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七二回 黑蠻龍提兵祭嶽墳 秦丞相嚼舌歸陰府

關燈
詩曰: 一嘯江河盡倒流,青霜片片落吳鈎。

     直搗中原非叛逆,雄心誓斬逆臣頭。

     上回何立之事,已經交代。

    如今要說那黑蠻龍在苗王李述甫面前,假說征剿囗洞,領兵殺過三關。

    一路移文,說是要拿秦桧,與嶽元帥報仇。

    故此在路并無阻擋,反各饋送糧草。

     那些地方官飛本進京。

    張竣、萬俟卨、羅汝楫看了本章大驚,一同來見秦桧。

    到了相府,直至書房,隻見秦桧發背沉重,卧床不起。

    三人将黑蠻龍殺進三關與嶽家報仇,聲言要朝廷獻出太師方才回兵,“今告急本章雪片一般,小官們不敢輕自奏聞,故特來請命。

    ”秦桧聽了,大叫一聲,背瘡迸裂,昏迷無語。

     三人見秦桧這般光景,隻得辭回商議:黑蠻龍十分兇狠,料難取勝。

    且假傳聖旨,差官往雲南去,将罪名都推在嶽夫人身上,叫他寫書撤回苗兵,他自然聽允。

    一面吩咐地方官緊守關隘,添兵設備,以防攻擊。

     次日,進朝啟奏:“秦丞相病在危笃,請旨另冊宰輔,以理朝政。

    ”高宗聞奏,即傳旨擺駕親往相府看問。

    那秦桧過繼的兒子秦熹,忙同着王氏夫人,一齊出府接駕。

    高宗來至書房,直至床前坐下,但見秦桧睡在床上,昏迷不醒。

    秦熹叫聲:“大人!聖駕在此。

    ”秦桧微微眼開眼來,手足不能動,帶喘道:“何勞聖駕親臨!赦臣萬死!臣因罪孽深重,緻受陰愆,願陛下善保龍體。

    臣被嶽飛索命,擊了一錘,背脊疼痛,料不能再瞻天顔也!”言畢,又發昏暈去。

    高宗命太醫用心調治,朝事暫着萬俟卨、羅汝楫協辦。

    遂傳旨擺駕回宮,不表。

     再說黑蠻龍一路殺來,勢如破竹,遇州得州,逢縣得縣,一徑殺到臨安範村地方。

    但見: 盔甲鮮明如繡簇,喊聲威震着山崩。

     天王乘勢離宮阙,下界凡夫孰敢淩? 張俊聞報,急命總兵王武領兵五千,出城擒拿洞蠻。

    王武得令,即帶了人馬,來到範村,安下營寨。

     黑蠻龍提錘出馬,直至營前喊叫道:“宋朝将官,曉事的快把秦桧獻出,萬事全休。

    稍有遲延,殺進城來,将你們那昏君一齊了命!”軍士慌忙報知王武。

    王武随即提刀上馬,出營大喝道:“你等洞蠻,為何不遵王化,擅敢興兵,來犯天朝?罪在不赦!本帥特來拿你,碎屍萬段。

    ”黑蠻龍大怒,罵聲:“你這班奸黨逆賊,快快把秦桧首惡獻出,饒你這班助奸為惡的多活幾天。

    不然,殺進來,玉石不分,那時雞犬不留,休要後悔!”王武大怒,喝聲:“洞蠻,休得胡說!看刀罷!”便一刀砍來,黑蠻龍把錘枭開刀,還一錘打來。

    兩馬相交,刀錘并舉。

    戰不上五六個回合,這黑蠻龍的錘十分沉重,王武那裡是他的對手,招架不住,着了忙,早被黑蠻龍一錘打個正着,頭顱粉碎,死于馬下。

    黑蠻龍招呼人馬,沖将過來。

    王武的五千人馬自相踐踏,傷了一半。

    那些敗殘兵馬,逃進城去了。

    黑蠻龍引兵至栖霞嶺下寨。

    随命軍士備下祭禮,親到嶽王墳上哭祭了一番。

     次日,那張俊自己帶領人馬出城,來到淨慈寺前,安下營寨。

    兩旁道路,皆把石車塞斷。

    張俊與禦前總兵吳倫、陳琦、王得勝、李必顯四人商議道:“那洞蠻十分骁勇,隻可智取,不可力敵。

    ”王得勝道:“小将有一計在此,今夜可将桌子數百張,四足朝天,放在湖内。

    将草人綁于桌腳之上,各執火球。

    元帥帶領人馬,乘着竹排,将桌子放過湖去。

    小将前去劫營寨,那厮決來迎戰。

    小将弓怕到河邊,黑夜之中不知水旱,決然跌下水去,那時擒之易如反掌也。

    ”張俊大喜道:“妙計,妙計!”遂暗暗吩咐軍士,依計而行。

     待至天晚,領了人馬,來到黑蠻龍營前呐喊。

    那黑蠻龍正在睡夢之中,聽得有人來劫營,慌忙披挂,提錘上馬,沖出營門。

    王得勝看見黑蠻龍出營,連忙帶轉馬頭便走,走到湖邊。

    往别條小路上去了。

    黑蠻龍追至湖邊,不見了王得勝,但見湖内有人手執燈球。

    因黑夜裡看不明白,便将雙膝一催,拍馬往湖内追來,撲通的一聲響,跌下水去。

    張俊在對岸見黑蠻龍跌入水中,心中大喜,衆軍士一齊呐喊,用撓鈎把黑蠻龍搭起,将繩索綁了。

    命總兵張坤帶領了三百人馬,連兩柄鐵錘與坐騎,由六條橋解進城來。

     正行之間,隻見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