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倫傳

關燈
趙王司馬倫字子彜,宣帝的第九個兒子,母親是柏夫人。

    曹魏嘉平初年(249),封為安樂亭侯。

    五等制建立後,改封為東安子,拜谏議大夫。

     武帝即位,封他為琅王牙郡王。

    因讓散騎将劉緝收買工所的人打算盜竊禦裘坐罪,廷尉杜友以法斷劉緝棄市,司馬倫應與劉緝同罪。

    有司奏司馬倫爵位重又是親屬,不能連坐。

    谏議大夫劉毅反駁說:“王法賞罰,不論貴賤,然後才可以使禮制齊一刑典顯明。

    司馬倫明知禦裘不同尋常,卻不明白地告訴手下,本與劉緝同罪,可以按親屬和地位酌量減罪,而不能置而不問。

    應該按法律折中,如杜友所說。

    ”武帝認為劉毅說的對,然而司馬倫是自己親叔父,所以下诏赦免了他。

    等到了封國,任東中郎将、宣威将軍。

    鹹甯年間(275~279),改封為趙王,升為平北将軍、都督邺城守事,任安北将軍。

    元康初年(291),遷為征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鎮守關中。

    司馬倫用刑和獎賞失中,氐族羌族反叛,征召回京師。

    不久拜為車騎将軍、太子太傅。

    與賈後及其母郭槐結交很深,谄媚侍奉中宮,賈後很親信他。

    要求任尚書令,張華、裴危頁堅決不同意。

    又要求當尚書令,張華、裴危頁又不同意。

     愍懷太子被廢棄後,讓他領右軍将軍。

    當時左衛司馬督司馬雅以及常從督許超,都曾侍奉東宮太子,二人為太子無罪被廢而感傷,便與殿中中郎士猗等商量廢賈後,複太子之位,因張華、裴危頁不願廢賈後之志難改,難以與他們圖謀,趙王倫執掌重要的兵權,一性一情又貪功冒進,可借他的力量成事,便勸說司馬倫一寵一幸的臣子孫秀道:“中宮賈後兇狠嫉妒無道,與賈谧等人一起廢了太子。

    現在國家沒有嫡系繼嗣,社稷危險了,大臣将會起事。

    而你名義上侍奉中宮,與賈後郭氏親善,太子被廢,都說你們參與了此事,一旦另起事端,災禍一定會牽連到你們。

    為何不事先謀劃一下呢?”孫秀同意了,告訴司馬倫,司馬倫采納了這個意見。

    于是告訴通事史令張林以及省事張衡、殿中侍禦史殷渾、右衛司馬督路始,讓他們當内應。

    事将要發起時,孫秀知道太子聰明,如果回到東宮,會與賢人謀及政事,估計自己必定不得志,便又勸司馬倫說:“太子為人剛猛,不能為私事而幹求請見。

    明公您一向侍奉賈後,時議都認為您是賈後的私一黨一。

    現在雖然想為太子建大功,可太子心有宿怨,一定不會對您增加賞賜了。

    會說為百姓之望所一逼一迫,将功折罪罷了。

    這是招緻災禍的辦法。

    現在暫且緩慢行一事,賈後必定會加害太子,然後廢棄賈後,既為太子報仇,又足以立功,哪隻是避免災禍呢?”司馬倫聽從了他的意見。

    孫秀便稍稍洩漏廢賈後複太子之位的計策,讓賈谧的同一黨一大都知道。

    司馬倫、孫秀于是勸賈谧等人及早殺死太子,以杜絕衆人之望。

     太子遇害之後,司馬倫、孫秀的謀劃更厲害,而司馬雅和許超怕以後緻禍,對以前的計謀反悔,便托辭有病。

    孫秀又告訴右衛亻次飛督闾和,闾和依從了,約定四月三日夜晚三更一刻,以鼓聲為号。

    到了約定的時間,便假诏敕令三部司馬道:“中宮與賈谧等人殺了我太子,現在讓車騎進入廢除賈後。

    你們都應聽從命令,賜爵為關中侯。

    不聽命的,誅滅三族。

    ”于是衆人都聽從命令。

    司馬倫又假诏開門晚上入宮,把軍隊陳列在路南,派翊軍校尉、齊王司馬礒帶領三部司馬一百人,打開宮門進入。

    華林縣令駱休為内應,迎惠帝駕臨東堂。

    于是廢賈後為庶人,把她囚禁在建始殿。

    拘捕吳太妃、趙粲以及韓壽的妻子賈午等人,交付行刑司考究查實。

    下诏告知尚書廢賈後之事,并拘捕賈谧等人,召集中書監、侍中、黃門侍郎、八坐等人都連夜入殿,逮捕張華、裴危頁、解結、杜斌等人,在殿前誅殺了他們。

    尚書開始懷疑诏書有詐,郎師景露出手版上奏請求皇帝手诏。

    司馬倫等人認為敗壞衆人情緒,斬首示衆。

    第二天,司馬倫坐于端門,屯兵向北,派尚書和郁持節把賈庶人送到金墉。

    殺趙粲叔父中護軍趙浚以及散騎韓豫等,朝廷内外的官員多被罷免。

    司馬倫不久又假诏自己任命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趙王如故,完全依照司馬懿輔佐魏國的辦法,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參軍十人,掾屬二十人,軍隊一萬人。

    任他的大兒子散騎常侍司馬罶領冗從仆射;兒子司馬馥任前将軍,封為濟陽王,司馬虔為黃門郎,封為汝陰王,司馬诩是散騎侍郎,封為霸城侯。

    孫秀等所封都是大郡,兼有兵權,文武官封侯的幾千人,百官都聽令于司馬倫。

     司馬倫平素才能平庸,沒有智慧計策,又為孫秀所制,孫秀的威權顯揚于朝廷,天下都侍奉孫秀而無求于司馬倫。

    孫秀起自于琅王牙小吏,累官于趙國,以谄媚顯達。

    執掌國家大權後,便恣肆于施一奸一謀,多殺忠臣良将,以逞私欲。

    司隸從事遊颢與殷渾有隔閡,殷渾引一誘遊颢的家奴晉興,讓他僞告遊颢有篡逆打算。

    孫秀不仔細察問,便拘捕了遊颢和襄陽中正李邁,把他們殺了,厚待晉興,任命為己部曲督。

    前衛尉石崇、黃門郎潘嶽都與孫秀有隔閡,一并被殺。

    于是京城中的君子不以其生存為樂了。

     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