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六九回 打擂台同祭嶽王墳 憤冤情哭訴潮神廟

關燈


    ”說罷,就一拳打來,張國乾将身一閃,劈面還一拳去。

    兩個走了三五路,張國乾賣了破綻,将趙武臣兜屁股一腳,轱辘辘的滾下台來。

    看的衆人喝一聲采。

    那趙武臣滿面羞慚,飛跑的去了!戚繼祖哈哈大笑,向台下道:“再有人敢上台來麼?”連叫數聲,并無人答應。

    伍連方欲開口,嶽霆将伍連手上捏了一把道:“哥哥且緩,讓小弟上去試試看,若然打輸了,哥哥再去拿個赢。

    ” 嶽霆便鑽出人叢,縱身一跳,已到台上。

    張國乾見是個瘦小後心,不在心上,叫聲:“小後生,你姓甚名誰?”嶽霆道:“先比武,後通名。

    ”張公子露出錦緞緊身蟒龍襖,擺個門戶,叫做“單鞭立馬勢”,等着嶽霆。

    嶽霆使個“出馬一枝槍”,搶進來。

    張國乾轉個“金剛大踏步”,嶽霆就回個“童子拜觀音”。

    兩個一來一往,走了十餘步。

    張國乾性起,一個“黑虎偷心”,照着嶽霆當胸打來。

    嶽霆把身子一蹲,反鑽在張國乾背後,一手扯住他左腳,一手揪住他背領,提起來望台下噗通的掼将下去。

    台下衆人也齊齊的喝一聲采。

    張國乾正跌得頭昏眼暗,扒不起來。

    伍連走上去,當心口一腳,踹得口中鮮血直噴,死于地下。

    說時遲,那時快,戚光祖弟兄立起身來,正待來拿嶽霆,嶽霆已經跳下台去了。

     餘雷取出雙錘,将擂台打倒。

    兩邊帳房内,衆家将各執兵器來殺嶽霆。

    鄭世寶已将腰刀遞與嶽霆。

    五位好漢一齊動手,已殺了幾個。

    戚光祖舉刀來砍,被餘雷一錘打在刀柄上,震開虎口。

    戚繼祖一槍刺來,何鳳舉鞭架開槍,複一鞭打來,閃得快,削去了一隻耳朵。

    弟兄兩人見不是頭路,回去又怕張俊見罪,趁着鬧裡,一溜風不知逃往何處去了。

    那五位好漢逢人便打。

    張公子帶來的家将,俱逃回府去報信。

     這些看的人見來得兇,也各自逃散!那五人飛奔來到栖霞嶺下,羅鴻等三人已在等候,齊到墳前。

    四個家将将祭禮擺下,哭奠了一番,焚化了紙錢。

    将福禮擺下,吃得飽了。

    打發那四個家将自回甯夏去,複宗留守。

    八個好漢從後山尋路,同往雲南一路而去。

     這裡張俊聞報,說是公子被人打死,戚家弟兄俱已逃散。

    張俊大怒,忙差兩個統制官,領兵出城追趕,已不知這班人從那裡去了。

    随即火速行文,拿捉戚家弟兄。

    一面将公子屍首收拾成殓;一面申奏朝廷,緝拿兇黨。

    且按下不表。

     再說到王能、李直二人,自從那年除夜嶽元帥歸天之後,二人身穿孝服,口吃長齋。

    他說:“朝内官員皆懼秦桧,無處與嶽元帥伸冤。

    陰間神道,正直無私,必有報應。

    ”遂各廟燒香,虔心禱告。

    如此兩三年,并不見有一些影響。

    二人又惱又恨,就變了相,逢廟便打,遇神就罵。

    又過了幾時,一日正值八月十八,乃是漲潮之日。

    那錢塘觀潮,原是浙江千古來的一件勝事,詩曰: 子胥乘白馬,天上湧潮來。

     雷破江門出,風吹地軸回。

     孤舟淩噴薄,長笛引凄哀。

     欲作枚乘賦,先揮張翰杯。

     王能對李直道:“如此混濁世界,奸臣得福,忠臣受殃,叩天無門,求神不應,豈不氣悶死人!何不同到江邊觀潮,少消悶懷,何如?”李直道:“甚妙!甚妙!” 當時王、李二人出了候潮門,來至江邊。

    誰知這日潮不起汛,乃是暗漲,甚覺沒興,隻得沿江走走。

    走到一座神廟,上面寫着“潮神廟”三字。

    李直道:“我和你各廟神道都已求過,隻有這潮神不曾拜過,何不與兄進去拜求拜求?”王能道:“原說是逢廟便拜,遇神即求,難道潮神就不是神道?”遂一同走進店來。

    細看牌位,那潮神卻就是伍子背老爺。

    王能道:“别的神道。

    未受奸臣之害,你卻被伯讒害而死。

    後來伯過江,你卻立馬顯聖,自己也要報仇。

    難道嶽爺為國為民,反被奸臣所害,你既為神,豈無靈感?難道嶽家不應報仇的麼?”李直也惱起來,大叫道:“這樣神道留他何用,不如打碎了罷!”二人拿起磚頭石塊,将伍子胥老爺的神象并兩邊從人等盡皆打壞。

    正是: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