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傳

關燈
有老母,可以憑這個理由推辭。

    ”周處說:“忠孝之道,怎麼能夠兩全?既然已經告别親人侍奉國君,父母又怎麼能把我當兒子呢?今天是我獻身國家的時機。

    ”齊萬年得知後說:“周處從前守衛新平,我知道他的為人,文武兼備,如果獨自決斷而來,勢不可擋。

    如果受别人控制,就一定會被我捉住。

    ”不久梁王司馬肜為征西大将軍,都督關中各種軍事。

    周處知道司馬肜心懷不平,一定會陷害自己,而自己又認為做人臣的應當盡節,不應該推辭畏懼,便悲憤地上了路,決意不活着回來。

    中書令陳準知道司馬肜将會報舊仇,便在朝廷說道:“夏侯駿和梁王司馬肜都是貴戚,不是将帥之才,進兵不求功名,撤退不怕責罰。

    周處是吳國人,忠勇果敢,與人有怨隙又沒有救援,必将喪身。

    應該下诏讓孟觀帶一萬一精一兵當周處的前鋒,必定能殲滅敵寇。

    不然,司馬肜會讓周處當先鋒,定會失敗。

    ”朝廷不同意,當時賊兵駐紮在梁山,有七萬人,夏侯駿一逼一迫周處帶五千兵進攻。

    周處說:“我軍沒有後援,必定失敗,不僅自身滅亡,也是國家的恥辱。

    ”司馬肜又命令周處進軍讨賊,周處便與振武将軍盧播、雍州刺史解系在六陌進攻齊萬年。

    将要作戰時周處的士兵還沒吃飯,司馬肜督促他趕快出戰,而斷絕他的後援。

    周處知道必定會失敗,便賦詩說:“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

    藜藿美梁黍,期待能善終。

    ”說罷便作戰,從早晨到日暮,殺敵萬餘人,弓箭用盡,盧播、解系不救援他。

    他手下勸他撤退,周處按劍說道:“這是我報效臣節獻出生命的時刻,為何要撤退?以身殉國,不也是可以的嗎?”于是全力作戰而覆沒。

    追贈為平西将軍,賜他百萬錢,安葬之地一頃,京城的地五十畝為宅第,又賜給他王家的近田五頃。

    诏書說:“周處母親年紀大,外加是遠方之人,我每每憐憫,要供給她醫藥酒米,賜她壽終。

    ” 周處著有《默語》三十篇以及《風土記》,并撰集《吳書》。

    當時潘嶽奉诏作《關中詩》道:“周處殉軍令,滋潤黃铖斧。

    其人吊已亡,貞節能稱舉。

    ”又西戎校尉閻瓒也上詩說:“周處全臣節,美名不能已。

    身雖遭覆沒,載名為良史。

    ”到後來司馬睿當晉王時,打算為周處加封谥号,太常賀循議論道:“周處德行清廉方正,才量高出,曆守四郡,安定人心建立美政;入朝主管百僚,貞節不屈不撓;而出征以身為國,臨危獻出生命,這都是忠臣賢士盛美的德業,也是英烈勇士高遠的節一操一。

    按照谥法固守仁德而不行邪僻叫做孝。

    ”于是便谥号為孝。

    周處有三個兒子:周王已、周靖、周劄。

    周靖早死,周王已、周劄都知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