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五九回 召回兵矯诏發金牌 詳惡夢禅師贈偈語
關燈
小
中
大
帥開言道:“大元戎以十萬之衆,破金兵百萬,亦非容易。
今成功在即,不發兵糧,反召元帥兵回朱仙鎮,豈不把一段大功,沉于海底!這必是朝中出了奸臣,怕大将立功。
元帥且自酌量,不可輕自回兵。
” 嶽元帥道:“自古君命召,不俟駕而行。
不可貪功,逆了旨意。
”劉元帥道:“元帥差矣。
古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今金人銳氣已失,我兵鼓舞用命,恢複中原,在此一舉。
依着愚見,不如一面催糧,一面發兵,直抵黃龍府,滅了金邦,迎回二聖。
然後歸朝,将功折罪,豈不為美?”嶽爺道:“衆位元帥有所不知,本帥因槍挑小梁王,逃命歸鄉。
年荒歲亂,盜賊四起。
有洞庭湖楊幺差王佐來聘本帥,本帥雖不曾去,卻結識了王佐,故有斷臂之事。
我母恐我一時失足,将本帥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所以一生隻圖盡忠。
即是朝廷聖旨,那管他奸臣弄權!”途傳令拔寨起營。
一聲炮響,十三處人馬分作五隊,滔滔的回轉朱仙鎮。
依舊地紮下十三座營頭,各各操兵練卒,專待秋收後進兵。
一面喚過嶽雲,暗暗吩咐道:“方今奸臣弄權,專主和議。
朝廷聽信奸言,希圖苟安一隅,無用兵之志,不知将來如何?你可同張憲回到家中,看望母親,傳教兄弟些武藝。
倘有用你之處,再來喚你。
”二人領命,拜别了嶽爺,來與關鈴作别,便道:“向日承我弟所贈寶駒,愚兄目下歸鄉,并無用處,今日物歸故主。
愚兄暫時拜别,不久再得相會。
”關鈴隻得收了赤兔馬,依依不舍,直送至十裡方回。
那嶽雲自和張憲二人,一同歸鄉去了。
一日,嶽元帥同衆元帥坐談議論,忽叫一聲:“張保何在?”張保應聲道:“有!小人在此,元帥有何吩咐?”嶽爺對着衆元帥道:“這個張保,乃是李太師的家丁,送與我做個伴當,想要尋個出身。
他随我數年苦戰,元帥們也知他的功勞。
今蒙聖恩賜我的空頭紮付,本帥意欲與他一道,往濠梁去做個總兵,可使得麼?”衆元帥道:“大元戎何出此言?張将軍在帳下不知立了多少大功,莫說總兵,再大些也該。
”嶽元帥便取過一道劄付,填了姓名,就付與張保道:“你可回去領了家小,一齊上任。
”張保道:“小人不願為官,情願在此跟随元帥。
”嶽爺道:“人生在世,須圖個出身,方是男子漢。
你去,不必多言!”張保見嶽爺主意已定,隻得禀道:“小人去便去,若做不來總兵,是原要來伏侍元帥的囗。
”嶽爺道:“隻要你盡心保國,有何做不來之事?”張保叩辭了,并拜别了衆位元帥,出營起身去了。
嶽爺又叫聲:“王橫。
”王橫跪下道:“元帥有何吩咐?”嶽爺道:“我欲叫你去做個總兵,你心下如何?”王橫連忙叩頭禀道:“啊呀!小人是個粗人,隻曉得跟随大老爺過日子,不曉得做什麼總兵總将的。
若要小人去做官,情願就在老爺跟前自盡了罷!”嶽爺道:“既然如此,便罷了!”王橫謝了元帥,起來走過一邊。
衆元帥道:“難得元帥手下都是忠義之人,所以兀術屢敗。
” 正在閑談,忽報聖旨又下。
衆元帥一同接進,天使開讀,卻是命嶽元帥在朱仙鎮屯田養馬;衆元帥節度且暫回本汛,候糧足聽調。
衆元帥謝恩,送出天使。
回營養馬三日,韓元帥、張元帥、劉元帥,與各鎮總兵、節度使齊到大營,與嶽元帥作别,俱各拔寨起身,各回本汛去了。
且說嶽爺在朱仙鎮上終日操兵練将,又令軍士耕種米麥,專等旨意掃北。
不道秦桧專主和議,使命在金國往返幾回終無成議,看看臘盡春殘,又是夏秋時候。
一日,閑坐帳中,觀看兵書,忽報聖旨下。
嶽飛連忙迎接開讀,卻是因和議已成,召取嶽飛回兵進京,加封官職。
嶽爺謝恩畢,送出天使,回到營中,對衆将道:“聖上命我進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兇未蔔。
我且将大軍不動,單身面聖,情願獨任掃北之事。
倘聖上不聽,必有疏虞。
衆兄弟們務要戮力同心,為國家報仇雪恥,迎得二聖還朝,則嶽飛死亦無恨也!”衆将道:“元帥還該商議,怎麼就要進京?”嶽爺道:“此乃君命,有何商議。
” 正說之間,又報有内使赍着金字牌,遞到尚書省劄子,到軍前來催元帥起身。
嶽爺慌忙接過,又報金牌來催。
不一時間,一連接到十二道金牌。
内使道:“聖上命元帥速即起身,若再遲延,即是違逆聖旨了!”嶽爺默默無言,走進帳中,喚過施全、牛臯二人來道:“二位賢弟,我把帥印交與二位,暫與我執掌中營。
此乃大事,須當守我法度,不可縱兵擾害民間,也不枉我與你結義一番!”說罷,就将帥印交付二人收了。
再點四名家将,同了王橫起身。
衆統制等并一衆軍士,齊出大營跪送,嶽爺又将好言撫慰了一番,上馬便行。
但見朱仙鎮上的居民百姓
今成功在即,不發兵糧,反召元帥兵回朱仙鎮,豈不把一段大功,沉于海底!這必是朝中出了奸臣,怕大将立功。
元帥且自酌量,不可輕自回兵。
” 嶽元帥道:“自古君命召,不俟駕而行。
不可貪功,逆了旨意。
”劉元帥道:“元帥差矣。
古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今金人銳氣已失,我兵鼓舞用命,恢複中原,在此一舉。
依着愚見,不如一面催糧,一面發兵,直抵黃龍府,滅了金邦,迎回二聖。
然後歸朝,将功折罪,豈不為美?”嶽爺道:“衆位元帥有所不知,本帥因槍挑小梁王,逃命歸鄉。
年荒歲亂,盜賊四起。
有洞庭湖楊幺差王佐來聘本帥,本帥雖不曾去,卻結識了王佐,故有斷臂之事。
我母恐我一時失足,将本帥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所以一生隻圖盡忠。
即是朝廷聖旨,那管他奸臣弄權!”途傳令拔寨起營。
一聲炮響,十三處人馬分作五隊,滔滔的回轉朱仙鎮。
依舊地紮下十三座營頭,各各操兵練卒,專待秋收後進兵。
一面喚過嶽雲,暗暗吩咐道:“方今奸臣弄權,專主和議。
朝廷聽信奸言,希圖苟安一隅,無用兵之志,不知将來如何?你可同張憲回到家中,看望母親,傳教兄弟些武藝。
倘有用你之處,再來喚你。
”二人領命,拜别了嶽爺,來與關鈴作别,便道:“向日承我弟所贈寶駒,愚兄目下歸鄉,并無用處,今日物歸故主。
愚兄暫時拜别,不久再得相會。
”關鈴隻得收了赤兔馬,依依不舍,直送至十裡方回。
那嶽雲自和張憲二人,一同歸鄉去了。
一日,嶽元帥同衆元帥坐談議論,忽叫一聲:“張保何在?”張保應聲道:“有!小人在此,元帥有何吩咐?”嶽爺對着衆元帥道:“這個張保,乃是李太師的家丁,送與我做個伴當,想要尋個出身。
他随我數年苦戰,元帥們也知他的功勞。
今蒙聖恩賜我的空頭紮付,本帥意欲與他一道,往濠梁去做個總兵,可使得麼?”衆元帥道:“大元戎何出此言?張将軍在帳下不知立了多少大功,莫說總兵,再大些也該。
”嶽元帥便取過一道劄付,填了姓名,就付與張保道:“你可回去領了家小,一齊上任。
”張保道:“小人不願為官,情願在此跟随元帥。
”嶽爺道:“人生在世,須圖個出身,方是男子漢。
你去,不必多言!”張保見嶽爺主意已定,隻得禀道:“小人去便去,若做不來總兵,是原要來伏侍元帥的囗。
”嶽爺道:“隻要你盡心保國,有何做不來之事?”張保叩辭了,并拜别了衆位元帥,出營起身去了。
嶽爺又叫聲:“王橫。
”王橫跪下道:“元帥有何吩咐?”嶽爺道:“我欲叫你去做個總兵,你心下如何?”王橫連忙叩頭禀道:“啊呀!小人是個粗人,隻曉得跟随大老爺過日子,不曉得做什麼總兵總将的。
若要小人去做官,情願就在老爺跟前自盡了罷!”嶽爺道:“既然如此,便罷了!”王橫謝了元帥,起來走過一邊。
衆元帥道:“難得元帥手下都是忠義之人,所以兀術屢敗。
” 正在閑談,忽報聖旨又下。
衆元帥一同接進,天使開讀,卻是命嶽元帥在朱仙鎮屯田養馬;衆元帥節度且暫回本汛,候糧足聽調。
衆元帥謝恩,送出天使。
回營養馬三日,韓元帥、張元帥、劉元帥,與各鎮總兵、節度使齊到大營,與嶽元帥作别,俱各拔寨起身,各回本汛去了。
且說嶽爺在朱仙鎮上終日操兵練将,又令軍士耕種米麥,專等旨意掃北。
不道秦桧專主和議,使命在金國往返幾回終無成議,看看臘盡春殘,又是夏秋時候。
一日,閑坐帳中,觀看兵書,忽報聖旨下。
嶽飛連忙迎接開讀,卻是因和議已成,召取嶽飛回兵進京,加封官職。
嶽爺謝恩畢,送出天使,回到營中,對衆将道:“聖上命我進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兇未蔔。
我且将大軍不動,單身面聖,情願獨任掃北之事。
倘聖上不聽,必有疏虞。
衆兄弟們務要戮力同心,為國家報仇雪恥,迎得二聖還朝,則嶽飛死亦無恨也!”衆将道:“元帥還該商議,怎麼就要進京?”嶽爺道:“此乃君命,有何商議。
” 正說之間,又報有内使赍着金字牌,遞到尚書省劄子,到軍前來催元帥起身。
嶽爺慌忙接過,又報金牌來催。
不一時間,一連接到十二道金牌。
内使道:“聖上命元帥速即起身,若再遲延,即是違逆聖旨了!”嶽爺默默無言,走進帳中,喚過施全、牛臯二人來道:“二位賢弟,我把帥印交與二位,暫與我執掌中營。
此乃大事,須當守我法度,不可縱兵擾害民間,也不枉我與你結義一番!”說罷,就将帥印交付二人收了。
再點四名家将,同了王橫起身。
衆統制等并一衆軍士,齊出大營跪送,嶽爺又将好言撫慰了一番,上馬便行。
但見朱仙鎮上的居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