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〇五回 嶽飛巧試九枝箭 李春慨締百年姻
關燈
小
中
大
光彩。
”少刻,該房書吏送上冊籍。
縣主看了,一個個點名叫上來,挨次比箭,再看弓馬。
此時演武廳前,但聽得嗤嗤的箭,響聲不絕。
那周侗和嶽大爺在茶篷内側着耳朵,聽着那些武童們的箭聲,周侗不覺微微含笑。
嶽飛問道:“爹爹為何好笑?”周侗道:“我兒你聽見麼?那些比箭的,但聽得弓聲箭響,不聽得鼓聲響,豈不好笑麼?” 那李縣主看射了數牌,中意的甚少。
看看點到麒麟村,大叫:“嶽飛!”叫了數聲,全無人答應。
又叫:“湯懷!”湯懷應聲道:“有!”又叫張顯、王貴兩個,兩個答應。
三個一齊上來。
衆員外俱在篷子下睜着眼睛觀看,俱巴不得兒子們取了,好上京應試。
當時縣主看了三個武童比衆不同,行禮已畢,縣主問道:“還有一名嶽飛,為何不到?”湯懷禀道:“他在後邊就來。
”縣主道:“先考你們弓箭罷。
”湯懷禀說:“求老爺吩咐把箭垛擺遠些。
”縣主道:“已經六十步,何得再遠?”湯懷道:“還要遠些。
”縣主遂吩咐:“擺八十步上。
”張顯又上來禀道:“求老爺還要遠些。
”縣主又吩咐:“擺整一百步。
”王貴叫聲:“求大人再遠些。
”縣主不覺好笑起來:“既如此,擺一百二十步罷!”從人答應,下去擺好箭垛。
湯懷立着頭把,張顯立了二把,王貴是第三把。
你看他三個開弓發箭,果然奇妙,看的衆人齊聲叫采,連那縣主都看得呆了。
你道為何?那三個人射的箭與前相反,箭箭上垛,并無虛發。
但聞擂鼓響,不聽見弓箭的聲音,直待射完了,鼓聲方祝三人同上演武廳來。
縣主大喜,便問:“你三人弓箭,是何人傳授?”王貴道:“是先生。
”縣主道:“先生是何人?”王貴又道:“是師父。
”縣主哈哈大笑道:“你武藝雖高,肚裡卻是不通。
是那個師父?姓甚名誰?”湯懷忙上前禀道:“家師是關西人,姓周名侗。
”縣主道:“原來令業師就是周老先生,他是本縣的好友,久不相會,如今卻在那裡?”湯懷道:“現在下邊茶篷内。
”縣主聽了,随即差人同着三人來請周侗相見,一面就委衙官看衆人比箭。
不多時,周侗帶了嶽飛到演武廳來,李春忙忙下階迎接,見了禮,分賓主坐下。
縣主道:“大哥既在敞縣設帳,不蒙賜顧,卻是為何?”周侗道:“非是為兄的不來看望。
那麒麟村的居民最好興詞構訟,若為兄的到賢弟街裡走動了,就有央說人情等事。
賢弟若聽了情分,就壞了國法;不聽,又傷了和氣,故此不來為妙。
”李春道:“極承見諒了。
”周侗道:“别來甚久,不知曾生下幾位令郎了?”縣主道:“先室已經去世,隻留下一個小女,十五歲了。
”周侗道:“既無令公子,是該續娶了。
”縣主道:“小弟因有些賤恙,不時舉發,所以不敢再娶。
未知大哥的嫂嫂好麼?”周侗道:“也去世多年了。
”李春道:“曾有令郎否?”周侗把手一招,叫聲:“我兒,可過來見了叔父。
” 嶽飛應聲上前,向着縣主行禮。
李春看了笑道:“大哥又來取笑小弟了。
這樣一位令郎,是大哥幾時生的?”周侗道:“不瞞老弟說,令愛是親生,此子卻是愚兄螟蛉的,名喚嶽飛。
請賢弟看他的弓箭如何?”李春道:“令徒如此,令郎一定好的,何須看得?”周侗道:“賢弟,此乃為國家選取英才,是要從公的。
況且也要使大衆心服,豈可草草作情麼?”李春道:“既如此,叫從人将垛子取上來些。
”嶽飛道:“再要下些。
”縣主道:“就下些。
”從人答應。
嶽飛又禀:“還要下些。
”李春向周侗道:“令郎能射多少步數?”周侗道:“小兒年紀雖輕,卻開得硬弓,恐要射到二百四十步。
”李春口内稱贊,心裡不信,便吩咐:“把箭垛擺列二百四十步!” 列位要曉得,嶽大爺的神力,是周先生傳授的“神臂弓”,能開三百餘斤,并能左右射,李縣主如何知道?看那嶽大爺走下階去,立定身,拈定弓,搭上箭,飕飕的連發了九枝。
那打鼓的從第一枝箭打起,直打到第九枝,方才住手。
那下邊這些看考的衆人齊聲叫采,把那各鎮鄉的武童都驚呆了!就是三個員外,同着湯懷、張顯、王貴在茶篷内看了,也俱拍手稱妙。
隻見那帶箭的,連着這塊泥并九枝箭,一總捧上
”少刻,該房書吏送上冊籍。
縣主看了,一個個點名叫上來,挨次比箭,再看弓馬。
此時演武廳前,但聽得嗤嗤的箭,響聲不絕。
那周侗和嶽大爺在茶篷内側着耳朵,聽着那些武童們的箭聲,周侗不覺微微含笑。
嶽飛問道:“爹爹為何好笑?”周侗道:“我兒你聽見麼?那些比箭的,但聽得弓聲箭響,不聽得鼓聲響,豈不好笑麼?” 那李縣主看射了數牌,中意的甚少。
看看點到麒麟村,大叫:“嶽飛!”叫了數聲,全無人答應。
又叫:“湯懷!”湯懷應聲道:“有!”又叫張顯、王貴兩個,兩個答應。
三個一齊上來。
衆員外俱在篷子下睜着眼睛觀看,俱巴不得兒子們取了,好上京應試。
當時縣主看了三個武童比衆不同,行禮已畢,縣主問道:“還有一名嶽飛,為何不到?”湯懷禀道:“他在後邊就來。
”縣主道:“先考你們弓箭罷。
”湯懷禀說:“求老爺吩咐把箭垛擺遠些。
”縣主道:“已經六十步,何得再遠?”湯懷道:“還要遠些。
”縣主遂吩咐:“擺八十步上。
”張顯又上來禀道:“求老爺還要遠些。
”縣主又吩咐:“擺整一百步。
”王貴叫聲:“求大人再遠些。
”縣主不覺好笑起來:“既如此,擺一百二十步罷!”從人答應,下去擺好箭垛。
湯懷立着頭把,張顯立了二把,王貴是第三把。
你看他三個開弓發箭,果然奇妙,看的衆人齊聲叫采,連那縣主都看得呆了。
你道為何?那三個人射的箭與前相反,箭箭上垛,并無虛發。
但聞擂鼓響,不聽見弓箭的聲音,直待射完了,鼓聲方祝三人同上演武廳來。
縣主大喜,便問:“你三人弓箭,是何人傳授?”王貴道:“是先生。
”縣主道:“先生是何人?”王貴又道:“是師父。
”縣主哈哈大笑道:“你武藝雖高,肚裡卻是不通。
是那個師父?姓甚名誰?”湯懷忙上前禀道:“家師是關西人,姓周名侗。
”縣主道:“原來令業師就是周老先生,他是本縣的好友,久不相會,如今卻在那裡?”湯懷道:“現在下邊茶篷内。
”縣主聽了,随即差人同着三人來請周侗相見,一面就委衙官看衆人比箭。
不多時,周侗帶了嶽飛到演武廳來,李春忙忙下階迎接,見了禮,分賓主坐下。
縣主道:“大哥既在敞縣設帳,不蒙賜顧,卻是為何?”周侗道:“非是為兄的不來看望。
那麒麟村的居民最好興詞構訟,若為兄的到賢弟街裡走動了,就有央說人情等事。
賢弟若聽了情分,就壞了國法;不聽,又傷了和氣,故此不來為妙。
”李春道:“極承見諒了。
”周侗道:“别來甚久,不知曾生下幾位令郎了?”縣主道:“先室已經去世,隻留下一個小女,十五歲了。
”周侗道:“既無令公子,是該續娶了。
”縣主道:“小弟因有些賤恙,不時舉發,所以不敢再娶。
未知大哥的嫂嫂好麼?”周侗道:“也去世多年了。
”李春道:“曾有令郎否?”周侗把手一招,叫聲:“我兒,可過來見了叔父。
” 嶽飛應聲上前,向着縣主行禮。
李春看了笑道:“大哥又來取笑小弟了。
這樣一位令郎,是大哥幾時生的?”周侗道:“不瞞老弟說,令愛是親生,此子卻是愚兄螟蛉的,名喚嶽飛。
請賢弟看他的弓箭如何?”李春道:“令徒如此,令郎一定好的,何須看得?”周侗道:“賢弟,此乃為國家選取英才,是要從公的。
況且也要使大衆心服,豈可草草作情麼?”李春道:“既如此,叫從人将垛子取上來些。
”嶽飛道:“再要下些。
”縣主道:“就下些。
”從人答應。
嶽飛又禀:“還要下些。
”李春向周侗道:“令郎能射多少步數?”周侗道:“小兒年紀雖輕,卻開得硬弓,恐要射到二百四十步。
”李春口内稱贊,心裡不信,便吩咐:“把箭垛擺列二百四十步!” 列位要曉得,嶽大爺的神力,是周先生傳授的“神臂弓”,能開三百餘斤,并能左右射,李縣主如何知道?看那嶽大爺走下階去,立定身,拈定弓,搭上箭,飕飕的連發了九枝。
那打鼓的從第一枝箭打起,直打到第九枝,方才住手。
那下邊這些看考的衆人齊聲叫采,把那各鎮鄉的武童都驚呆了!就是三個員外,同着湯懷、張顯、王貴在茶篷内看了,也俱拍手稱妙。
隻見那帶箭的,連着這塊泥并九枝箭,一總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