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四七回 擒叛臣虎将勤王 召良帥賢後賜旗
關燈
小
中
大
三绺;腰圓膀闊,頭大聲洪。
真個是:英雄蓋世無雙将,百萬軍中第一人! 嶽元帥拍馬上前道:“楊将軍,别來無恙?”楊再興聽了,便道:“嶽飛,休得扯謊!我和你在何處會過,今日在此講這鬼話?”嶽爺道:“将軍難道忘記了麼?曾在汴京小校場中,與将軍會過一次!”楊再興想了一想道:“吓!你可就是那槍挑小梁王的嶽飛麼?”元帥道:“然也!我有一言奉告,将軍乃将門之後,武藝超群,為何失身于綠林?豈不有拈祖宗,萬年遺臭!況将軍負此文武全才,何不歸順朝廷,與國家出力,掃平金虜,迎還二聖?那時名垂竹帛,豈不美哉?” 楊再興呵呵笑道:“嶽飛,你且住口!我楊再興豈是不知道理之人?當日宣和皇帝,任用蔡京、童貫等一班奸佞。
梁師成督造嶽廟,大興工役;朱囗采辦花石綱,竭盡民膏。
又聽奸臣與金人約會攻遼,以緻金人入寇,傳位靖康,懦弱無能,俱被擄了。
若果有中興之主,用賢去奸,奮志恢複,何難報仇雪恨,奠安百姓?無奈當今皇帝,隻圖偏安一隅,全無大志。
不聽忠言,信任奸邪,将一座錦繡江山弄得粉碎!豈是有為之君?你不若同我在山東舉義,先取了宋室,再複中原,共享富貴。
何苦輔此昏君!你若不聽我言,隻怕将來死無葬身之地,懊悔無及也!” 嶽爺道:“将軍差矣!為臣盡忠,為子盡孝。
生于大宋,即為宋臣。
況你楊門世代忠良,豈可甘為叛逆,玷辱祖宗!若不聽我良言,隻得與你決一勝負。
”楊再興道:“嶽飛,你豈不知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我是好言相勸。
既然不聽,不必多言,放馬過來!”嶽爺道:“住着!我和你各把兵将退後,隻我一個對你一個,各顯手段。
”楊再興道:“如此甚好!”即命衆喽羅退回山寨。
嶽爺亦傳令衆将退後,不許上前。
二人兩馬催開,雙槍并舉。
但見: 嶽爺爺槍舞梨花,當心便刺;楊再興矛分八叉,照頂來挑。
這個槍來,猶如丹桂簇;那個矛去,好似雪花飄。
真個是:戰作一團,不分勝負;殺做一處,難定輸赢。
二人大戰三百餘合,不分勝負。
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回營,約定明日再戰。
到了次日天明,嶽元帥帶領衆将又至陣前。
楊再興早已等候。
嶽元帥吩咐衆将,退下三箭之地觀看,如有上來者斬。
兩個撥開戰馬,掄槍交戰。
一個前披後撥,一個左勾右挑,好似: 兩條龍奪食,一對虎争餐。
二人正在大戰,不分勝敗。
不道那嶽雲公子解了兵糧來到營門交割,那軍士回禀公子:“元帥不在營中,親自與楊再興交戰去了。
”嶽雲即叫軍士們看守糧草,一馬跑到陣前來看,但見父親與那員賊将厮殺,衆位叔父一齊遠遠的觀看。
牛臯一眼看見是嶽雲,便道:“侄兒,你來得正好。
快些上去幫助你父親,拿了這個強盜,就完了事了。
”嶽雲不知就裡,便應聲:“曉得!”把馬一催,出到陣前叫道:“爹爹少歇,待孩兒來拿這逆賊。
”那楊再興喝聲:“住着!嶽飛,你軍令不嚴,還做什麼元帥?我不與你戰了。
”撥轉馬竟自回山。
嶽爺紅着臉,隻得收兵回營。
到帳中坐定,嶽雲上來交令。
元帥大怒,喝叫左右:“與我把這逆子,綁去砍了!”嶽雲茫然不知緣故?衆将心中是明白的,連忙一齊跪下,苦苦求饒,說道:“公子解糧才到,不知就裡,故此犯了軍令,求元帥開恩!”元帥道:“衆将求饒,放他轉來。
死罪饒了,活罪難免,與我捆打四十!”軍士隻得把公子捆翻,打到二十棍,牛臯在旁想道:“這個明明是我害他打的。
”連忙上前禀道:“牛臯代侄兒打二十,求元帥恩準!”嶽爺道:“即是兄弟說了,看你面上,免打放起。
”叫張保:“你可将嶽雲背上山前,對楊再興說:‘公子運糧初到,不知有這軍令在先,故此莽撞。
本要斬首,因衆将求饒免死,打了二十大棍,送來驗傷請罪!’”張保得令,背了公子往九龍山來,到了山前,将公子放下,對守山喽羅說知。
喽羅上山報知大王。
楊再興下山來看,隻見張保跪下禀道:“這是公子嶽雲。
為因解糧才到,不知有這個軍令,故爾冒犯了大王。
元帥回營,要将公子斬首以正軍法。
衆将再四讨饒,故此打了二十大棍,送來驗傷請罪!”再興道:“如此還象個元帥。
你回去,可約你元帥明日再來會戰。
”張保答應一聲,依先背了公子回營,來見元帥,把楊再興相約再戰的話禀明。
這日,天色已晚,元帥退至後營,嶽雲、張憲兩邊站立。
元帥回轉頭來,見那嶽雲淚流滿面。
嶽爺道:“為父的就打了你這幾下,怎麼敢如此懷恨,這時候還在流淚麼?”嶽雲道:“孩兒怎敢怨恨爹爹?隻因想起太太若在時,聞得孩兒受刑,必定要與孩兒讨饒。
一時動念,故此流下淚來。
”嶽爺聽了此言,不覺傷心起來,便道:“你去安歇了罷!”嶽雲答應,遂與張憲一齊退出後營。
嶽爺獨自一人坐在那裡,心頭納悶,就靠在桌子上蒙眬睡去。
忽見小校來報:“楊老爺來拜。
”嶽爺思想:“那個什麼楊老爺?”正待要問,隻見外邊走進一位将官來,頭戴金盔,身穿金甲;面方耳大,五绺髭須;威風凜凜,雄氣昂昂。
嶽爺即便起身迎接。
正是: 人生異地無相識,大海浮萍何處來? 畢竟不知那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真個是:英雄蓋世無雙将,百萬軍中第一人! 嶽元帥拍馬上前道:“楊将軍,别來無恙?”楊再興聽了,便道:“嶽飛,休得扯謊!我和你在何處會過,今日在此講這鬼話?”嶽爺道:“将軍難道忘記了麼?曾在汴京小校場中,與将軍會過一次!”楊再興想了一想道:“吓!你可就是那槍挑小梁王的嶽飛麼?”元帥道:“然也!我有一言奉告,将軍乃将門之後,武藝超群,為何失身于綠林?豈不有拈祖宗,萬年遺臭!況将軍負此文武全才,何不歸順朝廷,與國家出力,掃平金虜,迎還二聖?那時名垂竹帛,豈不美哉?” 楊再興呵呵笑道:“嶽飛,你且住口!我楊再興豈是不知道理之人?當日宣和皇帝,任用蔡京、童貫等一班奸佞。
梁師成督造嶽廟,大興工役;朱囗采辦花石綱,竭盡民膏。
又聽奸臣與金人約會攻遼,以緻金人入寇,傳位靖康,懦弱無能,俱被擄了。
若果有中興之主,用賢去奸,奮志恢複,何難報仇雪恨,奠安百姓?無奈當今皇帝,隻圖偏安一隅,全無大志。
不聽忠言,信任奸邪,将一座錦繡江山弄得粉碎!豈是有為之君?你不若同我在山東舉義,先取了宋室,再複中原,共享富貴。
何苦輔此昏君!你若不聽我言,隻怕将來死無葬身之地,懊悔無及也!” 嶽爺道:“将軍差矣!為臣盡忠,為子盡孝。
生于大宋,即為宋臣。
況你楊門世代忠良,豈可甘為叛逆,玷辱祖宗!若不聽我良言,隻得與你決一勝負。
”楊再興道:“嶽飛,你豈不知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我是好言相勸。
既然不聽,不必多言,放馬過來!”嶽爺道:“住着!我和你各把兵将退後,隻我一個對你一個,各顯手段。
”楊再興道:“如此甚好!”即命衆喽羅退回山寨。
嶽爺亦傳令衆将退後,不許上前。
二人兩馬催開,雙槍并舉。
但見: 嶽爺爺槍舞梨花,當心便刺;楊再興矛分八叉,照頂來挑。
這個槍來,猶如丹桂簇;那個矛去,好似雪花飄。
真個是:戰作一團,不分勝負;殺做一處,難定輸赢。
二人大戰三百餘合,不分勝負。
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回營,約定明日再戰。
到了次日天明,嶽元帥帶領衆将又至陣前。
楊再興早已等候。
嶽元帥吩咐衆将,退下三箭之地觀看,如有上來者斬。
兩個撥開戰馬,掄槍交戰。
一個前披後撥,一個左勾右挑,好似: 兩條龍奪食,一對虎争餐。
二人正在大戰,不分勝敗。
不道那嶽雲公子解了兵糧來到營門交割,那軍士回禀公子:“元帥不在營中,親自與楊再興交戰去了。
”嶽雲即叫軍士們看守糧草,一馬跑到陣前來看,但見父親與那員賊将厮殺,衆位叔父一齊遠遠的觀看。
牛臯一眼看見是嶽雲,便道:“侄兒,你來得正好。
快些上去幫助你父親,拿了這個強盜,就完了事了。
”嶽雲不知就裡,便應聲:“曉得!”把馬一催,出到陣前叫道:“爹爹少歇,待孩兒來拿這逆賊。
”那楊再興喝聲:“住着!嶽飛,你軍令不嚴,還做什麼元帥?我不與你戰了。
”撥轉馬竟自回山。
嶽爺紅着臉,隻得收兵回營。
到帳中坐定,嶽雲上來交令。
元帥大怒,喝叫左右:“與我把這逆子,綁去砍了!”嶽雲茫然不知緣故?衆将心中是明白的,連忙一齊跪下,苦苦求饒,說道:“公子解糧才到,不知就裡,故此犯了軍令,求元帥開恩!”元帥道:“衆将求饒,放他轉來。
死罪饒了,活罪難免,與我捆打四十!”軍士隻得把公子捆翻,打到二十棍,牛臯在旁想道:“這個明明是我害他打的。
”連忙上前禀道:“牛臯代侄兒打二十,求元帥恩準!”嶽爺道:“即是兄弟說了,看你面上,免打放起。
”叫張保:“你可将嶽雲背上山前,對楊再興說:‘公子運糧初到,不知有這軍令在先,故此莽撞。
本要斬首,因衆将求饒免死,打了二十大棍,送來驗傷請罪!’”張保得令,背了公子往九龍山來,到了山前,将公子放下,對守山喽羅說知。
喽羅上山報知大王。
楊再興下山來看,隻見張保跪下禀道:“這是公子嶽雲。
為因解糧才到,不知有這個軍令,故爾冒犯了大王。
元帥回營,要将公子斬首以正軍法。
衆将再四讨饒,故此打了二十大棍,送來驗傷請罪!”再興道:“如此還象個元帥。
你回去,可約你元帥明日再來會戰。
”張保答應一聲,依先背了公子回營,來見元帥,把楊再興相約再戰的話禀明。
這日,天色已晚,元帥退至後營,嶽雲、張憲兩邊站立。
元帥回轉頭來,見那嶽雲淚流滿面。
嶽爺道:“為父的就打了你這幾下,怎麼敢如此懷恨,這時候還在流淚麼?”嶽雲道:“孩兒怎敢怨恨爹爹?隻因想起太太若在時,聞得孩兒受刑,必定要與孩兒讨饒。
一時動念,故此流下淚來。
”嶽爺聽了此言,不覺傷心起來,便道:“你去安歇了罷!”嶽雲答應,遂與張憲一齊退出後營。
嶽爺獨自一人坐在那裡,心頭納悶,就靠在桌子上蒙眬睡去。
忽見小校來報:“楊老爺來拜。
”嶽爺思想:“那個什麼楊老爺?”正待要問,隻見外邊走進一位将官來,頭戴金盔,身穿金甲;面方耳大,五绺髭須;威風凜凜,雄氣昂昂。
嶽爺即便起身迎接。
正是: 人生異地無相識,大海浮萍何處來? 畢竟不知那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