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畝宅,灑掃樂清淨。
學道恨日淺,問禅慚聽瑩。
聊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獨遊吾未果,覓伴誰複聽。
吾宗古遺直,窮達付前定。
餔糟醉方熟,灑面呼不醒。
奈何效燕蝠,屢欲争晨暝。
不如從我遊,高論發犀柄。
溪南渡橫木,山寺稱小徑。
幽尋自茲始,歸路微月映。
南望功臣山,雲外盤飛磴。
二更渡錦水,再宿留石鏡。
緬懷周與李,能作洛生詠。
明朝三子至,詩律嚴号令。
籃輿置紙筆,得句輕千乘。
玲珑苦奇秀,名實巧相稱。
九仙更幽絕,笑語千山應。
空岩側破甕,飛溜灑浮罄。
山前見虛迹,候吏繞鼓競。
我生本艱奇,塵土滿釜甑。
山禽與野獸,知我久蹭蹬,笑謂候吏還,禦虎吾有命。
徑山雖雲遠,行李稱可并。
頗訝王子猷,忽起山陰興。
但報菊花開,吾嘗理歸榜。
”此詩雲:“餔糟醉方熟,灑面呼不醒,奈何效燕蝠,屢欲争晨暝。
”轼意以譏諷王廷老等昏闇如醉,不從蘇舜舉擘畫簡便規例,如訓狐不分明别是非也。
知湖州日,周邠作長韻律詩見寄,依韻和答雲:“俯仰東西閱數州,老于歧路豈伶優,初聞父老推謝令,已見兒童迎細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勞處處避嘲讴。
河吞巨野那容塞,盜入蒙山不易搜。
仕道固應慚孔孟,扶颠未可責求由。
漸謀田舍猶懷祿,未脫風濤且傍洲。
罔罔可憐真喪狗,時時相觸是虛舟。
朅來震澤都如夢,隻有苕溪可倚樓。
齋釀酸甜如蜜水,樂工零落似風瓯。
遠思顔柳并諸謝,近憶張陳與老劉。
風定軒窗飛豹腳,雨餘欄檻上蝸牛。
舊遊到處皆蒼藓,同甲惟君尚黑頭。
憶昔湖山共尋勝,相逢杯酒兩忘憂。
醉看梅雪清香過,夜掉風舡駭汗流。
百首共成山上集,三人俱作月中遊。
海南未起垂天翼,澗底仍依徑寸庥。
已許秋風歸過我,預憂詩筆老難酬。
此生歲月行飄忽,晚節功名亦缪悠。
犀首正緣無事飲,馮驩應為有魚留。
從今便踏青州曲,薄酒知君笑督郵。
”此詩雲:“俯仰東西閱數州,老來歧路豈伶優。
初聞父老推謝令,已見兒童迎細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勞處處避嘲讴。
河吞巨野那容塞,盜入蒙山不易搜。
仕道固應慚孔孟,扶颠未可貴求由。
”意自言遷徙數州,未蒙朝廷擢用,老于道路,并所至遇水旱,盜賊夫役,數起民勞,以譏朝廷政事阙失,并新法不便之所緻也。
言已仕而道不行,則非仕道也,故有慚于孔孟。
孔子責仲由、冉求雲:“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則将焉用彼相矣。
”颠謂傾仆也,意以譏當今朝政阙失,而執政大臣不能扶正傾仆也。
《後杞菊賦》雲:“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葉老硬,氣味苫澀,猶食不已,因作賦以自廣。
始餘嘗疑之。
(“嘗”原作“常”,今據徐鈔本、明鈔本校改。
)以為士不遇,窮約可也,至于饑餓嚼齧草木則過矣。
而餘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貧,衣食之奉,殆不如昔時。
及移守膠西,意且一飽,而齋廚索然,不堪其憂,日與通守劉君廷式,循古城廢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後知天随之言可信不缪,作《後杞菊賦》以自嘲,且解之雲:‘籲嗟先生,誰使汝坐堂上,稱太守,前賓客之造請,後掾屬之趍走,朝衙達午,夕坐過西,曾杯酒之不設,攬草木以诳口,對案嚬蹙,與箸噎嘔。
昔陰将軍設麥飯與蔥葉,井丹推去而不嗅,怪先生之眷眷,豈故山之無有。
’先生忻然而笑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
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或糠核而瓠肥,或粱肉而黑瘦。
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較豐約于夢寐,卒同歸于一朽;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此賦雲:“及移守膠西,意且一飽,而始至之日,齋廚索然,不堪其憂。
”以譏新法減刻公使錢大甚,齋醞廚膳,皆索然無備也。
學道恨日淺,問禅慚聽瑩。
聊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獨遊吾未果,覓伴誰複聽。
吾宗古遺直,窮達付前定。
餔糟醉方熟,灑面呼不醒。
奈何效燕蝠,屢欲争晨暝。
不如從我遊,高論發犀柄。
溪南渡橫木,山寺稱小徑。
幽尋自茲始,歸路微月映。
南望功臣山,雲外盤飛磴。
二更渡錦水,再宿留石鏡。
緬懷周與李,能作洛生詠。
明朝三子至,詩律嚴号令。
籃輿置紙筆,得句輕千乘。
玲珑苦奇秀,名實巧相稱。
九仙更幽絕,笑語千山應。
空岩側破甕,飛溜灑浮罄。
山前見虛迹,候吏繞鼓競。
我生本艱奇,塵土滿釜甑。
山禽與野獸,知我久蹭蹬,笑謂候吏還,禦虎吾有命。
徑山雖雲遠,行李稱可并。
頗訝王子猷,忽起山陰興。
但報菊花開,吾嘗理歸榜。
”此詩雲:“餔糟醉方熟,灑面呼不醒,奈何效燕蝠,屢欲争晨暝。
”轼意以譏諷王廷老等昏闇如醉,不從蘇舜舉擘畫簡便規例,如訓狐不分明别是非也。
知湖州日,周邠作長韻律詩見寄,依韻和答雲:“俯仰東西閱數州,老于歧路豈伶優,初聞父老推謝令,已見兒童迎細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勞處處避嘲讴。
河吞巨野那容塞,盜入蒙山不易搜。
仕道固應慚孔孟,扶颠未可責求由。
漸謀田舍猶懷祿,未脫風濤且傍洲。
罔罔可憐真喪狗,時時相觸是虛舟。
朅來震澤都如夢,隻有苕溪可倚樓。
齋釀酸甜如蜜水,樂工零落似風瓯。
遠思顔柳并諸謝,近憶張陳與老劉。
風定軒窗飛豹腳,雨餘欄檻上蝸牛。
舊遊到處皆蒼藓,同甲惟君尚黑頭。
憶昔湖山共尋勝,相逢杯酒兩忘憂。
醉看梅雪清香過,夜掉風舡駭汗流。
百首共成山上集,三人俱作月中遊。
海南未起垂天翼,澗底仍依徑寸庥。
已許秋風歸過我,預憂詩筆老難酬。
此生歲月行飄忽,晚節功名亦缪悠。
犀首正緣無事飲,馮驩應為有魚留。
從今便踏青州曲,薄酒知君笑督郵。
”此詩雲:“俯仰東西閱數州,老來歧路豈伶優。
初聞父老推謝令,已見兒童迎細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勞處處避嘲讴。
河吞巨野那容塞,盜入蒙山不易搜。
仕道固應慚孔孟,扶颠未可貴求由。
”意自言遷徙數州,未蒙朝廷擢用,老于道路,并所至遇水旱,盜賊夫役,數起民勞,以譏朝廷政事阙失,并新法不便之所緻也。
言已仕而道不行,則非仕道也,故有慚于孔孟。
孔子責仲由、冉求雲:“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則将焉用彼相矣。
”颠謂傾仆也,意以譏當今朝政阙失,而執政大臣不能扶正傾仆也。
《後杞菊賦》雲:“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葉老硬,氣味苫澀,猶食不已,因作賦以自廣。
始餘嘗疑之。
(“嘗”原作“常”,今據徐鈔本、明鈔本校改。
)以為士不遇,窮約可也,至于饑餓嚼齧草木則過矣。
而餘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貧,衣食之奉,殆不如昔時。
及移守膠西,意且一飽,而齋廚索然,不堪其憂,日與通守劉君廷式,循古城廢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後知天随之言可信不缪,作《後杞菊賦》以自嘲,且解之雲:‘籲嗟先生,誰使汝坐堂上,稱太守,前賓客之造請,後掾屬之趍走,朝衙達午,夕坐過西,曾杯酒之不設,攬草木以诳口,對案嚬蹙,與箸噎嘔。
昔陰将軍設麥飯與蔥葉,井丹推去而不嗅,怪先生之眷眷,豈故山之無有。
’先生忻然而笑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
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或糠核而瓠肥,或粱肉而黑瘦。
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較豐約于夢寐,卒同歸于一朽;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此賦雲:“及移守膠西,意且一飽,而始至之日,齋廚索然,不堪其憂。
”以譏新法減刻公使錢大甚,齋醞廚膳,皆索然無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