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遭衆忌賈誼被遷正阃儀袁盎強谏
關燈
小
中
大
,手指新豐道上,顧示慎夫人道:“此去就是邯鄲要道呢。
”慎夫人本邯鄲人氏,聽到此言,不由的觸動鄉思,凄然色沮。
文帝見她玉容黯淡,自悔失言,因命左右取過一瑟,使慎夫人彈瑟遣懷。
邯鄲就是趙都,趙女以善瑟著名,再加慎夫人心靈手敏,當然指法高超,既将瑟接入手中,便即按弦依譜,順指彈來。
文帝聽着,但覺得嘈嘈切切,暗寓悲情,頓時心動神移,也不禁憂從中來,别增怅觸。
于是慨然作歌,與瑟相和。
一彈一唱,饒有餘音,待至歌聲中辍,瑟亦罷彈。
文帝顧語從臣道:“人生不過百年,總有一日死去,我死以後,若用北山石為椁,再加纻絮雜漆,塗封完密,定能堅固不破,還有何人得來搖動呢。
”文帝所感,原來為此。
從臣都應了一個是字,獨釋之答辯道:“臣以為皇陵中間,若使藏有珍寶,使人涎羨,就令用北山為椁,南山為戶,兩山合成一陵,尚不免有隙可尋,否則雖無石椁,亦何必過慮呢!”文帝聽他說得有理,也就點頭稱善。
時已日昃,因即命駕還宮。
嗣又令釋之為廷尉。
釋之廉平有威,都下憚服。
惟釋之這般剛直,也是有所效法,仿佛蕭規曹随。
他從騎尉進階,是由袁盎薦引,前任的中郎将,并非他人,就是袁盎。
盎嘗抗直有聲,前從文帝遊幸,也有好幾次犯顔直谏,言人所不敢言。
文帝嘗寵信宦官趙談,使他參乘,盎伏谏道:“臣聞天子同車,無非天下豪俊,今漢雖乏才,奈何令刀鋸餘人,同車共載呢!”文帝乃令趙談下車,談隻好依旨,勉強趨下。
已而袁盎又從文帝至霸陵,文帝縱馬西馳,欲下峻阪,盎趕前數步,攬住馬缰。
文帝笑說道:“将軍何這般膽怯?”盎答道:“臣聞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不僥幸,今陛下馳騁六飛,親臨不測,倘或馬驚車複,有傷陛下,陛下雖不自愛,難道不顧及高廟太後麼?”文帝乃止。
過了數日,文帝複與窦皇後慎夫人,同遊上林,上林郎署長預置坐席。
待至帝後等入席休息,盎亦随入。
帝後分坐左右,慎夫人就趨至皇後坐旁,意欲坐下,盎用手一揮,不令慎夫人就坐,卻要引她退至席右,侍坐一旁。
慎夫人平日在宮,仗着文帝寵愛,嘗與窦皇後并坐并行。
窦後起自寒微,經過許多周折,幸得為後,所以遇事謙退,格外優容。
俗語說得好,習慣成自然,此次偏遇袁盎,便要辨出嫡庶的名位,叫慎夫人退坐下首。
慎夫人如何忍受?便即站立不動,把兩道柳葉眉,微豎起來,想與袁盎争論。
文帝早已瞧着,隻恐慎夫人與他鬥嘴,有失阃儀,但心中亦未免怪着袁盎,多管閑事,因此勃然起座,匆匆趨出。
明如文帝,不免偏愛幸姬,女色之盅人也如此!窦皇後當然随行,就是慎夫人亦無暇争執,一同随去。
文帝為了此事,打斷遊興,即帶着後妃,乘辇回宮。
袁盎跟在後面,同入宮門,俟帝後等下辇後,方從容進谏道:“臣聞尊卑有序,方能上下和睦,今陛下既已立後,後為六宮主,無論妃妾嫔嫱,不能與後并尊。
慎夫人就是禦妾,怎得與後同坐?就使陛下愛幸慎夫人,隻好優加賞賜,何可紊亂秩序,若使釀成驕恣,名為加寵,實是加害。
前鑒非遙,甯不聞當時‘人彘’麼!”文帝聽得“人彘”二字,才覺恍然有悟,怒氣全消。
時慎夫人已經入内,文帝也走将進去,把袁盎所說的言語,照述一遍。
慎夫人始知袁盎谏诤,實為保全自己起見,悔不該錯怪好人,乃取金五十斤,出賜袁盎。
婦女往往執性,能如慎夫人之自知悔過,也算難得,故卒得保全無事。
盎稱謝而退。
會值淮南王劉長入朝,詣阙求見,文帝隻有此弟,寵遇甚隆。
不意長在都數日,闖出了一樁大禍,尚蒙文帝下诏赦宥,仍令歸國,遂又激動袁盎一片熱腸,要去面折廷争了。
正是: 明主豈宜私子弟,直臣原不憚王侯。
究竟淮南王長為了何事得罪,文帝又何故赦他,待至下回說明,自有分曉。
賈誼以新進少年,得遇文帝不次之擢,未始非明良遇合之機。
惜乎才足以動人主,而智未足以绌老成也。
绛灌諸人,皆開國功臣,位居将相,資望素隆,為賈誼計,正宜與彼聯絡,共策進行,然後可以期盛治。
乃徒絮聒于文帝之前,而于绛灌等置諸不顧,天下甯有一君一臣,可以行政耶!長沙之遷,咎由自取,吊屈原,賦鵩鳥,适見其無含忍之功,徒知讀書,而未知養氣也。
張釋之之直谏,語多可取,而袁盎所陳三事,尤為切要。
斥趙談之同車,所以防宵小;戒文帝之下阪,所以範馳驅;卻慎夫人之并坐,所以正名義。
誠使盎事事如此,何至有不學之譏乎?惟文帝從谏如流,改過不吝,其真可為一時之明主也欤!
”慎夫人本邯鄲人氏,聽到此言,不由的觸動鄉思,凄然色沮。
文帝見她玉容黯淡,自悔失言,因命左右取過一瑟,使慎夫人彈瑟遣懷。
邯鄲就是趙都,趙女以善瑟著名,再加慎夫人心靈手敏,當然指法高超,既将瑟接入手中,便即按弦依譜,順指彈來。
文帝聽着,但覺得嘈嘈切切,暗寓悲情,頓時心動神移,也不禁憂從中來,别增怅觸。
于是慨然作歌,與瑟相和。
一彈一唱,饒有餘音,待至歌聲中辍,瑟亦罷彈。
文帝顧語從臣道:“人生不過百年,總有一日死去,我死以後,若用北山石為椁,再加纻絮雜漆,塗封完密,定能堅固不破,還有何人得來搖動呢。
”文帝所感,原來為此。
從臣都應了一個是字,獨釋之答辯道:“臣以為皇陵中間,若使藏有珍寶,使人涎羨,就令用北山為椁,南山為戶,兩山合成一陵,尚不免有隙可尋,否則雖無石椁,亦何必過慮呢!”文帝聽他說得有理,也就點頭稱善。
時已日昃,因即命駕還宮。
嗣又令釋之為廷尉。
釋之廉平有威,都下憚服。
惟釋之這般剛直,也是有所效法,仿佛蕭規曹随。
他從騎尉進階,是由袁盎薦引,前任的中郎将,并非他人,就是袁盎。
盎嘗抗直有聲,前從文帝遊幸,也有好幾次犯顔直谏,言人所不敢言。
文帝嘗寵信宦官趙談,使他參乘,盎伏谏道:“臣聞天子同車,無非天下豪俊,今漢雖乏才,奈何令刀鋸餘人,同車共載呢!”文帝乃令趙談下車,談隻好依旨,勉強趨下。
已而袁盎又從文帝至霸陵,文帝縱馬西馳,欲下峻阪,盎趕前數步,攬住馬缰。
文帝笑說道:“将軍何這般膽怯?”盎答道:“臣聞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不僥幸,今陛下馳騁六飛,親臨不測,倘或馬驚車複,有傷陛下,陛下雖不自愛,難道不顧及高廟太後麼?”文帝乃止。
過了數日,文帝複與窦皇後慎夫人,同遊上林,上林郎署長預置坐席。
待至帝後等入席休息,盎亦随入。
帝後分坐左右,慎夫人就趨至皇後坐旁,意欲坐下,盎用手一揮,不令慎夫人就坐,卻要引她退至席右,侍坐一旁。
慎夫人平日在宮,仗着文帝寵愛,嘗與窦皇後并坐并行。
窦後起自寒微,經過許多周折,幸得為後,所以遇事謙退,格外優容。
俗語說得好,習慣成自然,此次偏遇袁盎,便要辨出嫡庶的名位,叫慎夫人退坐下首。
慎夫人如何忍受?便即站立不動,把兩道柳葉眉,微豎起來,想與袁盎争論。
文帝早已瞧着,隻恐慎夫人與他鬥嘴,有失阃儀,但心中亦未免怪着袁盎,多管閑事,因此勃然起座,匆匆趨出。
明如文帝,不免偏愛幸姬,女色之盅人也如此!窦皇後當然随行,就是慎夫人亦無暇争執,一同随去。
文帝為了此事,打斷遊興,即帶着後妃,乘辇回宮。
袁盎跟在後面,同入宮門,俟帝後等下辇後,方從容進谏道:“臣聞尊卑有序,方能上下和睦,今陛下既已立後,後為六宮主,無論妃妾嫔嫱,不能與後并尊。
慎夫人就是禦妾,怎得與後同坐?就使陛下愛幸慎夫人,隻好優加賞賜,何可紊亂秩序,若使釀成驕恣,名為加寵,實是加害。
前鑒非遙,甯不聞當時‘人彘’麼!”文帝聽得“人彘”二字,才覺恍然有悟,怒氣全消。
時慎夫人已經入内,文帝也走将進去,把袁盎所說的言語,照述一遍。
慎夫人始知袁盎谏诤,實為保全自己起見,悔不該錯怪好人,乃取金五十斤,出賜袁盎。
婦女往往執性,能如慎夫人之自知悔過,也算難得,故卒得保全無事。
盎稱謝而退。
會值淮南王劉長入朝,詣阙求見,文帝隻有此弟,寵遇甚隆。
不意長在都數日,闖出了一樁大禍,尚蒙文帝下诏赦宥,仍令歸國,遂又激動袁盎一片熱腸,要去面折廷争了。
正是: 明主豈宜私子弟,直臣原不憚王侯。
究竟淮南王長為了何事得罪,文帝又何故赦他,待至下回說明,自有分曉。
賈誼以新進少年,得遇文帝不次之擢,未始非明良遇合之機。
惜乎才足以動人主,而智未足以绌老成也。
绛灌諸人,皆開國功臣,位居将相,資望素隆,為賈誼計,正宜與彼聯絡,共策進行,然後可以期盛治。
乃徒絮聒于文帝之前,而于绛灌等置諸不顧,天下甯有一君一臣,可以行政耶!長沙之遷,咎由自取,吊屈原,賦鵩鳥,适見其無含忍之功,徒知讀書,而未知養氣也。
張釋之之直谏,語多可取,而袁盎所陳三事,尤為切要。
斥趙談之同車,所以防宵小;戒文帝之下阪,所以範馳驅;卻慎夫人之并坐,所以正名義。
誠使盎事事如此,何至有不學之譏乎?惟文帝從谏如流,改過不吝,其真可為一時之明主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