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二一回 宋高宗金陵即帝位 嶽鵬舉劃地絕交情
關燈
小
中
大
個又見了禮,各各賜坐。
康王看那王淵一表非凡;張所年已七十多歲,尚是威風凜凜,好生歡喜,便問:“二卿,此處地方偏小,城低兵少,倘金兵到來,如何迎敵?”王淵道:“二帝北轅,國不可一日無君。
臣願主公駕回汴京,明正大位,号召四方,以圖恢複。
”張所道:“汴京已被金兵殘破,況有奸臣張邦昌賣國,守在那裡,其心不測,不宜輕往。
金陵乃祖宗受命之地,況在四方之中,便于漕運,可以建都。
”康王準奏,擇日起身,往金陵進發。
一路上州官、縣官俱各進送糧食供給。
舊時臣子聞知,皆來保駕。
到了金陵,權在鴻慶宮駐跸,諸臣依次朝見。
有衆大臣進上冠冕法服,即于五月初一日,即位于南京,廟号高宗皇帝。
改元建炎,大赦天下。
發诏播告天下,召集四方勤王兵馬。
數日之間,有那趙鼎、田思中、李綱、宗澤并各路節度使、各總兵俱來護駕勤王。
又遣官往各路催取糧草。
各路聞風,也漸漸起行,解送糧米接應。
内中來了一位清官,卻是湯陰縣徐仁,聽見新君即位,偏偏遇着這等年歲,鬥米升珠的時候,縣主親自下鄉,催比糧米;又勸谕富戶鄉紳各各輸助,湊足了一千擔,親自解送。
一路上克儉克勤,到了金陵,吩咐衆人将糧車在空地上停祝走到轅門上,見了中軍官道:“湯陰縣解送糧米到此,相煩禀複。
”中軍道:“帥爺此時有事,不便通報。
”徐仁道:“此乃一樁大事。
相煩,相煩。
”中軍道:“我的事也不少!”徐仁聽見,就會意了,便叫家人取個封筒,稱了六錢銀子,封好了,複身進來,對着中軍陪笑道:“些須薄敬,幸乞笑納。
帥爺那裡,萬望周全。
”中軍接在手中,覺得輕飄飄的,就是赤金,也值不得幾何,便把那封筒望地下一擲,道:“不中擡舉的!”竟掇轉身進去,全不睬着。
徐仁拾了封筒道:“怪不得朝廷受了苦楚!不要說是奸臣坐了大位,就是一個中軍尚然如此可惡!難道我到了這裡,罷了不成?也罷,做我不着,沒有你這中軍,看我見得元帥也不?”就在馬鞍邊抽出馬鞭來,将鼓亂敲。
裡邊王元帥聽得擊鼓,忙坐公堂,叫旗牌出去查問,是何人擊鼓。
旗牌官出來問明,進去報與元帥。
元帥道:“傳進來!”旗牌答應一聲:“吓!”就走出轅門道:“大老爺傳湯陰縣進見。
” 徐仁不慌不忙,走至階下,躬身禀說:“湯陰知縣徐仁,參見大老爺,特送糧米一千到此。
”遂将手本呈上。
王元帥看了大喜,便道:“難為貴縣了!但是解糧雖是大事,應該着中軍進禀,不該擅自擊鼓。
幸本帥知道你是個清官,倘若别人,豈不罪及于汝?”徐仁道:“那中軍因卑職送他六錢銀子嫌輕,擲在地下,不肯與卑職傳禀。
卑職情急了,為此鬥膽擊鼓,冒犯虎威,求元帥恕罪!”王元帥道:“有這等事!”吩咐:“把中軍綁去砍了!”兩邊答應一聲:“吓!”即時把中軍拿下。
徐仁慌忙跪下禀道:“若殺了他,卑職結深了冤仇,報不清了,還求大老爺開恩!”元帥道:“貴縣清起。
既是貴縣讨饒,免了死罪。
”喝叫左右:“重責四十棍,趕出轅門!”又叫左右取過白銀五十兩,給與徐仁道:“送與貴縣,以作路費。
”徐仁拜謝,辭了元帥,出了轅門,上馬而去。
王元帥忽然想起一事,忙叫旗牌:“快去與我請徐縣官轉來!”旗牌那隻耳朵原有些背的,錯聽做拿徐縣官轉來,正要與中軍官出氣,就怒烘烘的出了轅門,飛跑趕上來,大叫:“徐知縣慢走!大老爺叫拿你轉去!”就一把抓祝那件圓領本來舊的,不經扯,一扯就扯破了半邊。
徐仁大怒,就跑馬轉來,進了轅門,也不等傳令,下了馬,一直走到大堂上,把紗帽除了來,望元帥案前掼去。
那元帥倒吃了一驚,便問:“貴縣為何如此!”徐仁道:“卑職吃辛吃苦,解糧前來,就承賜了這點路費也不為過。
為何叫旗牌趕上來拿我,把我這件圓領扯破半件,攔路出醜?還要這頂紗帽做什麼?” 元帥聽了大怒,叫旗牌喝問道:“本院叫你去請徐縣主,為何扯破他的圓領?”旗牌連連叩頭道:“小的該死!小的耳朵實在有病,聽錯了,隻道大老爺叫小的拿他轉來。
他的馬走得快,小的着了急,輕輕一把,不道這件圓領不經扯,竟扯破了。
”元帥大怒道:“小事猶可,倘若軍情大事,難道也聽錯得的麼?”叫左右:“綁去砍了!”徐仁暗想:“原來是他聽錯了,何苦害他一條性命。
”隻得走上來将紗帽戴好了,跪下禀道:“既是偶然聽錯,非出本心。
人命重大,望乞開恩!”元帥道:“又是貴縣讨饒,造化這狗頭。
”吩咐放綁,重責四十棍,趕出轅門。
左右答應一聲:“吓!”把旗牌就打了四十棍,趕出轅門而去。
這裡元帥叫:“貴縣請起!本帥請貴縣轉來,非為别事。
本帥久聞當年貴縣有個嶽飛,如今怎樣了?貴縣必知詳細,故特請貴縣回來問個明白。
”徐仁道:“禀複元帥,這嶽飛隻因在武場内挑死了小梁王,功名不就。
後來複在南薰門力剿太行大盜,皇上隻封他為承信郎,他不肯就職。
現今閑住在家,務農養
康王看那王淵一表非凡;張所年已七十多歲,尚是威風凜凜,好生歡喜,便問:“二卿,此處地方偏小,城低兵少,倘金兵到來,如何迎敵?”王淵道:“二帝北轅,國不可一日無君。
臣願主公駕回汴京,明正大位,号召四方,以圖恢複。
”張所道:“汴京已被金兵殘破,況有奸臣張邦昌賣國,守在那裡,其心不測,不宜輕往。
金陵乃祖宗受命之地,況在四方之中,便于漕運,可以建都。
”康王準奏,擇日起身,往金陵進發。
一路上州官、縣官俱各進送糧食供給。
舊時臣子聞知,皆來保駕。
到了金陵,權在鴻慶宮駐跸,諸臣依次朝見。
有衆大臣進上冠冕法服,即于五月初一日,即位于南京,廟号高宗皇帝。
改元建炎,大赦天下。
發诏播告天下,召集四方勤王兵馬。
數日之間,有那趙鼎、田思中、李綱、宗澤并各路節度使、各總兵俱來護駕勤王。
又遣官往各路催取糧草。
各路聞風,也漸漸起行,解送糧米接應。
内中來了一位清官,卻是湯陰縣徐仁,聽見新君即位,偏偏遇着這等年歲,鬥米升珠的時候,縣主親自下鄉,催比糧米;又勸谕富戶鄉紳各各輸助,湊足了一千擔,親自解送。
一路上克儉克勤,到了金陵,吩咐衆人将糧車在空地上停祝走到轅門上,見了中軍官道:“湯陰縣解送糧米到此,相煩禀複。
”中軍道:“帥爺此時有事,不便通報。
”徐仁道:“此乃一樁大事。
相煩,相煩。
”中軍道:“我的事也不少!”徐仁聽見,就會意了,便叫家人取個封筒,稱了六錢銀子,封好了,複身進來,對着中軍陪笑道:“些須薄敬,幸乞笑納。
帥爺那裡,萬望周全。
”中軍接在手中,覺得輕飄飄的,就是赤金,也值不得幾何,便把那封筒望地下一擲,道:“不中擡舉的!”竟掇轉身進去,全不睬着。
徐仁拾了封筒道:“怪不得朝廷受了苦楚!不要說是奸臣坐了大位,就是一個中軍尚然如此可惡!難道我到了這裡,罷了不成?也罷,做我不着,沒有你這中軍,看我見得元帥也不?”就在馬鞍邊抽出馬鞭來,将鼓亂敲。
裡邊王元帥聽得擊鼓,忙坐公堂,叫旗牌出去查問,是何人擊鼓。
旗牌官出來問明,進去報與元帥。
元帥道:“傳進來!”旗牌答應一聲:“吓!”就走出轅門道:“大老爺傳湯陰縣進見。
” 徐仁不慌不忙,走至階下,躬身禀說:“湯陰知縣徐仁,參見大老爺,特送糧米一千到此。
”遂将手本呈上。
王元帥看了大喜,便道:“難為貴縣了!但是解糧雖是大事,應該着中軍進禀,不該擅自擊鼓。
幸本帥知道你是個清官,倘若别人,豈不罪及于汝?”徐仁道:“那中軍因卑職送他六錢銀子嫌輕,擲在地下,不肯與卑職傳禀。
卑職情急了,為此鬥膽擊鼓,冒犯虎威,求元帥恕罪!”王元帥道:“有這等事!”吩咐:“把中軍綁去砍了!”兩邊答應一聲:“吓!”即時把中軍拿下。
徐仁慌忙跪下禀道:“若殺了他,卑職結深了冤仇,報不清了,還求大老爺開恩!”元帥道:“貴縣清起。
既是貴縣讨饒,免了死罪。
”喝叫左右:“重責四十棍,趕出轅門!”又叫左右取過白銀五十兩,給與徐仁道:“送與貴縣,以作路費。
”徐仁拜謝,辭了元帥,出了轅門,上馬而去。
王元帥忽然想起一事,忙叫旗牌:“快去與我請徐縣官轉來!”旗牌那隻耳朵原有些背的,錯聽做拿徐縣官轉來,正要與中軍官出氣,就怒烘烘的出了轅門,飛跑趕上來,大叫:“徐知縣慢走!大老爺叫拿你轉去!”就一把抓祝那件圓領本來舊的,不經扯,一扯就扯破了半邊。
徐仁大怒,就跑馬轉來,進了轅門,也不等傳令,下了馬,一直走到大堂上,把紗帽除了來,望元帥案前掼去。
那元帥倒吃了一驚,便問:“貴縣為何如此!”徐仁道:“卑職吃辛吃苦,解糧前來,就承賜了這點路費也不為過。
為何叫旗牌趕上來拿我,把我這件圓領扯破半件,攔路出醜?還要這頂紗帽做什麼?” 元帥聽了大怒,叫旗牌喝問道:“本院叫你去請徐縣主,為何扯破他的圓領?”旗牌連連叩頭道:“小的該死!小的耳朵實在有病,聽錯了,隻道大老爺叫小的拿他轉來。
他的馬走得快,小的着了急,輕輕一把,不道這件圓領不經扯,竟扯破了。
”元帥大怒道:“小事猶可,倘若軍情大事,難道也聽錯得的麼?”叫左右:“綁去砍了!”徐仁暗想:“原來是他聽錯了,何苦害他一條性命。
”隻得走上來将紗帽戴好了,跪下禀道:“既是偶然聽錯,非出本心。
人命重大,望乞開恩!”元帥道:“又是貴縣讨饒,造化這狗頭。
”吩咐放綁,重責四十棍,趕出轅門。
左右答應一聲:“吓!”把旗牌就打了四十棍,趕出轅門而去。
這裡元帥叫:“貴縣請起!本帥請貴縣轉來,非為别事。
本帥久聞當年貴縣有個嶽飛,如今怎樣了?貴縣必知詳細,故特請貴縣回來問個明白。
”徐仁道:“禀複元帥,這嶽飛隻因在武場内挑死了小梁王,功名不就。
後來複在南薰門力剿太行大盜,皇上隻封他為承信郎,他不肯就職。
現今閑住在家,務農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