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二十 少目醫終開盲鬼目
關燈
小
中
大
悟,見道旁人家,蘆簾書數字曰:“省老翁□理陽内陰症。
”郎即啟簾入。
此老翁方卧而呻吟,問其小徒曰:“客以魚來乎?”對曰:“然。
”木蘭叩以陰症何方可治?老翁曰:“非夜深不能為役。
”魚魂在袖中低語曰:“醫吾目者,即此少目人矣。
”過二鼓,老翁命秉燭坐起,木蘭視之,翁僅一目耳。
請陰症人出,木蘭展袖,解魚現其形為小盲子。
老翁曰:“魚兒死王事,數不當溺鬼中,須以神目補也。
”向空吆喝,得砗磲二枚,塞腔子裡,漱液噴之,魚魂豁然。
眸有光炯若,謝木蘭及老翁去,即沒其形。
木蘭曰:“請以何物相勞?”老翁曰:“吾奉帝命者,義不取酬,敢告真妃,鬼目化為神目,賊心誅乎道心,此治亂關頭也。
天下将太平矣。
”言畢,複擁被卧。
天明,室中虛無人,知為天醫托迹矣。
木蘭急叱雲馭,還雎陽大營,告甘君以王師失利,斛斯生天。
無不悲悼。
都毛子以楚王令,取豫州有罪者三百名為兵,合餘丁共九百之數,九營各置百人,拔其上勇有謀者六名為将,不足三名,以慕炜、常越、沙明隸之。
師伏虎教必勝兵三百人自率之,前後接應。
皇甫仲弓,潛往洛北招徕難民,行排解之計。
先 是荥陽紀信祠,香火無間四時,神簽靈異,至是仲弓易其簽詞,吉兇皆著惠迪從逆之意。
得吉者,許赴司州,持簽詞領官會子銀若幹,另授機密。
得兇者,殺賊轉吉,拒賊免禍。
旬日之内,赴司州領會子者,蔔又長皆給之。
各予錦囊,皆摧散鬥賊諸策,若是将及萬人。
殺賊以首級報者,亦依上賞,若是亦數百人。
馮轼徑投汝南第一鬥主人,名大秉元氣宰,自稱百十三歲老人車式,從中條山來,應鬥數。
大秉延就上坐,問以鬥運何如?答曰:“是鬥也,取無禁,用不竭,古雲天下一石,君得其八,非今日事乎?”大秉再拜問曰:“吾進退丞惑于異說,有攜貳去者,奈何?”轼曰:“捕而誅之,使知所儆惕。
”大秉又問曰:“吾元氣宰三十五人,星羅棋布,不受約束,又不相救援,奈何?”轼曰:“合而聚之,不使離主寨。
”又問鬥粒民進退無紀,惟掠村落富家,奈何?”轼曰:“設立兵制,亂者殺無赦,就糧于城中,不許野掠,此規模至要者,可不講欤。
”大秉甚悅,拜轼為大進退丞。
轼命屏左右言曰:“外間傳聞魁杓招搖三先生,皆有異志。
然乎?”大秉曰:“彼三人者,嘗告吾無與外人語,吾不能從之,要未見其志有異也。
”轼曰:“幸主人聽我外人言,得悉其奸狀矣。
”出一書于袖中,乃魁先生所上楚王者,大秉驚絕,詞曰: 新野民人單庶等,敬謹恐懼,自首陳情,惟王昭察焉。
民故諸生也,以事被褫,就饩外邑,中途為五鬥賊所俘,授以僞職,名進退丞。
予以僞号,名魁先生,夫奉賢聖之教,生明良之時,所學以涉他途,靈台已壞;竭吾才而修殄行,法網焉逃。
竊見神簽示戒,已知妖幟占兇,謹偕同志民僞杓先生伯東,僞招搖先生仲若虛,并所部脅從鄉人。
昕夕伺隙,後先投誠,生則免遭鐵钺之刑,死而不棄祖宗之墓。
大秉手足俱戰,問轼曰:“先生何處得來?”答曰:“吾中途遇魁先生獻書之人,同止宿三日,以計餌其書,旋以假者易之也。
”大秉再拜謝,複慮曰:“彼三人皆得張老師真傳,吾召之來,亦無如之何也,又奈何?”轼曰:“俾之專攻甘鼎營,不與接應。
如不勝者,毋得相見,則彼必敗亡矣。
”大秉盡依其言,令鬥粒民據城郭就食,各置隊伍長,違令者誅斬。
将及百人,鬥粒民散者十之二,其進退丞有不聽調者,縛至亦斬十餘人,各率所部就撫皇甫仲弓者,又數十人矣。
鬥粒民散者将及半,又召元氣宰,不敢至者二十人,其十五人鹹聚老寨,奉轼若師保。
檄三先生進帳,見轼頗不為禮,轼以目視大秉,各匿笑而不言。
大秉曰:“甘鼎列九營以援四面,實為鬥師之梗,非三君不能破之。
”魁先生曰:“鼎兵方盛,輔之以鬼仙劉淵,吾輩救死且不暇,敢言勝乎?”大秉變色曰:“不破甘鼎,則降楚王。
惟三君所欲耳。
”三先生曰:“主人何言之□也,必欲驅我三人于死地耶?”十五人鹹勸駕曰:“大功之成,須用激厲。
夫子可勿勖諸?” 于是魁先生三人,各引百人攻甘君後三營。
慕炜見鬥幟,引兵出鬥,魁先生佯敗走。
炜追之,忽已不見。
炜知有異,下馬倚戟左右射,突出兩将接矢反射炜,并中其肩。
炜大叫,拔劍自殺。
杜承隩在軍中,聞變号恸,魁先生率鬥粒民數十人,揮刃徑進,豫州罪囚兵力戰,盡斬之。
承隩挺身犯難,魁先生以神索曳之行,遇必勝兵奪之去。
杓先生戰常越,亦詐敗走。
常越不追,招搖先生左臂為沙明所刺,兩人所引百人,多被俘斬,餘者皆散走。
獨魁先生勝數人耳。
歎息謂兩人曰:“吾三丞死期促矣,天地雖大,将何所容?”一漢将匹馬來刺,魁先出生一大錢擊之倒地。
杓先生斫之,即邬郁也。
師伏虎至,亦為錢所擲,坐地不起。
杓先生劍下,其頭頸铮然作鐵聲。
劍撇去,杓先生手如僵木。
招搖先生投一爛狗皮,聞者嘔哕。
伏虎為皮所蒙,竟委頓矣。
六營大将來救,猝遭錢擊,無不狼狽去。
木蘭引女将至,爛狗皮複投。
木蘭呼鱗甲士裂之,魁先生連擲四錢,木蘭亦坐地。
慶喜曰:“何錢之累人若是!”取白羅巾裹之。
錢自入内。
魁先生呼曰:“速歸侍張老師。
”言訖,三人俱不見。
甘君乞木蘭脫師伏虎狗皮,須臾亦裂。
伏虎曰:“惡物逼人,消去數千□氣力。
”木蘭曰:“此妖人所煉地骨皮,能破仙訣,況後天精氣乎?”慶喜視其所獲錢,五色金氣皆備。
木蘭曰:“斯錢若非少主之帕,恐帳中道術人,皆為所束縛矣。
”甘君問之,答曰:“昔軒轅道成,丹鼎結為此錢,不待漢徹紀年,始具形質也。
放則滿屋,斂為一文,重無以加,仙佛亦為之折服。
”甘君曰:“吾乃知喜獲通寶之文,于茲始驗也。
”還帳中,承隩以慕炜自殺告。
常越亦報邬郁死事狀。
甘君泣曰:“慕炜一人誅青苗艎逦,未封侯遽死。
邬郁自偵探黑魚頭老魯以來,深得其力。
今為妖師所害,不亦悲哉!”劉老師笑以手指向外,犷兒牽魁先生三人自外入。
告甘君曰:“世治知三賊将遁也,化為張山人之形,憩道旁援之,于其四體投地也。
則絷之而已。
” 甘君大喜,設慕炜邬郁之位,瀝三先生心血祭之。
始懸其首,大秉聞報,謂轼曰:“今始去其疾矣。
”轼進謀曰
”郎即啟簾入。
此老翁方卧而呻吟,問其小徒曰:“客以魚來乎?”對曰:“然。
”木蘭叩以陰症何方可治?老翁曰:“非夜深不能為役。
”魚魂在袖中低語曰:“醫吾目者,即此少目人矣。
”過二鼓,老翁命秉燭坐起,木蘭視之,翁僅一目耳。
請陰症人出,木蘭展袖,解魚現其形為小盲子。
老翁曰:“魚兒死王事,數不當溺鬼中,須以神目補也。
”向空吆喝,得砗磲二枚,塞腔子裡,漱液噴之,魚魂豁然。
眸有光炯若,謝木蘭及老翁去,即沒其形。
木蘭曰:“請以何物相勞?”老翁曰:“吾奉帝命者,義不取酬,敢告真妃,鬼目化為神目,賊心誅乎道心,此治亂關頭也。
天下将太平矣。
”言畢,複擁被卧。
天明,室中虛無人,知為天醫托迹矣。
木蘭急叱雲馭,還雎陽大營,告甘君以王師失利,斛斯生天。
無不悲悼。
都毛子以楚王令,取豫州有罪者三百名為兵,合餘丁共九百之數,九營各置百人,拔其上勇有謀者六名為将,不足三名,以慕炜、常越、沙明隸之。
師伏虎教必勝兵三百人自率之,前後接應。
皇甫仲弓,潛往洛北招徕難民,行排解之計。
先 是荥陽紀信祠,香火無間四時,神簽靈異,至是仲弓易其簽詞,吉兇皆著惠迪從逆之意。
得吉者,許赴司州,持簽詞領官會子銀若幹,另授機密。
得兇者,殺賊轉吉,拒賊免禍。
旬日之内,赴司州領會子者,蔔又長皆給之。
各予錦囊,皆摧散鬥賊諸策,若是将及萬人。
殺賊以首級報者,亦依上賞,若是亦數百人。
馮轼徑投汝南第一鬥主人,名大秉元氣宰,自稱百十三歲老人車式,從中條山來,應鬥數。
大秉延就上坐,問以鬥運何如?答曰:“是鬥也,取無禁,用不竭,古雲天下一石,君得其八,非今日事乎?”大秉再拜問曰:“吾進退丞惑于異說,有攜貳去者,奈何?”轼曰:“捕而誅之,使知所儆惕。
”大秉又問曰:“吾元氣宰三十五人,星羅棋布,不受約束,又不相救援,奈何?”轼曰:“合而聚之,不使離主寨。
”又問鬥粒民進退無紀,惟掠村落富家,奈何?”轼曰:“設立兵制,亂者殺無赦,就糧于城中,不許野掠,此規模至要者,可不講欤。
”大秉甚悅,拜轼為大進退丞。
轼命屏左右言曰:“外間傳聞魁杓招搖三先生,皆有異志。
然乎?”大秉曰:“彼三人者,嘗告吾無與外人語,吾不能從之,要未見其志有異也。
”轼曰:“幸主人聽我外人言,得悉其奸狀矣。
”出一書于袖中,乃魁先生所上楚王者,大秉驚絕,詞曰: 新野民人單庶等,敬謹恐懼,自首陳情,惟王昭察焉。
民故諸生也,以事被褫,就饩外邑,中途為五鬥賊所俘,授以僞職,名進退丞。
予以僞号,名魁先生,夫奉賢聖之教,生明良之時,所學以涉他途,靈台已壞;竭吾才而修殄行,法網焉逃。
竊見神簽示戒,已知妖幟占兇,謹偕同志民僞杓先生伯東,僞招搖先生仲若虛,并所部脅從鄉人。
昕夕伺隙,後先投誠,生則免遭鐵钺之刑,死而不棄祖宗之墓。
大秉手足俱戰,問轼曰:“先生何處得來?”答曰:“吾中途遇魁先生獻書之人,同止宿三日,以計餌其書,旋以假者易之也。
”大秉再拜謝,複慮曰:“彼三人皆得張老師真傳,吾召之來,亦無如之何也,又奈何?”轼曰:“俾之專攻甘鼎營,不與接應。
如不勝者,毋得相見,則彼必敗亡矣。
”大秉盡依其言,令鬥粒民據城郭就食,各置隊伍長,違令者誅斬。
将及百人,鬥粒民散者十之二,其進退丞有不聽調者,縛至亦斬十餘人,各率所部就撫皇甫仲弓者,又數十人矣。
鬥粒民散者将及半,又召元氣宰,不敢至者二十人,其十五人鹹聚老寨,奉轼若師保。
檄三先生進帳,見轼頗不為禮,轼以目視大秉,各匿笑而不言。
大秉曰:“甘鼎列九營以援四面,實為鬥師之梗,非三君不能破之。
”魁先生曰:“鼎兵方盛,輔之以鬼仙劉淵,吾輩救死且不暇,敢言勝乎?”大秉變色曰:“不破甘鼎,則降楚王。
惟三君所欲耳。
”三先生曰:“主人何言之□也,必欲驅我三人于死地耶?”十五人鹹勸駕曰:“大功之成,須用激厲。
夫子可勿勖諸?” 于是魁先生三人,各引百人攻甘君後三營。
慕炜見鬥幟,引兵出鬥,魁先生佯敗走。
炜追之,忽已不見。
炜知有異,下馬倚戟左右射,突出兩将接矢反射炜,并中其肩。
炜大叫,拔劍自殺。
杜承隩在軍中,聞變号恸,魁先生率鬥粒民數十人,揮刃徑進,豫州罪囚兵力戰,盡斬之。
承隩挺身犯難,魁先生以神索曳之行,遇必勝兵奪之去。
杓先生戰常越,亦詐敗走。
常越不追,招搖先生左臂為沙明所刺,兩人所引百人,多被俘斬,餘者皆散走。
獨魁先生勝數人耳。
歎息謂兩人曰:“吾三丞死期促矣,天地雖大,将何所容?”一漢将匹馬來刺,魁先出生一大錢擊之倒地。
杓先生斫之,即邬郁也。
師伏虎至,亦為錢所擲,坐地不起。
杓先生劍下,其頭頸铮然作鐵聲。
劍撇去,杓先生手如僵木。
招搖先生投一爛狗皮,聞者嘔哕。
伏虎為皮所蒙,竟委頓矣。
六營大将來救,猝遭錢擊,無不狼狽去。
木蘭引女将至,爛狗皮複投。
木蘭呼鱗甲士裂之,魁先生連擲四錢,木蘭亦坐地。
慶喜曰:“何錢之累人若是!”取白羅巾裹之。
錢自入内。
魁先生呼曰:“速歸侍張老師。
”言訖,三人俱不見。
甘君乞木蘭脫師伏虎狗皮,須臾亦裂。
伏虎曰:“惡物逼人,消去數千□氣力。
”木蘭曰:“此妖人所煉地骨皮,能破仙訣,況後天精氣乎?”慶喜視其所獲錢,五色金氣皆備。
木蘭曰:“斯錢若非少主之帕,恐帳中道術人,皆為所束縛矣。
”甘君問之,答曰:“昔軒轅道成,丹鼎結為此錢,不待漢徹紀年,始具形質也。
放則滿屋,斂為一文,重無以加,仙佛亦為之折服。
”甘君曰:“吾乃知喜獲通寶之文,于茲始驗也。
”還帳中,承隩以慕炜自殺告。
常越亦報邬郁死事狀。
甘君泣曰:“慕炜一人誅青苗艎逦,未封侯遽死。
邬郁自偵探黑魚頭老魯以來,深得其力。
今為妖師所害,不亦悲哉!”劉老師笑以手指向外,犷兒牽魁先生三人自外入。
告甘君曰:“世治知三賊将遁也,化為張山人之形,憩道旁援之,于其四體投地也。
則絷之而已。
” 甘君大喜,設慕炜邬郁之位,瀝三先生心血祭之。
始懸其首,大秉聞報,謂轼曰:“今始去其疾矣。
”轼進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