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十九 龍二
關燈
小
中
大
卷第四百一十九龍二
柳毅
柳毅
唐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将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泾陽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裡,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裡,乃止。
見有婦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視之,乃殊色也。
然而蛾臉不舒,中袖無光。
凝聽翔立,若有所伺。
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婦始楚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于長者。
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聞焉:妾洞庭龍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而夫婿樂逸,為婢仆所惑,日以厭薄。
既而将訴于舅姑。
舅姑愛其子,不能禦。
迨訴頻切,又得罪舅姑。
舅姑毀黜以至此。
”言訖,歔欷流涕,悲不自勝。
又曰:“洞庭于茲,相遠不知其幾多也。
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
聞君将還吳,密通洞庭,或以尺書寄托侍者,未蔔将以為可乎?”毅曰:“吾義夫也。
聞子之說,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是何可否之謂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塵間,甯可緻意耶?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緻負誠托,又乖懇願。
子有何術,可導我邪?”女悲泣且謝曰:“負載珍重,不複言矣。
脫獲回耗,雖死必謝。
君不許,何敢言?既許而問,則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也。
”毅請聞之。
女曰:“洞庭之陰,有大橘樹焉,鄉人謂之社橘。
君當解去茲帶,束以他物,然後叩樹三發,當有應者。
因而随之,無有礙矣。
幸君子書叙之外,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
”毅曰:“敬聞命矣。
”女遂于襦間解書,再拜以進。
東望愁泣,若不自勝。
毅深為之戚,乃置書囊中。
因複問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豈宰殺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何為雨工?”曰:“雷霆之類也。
”數顧視之,則皆矯顧怒步,飲龁甚異,而大小毛角,則無别羊焉。
毅又曰:“吾為使者,他日歸洞庭,幸勿相避。
”女曰:“甯止不避,當如親戚耳。
”語竟,引别東去。
不數十步,回望女與羊,俱亡所見矣。
其夕,至邑而别其友。
月餘(“月餘”原作“曰餘”。
據明抄本、陳校本改)到鄉還家,乃訪于洞庭。
洞庭之陰,果有橘社。
遂易帶向樹,三擊而止。
俄有武夫出于波間,再拜請曰:“貴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實,曰:“走谒大王耳。
”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進。
謂毅曰:“當閉目,數息可達矣。
”毅如其言,遂至其宮。
始見台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
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
曰:“客當居此以伺焉。
”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靈虛殿也。
”谛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于此。
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精。
雕琉璃于翠楣,飾琥珀于虹棟。
奇秀深杳,不可殚言。
然而王久不至。
毅謂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閣,與太陽道士講大經。
少選當畢。
”毅曰:“何謂大經?”夫曰:“吾君龍也,龍以水為神,舉一滴可包陵谷。
道士乃人也,人以火為神聖,發一燈可燎阿房。
然而靈用不同,玄化各異,太陽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聽。
言語畢,而宮門辟,景從雲合,而見一人披紫衣,執青玉。
夫躍曰:“此吾君也。
”乃至前以告之。
君望毅而問曰:“豈非人間之人乎?”毅對曰:“然。
”毅而設拜(明抄本“毅而設拜”作“既而對後拜”),君亦拜。
命坐于靈虛之下。
謂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
夫子不遠千裡,将有為乎?”毅曰:“毅,大王之鄉人也。
長于楚,遊學于秦。
昨下第,間驅泾水右涘,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
風環雨鬓,所不忍視。
毅因诘之,謂毅曰,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
悲泗淋漓,誠怛人心。
遂托書于毅。
毅許之。
今以至此。
因取書進之。
洞庭君覽畢,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鑒(“能鑒”原作“診堅”,據明抄本、陳校本改)聽,坐贻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構害。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
幸被齒發,何敢負德?”詞畢,又哀咤良久。
左右皆流涕。
時有宦人密視君者,君以書授之,令達宮中。
須臾,宮中皆恸哭。
君驚謂左右曰:“疾告宮中,無使有聲。
恐錢塘所知。
”毅曰:“錢塘何人也?”曰:“寡人之愛弟。
昔為錢塘長,今則緻政矣。
”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過人耳。
昔堯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
近與天将失意,塞其五山。
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
然猶縻系于此。
故錢塘之人,日日候焉。
”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拆地裂,宮殿擺簸,雲煙沸湧。
俄有赤龍長千餘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霰雪雨雹,一時皆下。
乃臂青天而飛去。
毅恐蹶仆地。
君親起持之曰:“無懼,固無害。
”毅良久稍安,乃獲自定。
因告辭曰:“願得生歸,以避複來。
”君曰:“必不如此。
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
幸為少盡缱绻。
”因命酌互舉,以欸人事。
俄而祥風慶雲,融融怡怡,幢節玲珑,箫韶以随。
紅妝千萬,笑語熙熙。
後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滿身,绡縠參差。
迫而視之,乃前寄辭者。
然若喜若悲,零淚如系。
須臾紅煙蔽其左,紫氣舒其右,香氣環旋,入于宮中。
君笑謂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
”君乃辭歸宮中。
須臾,又聞怒苦,久而不已。
有頃,君複出,與毅飲食。
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立于君左右。
謂毅曰:“此錢塘也。
”毅起,趨拜之。
錢塘亦盡禮相接,謂毅曰:“女侄不幸,為頑童所辱。
賴明君子信義昭彰,緻達遠冤。
不然者,是為泾陵之土矣。
飨德懷恩,詞不悉心。
”毅扌為退辭謝,俯仰唯唯。
然後回告兄曰:“向者辰發靈虛,已至泾陽,午戰于彼,未還于此。
中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遣責,因而獲免。
然而剛腸激發,不遑辭候,驚擾宮中,複忤賓客。
愧惕慚懼,不知所失。
”因退而再拜。
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
“傷稼乎?”曰:“八百裡”。
“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
”君撫然曰:“頑童之為是心也,誠不可忍。
然汝亦太草草。
賴上帝顯聖,諒其至冤。
不然者,吾何辭焉?從此已去,勿複如是。
”錢塘複再拜。
是夕,遂宿毅于凝光殿。
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宮。
會友戚,張廣樂,具以醪醴,羅以甘潔。
初笳角鼙鼓,旌旗劍戟,舞萬夫于其右。
中有一夫前曰:“此錢塘《破陣》樂。
”旌鈚傑氣,顧驟悍栗。
坐客視之,毛發皆豎。
複有金石絲竹,羅绮珠
念鄉人有客于泾陽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裡,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裡,乃止。
見有婦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視之,乃殊色也。
然而蛾臉不舒,中袖無光。
凝聽翔立,若有所伺。
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婦始楚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于長者。
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聞焉:妾洞庭龍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而夫婿樂逸,為婢仆所惑,日以厭薄。
既而将訴于舅姑。
舅姑愛其子,不能禦。
迨訴頻切,又得罪舅姑。
舅姑毀黜以至此。
”言訖,歔欷流涕,悲不自勝。
又曰:“洞庭于茲,相遠不知其幾多也。
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
聞君将還吳,密通洞庭,或以尺書寄托侍者,未蔔将以為可乎?”毅曰:“吾義夫也。
聞子之說,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是何可否之謂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塵間,甯可緻意耶?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緻負誠托,又乖懇願。
子有何術,可導我邪?”女悲泣且謝曰:“負載珍重,不複言矣。
脫獲回耗,雖死必謝。
君不許,何敢言?既許而問,則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也。
”毅請聞之。
女曰:“洞庭之陰,有大橘樹焉,鄉人謂之社橘。
君當解去茲帶,束以他物,然後叩樹三發,當有應者。
因而随之,無有礙矣。
幸君子書叙之外,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
”毅曰:“敬聞命矣。
”女遂于襦間解書,再拜以進。
東望愁泣,若不自勝。
毅深為之戚,乃置書囊中。
因複問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豈宰殺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何為雨工?”曰:“雷霆之類也。
”數顧視之,則皆矯顧怒步,飲龁甚異,而大小毛角,則無别羊焉。
毅又曰:“吾為使者,他日歸洞庭,幸勿相避。
”女曰:“甯止不避,當如親戚耳。
”語竟,引别東去。
不數十步,回望女與羊,俱亡所見矣。
其夕,至邑而别其友。
月餘(“月餘”原作“曰餘”。
據明抄本、陳校本改)到鄉還家,乃訪于洞庭。
洞庭之陰,果有橘社。
遂易帶向樹,三擊而止。
俄有武夫出于波間,再拜請曰:“貴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實,曰:“走谒大王耳。
”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進。
謂毅曰:“當閉目,數息可達矣。
”毅如其言,遂至其宮。
始見台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
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
曰:“客當居此以伺焉。
”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靈虛殿也。
”谛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于此。
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精。
雕琉璃于翠楣,飾琥珀于虹棟。
奇秀深杳,不可殚言。
然而王久不至。
毅謂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閣,與太陽道士講大經。
少選當畢。
”毅曰:“何謂大經?”夫曰:“吾君龍也,龍以水為神,舉一滴可包陵谷。
道士乃人也,人以火為神聖,發一燈可燎阿房。
然而靈用不同,玄化各異,太陽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聽。
言語畢,而宮門辟,景從雲合,而見一人披紫衣,執青玉。
夫躍曰:“此吾君也。
”乃至前以告之。
君望毅而問曰:“豈非人間之人乎?”毅對曰:“然。
”毅而設拜(明抄本“毅而設拜”作“既而對後拜”),君亦拜。
命坐于靈虛之下。
謂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
夫子不遠千裡,将有為乎?”毅曰:“毅,大王之鄉人也。
長于楚,遊學于秦。
昨下第,間驅泾水右涘,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
風環雨鬓,所不忍視。
毅因诘之,謂毅曰,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
悲泗淋漓,誠怛人心。
遂托書于毅。
毅許之。
今以至此。
因取書進之。
洞庭君覽畢,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鑒(“能鑒”原作“診堅”,據明抄本、陳校本改)聽,坐贻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構害。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
幸被齒發,何敢負德?”詞畢,又哀咤良久。
左右皆流涕。
時有宦人密視君者,君以書授之,令達宮中。
須臾,宮中皆恸哭。
君驚謂左右曰:“疾告宮中,無使有聲。
恐錢塘所知。
”毅曰:“錢塘何人也?”曰:“寡人之愛弟。
昔為錢塘長,今則緻政矣。
”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過人耳。
昔堯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
近與天将失意,塞其五山。
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
然猶縻系于此。
故錢塘之人,日日候焉。
”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拆地裂,宮殿擺簸,雲煙沸湧。
俄有赤龍長千餘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霰雪雨雹,一時皆下。
乃臂青天而飛去。
毅恐蹶仆地。
君親起持之曰:“無懼,固無害。
”毅良久稍安,乃獲自定。
因告辭曰:“願得生歸,以避複來。
”君曰:“必不如此。
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
幸為少盡缱绻。
”因命酌互舉,以欸人事。
俄而祥風慶雲,融融怡怡,幢節玲珑,箫韶以随。
紅妝千萬,笑語熙熙。
後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滿身,绡縠參差。
迫而視之,乃前寄辭者。
然若喜若悲,零淚如系。
須臾紅煙蔽其左,紫氣舒其右,香氣環旋,入于宮中。
君笑謂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
”君乃辭歸宮中。
須臾,又聞怒苦,久而不已。
有頃,君複出,與毅飲食。
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立于君左右。
謂毅曰:“此錢塘也。
”毅起,趨拜之。
錢塘亦盡禮相接,謂毅曰:“女侄不幸,為頑童所辱。
賴明君子信義昭彰,緻達遠冤。
不然者,是為泾陵之土矣。
飨德懷恩,詞不悉心。
”毅扌為退辭謝,俯仰唯唯。
然後回告兄曰:“向者辰發靈虛,已至泾陽,午戰于彼,未還于此。
中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遣責,因而獲免。
然而剛腸激發,不遑辭候,驚擾宮中,複忤賓客。
愧惕慚懼,不知所失。
”因退而再拜。
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
“傷稼乎?”曰:“八百裡”。
“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
”君撫然曰:“頑童之為是心也,誠不可忍。
然汝亦太草草。
賴上帝顯聖,諒其至冤。
不然者,吾何辭焉?從此已去,勿複如是。
”錢塘複再拜。
是夕,遂宿毅于凝光殿。
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宮。
會友戚,張廣樂,具以醪醴,羅以甘潔。
初笳角鼙鼓,旌旗劍戟,舞萬夫于其右。
中有一夫前曰:“此錢塘《破陣》樂。
”旌鈚傑氣,顧驟悍栗。
坐客視之,毛發皆豎。
複有金石絲竹,羅绮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