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居士外集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桃李當牆隈。
欣然便拟趁時節,斤鋤日夕勞耘培。
新年風色日漸好,晴天仰見雁已回。
枯根老脈凍不發,繞之百匝空徘徊。
頑姿野态煩造化,勾芒不肯先煦吹。
酒酣幾欲扌訇大鼓,驚起龍蟄驅春雷。
偶然不到才數日,顔色一變由誰催。
翠芽紅粒迸條出,纖趺嫩萼如剪裁。
卧槎燒亦強發,老朽不避衆豔ㄉ。
姹然山杏開最早,其餘紅白各自媒。
初開盛發與零落,皆有意思牽人懷。
衆芳勿使一時發,當令一落續一開。
畢春應須酒萬斛,與子共醉三千杯。
送韓子華 嗟我久不見韓子,如讀古書思古人。
忽然相逢又數日,笑語反不共一尊。
谏垣屍居職業廢,朝事汲汲勞精神。
子華筆力天馬足,驽骀千百誰可群?嗟予老鈍不自笑,尚欲疾走追其塵。
子華有時高談駭我聽,榮枯萬物移秋春。
所以不見令我思,見之如飲玉醴醇。
叩門下馬忽來别,高帆得風披飛雲。
離懷有酒不及寫,别後慰我寓于文。
送李太傅端懿知冀州 吾慕李漢超,為将勇無俦。
養士三千人,人人百貔貅。
關南三十年,天子不北憂。
吾愛李允則,善觇多計籌。
虜動靜寝食,皎如在雙眸。
出入若變化,談笑摧敵謀。
恩信浃南北,聲名落燕幽。
二公材各異,戰守兩堪尤。
天下不用兵,爾來三十秋。
今其繼者誰?守冀得李侯。
李侯年尚少,文武學彬彪。
河朔一尺雪,北風暖貂裘。
上馬擘長弓,白羽飛金鍭。
臨行問我言,我慚本儒鲰。
漢超雖已久,故來尚歌讴;允則事最近,猶能想風流。
将此聊為贈,勉哉行無留! 石篆詩〈并序慶曆五年〉 某啟。
近蒙朝恩守此州,州之西南有琅琊山唐李幼卿庶子泉者。
某在館閣時,方國家诏天下求古碑石之文,集于閣下,因得見李陽冰篆《庶子泉銘》。
學篆者雲:“陽冰之迹多矣,無如此銘者。
”常欲求其本而不得,于今十年矣。
及此來,已獲焉。
而銘石之側,又陽冰别篆十餘字,尤奇于銘文,世罕傳焉。
山僧惠覺指以示予,予徘徊其下,久之不能去。
山之奇迹,古今紀述詳矣,而獨遺此字。
予甚惜之,欲有所述,而患文字之不稱。
思予嘗愛其文而不及者,梅聖俞、蘇子美也。
因為詩一首,并封題墨本以寄二君,乞詩,刻于石。
寒岩飛流落青苔,旁斫石篆何奇哉!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滅留山隈。
山中老僧憂石泐,印之以紙磨松煤。
欲令留傳在人世,持以贈客比瓊瑰。
我疑此字非筆畫,又疑人力非能為。
始從天地胚渾判,元氣結此高崔嵬。
當時野鳥踏山石,萬古遺迹于蒼崖。
山祗不欲人屢見,每吐雲霧深藏埋。
群仙飛空欲下讀,常借海月清光來。
嗟我豈能識字法,見之但覺心眼開。
辭悭語鄙不足記,封題遠寄蘇與梅。
題滁州醉翁亭〈慶曆六年〉 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
醉中遺萬物,豈複記吾年。
但愛亭下水,來從亂峰間。
聲如自空落,瀉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響不亂人語,其清非管弦。
豈不美絲竹,絲竹不勝繁。
所以屢攜酒,遠步就潺。
野鳥窺我醉,溪雲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與我言。
惟有岩風來,吹我還醒然。
贈學者 人禀天地氣,乃物中最靈。
性雖有五常,不學無由明。
輪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繩。
堅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仁義不遠躬,勤勤入至誠。
學既積于心,猶木之敷榮。
根本既堅好,蓊郁其幹莖。
爾曹宜勉勉,無以吾言輕。
春寒效李長吉體 東風吹雲海天黑,饑龍凍雲雨不滴。
嗔雷隐隐愁煙白,宿露無光瑤草寂。
東皇染花滿春國,天為花迷借春色。
呼雲鎖日恐紅蔫,幾日春陰養花魄。
悠悠遠絮萦空擲,愁思織春挽不得。
高樓去天無幾尺,遠岫參差亂屏碧。
幽谷晚飲 一徑入蒙密,已聞流水聲。
行穿翠筱盡,忽見青山橫。
山勢抱幽谷,谷泉含石泓。
旁生嘉樹林,上有好鳥鳴。
鳥語谷中靜,樹涼泉影清。
露蟬已ィィ,風溜時泠泠。
渴心不待飲,醉耳傾還醒。
嘉我二三友,偶同丘壑情。
環流席高蔭,置酒當峥嵘。
是時新雨餘,日落山更明。
山色已可愛,泉聲難久聽。
安得白玉琴,寫以朱絲繩。
欣然便拟趁時節,斤鋤日夕勞耘培。
新年風色日漸好,晴天仰見雁已回。
枯根老脈凍不發,繞之百匝空徘徊。
頑姿野态煩造化,勾芒不肯先煦吹。
酒酣幾欲扌訇大鼓,驚起龍蟄驅春雷。
偶然不到才數日,顔色一變由誰催。
翠芽紅粒迸條出,纖趺嫩萼如剪裁。
卧槎燒亦強發,老朽不避衆豔ㄉ。
姹然山杏開最早,其餘紅白各自媒。
初開盛發與零落,皆有意思牽人懷。
衆芳勿使一時發,當令一落續一開。
畢春應須酒萬斛,與子共醉三千杯。
送韓子華 嗟我久不見韓子,如讀古書思古人。
忽然相逢又數日,笑語反不共一尊。
谏垣屍居職業廢,朝事汲汲勞精神。
子華筆力天馬足,驽骀千百誰可群?嗟予老鈍不自笑,尚欲疾走追其塵。
子華有時高談駭我聽,榮枯萬物移秋春。
所以不見令我思,見之如飲玉醴醇。
叩門下馬忽來别,高帆得風披飛雲。
離懷有酒不及寫,别後慰我寓于文。
送李太傅端懿知冀州 吾慕李漢超,為将勇無俦。
養士三千人,人人百貔貅。
關南三十年,天子不北憂。
吾愛李允則,善觇多計籌。
虜動靜寝食,皎如在雙眸。
出入若變化,談笑摧敵謀。
恩信浃南北,聲名落燕幽。
二公材各異,戰守兩堪尤。
天下不用兵,爾來三十秋。
今其繼者誰?守冀得李侯。
李侯年尚少,文武學彬彪。
河朔一尺雪,北風暖貂裘。
上馬擘長弓,白羽飛金鍭。
臨行問我言,我慚本儒鲰。
漢超雖已久,故來尚歌讴;允則事最近,猶能想風流。
将此聊為贈,勉哉行無留! 石篆詩〈并序慶曆五年〉 某啟。
近蒙朝恩守此州,州之西南有琅琊山唐李幼卿庶子泉者。
某在館閣時,方國家诏天下求古碑石之文,集于閣下,因得見李陽冰篆《庶子泉銘》。
學篆者雲:“陽冰之迹多矣,無如此銘者。
”常欲求其本而不得,于今十年矣。
及此來,已獲焉。
而銘石之側,又陽冰别篆十餘字,尤奇于銘文,世罕傳焉。
山僧惠覺指以示予,予徘徊其下,久之不能去。
山之奇迹,古今紀述詳矣,而獨遺此字。
予甚惜之,欲有所述,而患文字之不稱。
思予嘗愛其文而不及者,梅聖俞、蘇子美也。
因為詩一首,并封題墨本以寄二君,乞詩,刻于石。
寒岩飛流落青苔,旁斫石篆何奇哉!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滅留山隈。
山中老僧憂石泐,印之以紙磨松煤。
欲令留傳在人世,持以贈客比瓊瑰。
我疑此字非筆畫,又疑人力非能為。
始從天地胚渾判,元氣結此高崔嵬。
當時野鳥踏山石,萬古遺迹于蒼崖。
山祗不欲人屢見,每吐雲霧深藏埋。
群仙飛空欲下讀,常借海月清光來。
嗟我豈能識字法,見之但覺心眼開。
辭悭語鄙不足記,封題遠寄蘇與梅。
題滁州醉翁亭〈慶曆六年〉 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
醉中遺萬物,豈複記吾年。
但愛亭下水,來從亂峰間。
聲如自空落,瀉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響不亂人語,其清非管弦。
豈不美絲竹,絲竹不勝繁。
所以屢攜酒,遠步就潺。
野鳥窺我醉,溪雲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與我言。
惟有岩風來,吹我還醒然。
贈學者 人禀天地氣,乃物中最靈。
性雖有五常,不學無由明。
輪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繩。
堅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仁義不遠躬,勤勤入至誠。
學既積于心,猶木之敷榮。
根本既堅好,蓊郁其幹莖。
爾曹宜勉勉,無以吾言輕。
春寒效李長吉體 東風吹雲海天黑,饑龍凍雲雨不滴。
嗔雷隐隐愁煙白,宿露無光瑤草寂。
東皇染花滿春國,天為花迷借春色。
呼雲鎖日恐紅蔫,幾日春陰養花魄。
悠悠遠絮萦空擲,愁思織春挽不得。
高樓去天無幾尺,遠岫參差亂屏碧。
幽谷晚飲 一徑入蒙密,已聞流水聲。
行穿翠筱盡,忽見青山橫。
山勢抱幽谷,谷泉含石泓。
旁生嘉樹林,上有好鳥鳴。
鳥語谷中靜,樹涼泉影清。
露蟬已ィィ,風溜時泠泠。
渴心不待飲,醉耳傾還醒。
嘉我二三友,偶同丘壑情。
環流席高蔭,置酒當峥嵘。
是時新雨餘,日落山更明。
山色已可愛,泉聲難久聽。
安得白玉琴,寫以朱絲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