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七二回 黑蠻龍提兵祭嶽墳 秦丞相嚼舌歸陰府

關燈
來了一将,白馬銀槍,拍馬上來,一槍把張坤刺死,放了黑蠻龍,将那些護送人馬盡皆殺散。

    黑蠻龍道:“将軍尊姓大名?多蒙救俺的性命!”那将答道:“小弟姓韓名彥直,家父乃大元帥韓世忠。

    因嶽元帥父子被害,心中氣悶,不願為官,隐居于此。

    今聞将軍起兵與嶽元帥報仇,大快人心。

    今晚聞将軍與張俊交兵,家父恐将軍被奸賊暗算,特着小弟來探聽消息,不想正遇将軍。

    ”黑蠻龍道:“小弟多蒙将軍救了性命,如不嫌化外之人,願與結為兄弟。

    ”韓彥直聽了大喜,二人就在六條橋上,撮土為香,拜為兄弟。

    ”黑蠻龍年長韓彥直兩歲,遂為兄長。

    彥直道:“哥哥!小弟要告别了。

    若再遲延,恐奸臣知覺,深為不便。

    ”黑蠻龍道:“賢弟若得空閑,可到化外來見見愚兄一面。

    ”二人依依,不忍分手而别。

     彥直仍回家中,黑蠻龍仍舊到湖邊下寨。

    次日,領了人馬,直至城門下讨戰。

    軍士報與張俊,張俊好生煩悶:“好好的已擒住了,又被他走脫!”遂與衆将等商議道:“黑蠻龍骁勇難擋,不如用緩兵之計,隻說朝廷有病,俟聖體少安,便送出奸人,與他報仇。

    目下先送糧草與他犒勞三軍,彼必停兵。

    待雲南消息一到,必然回兵,那時再調人馬拿他。

    ”商議定妥,就上城說與蠻龍。

    蠻龍道:“也罷,限你十日之内,将奸臣獻出。

    若再遲延,便殺進城來,休想要活一個!”随命軍士,仍舊退回栖霞嶺下安營。

    這裡張俊一面端正糧草犒賞之物,差人送到黑蠻龍營中;一面發文書去調各處人馬,火速勤王。

    不意那雲南嶽老夫人接到朝廷旨意,知道黑蠻龍兵犯臨安,忙令嶽雷寫書一封,即命張英星夜兼程,來到臨安,直至黑蠻龍營内。

    蠻龍接進寨中,取書開看,上寫道: 大宋罪婦嶽李氏,緻書于黑蠻龍将軍麾下:先夫遭罹國典,老婦待罪雲南。

    倘奸邪有敗露之日,必子孫有冤白之年。

    今将軍雖具雄心義膽,但奮一憤之私,興兵犯阙,朝廷震驚,本意為嶽氏報仇雪恨,實壞我夫子一生忠義之名。

    故特差張英捧呈尺素,乞鑒我心!望即星夜班師回國,勿累老婦萬世罵名,實有望焉! 蠻龍看畢,不覺感憤皆集,垂淚對張英道:“小弟自進三關,一路百姓無不為嶽老伯悲惜。

    今嶽伯母又堅持忠義之心,要小弟回兵。

    但是便宜了這奸賊,實不甘心!”張英道:“昔日牛将軍等,亦為嶽太老爺興兵報仇。

    兵至長江,嶽太老爺顯聖作浪,不許渡江。

    可見他一生忠義,決不肯壞了名節。

    那奸臣罪惡滿盈,少不得有報應之日,我與你隻看他後來結果罷了!”黑蠻龍無奈,吩咐軍士整備豐盛祭禮,同了張英到墳上再哭奠了一番,化了紙錢。

    回轉營中,安歇了一夜。

    次日,撥寨起程,自回化外。

    正是: 滿腔義憤興師旅,一封尺素便回兵。

     卻說張俊已得了下書人回報,又見探子來報:“洞蠻已拔寨退兵去了。

    ”才放下了心。

    遂進朝來假奏:“微臣殺退洞蠻,追趕不着,已逃竄遠去,特此奏聞。

    ” 高宗大喜,加封張俊為鎮遠大都督,賞賜黃金彩緞。

    随征将士,各皆升賞。

    張俊謝恩出朝,一直來到相府,看候秦桧。

    秦烹接進書房。

    張俊到床前,見秦桧面色黃瘦,牙根緊咬,十分危笃,便問:“太師病體如何?連日曾服藥否?”秦熹答道:“太醫進藥,總無效驗。

    推日夜呼喊疼痛,不時昏暈,諒不濟事的了!”張俊輕輕叫聲:“太師,保重貴體!黑蠻龍已被小弟殺退,特來報知。

    ”秦桧睜開雙眼,見了張俊,大叫一聲:“嶽爺饒命吓!”張俊看見這般光景,心下疑惑,隻得别去。

     秦熹送出府門,複身轉來,方至書房門口,但聽得裡邊有鐵索之聲。

    慌忙走進到床前來看,但見秦桧看了秦熹,把頭搖了兩搖,分明要對秦熹說什麼話,卻是說不出來。

    霎時把舌頭吐将出來,咬得粉碎,嘔血不止而死!詩曰: 宋祖明良享太平,高宗南渡起胡塵。

     奸邪幸進忠賢退,報國将軍枉用兵! 排斥朝臣居别墅,暗通金虜誤蒼生。

     請看臨死神人擊,咬舌誰憐痛楚聲! 當時秦熹哭了一常一面打點喪事,一面寫本入朝奏聞。

    這正是: 運乖金失色,時退玉無光。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