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三三回 劉魯王縱子行兇 孟邦傑逃災遇友
關燈
小
中
大
山東探聽真實,然後施行。
若草草将劉豫斬了,焉知不中了嶽飛反間之計?”兀術道:“不管他是計不是計,這個奸臣,留他怎麼?快快去把他全家抄沒了來!”金眼元帥竟領兵往山東而去。
且按下慢表。
且說嶽元帥一日正坐帳中,有探子來報:“啟上元帥,關外大路上有一枝兵馬屯紮營寨,特來報知。
”元帥道:“可是番兵麼?”探子道:“不是番兵,看來好象是綠林中人馬樣子。
”元帥命湯懷、施全前去打探:“倘若是來歸降的,好生領他來相見。
”二人答應,出營上馬開關。
未到得十餘裡,果見一技人馬安下營頭。
湯懷走馬向前,大喝一聲道:“吠!你們是那裡來的人馬?到此何幹?”早有小卒報入營中。
隻見走出六員戰将,齊齊走來,到馬前道:“某等乃山東卧牛山中好漢嶽真等,聞嶽元帥禮賢重士,特來投順的。
不知二位将軍尊姓大名?”湯懷、施全兩個聽了,連忙跳下馬來道:“小将湯懷,此位施全,奉元帥之命,特來探問将軍們的來意。
既如此,就請上馬,同去見了元帥定奪何如?”六人齊聲道:“相煩引見。
”于是八個人俱各上馬進關。
到了營前,下了馬,湯懷道:“待小将先進去禀明了元帥,然後請見。
”六人道:“二位請便。
”二人進營,見了元帥禀道:“有一枝人馬,為首六人乃是山東卧牛山中好漢,特來歸順,現在營前候令。
”嶽爺大喜,就命請進。
六位好漢齊進營中跪下,口稱:“嶽真、孟邦傑、呼天保、呼天慶、徐慶、金彪在山東卧牛山失身落草,今國劉豫不仁,特來歸順元帥。
”孟邦傑又道:“小人本系良民,因一門盡被劉猊殺絕,隻有小人逃出。
在外遇着這班好漢,欲與小人報仇,小人勸他們去邪歸正,來投元帥。
求元帥發兵往山東捉拿劉猊,明正典刑,公私兩荊”元帥道:“劉豫父子投順金邦,那兀術甚不喜他。
本帥已定計令他自相殘害。
我已差人往山東去探聽消息,待他回來,便知端的。
若此計不成,本帥親領人馬與将軍報仇便了。
” 孟邦傑謝了元帥。
元帥傳令,把降兵招為本隊,少不得改換衣甲旗号。
嶽爺與這班好漢結為朋友,設筵款待,各立營頭居祝不數日,嶽爺正在營與衆将聚談兵法,忽報探子回營。
元帥令進來,細問端的。
探子禀說:“小人奉令往山東,探得劉豫長子劉麟,為兄弟抄沒了孟家莊,力谏不從,墜城而死。
大金國差元帥金眼蹈魔、善字魔裡之領兵三千,将劉豫一門盡皆抄沒。
隻有劉猊在外打圍,知民逃脫,不知去向?特來繳令。
”元帥賞了探子銀牌羊酒,探于叩謝出營去了。
元帥對孟邦傑道:“劉豫既死,賢弟亦可釋然。
待後日拿住劉猊,将他的心肝設祭令尊便了。
”邦傑謝了元帥,各自散去。
再表金眼蹈魔、善字魔裡之取了劉豫家财,回至河間府繳令。
兀術将财帛金銀計數充用,便下令道:“嶽飛久居藕塘關,阻我進路,有誰人敢領兵去搶關?”當有大太子粘罕答應一聲:“某家願去。
”兀術道:“王兄可帶十萬人馬,務必小心攻打!”粘罕領令,就點齊十萬人馬,另有一班元帥、平章保駕,離了河間府,浩浩蕩蕩,殺奔藕塘關而來。
這裡探子飛風報進嶽元帥營中道:‘啟上元帥大老爺,今有金國大太子粘罕領兵十萬,來取藕塘關,離此關前已不遠,特來報知。
”元帥命再去打探。
随即令軍政司點兵四隊,每隊五千人。
命周青領一隊,在正南上下營,保護藕塘關;趙雲領一隊,在西首保關;梁興領一隊,在東首安營;吉青領一隊,在正北救應。
四将領令,各去安營保守。
元帥自同請将,守住中央大營,以備金兵搶關。
且說粘罕大軍已至,離關十裡,傳下令來:“今日天色已晚,且安下營盤,明日開兵。
”這一聲令下,四營八哨,紛紛亂亂,各自安營。
粘罕緊對藕塘關紮住大營,暗暗思想:“向日在青龍山有十萬人馬,未曾提防,不道到得二更時分,被嶽南蠻單人獨馬,踹進營來,殺成個屍山血海。
今日倘這蠻子再沖進來,豈不又受其害?”想了一回,就暗暗傳下号令,命衆小番在帳前掘下陷坑,兩邊俱埋伏下撓鈎手,以防嶽南蠻再來偷劫營寨。
小番得令,不一時間,俱已掘成深坑,上面将浮上蓋好。
粘罕又挑選面貌相象的裝成自己一樣,坐在帳中,明晃晃點着兩枝蠟燭,坐下看書。
自己退入後營端正。
不因是粘罕這一番小心防備,有分教: 挖下陷坑擒虎豹,沿江撒網捉蛟龍。
畢竟不知嶽爺果然來劫寨否,且聽下回分解。
若草草将劉豫斬了,焉知不中了嶽飛反間之計?”兀術道:“不管他是計不是計,這個奸臣,留他怎麼?快快去把他全家抄沒了來!”金眼元帥竟領兵往山東而去。
且按下慢表。
且說嶽元帥一日正坐帳中,有探子來報:“啟上元帥,關外大路上有一枝兵馬屯紮營寨,特來報知。
”元帥道:“可是番兵麼?”探子道:“不是番兵,看來好象是綠林中人馬樣子。
”元帥命湯懷、施全前去打探:“倘若是來歸降的,好生領他來相見。
”二人答應,出營上馬開關。
未到得十餘裡,果見一技人馬安下營頭。
湯懷走馬向前,大喝一聲道:“吠!你們是那裡來的人馬?到此何幹?”早有小卒報入營中。
隻見走出六員戰将,齊齊走來,到馬前道:“某等乃山東卧牛山中好漢嶽真等,聞嶽元帥禮賢重士,特來投順的。
不知二位将軍尊姓大名?”湯懷、施全兩個聽了,連忙跳下馬來道:“小将湯懷,此位施全,奉元帥之命,特來探問将軍們的來意。
既如此,就請上馬,同去見了元帥定奪何如?”六人齊聲道:“相煩引見。
”于是八個人俱各上馬進關。
到了營前,下了馬,湯懷道:“待小将先進去禀明了元帥,然後請見。
”六人道:“二位請便。
”二人進營,見了元帥禀道:“有一枝人馬,為首六人乃是山東卧牛山中好漢,特來歸順,現在營前候令。
”嶽爺大喜,就命請進。
六位好漢齊進營中跪下,口稱:“嶽真、孟邦傑、呼天保、呼天慶、徐慶、金彪在山東卧牛山失身落草,今國劉豫不仁,特來歸順元帥。
”孟邦傑又道:“小人本系良民,因一門盡被劉猊殺絕,隻有小人逃出。
在外遇着這班好漢,欲與小人報仇,小人勸他們去邪歸正,來投元帥。
求元帥發兵往山東捉拿劉猊,明正典刑,公私兩荊”元帥道:“劉豫父子投順金邦,那兀術甚不喜他。
本帥已定計令他自相殘害。
我已差人往山東去探聽消息,待他回來,便知端的。
若此計不成,本帥親領人馬與将軍報仇便了。
” 孟邦傑謝了元帥。
元帥傳令,把降兵招為本隊,少不得改換衣甲旗号。
嶽爺與這班好漢結為朋友,設筵款待,各立營頭居祝不數日,嶽爺正在營與衆将聚談兵法,忽報探子回營。
元帥令進來,細問端的。
探子禀說:“小人奉令往山東,探得劉豫長子劉麟,為兄弟抄沒了孟家莊,力谏不從,墜城而死。
大金國差元帥金眼蹈魔、善字魔裡之領兵三千,将劉豫一門盡皆抄沒。
隻有劉猊在外打圍,知民逃脫,不知去向?特來繳令。
”元帥賞了探子銀牌羊酒,探于叩謝出營去了。
元帥對孟邦傑道:“劉豫既死,賢弟亦可釋然。
待後日拿住劉猊,将他的心肝設祭令尊便了。
”邦傑謝了元帥,各自散去。
再表金眼蹈魔、善字魔裡之取了劉豫家财,回至河間府繳令。
兀術将财帛金銀計數充用,便下令道:“嶽飛久居藕塘關,阻我進路,有誰人敢領兵去搶關?”當有大太子粘罕答應一聲:“某家願去。
”兀術道:“王兄可帶十萬人馬,務必小心攻打!”粘罕領令,就點齊十萬人馬,另有一班元帥、平章保駕,離了河間府,浩浩蕩蕩,殺奔藕塘關而來。
這裡探子飛風報進嶽元帥營中道:‘啟上元帥大老爺,今有金國大太子粘罕領兵十萬,來取藕塘關,離此關前已不遠,特來報知。
”元帥命再去打探。
随即令軍政司點兵四隊,每隊五千人。
命周青領一隊,在正南上下營,保護藕塘關;趙雲領一隊,在西首保關;梁興領一隊,在東首安營;吉青領一隊,在正北救應。
四将領令,各去安營保守。
元帥自同請将,守住中央大營,以備金兵搶關。
且說粘罕大軍已至,離關十裡,傳下令來:“今日天色已晚,且安下營盤,明日開兵。
”這一聲令下,四營八哨,紛紛亂亂,各自安營。
粘罕緊對藕塘關紮住大營,暗暗思想:“向日在青龍山有十萬人馬,未曾提防,不道到得二更時分,被嶽南蠻單人獨馬,踹進營來,殺成個屍山血海。
今日倘這蠻子再沖進來,豈不又受其害?”想了一回,就暗暗傳下号令,命衆小番在帳前掘下陷坑,兩邊俱埋伏下撓鈎手,以防嶽南蠻再來偷劫營寨。
小番得令,不一時間,俱已掘成深坑,上面将浮上蓋好。
粘罕又挑選面貌相象的裝成自己一樣,坐在帳中,明晃晃點着兩枝蠟燭,坐下看書。
自己退入後營端正。
不因是粘罕這一番小心防備,有分教: 挖下陷坑擒虎豹,沿江撒網捉蛟龍。
畢竟不知嶽爺果然來劫寨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