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覓佳麗幸逢歌婦 罪直谏杖斃言官
關燈
小
中
大
請傳旨。
”江彬道:“禦駕前幸宣府,得李氏女一人,德容兼備,正拟冊為宮妃,不期得病逝世。
今聞貴總兵生有淑女,特此臨幸,親加選擇,幸勿妨命!”戴欽不敢推辭,隻好說道:“小女陋質,不足仰觐天顔。
”彬笑道:“總兵差了,美與不美,自有藻鑒,不必過謙。
”戴欽無奈,隻得饬侍役傳入,飾女出見。
不多時,戴女已妝罷出來,環珮珊珊,冠裳楚楚,行近席前,便拜将下去,三呼萬歲。
武宗亟宣旨免禮,戴女才拜罷起來。
但見她豐容盛歔,國色天香,端凝之中,另具一種柔媚态度。
是大家女子身分。
當由武宗瞧将過去,不禁失聲稱妙。
江彬笑語戴欽道:“佳人已中選了,今夕即煩送嫁哩!”戴女聞着,芳心一轉,頓覺兩頰绯紅。
武宗越瞧越愛,還有何心戀飲,匆匆喝了數杯,便即停觞。
江彬離座,與戴欽附耳數言,即偕武宗匆匆别去。
過了半日,即有彩輿馳至,來迎戴女。
欽聞了彬言,正在躊躇,蓦見彩輿已到,那時又不敢忤旨,沒奈何硬着頭皮,遣女登輿。
生離甚于死别,戴女臨行時,與乃父悲泣相訣,自不消說。
去做妃嫔,還要哭泣嗎?武宗得了戴女,又消受了幾日,複命啟跸,由西安曆偏頭關,徑詣太原。
太原最多樂戶,有名的歌妓,往往聚集。
武宗一入行轅,除撫按入觐,略問數語外,即廣索歌妓侑酒。
不多時,歌妓陸續趨至,大家獻着色藝,都是嬌滴滴的面目,脆生生的喉嚨,内有一婦列在後隊,獨生得天然俏麗,脂粉不施,自饒美态,那副可人的姿色,映入武宗眼波,好似鶴立雞群,不同凡豔。
當下将該婦召至座前,賜她禦酒三杯,令她獨歌一曲。
該婦叩頭受飲,不慌不忙的立将起來,但聽她嬌喉婉轉,雅韻悠揚,一字一節,一節一音,好似那麼鳳度簧,流莺绾曲,惹得武宗出了神,越聽越好,越看又越俏,不由的擊節稱賞。
到了歌阕已終,尚覺餘音繞梁,袅袅盈耳,江彬湊趣道:“這歌婦的唱工,可好麼?”武宗道:“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溺情如許。
說畢,複令該婦侍飲。
前隻賜飲,此則侍飲。
那歌婦幸邀天眷,喜不自禁,更兼那幾杯香醪,灌溉春心,頓時臉泛桃花,渦生梨頰,武宗瞧着,忍不住意馬心猿,便命一班女樂隊,盡行退去,自己牽着該婦香袂,徑入内室,那婦也身不由主,随着武宗進去。
看官!你想此時的武宗,哪裡還肯少緩?當即将該婦松了鈕扣,解了羅帶,挽入羅帏,飽嘗滋味。
比侍飲又進一層。
最奇的是歡會時候,仍與處子無二,轉令武宗驚異起來,細問她家世履曆,才知是樂戶劉良女,樂工楊騰妻。
武宗複問道:“卿既嫁過楊騰,難道楊騰是患天閹麼?”劉氏帶喘帶笑道:“并非天閹,實由妾學内視功夫,雖經破瓜,仍如完璧。
”武宗道:“妙極了,妙極了。
”于是颠鸾倒鳳,極盡綢缪。
寫劉女處處與戴女不同,各存身分。
自此連宵幸禦,佳味醰醰,所有前此寵愛的美人,與她相比,不啻嚼蠟。
武宗心滿意足,遂載輿俱歸,初居豹房,後入西内,寵極專房,平時飲食起居,必令與俱,有所乞請,無不允從。
左右或觸上怒,總教求她緩頰,自然消釋。
宮中号為劉娘娘,就是武宗與近侍談及,亦嘗以劉娘娘相呼。
因此江彬以下,見了這位劉娘娘,也隻好拜倒裙下,禮事如母,尊榮極矣,想為楊騰妻時,再不圖有此遇。
這且慢表。
且說武宗在偏頭關時,曾自加封鎮國公,親筆降敕,有雲:“總督軍務威武大将軍總兵官朱壽,統領六師,掃除邊患,累建奇功,特加封鎮國公,歲支錄五千石,著吏部如敕奉行!”愈出愈奇。
楊廷和、梁儲等,聯銜極谏,都說是名不正,言不順,請速收回成命。
武宗毫不見納。
又追錄應州戰功,封江彬為平虜伯,許泰為安邊伯,此外按級升賞,共得内外官九千五百五十餘人。
及載劉娘娘還京,群臣奉迎如前儀,未幾又思南巡,特手敕吏部道:“鎮國公朱壽,宜加太師。
”又谕禮部道:“威武大将軍太師鎮國公朱壽,令往兩畿山東,祀神祈福。
”複谕工部,速修快船備用。
敕下後,人情洶洶,閣臣面阻不從。
翰林院修撰舒芬,憤然道:“此時不直谏報國,尚待何時?”遂邀同僚崔桐等七人,聯名上疏道: 陛下之出,以鎮國公為名号,苟所至親王地,據勳臣之禮以待陛下,将朝之乎?抑受其朝乎?萬一循名責實,求此
”江彬道:“禦駕前幸宣府,得李氏女一人,德容兼備,正拟冊為宮妃,不期得病逝世。
今聞貴總兵生有淑女,特此臨幸,親加選擇,幸勿妨命!”戴欽不敢推辭,隻好說道:“小女陋質,不足仰觐天顔。
”彬笑道:“總兵差了,美與不美,自有藻鑒,不必過謙。
”戴欽無奈,隻得饬侍役傳入,飾女出見。
不多時,戴女已妝罷出來,環珮珊珊,冠裳楚楚,行近席前,便拜将下去,三呼萬歲。
武宗亟宣旨免禮,戴女才拜罷起來。
但見她豐容盛歔,國色天香,端凝之中,另具一種柔媚态度。
是大家女子身分。
當由武宗瞧将過去,不禁失聲稱妙。
江彬笑語戴欽道:“佳人已中選了,今夕即煩送嫁哩!”戴女聞着,芳心一轉,頓覺兩頰绯紅。
武宗越瞧越愛,還有何心戀飲,匆匆喝了數杯,便即停觞。
江彬離座,與戴欽附耳數言,即偕武宗匆匆别去。
過了半日,即有彩輿馳至,來迎戴女。
欽聞了彬言,正在躊躇,蓦見彩輿已到,那時又不敢忤旨,沒奈何硬着頭皮,遣女登輿。
生離甚于死别,戴女臨行時,與乃父悲泣相訣,自不消說。
去做妃嫔,還要哭泣嗎?武宗得了戴女,又消受了幾日,複命啟跸,由西安曆偏頭關,徑詣太原。
太原最多樂戶,有名的歌妓,往往聚集。
武宗一入行轅,除撫按入觐,略問數語外,即廣索歌妓侑酒。
不多時,歌妓陸續趨至,大家獻着色藝,都是嬌滴滴的面目,脆生生的喉嚨,内有一婦列在後隊,獨生得天然俏麗,脂粉不施,自饒美态,那副可人的姿色,映入武宗眼波,好似鶴立雞群,不同凡豔。
當下将該婦召至座前,賜她禦酒三杯,令她獨歌一曲。
該婦叩頭受飲,不慌不忙的立将起來,但聽她嬌喉婉轉,雅韻悠揚,一字一節,一節一音,好似那麼鳳度簧,流莺绾曲,惹得武宗出了神,越聽越好,越看又越俏,不由的擊節稱賞。
到了歌阕已終,尚覺餘音繞梁,袅袅盈耳,江彬湊趣道:“這歌婦的唱工,可好麼?”武宗道:“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溺情如許。
說畢,複令該婦侍飲。
前隻賜飲,此則侍飲。
那歌婦幸邀天眷,喜不自禁,更兼那幾杯香醪,灌溉春心,頓時臉泛桃花,渦生梨頰,武宗瞧着,忍不住意馬心猿,便命一班女樂隊,盡行退去,自己牽着該婦香袂,徑入内室,那婦也身不由主,随着武宗進去。
看官!你想此時的武宗,哪裡還肯少緩?當即将該婦松了鈕扣,解了羅帶,挽入羅帏,飽嘗滋味。
比侍飲又進一層。
最奇的是歡會時候,仍與處子無二,轉令武宗驚異起來,細問她家世履曆,才知是樂戶劉良女,樂工楊騰妻。
武宗複問道:“卿既嫁過楊騰,難道楊騰是患天閹麼?”劉氏帶喘帶笑道:“并非天閹,實由妾學内視功夫,雖經破瓜,仍如完璧。
”武宗道:“妙極了,妙極了。
”于是颠鸾倒鳳,極盡綢缪。
寫劉女處處與戴女不同,各存身分。
自此連宵幸禦,佳味醰醰,所有前此寵愛的美人,與她相比,不啻嚼蠟。
武宗心滿意足,遂載輿俱歸,初居豹房,後入西内,寵極專房,平時飲食起居,必令與俱,有所乞請,無不允從。
左右或觸上怒,總教求她緩頰,自然消釋。
宮中号為劉娘娘,就是武宗與近侍談及,亦嘗以劉娘娘相呼。
因此江彬以下,見了這位劉娘娘,也隻好拜倒裙下,禮事如母,尊榮極矣,想為楊騰妻時,再不圖有此遇。
這且慢表。
且說武宗在偏頭關時,曾自加封鎮國公,親筆降敕,有雲:“總督軍務威武大将軍總兵官朱壽,統領六師,掃除邊患,累建奇功,特加封鎮國公,歲支錄五千石,著吏部如敕奉行!”愈出愈奇。
楊廷和、梁儲等,聯銜極谏,都說是名不正,言不順,請速收回成命。
武宗毫不見納。
又追錄應州戰功,封江彬為平虜伯,許泰為安邊伯,此外按級升賞,共得内外官九千五百五十餘人。
及載劉娘娘還京,群臣奉迎如前儀,未幾又思南巡,特手敕吏部道:“鎮國公朱壽,宜加太師。
”又谕禮部道:“威武大将軍太師鎮國公朱壽,令往兩畿山東,祀神祈福。
”複谕工部,速修快船備用。
敕下後,人情洶洶,閣臣面阻不從。
翰林院修撰舒芬,憤然道:“此時不直谏報國,尚待何時?”遂邀同僚崔桐等七人,聯名上疏道: 陛下之出,以鎮國公為名号,苟所至親王地,據勳臣之禮以待陛下,将朝之乎?抑受其朝乎?萬一循名責實,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