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回 冰魄吐寒輝 金庭森玉柱 霞影千重光似焰 花開十丈藕如船
關燈
小
中
大
衆人因知石完地遁由于天賦與祖父母的獨門傳授,具有專長,便令他當先開路。
甄艮、甄兌左右相助,金、石、二易居中,阿童與幹神蛛殿後,一同前進。
剛剛穿入石中不過數丈,方才風、雷、水、火各種爆震之聲忽然停止。
初意一座石壁能有多厚,一心隻防沖開石壁,走上正路,必有許多阻礙。
哪知并無别的變化,石卻深厚得出奇,前途不知多深。
尤其是前面堅如鋼鐵,石完當先剛剛沖過,上下四外直似快要凍結的石膏一般,又似極濃厚的膠質,随分随合,齊往身上擠來,身後立即填滿,向人湧到。
如非阿童、幹神蛛各放佛光、蛛網,分頭抵禦,後面兩人非被陷住,埋藏在内不可。
并且越難通行,壓力逐漸加增,在佛光籠護之下雖還無害,均覺吃力異常。
金蟬看出情勢危急,稍為疏忽,必受其害,權衡輕重,不管前途如何兇險,終以防身為上。
便令易鼎、易震将九天十地辟魔神梭取出,化成一條兩頭尖的梭舟,衆人藏在裡面,各将法寶、飛劍放出,護住四面,試一沖行,竟比石完開路還慢。
沒奈何,隻得仍命石完開路,衆人駕着神梭尾随在後,向前沖去。
所過之處,隻見金光電閃,霞彩飛騰,上下四外的石漿狂濤全被排蕩開去。
雖然神梭一過,後面仍舊合攏,比較先前卻好許多。
四邊壓力為寶光所阻,石完走起來也較先前容易了些。
似這樣,也不知飛行了多少時候。
衆人見前途漫無止境,又覺着所行之路迂回往複,并非直路,幾次命石完留意朝前直穿,總有穿通之時。
不料費盡心力,不能如意,非順石性,不能通過。
屢想用法寶、神雷往橫裡攻穿出去,看清石外形勢,再作計較。
總算甄氏弟兄持重,力說:"這裡面既是土宮門徑,被我們無心發現,總有到達之時。
以我觀察所得,好似此中隻有一條道路,不照它走,便有無量阻力,此外無路。
否則,早和先前一樣,現出許多奇境了。
"金蟬也覺有理,隻得前進,走上一陣再說。
也是衆人不該遭難,否則,以衆人法力,再如妄用主人所贈神雷,這條石中道路難免不被震破,不特衆人脫身無計,五行也必失次,甚或引起一場大劫,均未可知。
衆人在裡面又飛行了好些時,将到盡頭。
隻知順路穿行,早分不出東西南北,更不知土宮纏道已将走完,過去不遠,便是中心六角黑亭。
但在将到以前,還有一重難關。
走着走着,方覺石質逐漸松軟,石完在墨綠光籠罩之下,奮力往前一沖。
衆人緊随在後,猛覺身外一輕,前面石壁變作一片極濃厚的黃影,與初人士宮所見相似。
晃眼沖将出去,面前一亮。
回顧身後黃塵滾滾,星沙飛舞,正似潮水一般退去,一閃不見,來路隻是一堵石壁,知将土宮走完,心中大喜。
再往四面一看,除來路外,歧徑縱橫交錯,蜿蜒回環,密如蛛網,望去甬道甚長,盡頭處各有門戶。
同用心力,按照先前所見總圖仔細參詳,好容易才看出五宮五行方位。
可是一經走動,險阻橫生,不是金刀水火突然怒湧,便是風雷爆發,霹靂橫飛。
更有五行神雷,連同五色光柱,各像本形,互相生化,夾攻上來,一個退避不及,幾乎便為所困。
幸而胸有成算,始終合在一起,不曾走單,方得保全。
就這樣仍受了不少虛驚,才得化險為夷。
未一次,更将日輪、月影差一點引發。
起先衆人深知五行生克與七星運行之妙息息相關,牽一發而動全身,捷逾影響,法寶、威力越強,壓力越大。
到了後來全數引動,一齊夾攻,必不能當。
雖幸應變機警,都是淺嘗辄止,不曾深入腹地,但是動辄得咎。
除開來路短短四五丈地面一段死甬道外,任走何路均有埋伏。
每經變故,地形必變,所現甬道更多。
正無奈何,石生笑說:"主人真有玩意,想不到這地璇宮竟比紫雲宮千裡神沙還要讨厭。
何不照着那兩位朋友所說的走法試試?"金蟬早就想到二童身上所現字迹,因主人法嚴,二童此舉詢私洩機,大犯島規,但能不用最好;就用,也要裝着無心巧合,以免主人看破,使受責罰。
聞言看了石生一看,故意說道:"他教我們遇到危險,用島主所贈神雷抵禦。
照着此行經曆,前途大難,不到萬分緊急,如何妄用?我們還是查看好了纏度和五行生克方位,試探着前進吧。
"石生聞言會意,想起二童私現總圖,聞鐘驚慌之狀。
人家為友熱心,何苦累他受責?好生後悔,便不再說。
阿童、石完想要開口,也被金蟬使一眼色止住。
又犯了兩次小險,方照二童所說,往右邊一條甬道走進三丈六尺,果然發現左面有一往後退的甬道。
仍作不知往前走去,待前面埋伏發動,然後故作慌不擇路,往那甬道退回。
到了兩丈一尺左側,又一甬道形如鹿角,改退為進。
仍作不知,照前觸動埋伏,再退回來,改走進去,果然無事。
料定所說不虛,隻恐二童負過,一路做作,有時相準行勢,連往别路犯險,始回正路,似這樣,經過七八次之後,方始裝作悟出玄機,照着所說進退之法,往前飛馳,也未再遇絲毫阻礙,所經道路竟達三百六十五條之多。
走到一半以後,發現沿途所經,是個長圓形的螺旋纏道,由外而内,圈子越來越小,知将到達。
事情雖可如願,金宮黑亭最後還有難關,既不知如何沖出埋伏,更不知歸途如何走法。
方在商議,路已走完,略一轉折,便見黑亭當路,其高九丈,大約畝許,正中心果有圓形地洞。
金蟬沿途行來,已覺越走地勢越低,估計離上面海底,少說也在千丈以上。
亭心地洞深三四百丈,知道下面必與地軸相連。
少時遇險,再要深入,必要走近兩極子午線,或将元磁真氣引發。
衆人法寶,除靈峤三仙所贈玉虎,以及石生的兩戒牌、易震的火龍钗、阿童的神木劍外,無一樣不是五金之質。
心方一動,忽聞有人與靈奇說話,甚似耳熟。
石完、幹神蛛、阿童首先飛身而下。
金蟬不暇多想,恐防遇阻分散,匆匆率衆跟蹤趕去。
快要落地,便見一道青光擁着一個紅矮胖老頭,正是靈奇之父靈威叟,朝着衆人把手一拱,一言未發,便迎頭飛過,往上升去。
落地再看,靈奇手裡拿着一個小晶瓶,一個内貯靈丹的玉盒,上前拜見遞過,神色略顯緊張,似未受苦。
隻奇怪靈威叟怎會在此,而且彼此情意頗厚,見面不交一言,徑自飛走?接過靈丹,方要問話,靈奇已搶先說道:"諸位師叔,請快随我避入甬道,再說不遲。
如非家父在此,諸位師叔一到,所有埋伏全發動了。
"說罷,當先走去。
衆人料知來勢厲害,忙即跟去。
下面形勢長圓,一頭大,一頭小,并不凹凸,不是純圓。
那甬道入口,在橫面之北作三角形,大約三丈。
但隻一塊銀色,光可鑒人,不知底細,絕看不出那是甬道的入口。
衆人剛剛走到,便聽上面萬籁怒号,震耳欲聾,比初入土宮所聞更要猛烈得多,知道厲害。
金蟬不等靈奇招呼,先命石完行法開路。
石完當日連受獎勉,又聽出玄玉口氣,破此玄晶非他不可,越發興高采烈,不等說完,冒冒失失,頭一晃,便沖将進去。
隻見墨綠光華剛剛破壁飛進,忽聽石完驚呼一聲:"嗳呀!"同時那塊玄晶也變成一股奇亮若電的銀色光氣冒起,亭上面的五行神雷也似排山倒海一般快要湧到。
下面立生反應,上下四外一齊震動,壁上銀光若箭,暴雨一般相對飛射,晃眼化成一片光海。
衆人先聽石完驚呼,知已遇險。
因他年小膽勇,獨任艱難,全都對他憐愛,惟恐有失,一着急,各用法寶護身,便要趕去。
甄氏弟兄更是着急搶先,剛一飛近,猛覺奇寒侵骨,幾乎血脈皆凝,快要凍僵。
銀光中又飛出一蓬淡青色的寒星,這才看出那玄晶竟是萬載玄冰所結精英,寒星更是厲害,知道不妙。
本難避免,幸而金蟬早有防備,見石完不等說完,先自飛入,忙喊:"幹道友、小神僧留意!"幹神蛛揚手一片灰白光網飛将出去。
不過二甄心急,稍為快了一步,兒吃大虧。
就這受寒驚退之際,光網已飛向前面,将那一蓬寒星兜住,不令噴出,衆人也無法前進。
幹神蛛回顧身後形勢大變,全室除甬道入口這一片外,都在靈光箭雨紛射之下,阿童正用佛光抵禦。
幹神蛛不由情急,自言自語道:"你不趁此時進攻,我将來如何向人求告?暫時就吃點虧,所得也足償所失。
就現原形,有甚相幹,誰還不知道麼?"衆人料他要令附身神蛛破那玄晶,果然話未說完,胸前黑衣上現出一個大白蜘蛛,以前衆人所見,隻是神态生動,若隐若現的蜘蛛影子。
這時神蛛雖未離人飛起,卻是全身畢現,看得甚真。
隻見那蜘蛛形如人面,獰惡非常,通體灰白,六腳長毛如針,一雙火眼其紅如血,凹鼻方口,上下各有兩枚利齒。
一現形,便由肚臍眼内射出一股白氣,光網立即加厚,同時嘴裡噴出一個血色火球,由光網中心穿出。
對面銀光寒星雖被網住,仍在沖突飛舞,毫未減退。
火球一現,立時爆散,化成一片火雲,隻一閃,便連光網帶銀光寒星全都消滅。
蜘蛛也已不見。
以衆人的目力,并未看出是怎麼收回來的。
面前立現出一個三角甬道,連忙一同飛進。
石完也由裡面迎出,見面說道:"我出生以來頭一次遇到這樣奇冷,差點沒有把我凍死。
"幹神蛛見甄氏弟兄尚未複原,便請與石完立在一起。
跟着胸前蛛影略現即隐,一片紅光朝三人當頭一照,三人立覺一股熱氣罩向身上,寒氣全消,當時複原。
就在這略一停頓的工夫,上面五行神雷全數爆發,随見一股五色變幻的精光直沖進來,甬道全被填滿。
前頭各色火花亂爆,發出連珠霹靂,狂潮也似朝衆人湧來。
阿童殿後,忙用佛光擋了一擋。
方覺力大異常,從來未有,猛瞥見五色精光齊射中心,互相一撞。
跟着便是驚天動地一聲大震,威力加倍猛烈,佛光竟被蕩退。
心靈上忽生警兆,心中一驚,不敢再抗,忙大聲急喊:"大家快走!我支持不住了。
"這時雷聲更密,千百團五色火花随同霹靂之聲紛紛爆射,宛如百萬天鼓,一齊怒擂。
衆人聽不出說些什麼,但見阿童驚慌卻退之狀,料似不妙,無法再相問答,各縱遁光,聯合一起,朝前飛去,後面神雷飛馳追來。
衆人見那甬道作圓弧形,往下彎去,隻顧逃避,也不知飛出多遠。
似這樣逃竄了半個多時辰,甬道漸漸縮小,最前面隻有丈許方圓。
看去深黑異常,後退無路,隻得飛向前去,相機行事。
因慮地勢如此狹小,無法應付,一同施展全力,飛身逃遁,又飛出老遠。
金、石、阿童三人留意後面無甚聲息,回頭一看,驚慌忙亂中,後面的五行神雷已經退去,四外靜蕩蕩的,黑暗異常,霧氣濃密。
那麼強的寶光,隻能照出七八丈遠近。
神雷收得奇特,意欲回看。
哪知才一舉步,便覺潛力阻路,重如山嶽,寸步難行。
如往去路飛行,卻是輕快異常。
惟恐強行回沖,引發神雷,又人危境。
互一商議,取丹救人已經做到,主人又将靈藥交
甄艮、甄兌左右相助,金、石、二易居中,阿童與幹神蛛殿後,一同前進。
剛剛穿入石中不過數丈,方才風、雷、水、火各種爆震之聲忽然停止。
初意一座石壁能有多厚,一心隻防沖開石壁,走上正路,必有許多阻礙。
哪知并無别的變化,石卻深厚得出奇,前途不知多深。
尤其是前面堅如鋼鐵,石完當先剛剛沖過,上下四外直似快要凍結的石膏一般,又似極濃厚的膠質,随分随合,齊往身上擠來,身後立即填滿,向人湧到。
如非阿童、幹神蛛各放佛光、蛛網,分頭抵禦,後面兩人非被陷住,埋藏在内不可。
并且越難通行,壓力逐漸加增,在佛光籠護之下雖還無害,均覺吃力異常。
金蟬看出情勢危急,稍為疏忽,必受其害,權衡輕重,不管前途如何兇險,終以防身為上。
便令易鼎、易震将九天十地辟魔神梭取出,化成一條兩頭尖的梭舟,衆人藏在裡面,各将法寶、飛劍放出,護住四面,試一沖行,竟比石完開路還慢。
沒奈何,隻得仍命石完開路,衆人駕着神梭尾随在後,向前沖去。
所過之處,隻見金光電閃,霞彩飛騰,上下四外的石漿狂濤全被排蕩開去。
雖然神梭一過,後面仍舊合攏,比較先前卻好許多。
四邊壓力為寶光所阻,石完走起來也較先前容易了些。
似這樣,也不知飛行了多少時候。
衆人見前途漫無止境,又覺着所行之路迂回往複,并非直路,幾次命石完留意朝前直穿,總有穿通之時。
不料費盡心力,不能如意,非順石性,不能通過。
屢想用法寶、神雷往橫裡攻穿出去,看清石外形勢,再作計較。
總算甄氏弟兄持重,力說:"這裡面既是土宮門徑,被我們無心發現,總有到達之時。
以我觀察所得,好似此中隻有一條道路,不照它走,便有無量阻力,此外無路。
否則,早和先前一樣,現出許多奇境了。
"金蟬也覺有理,隻得前進,走上一陣再說。
也是衆人不該遭難,否則,以衆人法力,再如妄用主人所贈神雷,這條石中道路難免不被震破,不特衆人脫身無計,五行也必失次,甚或引起一場大劫,均未可知。
衆人在裡面又飛行了好些時,将到盡頭。
隻知順路穿行,早分不出東西南北,更不知土宮纏道已将走完,過去不遠,便是中心六角黑亭。
但在将到以前,還有一重難關。
走着走着,方覺石質逐漸松軟,石完在墨綠光籠罩之下,奮力往前一沖。
衆人緊随在後,猛覺身外一輕,前面石壁變作一片極濃厚的黃影,與初人士宮所見相似。
晃眼沖将出去,面前一亮。
回顧身後黃塵滾滾,星沙飛舞,正似潮水一般退去,一閃不見,來路隻是一堵石壁,知将土宮走完,心中大喜。
再往四面一看,除來路外,歧徑縱橫交錯,蜿蜒回環,密如蛛網,望去甬道甚長,盡頭處各有門戶。
同用心力,按照先前所見總圖仔細參詳,好容易才看出五宮五行方位。
可是一經走動,險阻橫生,不是金刀水火突然怒湧,便是風雷爆發,霹靂橫飛。
更有五行神雷,連同五色光柱,各像本形,互相生化,夾攻上來,一個退避不及,幾乎便為所困。
幸而胸有成算,始終合在一起,不曾走單,方得保全。
就這樣仍受了不少虛驚,才得化險為夷。
未一次,更将日輪、月影差一點引發。
起先衆人深知五行生克與七星運行之妙息息相關,牽一發而動全身,捷逾影響,法寶、威力越強,壓力越大。
到了後來全數引動,一齊夾攻,必不能當。
雖幸應變機警,都是淺嘗辄止,不曾深入腹地,但是動辄得咎。
除開來路短短四五丈地面一段死甬道外,任走何路均有埋伏。
每經變故,地形必變,所現甬道更多。
正無奈何,石生笑說:"主人真有玩意,想不到這地璇宮竟比紫雲宮千裡神沙還要讨厭。
何不照着那兩位朋友所說的走法試試?"金蟬早就想到二童身上所現字迹,因主人法嚴,二童此舉詢私洩機,大犯島規,但能不用最好;就用,也要裝着無心巧合,以免主人看破,使受責罰。
聞言看了石生一看,故意說道:"他教我們遇到危險,用島主所贈神雷抵禦。
照着此行經曆,前途大難,不到萬分緊急,如何妄用?我們還是查看好了纏度和五行生克方位,試探着前進吧。
"石生聞言會意,想起二童私現總圖,聞鐘驚慌之狀。
人家為友熱心,何苦累他受責?好生後悔,便不再說。
阿童、石完想要開口,也被金蟬使一眼色止住。
又犯了兩次小險,方照二童所說,往右邊一條甬道走進三丈六尺,果然發現左面有一往後退的甬道。
仍作不知往前走去,待前面埋伏發動,然後故作慌不擇路,往那甬道退回。
到了兩丈一尺左側,又一甬道形如鹿角,改退為進。
仍作不知,照前觸動埋伏,再退回來,改走進去,果然無事。
料定所說不虛,隻恐二童負過,一路做作,有時相準行勢,連往别路犯險,始回正路,似這樣,經過七八次之後,方始裝作悟出玄機,照着所說進退之法,往前飛馳,也未再遇絲毫阻礙,所經道路竟達三百六十五條之多。
走到一半以後,發現沿途所經,是個長圓形的螺旋纏道,由外而内,圈子越來越小,知将到達。
事情雖可如願,金宮黑亭最後還有難關,既不知如何沖出埋伏,更不知歸途如何走法。
方在商議,路已走完,略一轉折,便見黑亭當路,其高九丈,大約畝許,正中心果有圓形地洞。
金蟬沿途行來,已覺越走地勢越低,估計離上面海底,少說也在千丈以上。
亭心地洞深三四百丈,知道下面必與地軸相連。
少時遇險,再要深入,必要走近兩極子午線,或将元磁真氣引發。
衆人法寶,除靈峤三仙所贈玉虎,以及石生的兩戒牌、易震的火龍钗、阿童的神木劍外,無一樣不是五金之質。
心方一動,忽聞有人與靈奇說話,甚似耳熟。
石完、幹神蛛、阿童首先飛身而下。
金蟬不暇多想,恐防遇阻分散,匆匆率衆跟蹤趕去。
快要落地,便見一道青光擁着一個紅矮胖老頭,正是靈奇之父靈威叟,朝着衆人把手一拱,一言未發,便迎頭飛過,往上升去。
落地再看,靈奇手裡拿着一個小晶瓶,一個内貯靈丹的玉盒,上前拜見遞過,神色略顯緊張,似未受苦。
隻奇怪靈威叟怎會在此,而且彼此情意頗厚,見面不交一言,徑自飛走?接過靈丹,方要問話,靈奇已搶先說道:"諸位師叔,請快随我避入甬道,再說不遲。
如非家父在此,諸位師叔一到,所有埋伏全發動了。
"說罷,當先走去。
衆人料知來勢厲害,忙即跟去。
下面形勢長圓,一頭大,一頭小,并不凹凸,不是純圓。
那甬道入口,在橫面之北作三角形,大約三丈。
但隻一塊銀色,光可鑒人,不知底細,絕看不出那是甬道的入口。
衆人剛剛走到,便聽上面萬籁怒号,震耳欲聾,比初入土宮所聞更要猛烈得多,知道厲害。
金蟬不等靈奇招呼,先命石完行法開路。
石完當日連受獎勉,又聽出玄玉口氣,破此玄晶非他不可,越發興高采烈,不等說完,冒冒失失,頭一晃,便沖将進去。
隻見墨綠光華剛剛破壁飛進,忽聽石完驚呼一聲:"嗳呀!"同時那塊玄晶也變成一股奇亮若電的銀色光氣冒起,亭上面的五行神雷也似排山倒海一般快要湧到。
下面立生反應,上下四外一齊震動,壁上銀光若箭,暴雨一般相對飛射,晃眼化成一片光海。
衆人先聽石完驚呼,知已遇險。
因他年小膽勇,獨任艱難,全都對他憐愛,惟恐有失,一着急,各用法寶護身,便要趕去。
甄氏弟兄更是着急搶先,剛一飛近,猛覺奇寒侵骨,幾乎血脈皆凝,快要凍僵。
銀光中又飛出一蓬淡青色的寒星,這才看出那玄晶竟是萬載玄冰所結精英,寒星更是厲害,知道不妙。
本難避免,幸而金蟬早有防備,見石完不等說完,先自飛入,忙喊:"幹道友、小神僧留意!"幹神蛛揚手一片灰白光網飛将出去。
不過二甄心急,稍為快了一步,兒吃大虧。
就這受寒驚退之際,光網已飛向前面,将那一蓬寒星兜住,不令噴出,衆人也無法前進。
幹神蛛回顧身後形勢大變,全室除甬道入口這一片外,都在靈光箭雨紛射之下,阿童正用佛光抵禦。
幹神蛛不由情急,自言自語道:"你不趁此時進攻,我将來如何向人求告?暫時就吃點虧,所得也足償所失。
就現原形,有甚相幹,誰還不知道麼?"衆人料他要令附身神蛛破那玄晶,果然話未說完,胸前黑衣上現出一個大白蜘蛛,以前衆人所見,隻是神态生動,若隐若現的蜘蛛影子。
這時神蛛雖未離人飛起,卻是全身畢現,看得甚真。
隻見那蜘蛛形如人面,獰惡非常,通體灰白,六腳長毛如針,一雙火眼其紅如血,凹鼻方口,上下各有兩枚利齒。
一現形,便由肚臍眼内射出一股白氣,光網立即加厚,同時嘴裡噴出一個血色火球,由光網中心穿出。
對面銀光寒星雖被網住,仍在沖突飛舞,毫未減退。
火球一現,立時爆散,化成一片火雲,隻一閃,便連光網帶銀光寒星全都消滅。
蜘蛛也已不見。
以衆人的目力,并未看出是怎麼收回來的。
面前立現出一個三角甬道,連忙一同飛進。
石完也由裡面迎出,見面說道:"我出生以來頭一次遇到這樣奇冷,差點沒有把我凍死。
"幹神蛛見甄氏弟兄尚未複原,便請與石完立在一起。
跟着胸前蛛影略現即隐,一片紅光朝三人當頭一照,三人立覺一股熱氣罩向身上,寒氣全消,當時複原。
就在這略一停頓的工夫,上面五行神雷全數爆發,随見一股五色變幻的精光直沖進來,甬道全被填滿。
前頭各色火花亂爆,發出連珠霹靂,狂潮也似朝衆人湧來。
阿童殿後,忙用佛光擋了一擋。
方覺力大異常,從來未有,猛瞥見五色精光齊射中心,互相一撞。
跟着便是驚天動地一聲大震,威力加倍猛烈,佛光竟被蕩退。
心靈上忽生警兆,心中一驚,不敢再抗,忙大聲急喊:"大家快走!我支持不住了。
"這時雷聲更密,千百團五色火花随同霹靂之聲紛紛爆射,宛如百萬天鼓,一齊怒擂。
衆人聽不出說些什麼,但見阿童驚慌卻退之狀,料似不妙,無法再相問答,各縱遁光,聯合一起,朝前飛去,後面神雷飛馳追來。
衆人見那甬道作圓弧形,往下彎去,隻顧逃避,也不知飛出多遠。
似這樣逃竄了半個多時辰,甬道漸漸縮小,最前面隻有丈許方圓。
看去深黑異常,後退無路,隻得飛向前去,相機行事。
因慮地勢如此狹小,無法應付,一同施展全力,飛身逃遁,又飛出老遠。
金、石、阿童三人留意後面無甚聲息,回頭一看,驚慌忙亂中,後面的五行神雷已經退去,四外靜蕩蕩的,黑暗異常,霧氣濃密。
那麼強的寶光,隻能照出七八丈遠近。
神雷收得奇特,意欲回看。
哪知才一舉步,便覺潛力阻路,重如山嶽,寸步難行。
如往去路飛行,卻是輕快異常。
惟恐強行回沖,引發神雷,又人危境。
互一商議,取丹救人已經做到,主人又将靈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