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四七回 擒叛臣虎将勤王 召良帥賢後賜旗

關燈
詩曰: 中興功業豈難收,為報君王莫重憂。

     此去好提三尺劍,管教斬卻賊臣頭。

     卻說牛臯、吉青二人正待發作,轅門外一時喧嚷起來。

    不道驚動了韓元帥在大堂聽得了,即着家将出外查問。

    那家将領命出來,見了牛臯、吉青,便問道:“你兩個是何人?敢在這裡喧嚷!”牛臯道:“俺們倆個乃是嶽元帥帳前的統制官,奉令來見元帥,有機密大事。

    偏偏這狗頭不肯與我通報。

    ”那家将聽得是嶽爺差來的将官,況有機密事,不敢怠慢,便道:“二位将軍請息怒!旗牌不曉得是将軍,多有得罪!且請少待,待小将進去通報便了。

    ”牛臯道:“還是你好說話,便宜了這狗頭一頓拳頭。

    ”那家将慌忙進内報知,韓元帥即命請進相見。

    二人直至後堂,參見已畢,将書呈上。

    韓元帥拆開看畢,十分吃驚,說道:“既有此變,你二位先行,照計行事,本帥即起兵,随後就來便了。

    ” 二人别了韓元帥,飛奔望臨安一路而來。

    将近城不多遠,牛臯對吉青道:“待我先去,吉哥你随後就來。

    ”牛臯拍馬來至城下,高叫道:“俺乃嶽元帥部将牛臯,有緊要事要見苗、劉二位王爺的。

    ”那苗、劉二人正在巡城,見牛臯來叫門,況是單人匹馬,便令軍士開城放進。

    牛臯見了苗、劉道:“乞退左右,小将有要言奉告。

    ”二賊道:“我左右俱是心腹将士,有話但說不妨。

    ”牛臯道:“嶽元帥叫小将多多拜上二位王爺,說:我家元帥立了多少大功,殺退金兵,那康王全無封賞,反将他黜退閑居。

    那些無功之人反在朝中大俸大祿的快活,心中實是不平。

    今二位王爺,何不将康王貶入冷宮?太子三四歲的孩子,那裡做得皇帝!二位王爺何不将天下平分?我元帥情願小助一臂。

    ”苗、劉二人聽了,大喜道:“若得你家元帥肯來助我,我就封他王位,同享富貴,決不食言!” 随帶了牛臯來至午門,進大殿坐下,牛臯站在旁邊,商議寫書報複嶽元帥。

    忽見軍士來報:“城外有一姓吉名青的将軍叫門,候二位王爺發令。

    ”牛臯道:“這是我的兄弟,因康王不用他,逃在太行山落草!是我前日寫書叫他來的。

    ”苗、劉二賊道:“既如此,放他進來。

    ”不一時,吉青來至午門下馬,進大殿來朝見了,站在旁邊。

    又一會,又有軍士來報道:“韓世忠帶領人馬已到城下,口口聲聲要拿二位王爺。

    ”二賊聽報,正在驚慌,又有軍士來報:“仆射朱勝非已去開城迎接韓世忠了。

    ”二人大驚道:“誰與我先去拿了朱勝非來?”牛臯應聲:“待我來拿!”上前一步,伸手一把把苗傅拿住,吉青也上前把劉正彥拿下。

    兩邊衆軍正待動手來救,牛臯、吉青大喝一聲:“那個敢上來讨死!”牛臯一手舉锏就打。

    吉青一手把劉正彥挾在肩膀下,一手拔出腰刀,大喊:“那個敢上來,我先殺了劉賊,也休想要活一個!” 衆軍士正在兩難之間,那殿後早有一班值宿禁軍,曉得拿住了苗、劉二賊,一齊殺将出來。

    那苗、劉手下這班軍士看見勢頭不好,一哄的都下殿逃走去了。

    牛臯、吉青拿了二賊,也下殿來。

    外邊韓元帥兵馬已至午門,正遇着牛臯、吉青獻上二賊。

    韓元帥吩咐立刻斬首,領兵分往二人家中,将兩家人口盡行抄滅。

    一面搜捕餘黨,一面聚集文武百官,請高宗登殿。

    衆朝臣請安已畢,高宗降旨道:“朕遭此二賊之害,幾乎不保!韓世忠勤王有功,加封為蕲王,欽賜金帛仍回鎮江。

    牛臯、吉青力擒逆賊,即封為左右二都督,随朝保駕!”牛臯道:“你這個皇帝老兒,不聽我大哥之言,緻有此禍!本不該來救你,因奉了哥哥之令,故此才來。

    今二賊已誅,俺們兩個要去回複大哥繳令,那個要做什麼官!”說完,竟自出朝上馬,回湯陰去了。

    高宗傳旨,将二賊首級祭奠王元帥,欽賜禦葬。

    韓元帥在臨安耽擱了兩日,也辭駕仍回潤州,不表。

     再說高宗皇帝複登大寶,太平無事。

    到了紹興七年春日,有兵部告急本章入朝啟奏道:“山東九龍山楊再興作亂。

    ”又報:“湖州太湖水賊戚方、羅綱、郝先,聚衆謀反,十分猖獗。

    ”接連幾道告急本章,弄得高宗倉惶無措,便問衆公卿:“有何良策,剿除諸寇?”當有太師趙鼎奏道:“諸寇猖狂,須得嶽飛去剿,他人恐難當此重任。

    ”高宗道:“前已差官去召他來京受職,被他手下牛臯、吉青等打回,又将旨意扯碎。

    朕念他前擒苗、劉二賊有功,故爾不究。

    今若再去召他,恐他不肯奉沼,如之奈何!”當時諸臣計議,并無良策。

    高宗傳旨退朝,明日再議,各官退班,天子回駕入宮。

     魏氏娘娘見高宗面帶憂容,悶悶不樂,便上前啟奏道:“萬歲今日升殿,有何事故,龍顔不悅?”高宗遂道:“衆寇作亂,大帥趙鼎保奏嶽飛方能平服。

    朕今要召嶽飛入朝,命他征剿衆寇,恐他不肯應召到京,故爾憂悶。

    ”娘娘聽了,奏道:“臣妾為萬歲繡成一對龍鳳旌旗,如今中間再繡成‘精忠報國’四字。

    主公差官賜與嶽飛,或者肯來亦未可知。

    ”天子大喜,即命娘娘繡成四字。

    差官資旨,并娘娘懿旨龍鳳旌旗一對,往湯陰縣宣召嶽飛,即日進京。

    差官領旨出京,星夜趕到湯陰。

    嶽爺聞知,連忙出迎,接到大堂,擺列香案,俯伏在地。

    欽差開讀聖旨道: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歲寒知松柏之心,國難見忠貞之節。

    朕以藐躬,謬膺大寶。

    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