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七四回 赦罪封功禦祭嶽王墳 勘奸定罪正法栖霞嶺

關燈
詩曰: 竊弄威權意氣豪,誰知一旦似冰消。

     人生禍福皆天理,天道昭昭定不饒! 話說秦桧夫人王氏,自從丈夫死後,日夜心神恍惚,坐卧不安。

    一日,獨自一個在房中,傍着桌兒,手托香腮,不知想着些甚事。

    忽有丫環進來禀道:“适才有張元帥差人來報,說金邦四太子又起大兵五十萬,殺進中原,勢加破竹,十分厲害,将近朱仙鎮了。

    ”王氏聽了,心中暗想:“嶽飛已死,無人迎敵,宋室江山,決然難保。

    我何不同了孩兒、家屬,悄悄逃往金邦,決有封贈,莫待他得了天下,落人之後。

    ”正在暗想,忽然一陣陰風,吹得毛發皆豎。

    舉眼一看,卻見牛頭馬面,引着一班鬼卒,赤發獠牙,各執錘棍,将秦桧牽着,披枷帶鎖,走近前來,對王氏道:“我好苦呀!”王氏驚得魂飛魄散,索落落的抖個不住,冷汗直流。

    秦桧隻說得一聲:“東窗事發了!”那鬼卒将鐵錘向王氏背上一擊,王氏隻大叫一聲,跌倒在地。

     衆丫頭聽得房内聲響,俱各趕進來,看見王氏倒在地下,慌忙扶上床去,口口聲聲隻叫:“饒命!”衆婢女慌到外邊報知秦熹。

    秦熹忙趕進來看視,但見舌頭拖出二三寸,兩眼爆出,已死在床上!秦熹悲傷,大哭一場,一面端正喪事。

    次日早晨,寫本奏聞。

     恰值高宗升殿,那文武官員朝參已畢,分班站立。

    隻見黃門官手持本章,來至金殿,俯伏奏道:“邊關告急本章,進呈禦覽。

    ”近侍接本,擺在龍案之上。

    高宗舉目一觀,上寫着“金國四太子完顔兀術領兵五十萬,來犯中原,十分危急,請速發救兵”等事。

    高宗看罷大驚,便問兩班文武:“那位賢卿,領兵去退金兵?”那時嶽爺的忠魂,附在羅汝楫身上,跪下奏道:“臣嶽飛願往!”高宗聽了“嶽飛”二字,吓得魂不附體,大聲一叫,跌下龍床。

    衆大臣連忙扶起。

    回宮得病,服藥不效,不多幾日,高宗駕崩。

    衆大臣議立太子登位,乃高宗之侄,是為孝宗。

    紅白诏書,頒行天下,在朝文武,盡皆加職。

     那時有南朝元帥張信,聞得高宗駕崩,新君即位,來到臨安朝賀。

    孝宗宣召張信進宮。

    張信進内,朝見已畢,奏道:“陛下即位未久,今值金兵又犯中原,未知聖裁如何?”孝宗道:“朕年幼無知,老卿有何良策,可退金兵?”張信道:“臣有五事:第一要拿各奸臣下獄治罪,以洩民怨;第二命官起造嶽王墳,建立忠詞,以表忠義;第三差官往雲南赦回嶽家一門子孫,應襲父職,就命嶽雷去退番兵;第四招安太行山牛臯衆将,協同剿滅兀術;第五複還舊臣原職。

    陛下若能依此五件行事,不愁金兵不敗,社稷不安也!”。

    孝宗聞言大喜道:“就煩老柱國捉拿各奸臣家眷,下獄治罪。

    ”又命吏部差官一員往雲南,赦回嶽氏一門,應襲父職。

    又命大學士李文升往太行山,招安牛臯衆将。

    又差張九思建造嶽王墳祠。

    頒诏天下,舊時老臣,被秦桧所貶者,複還原職起用。

     張信謝恩,領旨出宮,帶了校尉,往拿羅汝楫、萬俟卨、張俊以及各家家屬,盡行下在天牢内。

    張九思領了聖旨,即在栖霞嶺下起造嶽王詞廟并衆忠臣殿宇,豎立碑記,增塑神象。

    吏部大堂承旨,即差行人司陳宗義,捧诏往雲南去赦回嶽氏一門。

    又頒發诏書,凡因嶽氏波累諸人在逃者,俱各赦罪,入朝受職。

    其時周三畏得了此信,遂将嶽爺前後被秦桧排害,并将昔年勘問招狀寫成冤本,進朝來替嶽爺嗚冤。

    孝宗準本,即複三畏舊職,命複推勘各奸複旨。

     且先說那李文升奉旨往太行山招安牛臯等衆,行了月餘,方到得太行山下,與喽羅說知。

    喽羅上山報知中臯。

    牛臯道:“叫他上山來。

    ”喽羅下山說道:“大王喚你上山去相見。

    ”李文升無奈,隻得上山,來到分金亭,見了牛臯,便道:“牛将軍,快排香案接旨。

    ”牛臯道:“接你娘的鳥旨!這個昏君,當初在牛頭山的時節,我等同嶽大哥如何救他,立下這許多的功勞。

    反聽了奸臣之言,将我嶽大哥害了,又把他一門流往雲南。

    這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