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十二回 奪狀元槍挑小梁王 反武場放走嶽鵬舉

關燈
詩曰: 落落貧寒一布衣,未能仗劍對公車。

     心承孟母三遷教,腹飽陳平六出奇。

     铩羽濡飛嗟此日,腰金衣紫待何時? 男兒未遂封侯志,空負堂堂七盡軀。

     話說張邦昌聽得宗爺說出那兩樁故事,明知是罵他妒賢嫉能,卻又自家有些心虛,發不出話來,真個是敢怒而不敢言,便道:“嶽飛,且不要說你的文字不好,今問你敢與梁王比箭麼?”嶽大爺道:“老爺有令,誰敢不遵?”宗爺心中暗喜:“若說比箭,此賊就上了當了!”便叫左右:“把箭垛擺列在一百數十步之外。

    ” 梁王看見靶子甚遠,就向張邦昌禀道:“柴桂弓軟,先讓嶽飛射罷。

    ”邦昌遂叫嶽飛下階先射。

    又暗暗的叫親随人去将靶子移到二百四十步,令嶽飛不敢射,就好将他趕出去了。

    誰知這嶽大爺卻不慌不忙,立定了身,當天下英雄之面,開弓搭箭,真個是弓開如滿月,箭發似流星,飕飕的一連射了九枝。

    隻見那搖旗的搖一個不住,擂鼓的擂得個手酸。

    方才射完了,那監箭官将九枝箭,連那射透的箭靶,一齊拜上廳來,跪着。

    張邦昌是個近視眼,看那九枝箭并那靶子一總擺在地下,不知是什麼東西。

    隻聽得那官兒禀道:“這舉子箭法出衆,九枝箭俱從一孔而出。

    ”張邦昌等不得他說完,就大喝一聲:“胡說!還不快拿下去!” 那梁王自想:“箭是比他不過了,不若與他比武,以便将言語打動他,令他詐輸,讓這狀元與我。

    若不依從,趁勢把他砍死,不怕他要我償命。

    ”算計已定,就禀道:“嶽飛之箭皆中,倘然柴桂也中了,何以分别高下?不若與他比武罷。

    ”邦昌聽了,就命嶽飛與梁王比武。

    梁王聽了,随即走下廳來,整鞍上馬,手提着一柄金背大砍刀,拍馬先自往校場中間站定,使開一個門戶,叫聲:“嶽飛!快上來,看孤家的刀罷!”這嶽大爺雖然武藝高強,怕他是個王子,怎好交手,不覺心裡有些躊躇。

    勉強上了馬,倒提着槍,慢騰騰的懶得上前。

    那校場中來考的、看的,有千千萬萬,見嶽飛這般光景,俱道:“這個舉子那裡是梁王的對手?一定要輸的了!”就是宗爺也隻道:“他是臨場膽怯,是個沒用的,枉費了我一番心血!” 且說梁王見嶽飛來到面前,便輕輕的道:“嶽飛,孤家有一句話與你講,你若肯詐敗下去,成就了孤家大事,就重重的賞你;若不依從,恐你性命難保!”嶽大爺道:“千歲吩咐,本該從命,但今日在此考的。

    不獨嶽飛一人。

    你看天下英雄,聚集不少,那一個不是十載寒窗,苦心習學,隻望到此博個功名,榮宗耀祖?今千歲乃是堂堂一國藩王,富貴已極,何苦要占奪一個武狀元,反丢卻藩王之位,與這些寒士争名?豈不上負聖主求賢之意,下屈英雄報國之心?竊為千歲不取,請自三思!不如還讓這些衆舉子考罷。

    ”梁王聽了,大怒道:“好狗頭!孤家好意勸你,你若順了孤家,豈愁富貴?反是這等胡言亂語。

    不中擡舉的狗才!看刀罷!”說罷,當的一刀,望嶽大爺頂門上砍來。

    嶽大爺把槍望左首一隔,架開了刀。

    梁王又一刀攔腰砍來。

    嶽大爺将槍杆橫倒,望右邊架祝這原是“鹞子大翻身”的家數,但是不曾使全。

    惱得那梁王心頭火起,舉起刀來,當當當,一連六七刀。

    嶽大爺使個解數,叫作“童子抱心勢”,東來東架,西來西架,那裡會被他砍着?梁王收刀回馬,轉演武廳來。

    嶽大爺亦随後跟來,看他怎麼。

     隻見梁王下馬上廳來,禀張邦昌道:“嶽飛武藝平常,怎能上陣交鋒?”邦昌道:“我亦見他武藝不及千歲。

    ”宗爺見嶽飛跪在梁王後頭,便喚上前來道:“你這樣武藝,怎麼也想來争功名?”嶽飛禀道:“武舉非是武藝不精,隻為與梁王有尊卑之分,不敢交手。

    ”宗爺道:“既如此說,你就不該來考了。

    ”嶽大爺道:“三年一望,怎肯不考?但是往常考試,不過跑馬射箭,舞劍掄刀,以品優劣。

    如今與梁王刀槍相向,走馬交鋒,豈無失誤?他是藩王尊位,倘然把武舉傷了,武舉白送了性命;設或武舉偶然失手,傷了梁王,梁王怎肯幹休?不但武舉性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