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向堅定可以教育。
”于是向薛尊師傳授道術要領。
薛尊師也看見俗人在這裡砍柴采藥,絡繹不絕。
問他們這是什麼地方,他們說:“這是終南山紫閣峰下,距離長安城七十裡。
”薛尊師學成道術之後進入京師,居住在昊天觀。
從此京師道教更加振興了。
當時唐玄宗皇帝信奉道教,幾次召薛尊師入内宮禮谒。
開元末年,薛尊師當時已經一百多歲了。
忽然告訴弟子說:“天帝召我去做八威觀主。
”無病端坐死去,臉色不變。
就在本院給他建造一墓塔,不砌死塔門,每到夜裡,就召見他的弟子唐臣,告訴他修行的道術。
後來因為俗人禮谒的太多,十分煩亂,就敕命關閉了他的塔門。
唐臣後來也成為國師了。
王老 有王老者,常于西京賣藥,累世見之。
李司倉者,家在勝業裡,知是術士,心恒敬異,待之有加。
故王老往來依止李氏,且十餘載。
李後求随入山,王亦相招。
遂仆禦數人,騎馬俱去。
可行百餘裡,峰巒高峭,攀藤緣樹,直上數裡,非人迹所至。
王雲:“與子偕行,猶恐不達神仙之境;非仆禦所至,悉宜遣之。
”李如其言,與王至峰頂。
田疇平坦,藥畦石泉,佳景差次。
須臾,又至林口,道士數人,來問王老,知邀嘉賓,故複相候。
李随至其居,茅屋竹亭,潇灑可望。
中有學生數十人,見李各來問其親戚,或不言。
或惆怅者雲:“先生不在,今宜少留。
具廚飯蔬菜,不異人間也。
”為李設食。
經數日,有五色雲霞覆地,有三白鶴随雲而下。
于是書生各出,如迎候狀。
有頃雲:“先生至。
”見一老人,須發鶴素,從雲際來。
王老攜李迎拜道左。
先生問王老:“何以将他人來此!諸生拜谒訖,各就房。
李亦入一室。
時頗炎熱,李出尋泉,将欲洗浴。
行百餘步,至一石泉,見白鶴數十,從岩嶺下,來至石上,羅到成行。
俄而奏樂,音響清亮,非人間所有。
李卑伏聽其妙音。
樂畢飛去。
李還說其事。
先生問得無犯仙官否?”答雲:“不敢。
”先生謂李公曰:“君有官祿,未合住此;待仕官畢,方可來耳。
”因命王老送李出,曰:“山中要牛兩頭,君可送至藤下。
”李買牛送訖,遂無複見路耳。
(出《廣異記》)
有個叫王老的人,常在西京賣藥,幾個世代的人都見到過他。
有個叫李司倉的人,家住在勝業裡。
他知道王老是個術士,心裡一直非常敬重他,招待他更加周到。
所以王老來來往往就住在李家,将近十多年。
李司倉後來請求随他入山學道,王老也欣然相召。
于是李司倉帶了幾個仆人,騎馬一起跟去了。
大約走了一百多裡,便無路可走,隻是峰巒疊嶂,高峭入雲。
他們攀藤爬樹,一直上了幾裡,都不是人的蹤迹所能到的地方。
王老說:“和你一塊走,恐怕還不能到達神仙住的地方,就更不是仆人所能到的了。
應該全遣散他們,李司倉依照他的話做了,遣散了跟随的仆人,和王老一起到了峰頂。
峰頂地勢平坦,有藥畦和泉水,景色美好。
不一會兒,又來到一樹林邊,有幾個道士來問候王老。
知道你邀請嘉賓,所以在此相候。
李司倉跟随王老到他的住處,那裡是茅屋竹亭,潇灑可望。
裡面有學生幾十人,看見李司倉,各自來問他們的親戚,有的什麼也不說。
有一個有些傷感的人說:“因為先生不在,現在還要停留一些時候,在這等待。
這裡準備着一般的飯菜,和人間沒有什麼不同。
”給李司倉設置的飲食。
經過幾天,有五色雲霞遮蓋大地,有三隻白鶴随雲而下,於是書生各自出來,象迎候賓客的樣子。
過了一會兒,有人說:“先生到了。
”李司倉看見一位老人,須發雪白,從雲彩的邊緣處走來。
王老攜帶李司倉在道路左側迎拜。
先生問王老,為什麼帶别人來這裡。
衆書生叩拜完畢,各自回房,李司倉也進了一室。
當時天氣很炎熱,李司倉出來尋找泉水,想用泉水洗澡。
走了一百多步,來到一個石泉,看見幾十隻白鶴從石峰上飛下來,來到石上,排列成行。
一會兒,開始奏樂,樂聲清脆響亮,是人間所沒有的。
李司倉低下身去伏在地上聽那奧妙的聲音。
白鶴奏完樂都飛走了。
李司倉返回來說那件事。
先生問他有沒有觸犯仙官,李司倉回答說:“學生不敢。
”先生對李公說:“你命裡有官祿,不應當住在這裡。
等到仕宦生涯結束了,才可以來。
”說完,就命令王老送李司倉出來。
王老
”于是向薛尊師傳授道術要領。
薛尊師也看見俗人在這裡砍柴采藥,絡繹不絕。
問他們這是什麼地方,他們說:“這是終南山紫閣峰下,距離長安城七十裡。
”薛尊師學成道術之後進入京師,居住在昊天觀。
從此京師道教更加振興了。
當時唐玄宗皇帝信奉道教,幾次召薛尊師入内宮禮谒。
開元末年,薛尊師當時已經一百多歲了。
忽然告訴弟子說:“天帝召我去做八威觀主。
”無病端坐死去,臉色不變。
就在本院給他建造一墓塔,不砌死塔門,每到夜裡,就召見他的弟子唐臣,告訴他修行的道術。
後來因為俗人禮谒的太多,十分煩亂,就敕命關閉了他的塔門。
唐臣後來也成為國師了。
王老 有王老者,常于西京賣藥,累世見之。
李司倉者,家在勝業裡,知是術士,心恒敬異,待之有加。
故王老往來依止李氏,且十餘載。
李後求随入山,王亦相招。
遂仆禦數人,騎馬俱去。
可行百餘裡,峰巒高峭,攀藤緣樹,直上數裡,非人迹所至。
王雲:“與子偕行,猶恐不達神仙之境;非仆禦所至,悉宜遣之。
”李如其言,與王至峰頂。
田疇平坦,藥畦石泉,佳景差次。
須臾,又至林口,道士數人,來問王老,知邀嘉賓,故複相候。
李随至其居,茅屋竹亭,潇灑可望。
中有學生數十人,見李各來問其親戚,或不言。
或惆怅者雲:“先生不在,今宜少留。
具廚飯蔬菜,不異人間也。
”為李設食。
經數日,有五色雲霞覆地,有三白鶴随雲而下。
于是書生各出,如迎候狀。
有頃雲:“先生至。
”見一老人,須發鶴素,從雲際來。
王老攜李迎拜道左。
先生問王老:“何以将他人來此!諸生拜谒訖,各就房。
李亦入一室。
時頗炎熱,李出尋泉,将欲洗浴。
行百餘步,至一石泉,見白鶴數十,從岩嶺下,來至石上,羅到成行。
俄而奏樂,音響清亮,非人間所有。
李卑伏聽其妙音。
樂畢飛去。
李還說其事。
先生問得無犯仙官否?”答雲:“不敢。
”先生謂李公曰:“君有官祿,未合住此;待仕官畢,方可來耳。
”因命王老送李出,曰:“山中要牛兩頭,君可送至藤下。
”李買牛送訖,遂無複見路耳。
(出《
有個叫李司倉的人,家住在勝業裡。
他知道王老是個術士,心裡一直非常敬重他,招待他更加周到。
所以王老來來往往就住在李家,将近十多年。
李司倉後來請求随他入山學道,王老也欣然相召。
于是李司倉帶了幾個仆人,騎馬一起跟去了。
大約走了一百多裡,便無路可走,隻是峰巒疊嶂,高峭入雲。
他們攀藤爬樹,一直上了幾裡,都不是人的蹤迹所能到的地方。
王老說:“和你一塊走,恐怕還不能到達神仙住的地方,就更不是仆人所能到的了。
應該全遣散他們,李司倉依照他的話做了,遣散了跟随的仆人,和王老一起到了峰頂。
峰頂地勢平坦,有藥畦和泉水,景色美好。
不一會兒,又來到一樹林邊,有幾個道士來問候王老。
知道你邀請嘉賓,所以在此相候。
李司倉跟随王老到他的住處,那裡是茅屋竹亭,潇灑可望。
裡面有學生幾十人,看見李司倉,各自來問他們的親戚,有的什麼也不說。
有一個有些傷感的人說:“因為先生不在,現在還要停留一些時候,在這等待。
這裡準備着一般的飯菜,和人間沒有什麼不同。
”給李司倉設置的飲食。
經過幾天,有五色雲霞遮蓋大地,有三隻白鶴随雲而下,於是書生各自出來,象迎候賓客的樣子。
過了一會兒,有人說:“先生到了。
”李司倉看見一位老人,須發雪白,從雲彩的邊緣處走來。
王老攜帶李司倉在道路左側迎拜。
先生問王老,為什麼帶别人來這裡。
衆書生叩拜完畢,各自回房,李司倉也進了一室。
當時天氣很炎熱,李司倉出來尋找泉水,想用泉水洗澡。
走了一百多步,來到一個石泉,看見幾十隻白鶴從石峰上飛下來,來到石上,排列成行。
一會兒,開始奏樂,樂聲清脆響亮,是人間所沒有的。
李司倉低下身去伏在地上聽那奧妙的聲音。
白鶴奏完樂都飛走了。
李司倉返回來說那件事。
先生問他有沒有觸犯仙官,李司倉回答說:“學生不敢。
”先生對李公說:“你命裡有官祿,不應當住在這裡。
等到仕宦生涯結束了,才可以來。
”說完,就命令王老送李司倉出來。
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