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二男。
至十歲,家乃巨富。
後裡有新死者,葬後,此女逃往至墓所,乃解衣脫钏挂樹,便變形作虎。
發冢,曳棺出墓外,取死人食之。
食飽後,還變作人。
有見之者,竊語其婿:“卿婦非人,恐将相害。
”雙聞之不信。
經時,複有死者,辄複如此。
後将其婿共看之,述知其實。
後乃越縣趨墟,還食死人。
(出《五行記》)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谯郡谯縣的袁雙,因家窮而雇給别人家做事。
有一天晚上往家走,在路上遇到一位女子。
這女子十五六歲,姿容端正,就給袁雙做了媳婦。
五六年後,袁雙家的資财就挺多了。
又生了兩個男孩。
等到了十年,袁雙家就是巨富了。
後來,鄉裡有新近死的人,埋了以後,這女人就跑到墓地去,脫下衣服首飾挂到樹上,搖身一變變成一隻虎,扒開墳丘,拽出棺材,吃裡邊的死人。
吃飽之後,仍然變成人。
有人看到了,就偷偷地對袁雙說:“你媳婦不是人,恐怕以後會害你!”袁雙聽了不信。
又過了一些時候,又有人死,就又去吃。
後來就有人把袁雙弄去一塊看。
袁雙才知所說的是事實,她就遠離州縣趨向廢墟,仍然吃死人。
吳道宗 晉義熙四年,東陽郡太末縣吳道宗少失父,與母居,未娶婦。
一日,道宗他适,鄰人聞屋中窣磕之聲,窺不見其母,但有烏斑虎在屋中。
鄰人恐虎食道宗母,遂鳴鼓會裡人共救之。
圍宅突進,不見有虎,但見其母。
語如平常,不解其意。
兒還,母語之曰:“宿罪見譴,當有變化事。
”後一月,忽失母。
縣界内虎災屢起,皆雲烏斑虎。
百姓患之。
衆共格之。
傷數人。
後人射虎,箭帶膺,并戟刺中其腹,然不能即死。
經數日後,虎還其家,不能複人形,伏床上而死。
其兒号泣,葬之如母。
(出《齊諧記》) 晉朝義熙四年,東陽郡太末縣有一個叫吳道宗的人,他從小失去父親,和母親住在一起,還沒有娶上媳婦。
有一天,吳道宗到别處去了,鄰居有人聽到他家有窣窣窸窸磕磕碰碰的聲音,偷偷往裡一看,沒看到他的母親,隻看見一隻烏斑虎在屋裡。
鄰人怕虎吃了吳道宗的母親,就敲鼓召集鄉裡人一塊來救她。
包圍了住宅,突然進屋,都不見有虎,隻見到他的母親。
他母親說話的神态與平常一樣,不知道大家為什麼進來。
吳道宗回來之後,母親對他說:“我素常的過錯受到責備,當有變化的事情發生。
”一個月以後,他的母親忽然失蹤了。
全縣界内屢屢發生虎害人的事,都說是一隻烏斑虎幹的,百姓都怕它。
許多人一起去襲擊它,反被它傷了好幾個人。
後來有人用箭射它,射中了它的胸,并且用戟刺中了它的肚子,但是不能立即就死。
過了幾天之後,這隻虎回到吳道宗家,已經不能恢複人形,趴在床上死了。
吳道宗号哭悲痛,象對待母親一樣埋葬了它。
牧牛兒 晉複陽縣裡民家兒常牧牛。
牛忽舐此兒,舐處肉悉白。
兒俄而死,其家葬此兒,殺牛以供賓客。
凡食此牛肉,男女二十餘人,悉變作虎。
(出《廣異記》)
晉朝複陽縣一個鄉間百姓家的男孩經常牧牛。
有一天牛忽然舔這個孩子,舔的地方肉全變白。
那孩子不久就死了。
這家埋葬孩子的時候,把牛殺了給賓客們做菜吃。
吃到牛肉的一共有男男女女二十多人,全都變成了老虎。
師道宣 晉太元元年,江夏郡安陸縣師道宣,年二十二,少未了了。
後忽發狂,變為虎,食人不可紀。
後有一女子樹上采桑,虎取食之。
竟,乃藏其钗钏于山石間。
後複人形,知而取之。
經年還家,複為人。
遂出仕,官為殿中令史。
夜共人語,忽道天地變怪之事。
道宣自雲:“吾嘗得病發狂,遂化作虎啖人。
”言其姓名。
同坐人或坐人,或有食其父子兄弟者。
于是号哭,捉送赴官,遂餓死建康獄中。
(出《齊諧記》) 晉朝太元元年,江夏郡安陸縣有一人叫師道宣,二十二歲,小時候并未怎麼聰明。
後來他突然發狂,變成一隻猛虎,吃人無數。
後來有一位女子在樹上采桑,他把她吃了。
然後,他把她的钗钏之類東西藏在山石間。
後來他又恢複了人形,他還記得那女子的東西,就去取回。
過了一年,他回到家裡,又開始過人的生活。
于是他當了官,官為殿中令史。
一夜他和别人一起說話,忽然說到天地變怪的事,他自己說,他曾經得病發狂,就變成了一隻猛虎,吃了不少人。
他說了他們的姓名。
同座人中,有的人就是被他吃了父親,或兒子,或哥哥,或弟弟,或姐妹等親人的,于是就号泣,就把他捉起來送到官府。
于是他就餓死在建康的獄中。
謝允 曆陽謝允字道通,少為賊所掠,為奴于蔣鳳家。
常于山中見阱中虎饑,因出之。
後詣具自白,令長不為申理,考訊無不至。
允夜夢人曰:“此中易入難出,汝自有慈惠,當相拯拔。
”覺,見一少年,通身黃衣,遙在栅外與允語。
獄吏以告令長,令長由是不敢誣辱。
即還。
乃上武當山。
時唐(《太平禦覽》四三引“唐”作“庚”。
)公亮聞而(“而”原作“之”。
據《太平禦覽》四三引改。
)愍之,給以資履。
遂于襄陽見道士曰:“吾師戴先生者,
至十歲,家乃巨富。
後裡有新死者,葬後,此女逃往至墓所,乃解衣脫钏挂樹,便變形作虎。
發冢,曳棺出墓外,取死人食之。
食飽後,還變作人。
有見之者,竊語其婿:“卿婦非人,恐将相害。
”雙聞之不信。
經時,複有死者,辄複如此。
後将其婿共看之,述知其實。
後乃越縣趨墟,還食死人。
(出《五行記》)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谯郡谯縣的袁雙,因家窮而雇給别人家做事。
有一天晚上往家走,在路上遇到一位女子。
這女子十五六歲,姿容端正,就給袁雙做了媳婦。
五六年後,袁雙家的資财就挺多了。
又生了兩個男孩。
等到了十年,袁雙家就是巨富了。
後來,鄉裡有新近死的人,埋了以後,這女人就跑到墓地去,脫下衣服首飾挂到樹上,搖身一變變成一隻虎,扒開墳丘,拽出棺材,吃裡邊的死人。
吃飽之後,仍然變成人。
有人看到了,就偷偷地對袁雙說:“你媳婦不是人,恐怕以後會害你!”袁雙聽了不信。
又過了一些時候,又有人死,就又去吃。
後來就有人把袁雙弄去一塊看。
袁雙才知所說的是事實,她就遠離州縣趨向廢墟,仍然吃死人。
吳道宗 晉義熙四年,東陽郡太末縣吳道宗少失父,與母居,未娶婦。
一日,道宗他适,鄰人聞屋中窣磕之聲,窺不見其母,但有烏斑虎在屋中。
鄰人恐虎食道宗母,遂鳴鼓會裡人共救之。
圍宅突進,不見有虎,但見其母。
語如平常,不解其意。
兒還,母語之曰:“宿罪見譴,當有變化事。
”後一月,忽失母。
縣界内虎災屢起,皆雲烏斑虎。
百姓患之。
衆共格之。
傷數人。
後人射虎,箭帶膺,并戟刺中其腹,然不能即死。
經數日後,虎還其家,不能複人形,伏床上而死。
其兒号泣,葬之如母。
(出《齊諧記》) 晉朝義熙四年,東陽郡太末縣有一個叫吳道宗的人,他從小失去父親,和母親住在一起,還沒有娶上媳婦。
有一天,吳道宗到别處去了,鄰居有人聽到他家有窣窣窸窸磕磕碰碰的聲音,偷偷往裡一看,沒看到他的母親,隻看見一隻烏斑虎在屋裡。
鄰人怕虎吃了吳道宗的母親,就敲鼓召集鄉裡人一塊來救她。
包圍了住宅,突然進屋,都不見有虎,隻見到他的母親。
他母親說話的神态與平常一樣,不知道大家為什麼進來。
吳道宗回來之後,母親對他說:“我素常的過錯受到責備,當有變化的事情發生。
”一個月以後,他的母親忽然失蹤了。
全縣界内屢屢發生虎害人的事,都說是一隻烏斑虎幹的,百姓都怕它。
許多人一起去襲擊它,反被它傷了好幾個人。
後來有人用箭射它,射中了它的胸,并且用戟刺中了它的肚子,但是不能立即就死。
過了幾天之後,這隻虎回到吳道宗家,已經不能恢複人形,趴在床上死了。
吳道宗号哭悲痛,象對待母親一樣埋葬了它。
牧牛兒 晉複陽縣裡民家兒常牧牛。
牛忽舐此兒,舐處肉悉白。
兒俄而死,其家葬此兒,殺牛以供賓客。
凡食此牛肉,男女二十餘人,悉變作虎。
(出《
有一天牛忽然舔這個孩子,舔的地方肉全變白。
那孩子不久就死了。
這家埋葬孩子的時候,把牛殺了給賓客們做菜吃。
吃到牛肉的一共有男男女女二十多人,全都變成了老虎。
師道宣 晉太元元年,江夏郡安陸縣師道宣,年二十二,少未了了。
後忽發狂,變為虎,食人不可紀。
後有一女子樹上采桑,虎取食之。
竟,乃藏其钗钏于山石間。
後複人形,知而取之。
經年還家,複為人。
遂出仕,官為殿中令史。
夜共人語,忽道天地變怪之事。
道宣自雲:“吾嘗得病發狂,遂化作虎啖人。
”言其姓名。
同坐人或坐人,或有食其父子兄弟者。
于是号哭,捉送赴官,遂餓死建康獄中。
(出《齊諧記》) 晉朝太元元年,江夏郡安陸縣有一人叫師道宣,二十二歲,小時候并未怎麼聰明。
後來他突然發狂,變成一隻猛虎,吃人無數。
後來有一位女子在樹上采桑,他把她吃了。
然後,他把她的钗钏之類東西藏在山石間。
後來他又恢複了人形,他還記得那女子的東西,就去取回。
過了一年,他回到家裡,又開始過人的生活。
于是他當了官,官為殿中令史。
一夜他和别人一起說話,忽然說到天地變怪的事,他自己說,他曾經得病發狂,就變成了一隻猛虎,吃了不少人。
他說了他們的姓名。
同座人中,有的人就是被他吃了父親,或兒子,或哥哥,或弟弟,或姐妹等親人的,于是就号泣,就把他捉起來送到官府。
于是他就餓死在建康的獄中。
謝允 曆陽謝允字道通,少為賊所掠,為奴于蔣鳳家。
常于山中見阱中虎饑,因出之。
後詣具自白,令長不為申理,考訊無不至。
允夜夢人曰:“此中易入難出,汝自有慈惠,當相拯拔。
”覺,見一少年,通身黃衣,遙在栅外與允語。
獄吏以告令長,令長由是不敢誣辱。
即還。
乃上武當山。
時唐(《太平禦覽》四三引“唐”作“庚”。
)公亮聞而(“而”原作“之”。
據《太平禦覽》四三引改。
)愍之,給以資履。
遂于襄陽見道士曰:“吾師戴先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