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丁巳,忠嗣聞關内侯杜世規與祇侯奉禦杜廣、小侍衛人火頭費例謀廢立,因引軍至興聖巷,遇廣、例,欲襲之,以廣、例軍衆,乃陽與謀曰:“主上初喪,民情未定,盍各屏兵甲,自詣朝省,同謀協力,以匡王室,不亦善乎?”廣、例以為然,遂許諾。
會日暮,約以明早。
是夜,忠嗣更増軍士多於前日,欲圖廣、例。
明日,廣、例如約,先會於秘書閣,以待忠嗣。
忠嗣至四達亭,先遣禆將陶判將兵由右掖門入,屯沙墀龍墀,使阮字阮陁羅屯千秋門。
時例方飯,見列侯髙舸,命之食,舸曰:“事急矣,食可乎?”例問故,曰:“忠嗣軍士倍於前日,欲圖子矣!”例乃投箸而起執戈,就龍門窺之,見陶判軍鼓譟而入。
例進擊殺一人,退保門内。
又聞千秋門有屯軍,遂由越門出延具門,為判軍所追。
例以戈撃之,又殺一人。
判軍少止。
例至千秋門,遂脫。
判引軍襲世規,世規竄於髙宗柩下,求之弗獲。
忠嗣執其守殯閹豎問世規所在,豎猶畏世規,乃佯以手加額而指之。
隨指而求,乃獲世規。
忠嗣命斬於東市,先斫二脛,次解胷脊。
及臂,世規神色自若。
後剖其腹,乃死。
是日,忠嗣收小侍衛人譚入殺於長廣門外,以入附於皇子忱。
杜廣亦殺寄班武利於門外。
己未,以忠嗣為招討大使,譚以蒙為太尉。
辛未,詔斬杜英允、尹亭、阮元、阮仁於封坡。
進以蒙王爵。
【辛未】建嘉元年,春正月,王復使迎陳仲女,嗣慶不應。
乙醜,選文臣為都護府士師。
癸酉,復迎陳仲女。
嗣慶使内殿直馮仇周與其禆將潘隣、阮硬送仲女於京師。
會忠嗣與廣戰於朝東門,乃泊於大通步。
己卯,忠嗣假兵於隣、硬,廣軍大潰。
閏月,獲廣等。
庚寅,立陳仲女為元妃。
辛醜,王與太後禦景延門聽杜廣訟。
廣等七人皆斬。
三月,以招討大使關内侯蘇忠嗣為太尉。
夏四月,葬髙宗。
阮字偏將阮皉告忠嗣曰:“字欲殺公女壻阮麻邏。
”因而反。
忠嗣怒,奪字兵權。
字懼,奔國威。
六月,忠嗣夜如嘉林第,與天極公主私通,為其夫關内侯王尚所殺。
時字聞忠嗣已死,乃還京師,夜帥部黨盜禦府貨物。
王怒,詔捕字甚急。
字竄於枯柵山獠數月,衣食窘乏,將謀歸。
嗣慶至灘邑,邑中父老遮道請留,曰:“此地困於山獠乆矣,明公茍能少留,則一帶邑皆蒙全活,其德公者不少。
”字乃決意居之大會邑人屠牛歃血而盟,諭以利害,衆皆許諾。
字以其得衆,乃引兵攻破山獠,斬首而還。
又為莽人數十餘,各執火炬,夜置山獠柵,使人守之。
戒曰:“汝見山獠屋火起,則速燃其炬而諠譟。
”夜半,使阮局焚山獠屋,守者見火發,亦燃其炬而譟。
山獠驚起,倉皇欲拒戰,疑前後兵衆,不敢出,俱向柵前而射。
又恐字引兵至,乃降。
自此,一帶郡縣皆為字有。
阮麻邏以忠嗣之死,往說我太祖,請進兵安輯快諸邑。
麻邏與其妻蘇氏登舟欲如順流,道遇忠嗣將阮貞,為所殺,遂虜蘇氏以歸。
蘇氏使人訴於太祖,太祖怒貞非義,遂謀圖貞。
嗣慶葬忠嗣於穫鄉,太祖次海邑,使召貞,貞不至,乃使蘇氏誘以殺之。
烘人攻黃點隘,嗣慶使賴靈率兵與快將阮堂拒之。
堂為守隘人所擒,以緻於烘。
嗣慶怒,決江水灌諸邑而還。
快人失望,歸附於烘。
尚與文雷乃譖嗣慶於王曰:“嗣慶將發兵赴京師,欲圖改立。
”王怒,秋七月,詔諸道兵討嗣慶,降元妃陳氏為禦女。
烘人段尚、段文雷引兵會師,詔進尚侯爵。
太傅戶翊罷,詔譚以蒙復聽政。
嗣慶引兵伐麻雷人,丁感敗之而還。
冬十月,嗣慶復伐其邑,先攻隊山,殺獲甚多,感奔山獠。
烘人攻南柵,範武等降之,使其將段持耒守之。
持耒不能招集其衆為武所襲殺持耒於芮邑。
烘人又率衆渡江,攻南冊。
南冊人竄於竒特山,武縊而死。
南冊人使求救於嗣慶。
嗣慶使其將丁瑰將兵擊烘,烘人敗走。
瑰經畧諒州至三峙山,盡有其地。
十二月,嗣慶大發兵,次細江歩。
太後聞軍至,疑有廢立意,嗣慶乃剪髮誓天。
又使天貞公主奏言已意無他。
太後亦不之信。
太後夜令收仁國王及王子第六郎、第七郎,並沈於禦堂井,以杜改立之萌。
既而使舁其屍積於琳光宮門外。
侍臣皆畏太後,不敢視。
惟小官鄭道哭之甚哀,曰:“先君焉往,使三子如是乎!”髙宗初薨,童有謡曰:“髙宗葬未畢,三屍積為一。
” 【壬申】建嘉二年,春正月,王及太後幸冷涇洲,百官就其洲迎駕還宮。
順流明字陳嗣慶與阮字會於朝東步,誓為刎頸交,盡忠報國,共平禍亂。
乃分大江之兩岸,各自統率。
自土塊至那岸,沿北江道及陸路鄉邑屬於嗣慶,自京岸至烏鳶屬於字。
期以三月會攻烘人。
庚戌,進嗣慶侯爵,諡彰誠。
以太後弟譚經邦聽政。
嗣慶還細江步。
丁瑰攻諒州,降之。
掠天極公主家財物而去。
二月,字攻吉利人呉賞於武髙,為流矢所中,乃還居西陽巷。
旬餘,誤與婦人合,毒氣復發而卒。
王使人招撫其衆,為其佐阮局所殺。
王大怒,自將討局。
於西陽城外至普喜巷,官軍大敗,失王所禦寳劒。
王策馬而還,至窰作巷,乃脫。
王與太後幸東岸大僚班杜賞第。
欲幸諒州,嗣慶聞之,乃引軍至京師,使其將頼靈、潘隣等兵至賞第,迎車駕還宮。
王驚疑,是夜幸諒州,靈、鄰等執鞚叩頭請留,乃止。
明日,彰誠侯陳嗣慶次東岸步迎之,乃還,駐駕於慈調步。
嗣慶使人灑掃聖儀宮,車駕居其宮。
王與太後詣佛前,誓曰:“朕以菲德,忝嗣瑤圖,緻遭亂離,將墜前業,以至宮駕屢為播遷。
今欲遜於天位,以讓賢德。
”言訖,引刀欲剪其髮。
嗣慶及群臣皆叩頭流血,乃止。
庚午,車駕還宮。
彰誠侯嗣慶次於鶴橋。
是日,命文武百僚皆聽命於彰誠。
夏四月,嗣慶攻烘人於池邑。
冬十二月,譚經邦等以内明字尹信翊罪狀聞於嗣慶。
嗣慶怒,發兵傅龍城,使殿前指揮使阮硬將官職都入禁中,大呼曰:“信翊阿諛上意,瀆亂;國經出入柩庭,不分名分;臣請除之,毋汚清議!”信翊大懼,乃竄於香閣上。
硬突入,捕送於嗣慶,繋鐡索五重,送於美祿館。
【癸酉】建嘉三年,春正月,太後密遣小侍衛火頭王常徴扶樂道將潘世、北江道呉乃等,約以是月甲寅共發兵襲嗣慶。
甲寅,常世等進襲嗣慶軍於大興門外,欲因之遂入後宮擒其母蘇氏。
範市知其謀,乃潛將蘇氏,踰城登舟而遁。
時軍中不設備,見乃至,皆奔潰。
嗣慶在大通歩,不之知。
辛酉,嗣慶引軍入禁中,焚翫蟾橋,囘軍大通歩。
嗣慶使人如北江,召其將阮嫩,嫩至,繋以鐡索五重。
壬戌,王幸土塊營,太尉譚以蒙及烘侯段尚皆來會。
王命尚及以蒙攻嗣慶。
二月,王自將撃嗣慶於米所。
嗣慶攻國威州,降之。
三月,王與太後還聖儀宮。
乙醜,嗣慶縱信翊歸京師,因厚賂而謂之曰:“公此歸善為吾言於兩宮,明其始終臣節,勿聽小人之言,使予得以保全性命。
”信翊至京,王問嗣慶,信翊言:“嗣慶有篡逆之心。
”王與太後益忌之。
庚午,王及太後還大内。
夏四月,王命以蒙往井州側三帶江諸軍以攻嗣慶。
五月,丁卯,越城門震。
六月,正儀殿震。
秋七月,以尹信翊復為太傅,進侯爵。
南冊人範以等撃丁瑰,走之。
九月,嗣慶開阮嫩鐡索。
嫩為人,狀貌瑰,異襟量,倜儻,雖居縲絏,神色自若,見勇士跳距,帶鐡索跳之,過於勇士。
嗣慶見而異之,復以為將,以母姨之女妻之,仍授以神溪個屢二邑。
嗣慶將丁瑰反,嗣慶執而殺之。
【甲戌】建嘉四年正月,彰誠侯嗣慶會諸道兵,盟於東扶列杜太尉祠,欲攻京師。
嗣慶分水陸二道,潘隣、阮嫩將國威兵,由平樂道攻陸路,嗣慶自領舟師次拖幕江,我太祖及嗣慶攻瀘江右岸,陳守達、陳獻琛、阮硬攻瀘江左岸,王犁、阮改攻朝東歩浮梁。
王自將討嗣慶,會大霧,黒昏,舟人莫辨。
至米所遇犁、改軍,未交戰,犁、改鼓譟勒兵,官軍自潰,軍士皆棄舟登陸而走。
犁、改獲龍舟,我太祖欲進攻瀘江右岸,至安沿步,遇譚以蒙及安仁王領北江道諸軍來,悉以鋭師逆戰,二軍皆敗。
守度、獻琛等乗勝進至慈調歩,又克之。
隣等遂至椰市,遇烘將段禁武忽等,擊之,皆敗走,度東步浮梁而歸。
時王在茶亭,聞諸軍皆敗,大懼,命駕入禁中迎太後共上船,欲奔諒州。
過天德大室以蒙慟哭止之曰:“諒州道路遼逺,地多瘴氣,非其所安。
今陛下避難而適彼,譬如逃熱而趨火,有何益乎?願少留於此,使臣等率烘人復與彼戰,以為後圖。
萬一不利,然後行幸,亦未為晚。
”王從之。
以蒙召烘人,不至,因奔於烘。
上深以為憂。
己卯,幸諒州。
車駕至芮曳鄉阮順第,少歇。
是夜,又行至多感鄉鄭農家,農進膳食。
畢,又去宿朱麻洞陶年第。
嗣慶在鶴橋,分命將帥招撫諸道新集兵,賴靈守義住,潘鄰守超類,守度守朗隘,範茄守貧隘,阮嫩守北江。
時守度遇烘人段尚、段文雷、段可如兵,與戰,烘人奔北。
王聞嫩守北江,遂命安鐡將申長、申荄等拒於芮曳原,並為嫩所殺。
王乃與太後奔於牧寓關内侯王尚第。
數日,嗣慶乃剪髪使人以獻於王,及具言已意,謂:“臣見群小在側,壅遏忠良,蔽惑聖聰,民情鬱抑,無由上達,故因國人之怒,起兵以討此輩,剪除禍根,以慰衆心耳。
至於君臣之分,不敢少犯,豈意深負專征之罪,緻使車駕播遷。
自揆臣身,罪當萬死,願陛下少霽威怒,返駕京師,以副人望。
”王不省。
嗣慶又使譚經邦率百官,備法駕,迎王還京。
王欲從之。
群臣皆喜,信翊言於太後曰:“彼人乆蓄異心,欲設計以俘囚耳,何謂迎耶?願陛下再三思之。
”太後然之。
明日,王命駕還,入白太後,太後曰:“王以國家之重,不得不歸,老母將何歸乎?”王知太後無還意,遂與之幸。
古弄、經邦等皆遮道攀馬首,涕泣曰:“京師,四方所觀望也。
舍此不歸,欲將何往?”又曰:“臣觀嗣慶之心,忠赤無二,陛下何疑焉?”王油然下馬,謂群臣曰:“國家不幸,遭此多故。
今太後逺渉艱險,朕其敢離朝夕之省問哉?”促駕而行。
時扈蹕者多散去,惟内侍判首陳欣等三十人與俱。
王與太後登舟幸三峙山寓黃伍舍。
乆之,以水土不便,乃退次湯歩。
是夜,稅駕於象奴村。
二月,辛未,車駕入鳳山。
旬餘,復還南冊。
戊申,彰誠侯嗣慶召諸王及百官,議改
會日暮,約以明早。
是夜,忠嗣更増軍士多於前日,欲圖廣、例。
明日,廣、例如約,先會於秘書閣,以待忠嗣。
忠嗣至四達亭,先遣禆將陶判將兵由右掖門入,屯沙墀龍墀,使阮字阮陁羅屯千秋門。
時例方飯,見列侯髙舸,命之食,舸曰:“事急矣,食可乎?”例問故,曰:“忠嗣軍士倍於前日,欲圖子矣!”例乃投箸而起執戈,就龍門窺之,見陶判軍鼓譟而入。
例進擊殺一人,退保門内。
又聞千秋門有屯軍,遂由越門出延具門,為判軍所追。
例以戈撃之,又殺一人。
判軍少止。
例至千秋門,遂脫。
判引軍襲世規,世規竄於髙宗柩下,求之弗獲。
忠嗣執其守殯閹豎問世規所在,豎猶畏世規,乃佯以手加額而指之。
隨指而求,乃獲世規。
忠嗣命斬於東市,先斫二脛,次解胷脊。
及臂,世規神色自若。
後剖其腹,乃死。
是日,忠嗣收小侍衛人譚入殺於長廣門外,以入附於皇子忱。
杜廣亦殺寄班武利於門外。
己未,以忠嗣為招討大使,譚以蒙為太尉。
辛未,詔斬杜英允、尹亭、阮元、阮仁於封坡。
進以蒙王爵。
【辛未】建嘉元年,春正月,王復使迎陳仲女,嗣慶不應。
乙醜,選文臣為都護府士師。
癸酉,復迎陳仲女。
嗣慶使内殿直馮仇周與其禆將潘隣、阮硬送仲女於京師。
會忠嗣與廣戰於朝東門,乃泊於大通步。
己卯,忠嗣假兵於隣、硬,廣軍大潰。
閏月,獲廣等。
庚寅,立陳仲女為元妃。
辛醜,王與太後禦景延門聽杜廣訟。
廣等七人皆斬。
三月,以招討大使關内侯蘇忠嗣為太尉。
夏四月,葬髙宗。
阮字偏將阮皉告忠嗣曰:“字欲殺公女壻阮麻邏。
”因而反。
忠嗣怒,奪字兵權。
字懼,奔國威。
六月,忠嗣夜如嘉林第,與天極公主私通,為其夫關内侯王尚所殺。
時字聞忠嗣已死,乃還京師,夜帥部黨盜禦府貨物。
王怒,詔捕字甚急。
字竄於枯柵山獠數月,衣食窘乏,將謀歸。
嗣慶至灘邑,邑中父老遮道請留,曰:“此地困於山獠乆矣,明公茍能少留,則一帶邑皆蒙全活,其德公者不少。
”字乃決意居之大會邑人屠牛歃血而盟,諭以利害,衆皆許諾。
字以其得衆,乃引兵攻破山獠,斬首而還。
又為莽人數十餘,各執火炬,夜置山獠柵,使人守之。
戒曰:“汝見山獠屋火起,則速燃其炬而諠譟。
”夜半,使阮局焚山獠屋,守者見火發,亦燃其炬而譟。
山獠驚起,倉皇欲拒戰,疑前後兵衆,不敢出,俱向柵前而射。
又恐字引兵至,乃降。
自此,一帶郡縣皆為字有。
阮麻邏以忠嗣之死,往說我太祖,請進兵安輯快諸邑。
麻邏與其妻蘇氏登舟欲如順流,道遇忠嗣將阮貞,為所殺,遂虜蘇氏以歸。
蘇氏使人訴於太祖,太祖怒貞非義,遂謀圖貞。
嗣慶葬忠嗣於穫鄉,太祖次海邑,使召貞,貞不至,乃使蘇氏誘以殺之。
烘人攻黃點隘,嗣慶使賴靈率兵與快將阮堂拒之。
堂為守隘人所擒,以緻於烘。
嗣慶怒,決江水灌諸邑而還。
快人失望,歸附於烘。
尚與文雷乃譖嗣慶於王曰:“嗣慶將發兵赴京師,欲圖改立。
”王怒,秋七月,詔諸道兵討嗣慶,降元妃陳氏為禦女。
烘人段尚、段文雷引兵會師,詔進尚侯爵。
太傅戶翊罷,詔譚以蒙復聽政。
嗣慶引兵伐麻雷人,丁感敗之而還。
冬十月,嗣慶復伐其邑,先攻隊山,殺獲甚多,感奔山獠。
烘人攻南柵,範武等降之,使其將段持耒守之。
持耒不能招集其衆為武所襲殺持耒於芮邑。
烘人又率衆渡江,攻南冊。
南冊人竄於竒特山,武縊而死。
南冊人使求救於嗣慶。
嗣慶使其將丁瑰將兵擊烘,烘人敗走。
瑰經畧諒州至三峙山,盡有其地。
十二月,嗣慶大發兵,次細江歩。
太後聞軍至,疑有廢立意,嗣慶乃剪髮誓天。
又使天貞公主奏言已意無他。
太後亦不之信。
太後夜令收仁國王及王子第六郎、第七郎,並沈於禦堂井,以杜改立之萌。
既而使舁其屍積於琳光宮門外。
侍臣皆畏太後,不敢視。
惟小官鄭道哭之甚哀,曰:“先君焉往,使三子如是乎!”髙宗初薨,童有謡曰:“髙宗葬未畢,三屍積為一。
” 【壬申】建嘉二年,春正月,王及太後幸冷涇洲,百官就其洲迎駕還宮。
順流明字陳嗣慶與阮字會於朝東步,誓為刎頸交,盡忠報國,共平禍亂。
乃分大江之兩岸,各自統率。
自土塊至那岸,沿北江道及陸路鄉邑屬於嗣慶,自京岸至烏鳶屬於字。
期以三月會攻烘人。
庚戌,進嗣慶侯爵,諡彰誠。
以太後弟譚經邦聽政。
嗣慶還細江步。
丁瑰攻諒州,降之。
掠天極公主家財物而去。
二月,字攻吉利人呉賞於武髙,為流矢所中,乃還居西陽巷。
旬餘,誤與婦人合,毒氣復發而卒。
王使人招撫其衆,為其佐阮局所殺。
王大怒,自將討局。
於西陽城外至普喜巷,官軍大敗,失王所禦寳劒。
王策馬而還,至窰作巷,乃脫。
王與太後幸東岸大僚班杜賞第。
欲幸諒州,嗣慶聞之,乃引軍至京師,使其將頼靈、潘隣等兵至賞第,迎車駕還宮。
王驚疑,是夜幸諒州,靈、鄰等執鞚叩頭請留,乃止。
明日,彰誠侯陳嗣慶次東岸步迎之,乃還,駐駕於慈調步。
嗣慶使人灑掃聖儀宮,車駕居其宮。
王與太後詣佛前,誓曰:“朕以菲德,忝嗣瑤圖,緻遭亂離,將墜前業,以至宮駕屢為播遷。
今欲遜於天位,以讓賢德。
”言訖,引刀欲剪其髮。
嗣慶及群臣皆叩頭流血,乃止。
庚午,車駕還宮。
彰誠侯嗣慶次於鶴橋。
是日,命文武百僚皆聽命於彰誠。
夏四月,嗣慶攻烘人於池邑。
冬十二月,譚經邦等以内明字尹信翊罪狀聞於嗣慶。
嗣慶怒,發兵傅龍城,使殿前指揮使阮硬將官職都入禁中,大呼曰:“信翊阿諛上意,瀆亂;國經出入柩庭,不分名分;臣請除之,毋汚清議!”信翊大懼,乃竄於香閣上。
硬突入,捕送於嗣慶,繋鐡索五重,送於美祿館。
【癸酉】建嘉三年,春正月,太後密遣小侍衛火頭王常徴扶樂道將潘世、北江道呉乃等,約以是月甲寅共發兵襲嗣慶。
甲寅,常世等進襲嗣慶軍於大興門外,欲因之遂入後宮擒其母蘇氏。
範市知其謀,乃潛將蘇氏,踰城登舟而遁。
時軍中不設備,見乃至,皆奔潰。
嗣慶在大通歩,不之知。
辛酉,嗣慶引軍入禁中,焚翫蟾橋,囘軍大通歩。
嗣慶使人如北江,召其將阮嫩,嫩至,繋以鐡索五重。
壬戌,王幸土塊營,太尉譚以蒙及烘侯段尚皆來會。
王命尚及以蒙攻嗣慶。
二月,王自將撃嗣慶於米所。
嗣慶攻國威州,降之。
三月,王與太後還聖儀宮。
乙醜,嗣慶縱信翊歸京師,因厚賂而謂之曰:“公此歸善為吾言於兩宮,明其始終臣節,勿聽小人之言,使予得以保全性命。
”信翊至京,王問嗣慶,信翊言:“嗣慶有篡逆之心。
”王與太後益忌之。
庚午,王及太後還大内。
夏四月,王命以蒙往井州側三帶江諸軍以攻嗣慶。
五月,丁卯,越城門震。
六月,正儀殿震。
秋七月,以尹信翊復為太傅,進侯爵。
南冊人範以等撃丁瑰,走之。
九月,嗣慶開阮嫩鐡索。
嫩為人,狀貌瑰,異襟量,倜儻,雖居縲絏,神色自若,見勇士跳距,帶鐡索跳之,過於勇士。
嗣慶見而異之,復以為將,以母姨之女妻之,仍授以神溪個屢二邑。
嗣慶將丁瑰反,嗣慶執而殺之。
【甲戌】建嘉四年正月,彰誠侯嗣慶會諸道兵,盟於東扶列杜太尉祠,欲攻京師。
嗣慶分水陸二道,潘隣、阮嫩將國威兵,由平樂道攻陸路,嗣慶自領舟師次拖幕江,我太祖及嗣慶攻瀘江右岸,陳守達、陳獻琛、阮硬攻瀘江左岸,王犁、阮改攻朝東歩浮梁。
王自將討嗣慶,會大霧,黒昏,舟人莫辨。
至米所遇犁、改軍,未交戰,犁、改鼓譟勒兵,官軍自潰,軍士皆棄舟登陸而走。
犁、改獲龍舟,我太祖欲進攻瀘江右岸,至安沿步,遇譚以蒙及安仁王領北江道諸軍來,悉以鋭師逆戰,二軍皆敗。
守度、獻琛等乗勝進至慈調歩,又克之。
隣等遂至椰市,遇烘將段禁武忽等,擊之,皆敗走,度東步浮梁而歸。
時王在茶亭,聞諸軍皆敗,大懼,命駕入禁中迎太後共上船,欲奔諒州。
過天德大室以蒙慟哭止之曰:“諒州道路遼逺,地多瘴氣,非其所安。
今陛下避難而適彼,譬如逃熱而趨火,有何益乎?願少留於此,使臣等率烘人復與彼戰,以為後圖。
萬一不利,然後行幸,亦未為晚。
”王從之。
以蒙召烘人,不至,因奔於烘。
上深以為憂。
己卯,幸諒州。
車駕至芮曳鄉阮順第,少歇。
是夜,又行至多感鄉鄭農家,農進膳食。
畢,又去宿朱麻洞陶年第。
嗣慶在鶴橋,分命將帥招撫諸道新集兵,賴靈守義住,潘鄰守超類,守度守朗隘,範茄守貧隘,阮嫩守北江。
時守度遇烘人段尚、段文雷、段可如兵,與戰,烘人奔北。
王聞嫩守北江,遂命安鐡將申長、申荄等拒於芮曳原,並為嫩所殺。
王乃與太後奔於牧寓關内侯王尚第。
數日,嗣慶乃剪髪使人以獻於王,及具言已意,謂:“臣見群小在側,壅遏忠良,蔽惑聖聰,民情鬱抑,無由上達,故因國人之怒,起兵以討此輩,剪除禍根,以慰衆心耳。
至於君臣之分,不敢少犯,豈意深負專征之罪,緻使車駕播遷。
自揆臣身,罪當萬死,願陛下少霽威怒,返駕京師,以副人望。
”王不省。
嗣慶又使譚經邦率百官,備法駕,迎王還京。
王欲從之。
群臣皆喜,信翊言於太後曰:“彼人乆蓄異心,欲設計以俘囚耳,何謂迎耶?願陛下再三思之。
”太後然之。
明日,王命駕還,入白太後,太後曰:“王以國家之重,不得不歸,老母將何歸乎?”王知太後無還意,遂與之幸。
古弄、經邦等皆遮道攀馬首,涕泣曰:“京師,四方所觀望也。
舍此不歸,欲將何往?”又曰:“臣觀嗣慶之心,忠赤無二,陛下何疑焉?”王油然下馬,謂群臣曰:“國家不幸,遭此多故。
今太後逺渉艱險,朕其敢離朝夕之省問哉?”促駕而行。
時扈蹕者多散去,惟内侍判首陳欣等三十人與俱。
王與太後登舟幸三峙山寓黃伍舍。
乆之,以水土不便,乃退次湯歩。
是夜,稅駕於象奴村。
二月,辛未,車駕入鳳山。
旬餘,復還南冊。
戊申,彰誠侯嗣慶召諸王及百官,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