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集卷十八

關燈
者 支言集 右支言集元吳文正公草廬先生所着也刻闆在衢州常山縣餘得之金司直用誠自一卷至三十六卷凡三冊元之盛際北有許文正公南有先生皆道學大儒其功在朝廷在學者表然重當時而垂後世文雖先生餘事然使後學得以窺見先生萬一而私淑焉者獨有賴於斯先生諸經皆有着述及支言集皆巳闆行兵後散失其家所存惟支言集公五世孫瓘為常山丞能持身愛民欲重刻支言集而貧無資乃歸賣其家園田為之刻未畢坐事去官其巳刻者餘所得是巳未刻尚多蓋碑志之類 支言後集 右草廬先生支言集自三十七卷至一百卷凡二冊餘續得之先生五世孫子常先生元大儒又先待制延佑甲寅鄊闱座主有通家之舊故餘所至聞其後世辄願見之所遇如常山丞子宣如子常皆敦雅有行義不愧其世家而此集實子宣子常所恊力而成之者也 録虞學士文 録虞學士文六冊傳於周編修崇述家即韓克莊所刻本也世又有大字刻本歐陽圭齋為序者與此微異二刻皆不存今書坊本視餘家所録缺三之一公以道學自重而今所傳者文耳讀者可以即此而窺彼也 録掲文安公文四集【四首】 掲文安公笃學清操為文章義正辭潔矩矱森嚴一代之望也嘗見公文集刻本有二考之皆為授經郎以前所作餘家所録文二冊傳於蔣立恭家比聞僧録司官溥洽有公文集十冊詢之巳失其一所存九冊其徒持歸四明不及得觀也 右掲學士詩及頌表亦舊録於蔣立恭者今書坊所刻掲詩多此録所無宜補之未暇也 元史掲公傳見公上太平政要四十九冊而無其文凡餘見公文集數本亦無之獨此本舊録於蔣立恭家者有固當為善本也 右掲文安公曼碩文集十二冊永樂丁酉録於朱中書李甯蓋得禮部郎中王儀之家藏刻本也凡五十卷而已缺十三卷八卷至十四卷十八卷至二十一卷皆詩二十二卷賦四十卷題跋此十三卷所缺者餘舊録本蓋間有之然此集詩文亦有目録雖有而卷内無者不知如何也 黃文獻公文二集【二首】 黃文獻公溍字晉卿金華人與先待制同登元延佑乙卯進士第此科得士最盛左右榜通五十六人其文行政治國史有傳者歐陽玄原功馬永古特祖常伯庸許有任可用張起巗夢臣于文傳壽道楊載仲弘公與先待制十數人也而兵後文集之存者惟公一人蓋亦門人之力餘家六冊得諸王傑文英公之鄊人雲 進士嶺南郭瑛為金華令能守身愛民民歸之如父母有古良吏之風焉其來京師也惠餘文獻集及胡仲子文文獻先曾祖同年進士餘所宜重矧郭令所惠乎 柳待制文 柳待制文集四冊二十卷金華柳貫道傳所着道傳初受學金仁山而為文古雅辨博金華故文獻郡元之盛際道傳及黃晉卿先後而出與虞掲歐陽諸君子齊名可謂盛矣其文皆有刻闆在郡學餘皆得之文英初得晉卿文尚完道傳缺三之一耳至今未數年然聞晉卿文無複全書而道傳所存僅五之二惜哉此其邦之文獻固可知乎而亦豈獨金華為然 劉申齋文 劉申齋先生名嶽申字高仲吾廬陵人元史有傳與先待制友善考家集先祖兄弟皆出其門此集一冊餘録於胡學士光大聞今吉水一士人家藏先生親筆文槀甚富欲求一見無由得造也蓋非獨其文高古於吾郡故家文獻多可考也 濂洛諸儒像 濂洛二程紫陽四先生皆道統之正宗萬物之元氣孔孟以來至矣哉不可尚巳諸先生明聖人之精為之輔翼皆盛有功斯道者也紫陽先生贊辭備矣學者瞻仰德容涵泳贊辭蓋庶乎如及禮義之門而望見道德之堂也然所為不可尚與夫盛有功者具在成書學者不可即此以求至乎易曰知至至之餘與克已雖老亦可以巳哉因拜觀此卷敬書于後 餘青陽文 右餘青陽文集一冊得之鄉貢進士柯暹蓋近年安慶所刻附以事蹟及傳誠當然何用以祭文挽詩贅其後也挽詩有惡謬者此編刻者之陋蓋又甚於南昌刻文山集也 李雲陽文 雲陽李祈别号祈字一初茶陵人元至順癸酉進士第二人官至儒學提舉元亡遂不仕此刻闆在永新餘近得之永嘉秀才徐弘道 續潛溪文粹 右續潛溪文粹二冊多缺闆本曹冀成家書借餘而未歸者也對之每興山陽聞笛之歎 覆瓿集 覆瓿集誠意伯括蒼劉基着其家有刻闆餘所蓄三冊得之黃學士宗豫劉之文不減宋潛溪而世獨稱宋者劉掩於功業耳 郁離子 郁離子一冊括蒼劉基伯溫撰郁離以言其文也刻闆在其家餘得之前浙江布政司照磨王仲志 胡仲子文 胡仲子文刻闆在金華吾家二冊周紀善是修所惠者仲子名翰一字仲申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