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三七回 五通神顯靈航大海 宋康王被困牛頭山

關燈
詩曰: 廟食人間千百春,威靈赫奕四方聞。

     從他著論明無鬼,須信空中自有神。

     卻說康王見兀術将次趕上,真個插翅難逃,隻得束手就擒。

    正在驚慌之際,忽見一隻海船駛來,衆大臣叫道:“船上駕長,快來救駕!”那海船上人聽見,就轉篷駛近來,攏了岸,把鐵錨來抛住了。

    君臣們即下馬來,把馬棄了,忙忙的下船。

    那船上人看見番兵将近,即忙起錨使篙。

    才撐離得海岸,兀術剛剛趕到,大叫:“船家!快把船攏來,重重賞你!”那船上人憑他叫喊,那裡肯攏來,挂起風帆,一直駛去。

    兀術道:“某家如今往何處去好?”軍師道:“量他們不過逃到湖南,去投嶽飛,我們不如也往那一路追去!”兀術道:“既如此,待某家先行,你在後邊催趱糧草速來。

    ”軍師領命,辭了兀術自去。

     那兀術帶了人馬,沿着海塘一路追将上來。

    忽見三個漁人在那裡釣魚,兀術問道:“三位百姓,某家問你,可曾見一隻船渡着七八個人過去麼?”三人道:“有的,有的。

    老老少少共有七八個,方才過去得。

    ”兀術道:“就煩你們引我們的兵馬追去,若拿住了,重重的賞你。

    ”那三個人暗想道:“待我們哄他沿邊而走,等潮汛來時,淹死這班奴才。

    ”便道:“既如此,可随着我們來。

    ”就引了大兵,一路追去。

    不一時,但見雪白潮頭湧高數丈,波濤滾滾,猶如萬馬奔騰。

    有詩為證: 怒氣雄聲出海門,舟人雲是子胥魂。

     天排雪浪睛雷吼,地擁銀山萬馬奔。

     上應月輪分晦朔,下臨宇宙定朝昏。

     吳征越戰今何在?一曲漁歌過晚村。

     原來這錢塘江中的潮汛非同小可,霎時間,巨浪滔天,猶如山崩地裂的一聲響,吓得兀術魂飛魄散,大叫一聲,連忙拍馬走到高處。

    那江潮擁來,将兀術的前隊幾萬人馬,連那釣魚的三人,都被潮浪湧去,盡葬江魚之腹。

    聞得那三人卻是朱縣主自拚一死,扮作漁翁哄騙兀術的,後來高宗南渡,封為松木場土地。

    朱、金、祝三位相公,至今古迹猶存。

     那時兀術大怒道:“倒中了這漁翁的奸計,傷了我許多人馬!”隻見軍師在後面趕來道:“吓死臣也!雖然淹死了些人馬,幸得狼主無事。

    我們一直追至湖廣,必要捉了康王,方消此恨。

    ”于是催趱大兵,一路追來。

     再說高宗幸得海船救了危急,路金叫船家端正午飯。

    君臣尚未吃完,前面駛下一隻大船來,将船頭一撞,跳過幾個強人來,就要動手。

    衆大臣道:“休得驚了聖駕!”強人道:“什麼聖駕?”太師道:“這是宋朝天子。

    ”衆人道:“好吓!俺家大王正要那個宋朝天子。

    ”這幾個強盜搶進艙來,将高宗并衆臣一齊捉下船去,解至蛇山,上了岸,報進寨去。

    那大王問道:“拿的甚麼人?”喽羅禀道:“是宋朝皇帝。

    ”那大王聽說是宋朝皇帝,便大怒道:“綁去砍了!”李綱叫道:“且慢着!大海之中,怕我們飛了去不成?但是話也須要說個明白,和你有何仇恨,使我們死了,也做個明白之鬼。

    ”大王道:“既要明白,叫頭目領他們到兩廊下去看了來受死。

    ” 那頭目得令,進引了李太師一行人來到兩廊下,但見滿壁俱是圖畫。

    李綱道:“這是什麼故事?”頭目道:“這是梁山泊宋大王的出身。

    我家大王,就是北京有名的浪子燕青。

    隻因宋大王一生忠義,被奸臣害死,故有此大冤。

    ”李綱又逐一看去,看到“蓼兒窪”,便道:“原來如此。

    ”便放聲大哭起來。

    哭一聲:“宋江。

    ”罵一聲:“燕青。

    ”哭一聲:“宋江,好一個忠義之士!”罵一聲:“燕青,你這背主忘恩的賊!不能将蔡京、童貫一般奸臣殺了報仇,反是偷生在此快活。

    ”燕青聽見,心下想道:“這老賊罵得有理。

    叫頭目送他們到海中,由他們去罷!”頭目答應一聲,将他們君臣八人推下海船,各自上山去了。

     高宗與衆臣面面相觑!這茫茫大水,無路可通,俱各大哭道:“這賊人将我們送在此處,豈不餓死!”正哭之間,忽見一隻大船,迎着風浪駛來。

    衆大臣齊叫:“救命!”隻見五個大漢把船攏上來,問道:“你們要往何處去?”衆人道:“要往湖廣去尋嶽元帥的。

    ”那五個大漢道:“我們送你去!可進艙坐定,桌上有點心,你們大家吃些。

    ”君臣進艙,正在肚饑時候,就将點心來吃。

    高宗道:“天下也有這樣好人!寡人若有回朝之日,必封他大大的官職。

    ”說未了,船家道:“已到湖廣了,上岸去罷!”衆人道:‘哪有這樣快,休要哄我。

    ”那五個人道:“你上去看,這不是界牌關麼?”李綱等保了高宗上岸觀看,果然是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