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四 争錦緞織女秘三絕
關燈
小
中
大
衆人苟得,筆将怒以生花;賢士無名,心每勞于織錦。
馬氏五長之譽,俗子必争;吳宮三絕之能,天孫何有? 遂抵滹沱河,西風大作,三日不得渡。
中夜,展枕中第,圖觀之,雲: 由房及女過滹沱,奔鹿逢君,入井逃信。
帝王州,故人愁,将軍能文,稚子好武。
甘君命取曆書閱畢,謂二仆曰:“須再滞四日可渡矣。
”蓋是日曆宿及尾,距房已二日,及女乃第四日也。
二仆未信,果大風随息随起。
至女日乃渡,入獲鹿縣。
大雨,一晝夜平地水三尺。
甘君兀坐行館。
第二日三更,雨歇月明,二仆倦卧。
甘君獨步前庭,見持刺者來雲:“趙成安君過語。
”甘君迎出,其人若缁流,氣體英猛,微有慘色。
相揖後,就庭中石床并坐。
甘君問曰:“君前立趙幟者乎?”曰:“然,渧水之敗,餘乃兵解,君于趙先世著偉烈焉。
餘幼時曾于代貉間識君矣。
”甘君曰:“鄙人說前生事,誠雲夢夢,君曾識我,我安能自識耶!”其人雲:“君故趙将李牧也。
難後,與趙高同師,而高以兵解之後,得第三塵,為獸仙入海西。
君恥其居之卑,轉婆羅門,修煩惱行,時又與餘同一導師也。
餘有鑒于刎頸之交,無出世想。
迩者,除菩薩之眉,低猶多事;抉金剛之目,弩竟無由;視智勇之場,僅如糞土。
自謂空禅之性,不複幾希。
然君屢樹勳猷,業已循英傑之途,登聖賢之岸矣。
儒之道,充實光輝,非徒冥悟,亦自知其無以尚之。
”甘君曰:“某未能技也,安敢言道?”其人曰:“由道而技則易,周秦以來,力學者皆能之,由技而道則難,其在軒轅之世、伊耆氏之朝乎?君根底極深,得道先于邃古,雖遷移時代,無間化神。
斯可雲富有之業,日新之德也。
吾堕空趣,雖不為鬼,亦罕至于仙。
君濟艱時,不學為仙,而潛超乎釋矣。
”甘君曰:“君寄迹何林?而深夜與談幽秘,将有以持贈末流者耶?”其人曰:“太行山下小蘭若,盡我居停。
君過平定州,于故淮陰侯駐兵處,幸微服過,勿為彼所覺,疾馳至壽陽,則彼無及矣。
”甘君悚然問曰:“某何怨于淮陰侯,而蹙之甚也。
且地遠釣台,亦違鐘室,何為而毅魄無歸,不入立功之彭城,受封之下邳,與被擒之雲夢,而乘君不聽左車之說,未羁張耳之頭,僥幸于背水之一戰。
如此間者,幽栖不去,戀其功乎?抑銜其怨乎?”其人曰:“彼固餘之仇也,天帝憫餘之被戮,俾信司井陉纛神,歲時來谒。
以謝劫仇,往歲井陉大水,淹其神祠,就平定州駐兵高阜處也。
彼以刎項王罪,先幽于鬼都。
今項王證無上道,請于帝,今彼平天魔帥呂雉,以立漢功。
彼自揣當時将兵之略,不如後世。
凡建牙者過境,必以故楚州鬼兵襲執之。
令其助戰。
迩三年中,阃帥卒于固關左右者,殆五六靈矣。
君有名于本朝,恐不免指摘耳。
”甘君起而再拜謝,又請曰:“設不能脫,當奈何?”其人曰:“可奔固關,吾為君設禅仗以待。
”乃作别,甘君将送之門,則曰:“毋庸,君既知吾,勿敢拘形迹也。
”仰天作鷹隼聲,須臾化大鳥飛起。
甘君返入戶,月落星橫矣。
迨明,謂二仆改健裝為賈服,距平定州二十裡便宿。
日方中,入井陉。
傍水邊行,過成安君祠,入展禮,神像宛如夜來客。
嗟呀不已。
過固關三十裡,遽憩村舍,入裡門,甘君馬忽驚而逸,乃縱身下,馬自奔東面,命村人與一仆追人。
四更還,覓馬不得,其仆汗浃氣急呼曰:“總帥且起,甲兵無數擁村外矣!雲将入擊。
”甘君大驚曰:“成安君援我之義,囑以奔固關。
我敢違乎?”乘仆馬徑出,至裡門。
遇鬼兵将合圍,群噪曰:“奉纛神令,逆總帥助陣,勿待加刃也。
”甘君叱曰:“胯下之鬼徒,安敢薄我!”鬼兵怒吼,甘君引佩劍左右揮之,突圍出,五更雞鳴矣。
抵固關之西門,繞關外百步,一大鳥飛下,化為前缁流,慰甘君曰:“少摧頹矣!試坐道旁,無恐,看吾伏信也。
”未幾,鬼兵至,一人出隊中,惟見項以下,而面目無有,其腹中語曰:“甘總帥若不肯隸吾麾下,則設伏擒之。
”缁流笑曰:“子為沛公之功狗,既烹矣,狺狺者何為?”腹中又語曰:“吾怨呂後,天帝命報之,恐兵力不勝,故乞甘為前部,前所俘獲諸将,真兒戲耳。
何足克敵,汝衲何知,而诮吾之已刻也。
”缁流曰:“子苟非呂後誘斬,早晚亦必反,叛迹彰而惡名著矣。
天方祚漢,亦終為漢誅。
一時唾罵反側,僅同陳相國,無異九江王,千秋萬世,誰為子稱冤者?不德呂後而以為怨,宜其幽沈九壤,徒弄鬼戈也。
甘君曆劫忠義,豈為子烹狗之徒,無論其不可辱也。
天有耳目,苟為無上使者偵知之,天君不罪子乎?”腹中作歎聲曰:“信耽鬼趣數千年,惑倍當日,微居士發蒙。
怙過因陳,背于正軌,必遭無上天君震怒矣。
幸哉!”呼其徒速還,毋狂逞,瞬息都絕,缁流亦不作别,自為大鳥去之。
天明,甘君将返,則所逸之馬,自東關奔至,殆前夜為鬼兵所驅者。
遂複乘之,以仆馬系其後,入村舍。
二仆惶遽方定,抵榆次,聞鎮太原者為隴西公弟,遣使來迓,即馳入省中。
既觌面,各道款洽,蓋亦總角交雲。
甘君問:“隴西公近日安否?”其弟垂淚言曰:“近為回纥部人所圍,總帥秦中之行,職是故也。
”賊善窺伺,故樞密不欲明言之。
至秦隴,則各路兵已調集聽令矣。
”甘君曰:“然則前途當易騎也!”隴西公弟曰:“由太原至泾陽,皆飛檄傳箭,半驿換一馬。
”甘君呼餐畢,即請行。
隴西公弟緻詞雲:“總帥席不暖,突不黔,緻身王事,馳驅不甯。
厥惟麟閣之光,豈直□原之幸。
敢拜勞。
”甘君遜謝去。
一日馳三百裡,至泾陽,陝西統軍迎至。
甘君問曰:“隴西公鎮涼州,何以被圍至急?”統軍曰:“回部賊錯處郡縣,敢為盜淫,民受荼毒者,莫可告語。
隴西公捕得數十人誅之,出不意大至,故五百人受圍罕城,軍中失其烽火,望氣不能知方,我兵赴援者,進退失據,捷書不易得也。
”甘
馬氏五長之譽,俗子必争;吳宮三絕之能,天孫何有? 遂抵滹沱河,西風大作,三日不得渡。
中夜,展枕中第,圖觀之,雲: 由房及女過滹沱,奔鹿逢君,入井逃信。
帝王州,故人愁,将軍能文,稚子好武。
甘君命取曆書閱畢,謂二仆曰:“須再滞四日可渡矣。
”蓋是日曆宿及尾,距房已二日,及女乃第四日也。
二仆未信,果大風随息随起。
至女日乃渡,入獲鹿縣。
大雨,一晝夜平地水三尺。
甘君兀坐行館。
第二日三更,雨歇月明,二仆倦卧。
甘君獨步前庭,見持刺者來雲:“趙成安君過語。
”甘君迎出,其人若缁流,氣體英猛,微有慘色。
相揖後,就庭中石床并坐。
甘君問曰:“君前立趙幟者乎?”曰:“然,渧水之敗,餘乃兵解,君于趙先世著偉烈焉。
餘幼時曾于代貉間識君矣。
”甘君曰:“鄙人說前生事,誠雲夢夢,君曾識我,我安能自識耶!”其人雲:“君故趙将李牧也。
難後,與趙高同師,而高以兵解之後,得第三塵,為獸仙入海西。
君恥其居之卑,轉婆羅門,修煩惱行,時又與餘同一導師也。
餘有鑒于刎頸之交,無出世想。
迩者,除菩薩之眉,低猶多事;抉金剛之目,弩竟無由;視智勇之場,僅如糞土。
自謂空禅之性,不複幾希。
然君屢樹勳猷,業已循英傑之途,登聖賢之岸矣。
儒之道,充實光輝,非徒冥悟,亦自知其無以尚之。
”甘君曰:“某未能技也,安敢言道?”其人曰:“由道而技則易,周秦以來,力學者皆能之,由技而道則難,其在軒轅之世、伊耆氏之朝乎?君根底極深,得道先于邃古,雖遷移時代,無間化神。
斯可雲富有之業,日新之德也。
吾堕空趣,雖不為鬼,亦罕至于仙。
君濟艱時,不學為仙,而潛超乎釋矣。
”甘君曰:“君寄迹何林?而深夜與談幽秘,将有以持贈末流者耶?”其人曰:“太行山下小蘭若,盡我居停。
君過平定州,于故淮陰侯駐兵處,幸微服過,勿為彼所覺,疾馳至壽陽,則彼無及矣。
”甘君悚然問曰:“某何怨于淮陰侯,而蹙之甚也。
且地遠釣台,亦違鐘室,何為而毅魄無歸,不入立功之彭城,受封之下邳,與被擒之雲夢,而乘君不聽左車之說,未羁張耳之頭,僥幸于背水之一戰。
如此間者,幽栖不去,戀其功乎?抑銜其怨乎?”其人曰:“彼固餘之仇也,天帝憫餘之被戮,俾信司井陉纛神,歲時來谒。
以謝劫仇,往歲井陉大水,淹其神祠,就平定州駐兵高阜處也。
彼以刎項王罪,先幽于鬼都。
今項王證無上道,請于帝,今彼平天魔帥呂雉,以立漢功。
彼自揣當時将兵之略,不如後世。
凡建牙者過境,必以故楚州鬼兵襲執之。
令其助戰。
迩三年中,阃帥卒于固關左右者,殆五六靈矣。
君有名于本朝,恐不免指摘耳。
”甘君起而再拜謝,又請曰:“設不能脫,當奈何?”其人曰:“可奔固關,吾為君設禅仗以待。
”乃作别,甘君将送之門,則曰:“毋庸,君既知吾,勿敢拘形迹也。
”仰天作鷹隼聲,須臾化大鳥飛起。
甘君返入戶,月落星橫矣。
迨明,謂二仆改健裝為賈服,距平定州二十裡便宿。
日方中,入井陉。
傍水邊行,過成安君祠,入展禮,神像宛如夜來客。
嗟呀不已。
過固關三十裡,遽憩村舍,入裡門,甘君馬忽驚而逸,乃縱身下,馬自奔東面,命村人與一仆追人。
四更還,覓馬不得,其仆汗浃氣急呼曰:“總帥且起,甲兵無數擁村外矣!雲将入擊。
”甘君大驚曰:“成安君援我之義,囑以奔固關。
我敢違乎?”乘仆馬徑出,至裡門。
遇鬼兵将合圍,群噪曰:“奉纛神令,逆總帥助陣,勿待加刃也。
”甘君叱曰:“胯下之鬼徒,安敢薄我!”鬼兵怒吼,甘君引佩劍左右揮之,突圍出,五更雞鳴矣。
抵固關之西門,繞關外百步,一大鳥飛下,化為前缁流,慰甘君曰:“少摧頹矣!試坐道旁,無恐,看吾伏信也。
”未幾,鬼兵至,一人出隊中,惟見項以下,而面目無有,其腹中語曰:“甘總帥若不肯隸吾麾下,則設伏擒之。
”缁流笑曰:“子為沛公之功狗,既烹矣,狺狺者何為?”腹中又語曰:“吾怨呂後,天帝命報之,恐兵力不勝,故乞甘為前部,前所俘獲諸将,真兒戲耳。
何足克敵,汝衲何知,而诮吾之已刻也。
”缁流曰:“子苟非呂後誘斬,早晚亦必反,叛迹彰而惡名著矣。
天方祚漢,亦終為漢誅。
一時唾罵反側,僅同陳相國,無異九江王,千秋萬世,誰為子稱冤者?不德呂後而以為怨,宜其幽沈九壤,徒弄鬼戈也。
甘君曆劫忠義,豈為子烹狗之徒,無論其不可辱也。
天有耳目,苟為無上使者偵知之,天君不罪子乎?”腹中作歎聲曰:“信耽鬼趣數千年,惑倍當日,微居士發蒙。
怙過因陳,背于正軌,必遭無上天君震怒矣。
幸哉!”呼其徒速還,毋狂逞,瞬息都絕,缁流亦不作别,自為大鳥去之。
天明,甘君将返,則所逸之馬,自東關奔至,殆前夜為鬼兵所驅者。
遂複乘之,以仆馬系其後,入村舍。
二仆惶遽方定,抵榆次,聞鎮太原者為隴西公弟,遣使來迓,即馳入省中。
既觌面,各道款洽,蓋亦總角交雲。
甘君問:“隴西公近日安否?”其弟垂淚言曰:“近為回纥部人所圍,總帥秦中之行,職是故也。
”賊善窺伺,故樞密不欲明言之。
至秦隴,則各路兵已調集聽令矣。
”甘君曰:“然則前途當易騎也!”隴西公弟曰:“由太原至泾陽,皆飛檄傳箭,半驿換一馬。
”甘君呼餐畢,即請行。
隴西公弟緻詞雲:“總帥席不暖,突不黔,緻身王事,馳驅不甯。
厥惟麟閣之光,豈直□原之幸。
敢拜勞。
”甘君遜謝去。
一日馳三百裡,至泾陽,陝西統軍迎至。
甘君問曰:“隴西公鎮涼州,何以被圍至急?”統軍曰:“回部賊錯處郡縣,敢為盜淫,民受荼毒者,莫可告語。
隴西公捕得數十人誅之,出不意大至,故五百人受圍罕城,軍中失其烽火,望氣不能知方,我兵赴援者,進退失據,捷書不易得也。
”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