麾蓋。
孫秀為司馬倫建立了非常的大功,因此司馬倫更敬重他。
孫秀住在文帝司馬昭當相國時所居的内庫,事無巨細,必定先征求他的意見然後才實行。
司馬倫的诏令,孫秀總是改變,有所取舍,便自己寫在青紙上當诏書,有時朝令夕改竟達到三四次,百官轉任改職如同流水一樣。
當時有隻雉雞飛入殿中,從太極殿的東階上殿,人們驅趕它,又飛到殿西邊大鐘的下面,過了一會,飛走了。
另外司馬倫在殿上捉到一隻奇異的鳥,問手下都不知它是什麼鳥,過了幾天的一個傍晚,宮西邊有個穿白衣服的小孩說這鳥是服劉鳥。
司馬倫讓人抓住小兒和這隻鳥一并關在牢室中,第二天早晨打開一看,門戶和先前一樣,可是人和鳥都不見了。
司馬倫眼睛有個瘤子,時人認為這是妖異的象征。
當時齊王司馬礒、河間王司馬..、成都王司馬穎都擁有強大的軍隊,各占一方。
孫秀知道司馬礒等人必定有别的圖謀,便選拔親戚一黨一羽以及司馬倫的舊官吏當這三王的參佐之将和郡守。
孫秀本來與張林有隔閡,雖然表面上互相推崇,内心其實忌恨他。
等到張林當了衛将軍,深恨自己沒得到開府之職,暗地裡給司馬罶寫信,陳述孫秀專權,行為違背衆人心願,而所封功臣都是小人,擾亂朝廷,可一并殺了他們。
司馬罶把信給司馬倫看,司馬倫又給孫秀看。
孫秀勸司馬倫殺掉張林,司馬倫同意了。
于是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