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十六 解歌兒苦尋三生夢
關燈
小
中
大
殉。
堅才略過人,為府君推重,置賓客第一。
适冥中增築枉死城,鬼徭既繁,□謗乃起,堅條陳事宜,應免入枉死城者三策:其一,隸本籍隍神之署,社公之家為雜庸,免其勾系,年滿量其功過,送嶽庭處置,謂之真鬼薪。
其二,死則傍草木沮洳地,俟兵荒疫之歲,攝無命人自代,即予轉輪,謂之真僵代。
其三,注生之日,即竄入蜀道銅山為砂丁,或西山煤洞為窯戶,巢覆以死,魂魄隻在山腹中,謂之真物化。
若是,則枉死城不須增築,而呦呦之怨可息矣。
府君以其說達天帝,奉俞允,堅能洞徹幽明,注二品秩,以哭泣過傷卒,轉生河東,嗣外族,即今撫軍也。
牛氏見金堅出世,迨三十年,投牒主者雲: 伏念牛氏先幻角兒,衣冠為友,非同曲裡櫻桃。
金堅舊因餘美,杵臼學仙,竊比圖中蛱蝶。
始則無端求牡,溺志于山下之泉;繼乃有意守雌,傾心于道旁之孔。
蓋頑雖緻儆,不戒于官;娈即興歌,猶忘其弁。
誰能破老,都歸傅粉之郎;所謂佳人,迥異分香之妓。
故撲朔之兔,相馴焉而學婦随,雖畢羅之鴦,過狎者或為朋比,堅當吾始殁,枕股而哭,傷神不言,令人增分桃之義,氏及彼先亡,黃頭毀形,青翰沉影,與世矯置幕之風。
陰氏之還屍,仍不關陰;尾生之守死,多因為尾。
名為伉俪,真覺絕倫;例以漆膠,若堪終古。
乃堅已降為嘉種。
尚書郎貴不易交,氏猶隔是衆生;薄命妾冥無堕行,固其所也。
抑有求焉,或其柳毅歸來,結前緣于盧氏;韋臯老去,感再世之玉箫。
否則酬蘊結之心,君甘繡被;入迷離之眼,奴願青衣。
苟遂意于三生,敢孤恩乎兩大。
主者憫之,請于天曹,仍複其男質,生龍陽民家,為歌兒解魚。
自飾容首,不殊巴童用兒也。
年十六,夢金堅來觌,恍然憶夫君下地。
四十餘年,深恐情人既為顯者。
華屋難尋,賤子初隸伶官,冶容易歇,乃放遊兩京,及秦晉洛蜀之都,冀有所遇,卒不知堅之後身,居何等官,能不忘三生人否?且區區之誠,抑郁誰語,正如臨邛道士,碧落黃泉,茫茫兩處矣。
迨糧官幕陳三台赴閩,以鄉人從之遊,聞閩撫軍年四十六,念金堅先彼三十年托生,忻忻若有所得,随海舶至島中,舍楚人成又連逆旅。
天将曉,有叩扉者,啟之入,即撫軍也。
似曾相識,殊不能言,撫軍早知其為解魚,前生為牛氏。
又前生為角兒,是剛和尚腹中之香,開其神智,魚問客何方來?撫軍曰:試吟之: 予猶開府癖,子果弄兒身。
散步偶相訪,聞言多自親。
冥緣同一笑,天運長三旬。
富貴豈能戀,與之因夙因。
魚誦詩畢,持撫軍而泣曰:“自小子之失丈夫,如盲人而騎瞎馬,栖栖靡所,藹藹常懷。
豈謂烏台貴人,猶然白袷名士,方求燕婉,遂睹鴻儀,悲不盡于陳言,驕辄生于故寵,願作濟盈之雉,無傷淇厲之狐矣。
”撫軍亦昵之言曰:“歌者惟戀纏頭,鄙夫亦期食肉,何能愛鼎,而待還珠乎?”魚曰:“人固不能忘情,奴實未敢奉命,神護雙飛之翼,數悭三接之香也。
”于是撫軍喟然曰:“嗟乎?此情種不可失,雖複鬼瞰其室,終當吾老是鄉。
”因問魚前世事,魚答曰:“初時若可追憶,故尋其端,往往甚杳,此性之濁也。
撫軍一一語之,魚如夢大覺,喁喁兒女,皆不勝情。
吾輩不難以術緻撫軍歸,恐正人之魔驟難消減,俟解魚随撫軍還,公忠善謀,必能用之以破賊,隻須為軍中慶得人耳。
”斛斯侯曰:“從二師之言,吾自引諸将迎餘君乎?”二師曰:“迎之,則撫軍又難為情也。
盍俟諸?”木蘭進帳曰:“餘撫軍以一白皙人歸矣。
”侯出帳迓餘君曰:“剛和尚香煙缥缈,吾撫軍意态翩□,彼何人斯?伊其相谑。
”餘君曰:“龍陽人解魚,與仆有數世之緣,提攜以歸,共此晨夕,侯得毋罪仆之深耶?侯曰:“君方舒國家之憂,而适有城阙之喜,賀且不暇,奚敢罪焉!”求博士見解魚,啞然笑曰:“猶憶前年,各梨園以嵩呼節慶,輻辏至京,得見吾子。
維時承下風,希寵贲者,名公卿殆無虛夕,而吾子夷然不屑,别有興懷。
諸部中莫能尚也?”魚答曰:“昔司成欲甘心于君,奴為解紛者再,豈知奔走戎行。
故人邂逅,如夫天畔振翮,水中遊鱗,無相與之相與是已。
”燭生進詞曰:“何物妖僧,敢逞邪為亂。
迷軍旅,侮賓僚,視節钺如菅茅,以中台為傀儡。
違天有咎,背德不祥,請以二師之明威,天女之神勇,擒此妖誅之,島賊自當授首耳。
”侯與餘君,正乞二師木蘭,商滅妖之策。
帳外傳降酋噩青氣至。
侯命入見雲: 陶冶群生出一門,如林才鬼莫煩冤。
要知蠻觸原無氏,隻說朱陳尚有村。
收拾野心猿問道,吹噓靈氣雀銜恩。
阿誰巧覓氤氲使,萍實萍花系性根。
蘭湄主人诠曰: 事有不可解者,得魚而忘筌,見兔而忘蹄是也。
茲篇之義,以不解解之,不解者人事,可解者天道。
著一解之說,遂使六合内自作聰明之人,無處置喙。
淵明讀書不求甚解,博士歌兒之姓,既絲聯而神貫矣,琴書之地,辄思博士風懷,聲色之場,不廢歌兒結習。
蓋博士亦索解之人,而歌兒有自求之實,比其類而引其倫,牧豬奴之才具,同為博士高徒,射鳥者之生平,半作歌兒故舊。
不謂三軍之懼,遂見斯人,我歌且謠,如兒戲耳。
佛氏三世之說,以現在而之于過去未來,聖人以事人知生為言,則舉必世而已。
小說有唐玄宗太真,世世為夫婦之誓。
作詩者雲:“他生未蔔此生休,”明其信不近義,言難複也。
三生石故事,亦是寓言,而泥于輪回之見者,且欲生生而曲解之,奚止三也。
史氏指點癡兒幻态,三生而綴之以夢,三生之夢,而窮之曰苦尋。
始知其在世一日,皆迷離之境也,夢醒則第四生矣。
必無斯夢,應有斯尋,卒之生而有夢,夢可無生。
且我之夢不能自尋,轉而尋人之夢,過矣。
此生之夢,人己俱不可尋,忽而尋三生在人在己之夢,抑又過矣。
所謂路路錯,不曰非非想也,不謂之奇書得乎?
堅才略過人,為府君推重,置賓客第一。
适冥中增築枉死城,鬼徭既繁,□謗乃起,堅條陳事宜,應免入枉死城者三策:其一,隸本籍隍神之署,社公之家為雜庸,免其勾系,年滿量其功過,送嶽庭處置,謂之真鬼薪。
其二,死則傍草木沮洳地,俟兵荒疫之歲,攝無命人自代,即予轉輪,謂之真僵代。
其三,注生之日,即竄入蜀道銅山為砂丁,或西山煤洞為窯戶,巢覆以死,魂魄隻在山腹中,謂之真物化。
若是,則枉死城不須增築,而呦呦之怨可息矣。
府君以其說達天帝,奉俞允,堅能洞徹幽明,注二品秩,以哭泣過傷卒,轉生河東,嗣外族,即今撫軍也。
牛氏見金堅出世,迨三十年,投牒主者雲: 伏念牛氏先幻角兒,衣冠為友,非同曲裡櫻桃。
金堅舊因餘美,杵臼學仙,竊比圖中蛱蝶。
始則無端求牡,溺志于山下之泉;繼乃有意守雌,傾心于道旁之孔。
蓋頑雖緻儆,不戒于官;娈即興歌,猶忘其弁。
誰能破老,都歸傅粉之郎;所謂佳人,迥異分香之妓。
故撲朔之兔,相馴焉而學婦随,雖畢羅之鴦,過狎者或為朋比,堅當吾始殁,枕股而哭,傷神不言,令人增分桃之義,氏及彼先亡,黃頭毀形,青翰沉影,與世矯置幕之風。
陰氏之還屍,仍不關陰;尾生之守死,多因為尾。
名為伉俪,真覺絕倫;例以漆膠,若堪終古。
乃堅已降為嘉種。
尚書郎貴不易交,氏猶隔是衆生;薄命妾冥無堕行,固其所也。
抑有求焉,或其柳毅歸來,結前緣于盧氏;韋臯老去,感再世之玉箫。
否則酬蘊結之心,君甘繡被;入迷離之眼,奴願青衣。
苟遂意于三生,敢孤恩乎兩大。
主者憫之,請于天曹,仍複其男質,生龍陽民家,為歌兒解魚。
自飾容首,不殊巴童用兒也。
年十六,夢金堅來觌,恍然憶夫君下地。
四十餘年,深恐情人既為顯者。
華屋難尋,賤子初隸伶官,冶容易歇,乃放遊兩京,及秦晉洛蜀之都,冀有所遇,卒不知堅之後身,居何等官,能不忘三生人否?且區區之誠,抑郁誰語,正如臨邛道士,碧落黃泉,茫茫兩處矣。
迨糧官幕陳三台赴閩,以鄉人從之遊,聞閩撫軍年四十六,念金堅先彼三十年托生,忻忻若有所得,随海舶至島中,舍楚人成又連逆旅。
天将曉,有叩扉者,啟之入,即撫軍也。
似曾相識,殊不能言,撫軍早知其為解魚,前生為牛氏。
又前生為角兒,是剛和尚腹中之香,開其神智,魚問客何方來?撫軍曰:試吟之: 予猶開府癖,子果弄兒身。
散步偶相訪,聞言多自親。
冥緣同一笑,天運長三旬。
富貴豈能戀,與之因夙因。
魚誦詩畢,持撫軍而泣曰:“自小子之失丈夫,如盲人而騎瞎馬,栖栖靡所,藹藹常懷。
豈謂烏台貴人,猶然白袷名士,方求燕婉,遂睹鴻儀,悲不盡于陳言,驕辄生于故寵,願作濟盈之雉,無傷淇厲之狐矣。
”撫軍亦昵之言曰:“歌者惟戀纏頭,鄙夫亦期食肉,何能愛鼎,而待還珠乎?”魚曰:“人固不能忘情,奴實未敢奉命,神護雙飛之翼,數悭三接之香也。
”于是撫軍喟然曰:“嗟乎?此情種不可失,雖複鬼瞰其室,終當吾老是鄉。
”因問魚前世事,魚答曰:“初時若可追憶,故尋其端,往往甚杳,此性之濁也。
撫軍一一語之,魚如夢大覺,喁喁兒女,皆不勝情。
吾輩不難以術緻撫軍歸,恐正人之魔驟難消減,俟解魚随撫軍還,公忠善謀,必能用之以破賊,隻須為軍中慶得人耳。
”斛斯侯曰:“從二師之言,吾自引諸将迎餘君乎?”二師曰:“迎之,則撫軍又難為情也。
盍俟諸?”木蘭進帳曰:“餘撫軍以一白皙人歸矣。
”侯出帳迓餘君曰:“剛和尚香煙缥缈,吾撫軍意态翩□,彼何人斯?伊其相谑。
”餘君曰:“龍陽人解魚,與仆有數世之緣,提攜以歸,共此晨夕,侯得毋罪仆之深耶?侯曰:“君方舒國家之憂,而适有城阙之喜,賀且不暇,奚敢罪焉!”求博士見解魚,啞然笑曰:“猶憶前年,各梨園以嵩呼節慶,輻辏至京,得見吾子。
維時承下風,希寵贲者,名公卿殆無虛夕,而吾子夷然不屑,别有興懷。
諸部中莫能尚也?”魚答曰:“昔司成欲甘心于君,奴為解紛者再,豈知奔走戎行。
故人邂逅,如夫天畔振翮,水中遊鱗,無相與之相與是已。
”燭生進詞曰:“何物妖僧,敢逞邪為亂。
迷軍旅,侮賓僚,視節钺如菅茅,以中台為傀儡。
違天有咎,背德不祥,請以二師之明威,天女之神勇,擒此妖誅之,島賊自當授首耳。
”侯與餘君,正乞二師木蘭,商滅妖之策。
帳外傳降酋噩青氣至。
侯命入見雲: 陶冶群生出一門,如林才鬼莫煩冤。
要知蠻觸原無氏,隻說朱陳尚有村。
收拾野心猿問道,吹噓靈氣雀銜恩。
阿誰巧覓氤氲使,萍實萍花系性根。
蘭湄主人诠曰: 事有不可解者,得魚而忘筌,見兔而忘蹄是也。
茲篇之義,以不解解之,不解者人事,可解者天道。
著一解之說,遂使六合内自作聰明之人,無處置喙。
淵明讀書不求甚解,博士歌兒之姓,既絲聯而神貫矣,琴書之地,辄思博士風懷,聲色之場,不廢歌兒結習。
蓋博士亦索解之人,而歌兒有自求之實,比其類而引其倫,牧豬奴之才具,同為博士高徒,射鳥者之生平,半作歌兒故舊。
不謂三軍之懼,遂見斯人,我歌且謠,如兒戲耳。
佛氏三世之說,以現在而之于過去未來,聖人以事人知生為言,則舉必世而已。
小說有唐玄宗太真,世世為夫婦之誓。
作詩者雲:“他生未蔔此生休,”明其信不近義,言難複也。
三生石故事,亦是寓言,而泥于輪回之見者,且欲生生而曲解之,奚止三也。
史氏指點癡兒幻态,三生而綴之以夢,三生之夢,而窮之曰苦尋。
始知其在世一日,皆迷離之境也,夢醒則第四生矣。
必無斯夢,應有斯尋,卒之生而有夢,夢可無生。
且我之夢不能自尋,轉而尋人之夢,過矣。
此生之夢,人己俱不可尋,忽而尋三生在人在己之夢,抑又過矣。
所謂路路錯,不曰非非想也,不謂之奇書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