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六六回 牛公子直言觸父 柴娘娘恩義待仇

關燈
子!大王日日想念,差人各處打聽,并無消息。

    今日來得恰好!”就飛奔上山通報。

    牛臯大喜,随同了施全、張顯、王貴、趙雲、梁興、吉青、周青一齊下山迎接。

    嶽雷和衆人相見過了,一同上山來到分金亭上,各各通名見禮。

    牛臯便問起從前一向事情。

    嶽雷将一門拿至臨安,幸得梁夫人解救發往雲南,又将上墳許多苦楚說了一遍。

     牛臯聽了,大哭起來。

    牛通怒哄哄的立起身走上來,指着牛臯大喝道:“牛臯!你不思量替嶽伯父報仇,反在此做強盜快活,叫嶽二哥受了許多苦楚!今日還假惺惺哭什麼?”牛臯被兒子數說了這幾句,對二公子道:“當初你父親在日,常對我說:‘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今日果應其言!”嶽雷道:“侄兒欲往雲南去探望母親,因路上難走,欲向叔父借兵幾千前去,不知可否?”牛臯道:“我們正有此心。

    賢侄且暫留幾日,待我打造白盔白甲,起兵前去便了。

    ”一面吩咐安排酒席,款待他衆弟兄。

    飲至更深方散,送往兩邊各寨内安歇,不提。

     且說嶽太夫人一門家眷,跟着四個解官、二十四名解差,一路往雲南進發。

    一日,已到南甯地方。

    那南甯當初來朝卻叫做“南甯州”,就是柴王的封疆。

    自從柴桂在東京教場中被嶽爺挑死,他的兒子柴排福就蔭襲了梁王封号,鎮守南甯。

    因得了秦桧的書信,曉得嶽氏一門到雲南必由此經過,叫他報殺父之仇,那柴排福就領兵出鐵爐關,在那巴龍山上把住,差人一路探聽消息。

    那日,嶽太夫人到了巴龍山下,見一派荒涼地面,又無宿店,隻得打下營寨,埋鍋造飯。

    那探子連忙報上巴龍山。

     柴排福聽報,就上馬提刀,帶了人馬飛奔下山,直至營前,大聲喊道:“誰來見我!”這邊家将慌忙進來通報,嶽太夫人好不驚慌。

    張英道:“太夫人放心,待小人去問他。

    ”太夫人道:“須要小心!”張英遂提棍出營,但見那小柴王頭戴雙鳳翅紫金盔,身穿鎖子狻猊甲;外罩一件大紅鑲龍袍,腰間束一條閃龍黃金帶;坐下一匹白玉嘶風馬,手掄金背大砍刀。

    年紀隻得二十上下,生得來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張英把手中渾鐵棍一擺道:“這位将軍,到來何幹?”柴排福道:“嶽飛與孤家有殺父之仇,今日狹路相逢,要報昔日武場之恨!你們一門男女,休想要再活一個。

    你是他家何人,敢來問我?”張英道:“我乃濠梁總兵張保之子張英是也!我家元帥被奸臣陷害,已死于非命,又将家眷充發雲南。

    就有仇怨,也可釋了!望王爺放一條路,讓我們過去罷!”柴王道:“胡說!殺父之仇如何肯罷?你既姓張,不是嶽家親丁,快把嶽家一門送出,孤家便饒你。

    不然,也難逃一命!” 張英大怒道:“你這狗頭!我老爺好好對你說,你不肯聽我。

    不要走,吃我一棍!”便掄起渾鐵棍打來,柴王舉刀來迎。

    一個刀如惡龍奔海,一個棍似猛虎離山,刀來棍格,棍去刀迎,來來往往,戰了百十來個回合。

    張英的棍,隻望下三路打;柴王的刀,在馬上望下砍,十分費力。

    兩人又戰了幾合,看看日已沉西,柴王喝道:“天色已晚,孤家要去用飯了,明日來取你的命罷!”張英道:“且饒你多活一宵。

    ”柴王回馬上山。

    張英回身進寨,夫人便問道:“卻與何人交戰這一日?”張英道:“是柴佳之子。

    因當年先大老爺在武場中,将他的父親挑死,如今他襲了王位,要報前仇。

    小人與他戰了一日,未分勝負,約定明日再定輸赢。

    ”嶽夫人聽了,十分悲切。

     到了次日,柴王領了人馬,又到營前讨戰。

    張英帶了家将出營,也不答話,交手就戰。

    正是棋逢敵手,又戰了百十合。

    柴王把手一招,三百人馬一齊上來捉張英。

    這裡衆家将亦各上前敵住,混殺一常張英一棍,正打着柴王坐的馬腿上,那馬跳将起來,把柴王掀在地下。

    張英正待舉棍打來,幸得柴王人多,搶得快,敗回上山。

    柴王坐下喘息定了,便吩咐衆軍士小心牢守:“待孤家回府去,多點人馬,出關拿他。

    ”衆軍得令,守定鐵爐關,不與交戰。

     柴王飛騎進關,回轉王府。

    來至後殿,老娘娘正坐在殿中,便問:“我兒,你兩日出關,與何人交戰,今日才回?”柴王道:“母親!昔日父王在東京搶奪狀元,卻被嶽飛挑死,至今尚未報仇。

    不意天網恢恢,嶽飛被朝廷處死,将他一門老小流徙雲南。

    孩兒蒙秦丞相書來,叫孩兒将他一門殺盡,以報父王之仇。

    如今已到關外,孩兒與他戰了兩日,未分勝敗。

    因此回來多點人馬出關,明日務要擒他!”那柴娘娘聽了,便道:“我兒,不可聽信好臣言語,恩将仇報!”柴王道:“母親差矣!嶽家與孩兒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怎麼母親反說恩将仇報!” 娘娘道:“吾兒當初年幼,不知其細。

    你父親乃一家藩王,為何去大就小,反去搶奪狀元?乃是誤聽了金刀王善之語,假意以奪狀元為名,實是要搶宋室江山。

    所以你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