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二四回 釋番将劉豫降金 獻玉玺邦昌拜相
關燈
小
中
大
劉豫想了一會,走到後營,将銅先文郎放了,坐下道:“久聞元帥乃金邦名将,誤被嶽飛所算。
我觀宋朝氣數已盡,金國當興,本帥意欲放了元帥,同投金國,不知元帥意下若何?”銅先文郎道:“被擄之人,自分一死,若蒙再生,自當重報。
吾狼主十分愛才重賢,元帥若往本國,一力在我身上保舉重用。
”劉豫大喜,吩咐整備酒飯,一面傳令收拾人馬糧草。
正待起行,旗牌恰回來繳令,說:“大元帥命将所擒番将,國解大營,請旨定奪。
”劉豫大笑,遂鳴鼓集衆将士,參見已畢。
劉豫下令道:“新君年幼無知,張所賞罰不明。
今大金狼主重賢愛才,本帥已約同金國元帥,前去投順。
爾等可作速收拾前去,共圖富貴。
”言未畢,隻聽得階下一片聲說道:“我等各有父母、妻子在此,不願降金。
”哄的一聲,走個罄荊劉豫目瞪口呆,看看隻剩得幾名親随家将,隻得和銅先文郎帶領了這幾人上馬。
又恐怕嶽飛兵馬在前邊阻礙,隻得從小路大寬轉取路前行。
忽見後面一騎馬飛奔趕來,叫道:“劉老爺何往?”劉豫回頭看時,卻是中軍,便問:“你來做甚麼?”中軍道:“大老爺有令箭在此,特請元帥速往大營議事。
”劉豫笑道:“我已知道了!我本待殺了你,恐沒有人報信。
留你回去,說與張所老賊知道,我劉豫堂堂丈夫,豈是池中之物,反受你的節制?我今投順金國,權寄這顆驢頭在他頸上,我不日就來取也。
”吓得中軍不敢做聲,回轉馬頭就走,不知是那個走漏了風聲。
飛跑趕回大營,來報與張元帥。
張元帥随即修本,正要差官進京啟奏,忽報聖旨下。
張所接旨宣讀,卻是命張所防守黃河,加封嶽飛為都統制。
張所謝恩畢,随将所寫奏明劉豫降金、嶽飛得功的本章,交與欽差帶進京去呈奏。
命嶽飛領軍前行,同守黃河。
且按下慢表。
再說那粘罕在青龍山被嶽飛殺敗,領了殘兵,取路回到河間府來見兀術。
兀術道:“王兄有十萬人馬,怎樣反敗于宋兵之手?”粘罕道:“有個嶽南蠻,叫做嶽飛,真個厲害!”就把他獨來踹營并水火埋伏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兀術道:“并未曾聽見中原有什麼嶽飛,不信如此厲害。
”粘罕道:“若沒有銅先文郎替代,我命已喪于夾山道上矣!”兀術聽了大怒道:“王兄,你且放心,待某家親自起兵前去,渡黃河拿住嶽飛,與王兄報仇。
直搗金陵,踏平宋室,以洩吾恨!”那兀術正在怒烘烘的要拿嶽飛,卻有小番來報:“銅先文郎候令。
”兀術道:“王兄說他被南蠻拿去,怎得回來?”就着令:“傳進來!” 且說那銅先文郎,同着劉豫抄路轉到金營,即對劉豫說道:“元帥可在營門外等等,待我先去禀明,再請進見。
”劉豫道:“全仗幫襯!”銅先文郎進了大營,一直來到兀術帳前跪下叩頭。
兀術道:“你被南蠻拿去,怎生逃得回來?”銅先文郎将劉豫投降之事,說了一遍。
兀術道:“這樣奸臣,留他怎麼,拿來‘哈喇’了罷!”哈迷蚩道:“狼主不可如此!且宣他進來,封他王位,安放他在此,自有用處。
”兀術聽了軍師之言,就命平章宣進朝見,封為魯王之職,鎮守山東一帶。
劉豫謝恩,不表。
再說張元帥兵至黃河,就分撥衆節度各處堅守。
嶽飛同着吉青,向北紮下營寨守祝張元帥自領大兵攻取汴京。
那張邦昌聞知張元帥領兵來取城,心生一計,來至分宮樓前見太後,啟奏道:“兀術兵進中原,不日來搶汴京。
今康王九殿下在金陵即位,臣欲保娘娘前往。
望娘娘将玉玺交付與臣,獻與康王去。
”娘娘聞奏,兩淚交流道:“今天子并無音信,要這玉玺何用,就交與卿便了。
”張邦昌騙了玉玺,到家中收拾金珠,保了家小出城,竟往金陵去了。
再說張元帥兵至汴梁,守城軍士開城迎接。
張所進城,請了娘娘的安。
娘娘就将張邦昌騙去玉玺、帶了家眷不知去向,與張所說知。
張所奏道:“四面皆有兵将守住,不怕奸臣逃去!臣差人探聽奸人下落,再來複旨。
”元帥辭駕出朝,将兵守住汴梁,不表。
再說張邦昌到了金陵,安頓家眷,來至午門,對黃門官道:“張邦昌來獻玉玺,相煩轉達天聰。
”黃門官奏知高宗。
高宗問衆臣道:“此賊來時,衆卿有何主見?”李太師奏道:“張邦昌來獻玉玺,其功甚大,且封他為右丞相。
但他本心不好,主公隻宜疏遠他,他就無權矣!”高宗大悅道:“可宣上殿來。
”邦昌來至殿前俯伏。
高宗道:“卿之前罪免究,今獻玉玺有功,官封右
我觀宋朝氣數已盡,金國當興,本帥意欲放了元帥,同投金國,不知元帥意下若何?”銅先文郎道:“被擄之人,自分一死,若蒙再生,自當重報。
吾狼主十分愛才重賢,元帥若往本國,一力在我身上保舉重用。
”劉豫大喜,吩咐整備酒飯,一面傳令收拾人馬糧草。
正待起行,旗牌恰回來繳令,說:“大元帥命将所擒番将,國解大營,請旨定奪。
”劉豫大笑,遂鳴鼓集衆将士,參見已畢。
劉豫下令道:“新君年幼無知,張所賞罰不明。
今大金狼主重賢愛才,本帥已約同金國元帥,前去投順。
爾等可作速收拾前去,共圖富貴。
”言未畢,隻聽得階下一片聲說道:“我等各有父母、妻子在此,不願降金。
”哄的一聲,走個罄荊劉豫目瞪口呆,看看隻剩得幾名親随家将,隻得和銅先文郎帶領了這幾人上馬。
又恐怕嶽飛兵馬在前邊阻礙,隻得從小路大寬轉取路前行。
忽見後面一騎馬飛奔趕來,叫道:“劉老爺何往?”劉豫回頭看時,卻是中軍,便問:“你來做甚麼?”中軍道:“大老爺有令箭在此,特請元帥速往大營議事。
”劉豫笑道:“我已知道了!我本待殺了你,恐沒有人報信。
留你回去,說與張所老賊知道,我劉豫堂堂丈夫,豈是池中之物,反受你的節制?我今投順金國,權寄這顆驢頭在他頸上,我不日就來取也。
”吓得中軍不敢做聲,回轉馬頭就走,不知是那個走漏了風聲。
飛跑趕回大營,來報與張元帥。
張元帥随即修本,正要差官進京啟奏,忽報聖旨下。
張所接旨宣讀,卻是命張所防守黃河,加封嶽飛為都統制。
張所謝恩畢,随将所寫奏明劉豫降金、嶽飛得功的本章,交與欽差帶進京去呈奏。
命嶽飛領軍前行,同守黃河。
且按下慢表。
再說那粘罕在青龍山被嶽飛殺敗,領了殘兵,取路回到河間府來見兀術。
兀術道:“王兄有十萬人馬,怎樣反敗于宋兵之手?”粘罕道:“有個嶽南蠻,叫做嶽飛,真個厲害!”就把他獨來踹營并水火埋伏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兀術道:“并未曾聽見中原有什麼嶽飛,不信如此厲害。
”粘罕道:“若沒有銅先文郎替代,我命已喪于夾山道上矣!”兀術聽了大怒道:“王兄,你且放心,待某家親自起兵前去,渡黃河拿住嶽飛,與王兄報仇。
直搗金陵,踏平宋室,以洩吾恨!”那兀術正在怒烘烘的要拿嶽飛,卻有小番來報:“銅先文郎候令。
”兀術道:“王兄說他被南蠻拿去,怎得回來?”就着令:“傳進來!” 且說那銅先文郎,同着劉豫抄路轉到金營,即對劉豫說道:“元帥可在營門外等等,待我先去禀明,再請進見。
”劉豫道:“全仗幫襯!”銅先文郎進了大營,一直來到兀術帳前跪下叩頭。
兀術道:“你被南蠻拿去,怎生逃得回來?”銅先文郎将劉豫投降之事,說了一遍。
兀術道:“這樣奸臣,留他怎麼,拿來‘哈喇’了罷!”哈迷蚩道:“狼主不可如此!且宣他進來,封他王位,安放他在此,自有用處。
”兀術聽了軍師之言,就命平章宣進朝見,封為魯王之職,鎮守山東一帶。
劉豫謝恩,不表。
再說張元帥兵至黃河,就分撥衆節度各處堅守。
嶽飛同着吉青,向北紮下營寨守祝張元帥自領大兵攻取汴京。
那張邦昌聞知張元帥領兵來取城,心生一計,來至分宮樓前見太後,啟奏道:“兀術兵進中原,不日來搶汴京。
今康王九殿下在金陵即位,臣欲保娘娘前往。
望娘娘将玉玺交付與臣,獻與康王去。
”娘娘聞奏,兩淚交流道:“今天子并無音信,要這玉玺何用,就交與卿便了。
”張邦昌騙了玉玺,到家中收拾金珠,保了家小出城,竟往金陵去了。
再說張元帥兵至汴梁,守城軍士開城迎接。
張所進城,請了娘娘的安。
娘娘就将張邦昌騙去玉玺、帶了家眷不知去向,與張所說知。
張所奏道:“四面皆有兵将守住,不怕奸臣逃去!臣差人探聽奸人下落,再來複旨。
”元帥辭駕出朝,将兵守住汴梁,不表。
再說張邦昌到了金陵,安頓家眷,來至午門,對黃門官道:“張邦昌來獻玉玺,相煩轉達天聰。
”黃門官奏知高宗。
高宗問衆臣道:“此賊來時,衆卿有何主見?”李太師奏道:“張邦昌來獻玉玺,其功甚大,且封他為右丞相。
但他本心不好,主公隻宜疏遠他,他就無權矣!”高宗大悅道:“可宣上殿來。
”邦昌來至殿前俯伏。
高宗道:“卿之前罪免究,今獻玉玺有功,官封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