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磨刀老人

關燈
大家示範步法的動作。

     和君箫排到一起的,是左隊最後一名,一個臉型略瘦的青年,看去約莫二十二,三歲,生得濃眉朗目,貌相端正,斯文之中透着英爽氣概。

     他看君箫初來,就含笑招呼道:“兄台注意,第一步先出左腳,斜跨半步,第二步右足向右斜劃弧形,身子随着右轉,第三步左足再斜跨半步,身向左轉,第四步右足跟着向右斜劃弧形,身子再向右轉……” 他口中說着,一面舉足跨步,慢動作示範,教君箫跟着他學步。

     這起頭四個步法,極為簡單,君箫自然一學就會,但使他感到驚異的,是這四個步法,竟和自己所學的“九轉遁形身法”,極近相似! “九轉遁形身法”是師父好友範師叔(天台山農範樂山)獨步武林的絕藝,範師叔沒有傳人,把“九轉遁形身法”傳給了自己,這“四九刀陣”的起步式,當然不會和“九轉遁形身法”有關,天下武學,異流同源,也許隻是巧合罷了。

     心念轉動之間,一面問道:“在下還沒請教兄台貴姓大名?” 那瘦高青年看他很快就學會了起首四個步法,心中極為高興,一面答道:“在下谷鳳池,兄弟呢?“ 君箫道:“在下君箫。

    ” 谷鳳池道:“原來是君兄。

    ” 君箫試探着問道:“谷兄在這裡很久了吧?” 谷鳳池道:“大概快兩個月了。

    ” 君箫道:“如此說,谷兄對刀法已經練的差不多了。

    ” 谷鳳池道:“還沒有,據說這趟刀法,是一種陣勢,必須有四十九個人,一起演練,因此咱們練的,隻是步法變化而已。

    ” 兩人口中說着,腳下依然在踩着四個步法,左右變換,移形換位。

     最前面是小紅,小青兩個妞兒,扭展轉身,動作不快,但輕盈得如風搖楊柳,翩翩如舞,婀娜多姿! 下首連祁清風,孤松道人在内,兩隊五十二個人,随着她們亦步亦趨,左右轉側。

     其中有少數人不習慣這種輕柔步法,邯鄲學步,難免錯誤百出,差幸右隊有每一個左隊的人,加以指導,随時糾正。

     草坪上就有二十五人在互相說話,自然沒有方才的肅靜無嘩了。

     常夫人看了一陣,就和缪姆,珠花娘一起離座而去。

     草坪上隻剩下獨臂婆婆和小紅、小青三人。

     這情形,已可看出訓練“四九刀陣”是由獨臂婆婆為主,小紅,小青為輔。

     常夫人雖然走了,但草坪上五十二個人,依然由小紅、小青為首,操練着刀陣的四個起首步法。

     獨臂婆婆把一張木椅,移到長案前面,大馬金刀的居中坐鎮,一雙三角眼,不住地在大家身上打轉,看她神氣,十分認真。

     她沒有叫大家休息,誰也不敢歇下來,連小紅,小青也不敢絲毫懈怠。

     這四個步法,君箫自然很快就學會了,但也有人一時沒有練得好的,這樣一直操練到中午時分,獨臂婆婆認為滿意了,才揮了揮手,示意大家休息。

     小紅退到長案左側,取起銅鐘,敲了幾下,但見十幾名黑衣漢子,手捧食盒,迅快從北首花林中穿林而出,把食盒放到草坪之上。

     小青舉起一雙粉嫩的纖掌,輕輕拍了兩下,嬌聲說道:“現在可以用飯了,八個人一組,席地坐下,以後每天中午,都在這裡用飯,才不緻礙了操演刀陣。

    ” 小紅接着叫道:“祁道長,孤松道長二位;總管請你們到上首來。

    ” 祁清風,孤松道人打了個稽首,依言走了過去。

     上首一席,菜肴是一樣的,獨臂婆婆早巳在草坪上居中席地坐下,祁清風,孤松道人是領隊,分坐左右兩側,小紅,小青則是兩隊的指導人員,分坐下首。

     其餘五十個人,分為六組,也同時圍着坐下。

     獨臂婆婆揮了揮手,大家就開始吃飯,誰也沒有說話,不消多時,便已吃過午餐。

     十幾名黑衣漢子收過食盒,又擡來了兩桶茶水,放到樹陰底下。

     隻有飯後這片刻工夫,大家才是真正的休息,有的用瓷碗喝着茶,有的走到樹林下,靠着樹身坐下來。

     直到此時,君箫才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五十個人中,很少有人交談! 不,簡直沒有。

     就拿谷風池來說,自己和他兩人一組,而且吃飯時也是同席,但他除了在操練步法時,和自己說話之外,自己不找他說話,他從沒主動找自己說過話。

     這一想,頓時心生警惕,也就不再多說,以免露了馬腳,正因為大家都沒有說話,氣氛就顯得十分沉悶。

     午後,又開始操練,同時也增加了四式步法。

     君箫心頭越來越感到驚奇,因為刀陣的步法,竟然和師叔的“九轉遁形身法”愈來愈接近,甚至可說完全出于“九轉遁形身法”。

     他暗自思忖:“莫非這位常夫人,和範師叔有着什麼淵源不成?不然,‘四九刀陣’的步法,怎會和‘九轉遁形身法’這般相似呢?” 這四式步法,雖然比先前的四式,複雜得多,君箫卻閉着雙跟,都能走得對,當然并不吃力,但他故意裝作不會,不時弄錯步法,不是出腳落點不對,就是轉身方向錯誤,谷鳳池對他操練步法,倒是十分認真,一有錯誤,就立時予以糾正。

     他隻有在操練步法之時,才主動的和君箫說話。

     君箫也借機試探他的口氣,發現服過“不貳湯”的人,心神雖未被迷失,但卻失去了主意,絲毫沒有自己的主張,一個本來生性爽朗豪邁的人,都會變得沉默寡言,冷漠陰森! 常夫人訓練“四九刀陣”的目的何在? 這些人被她迷去本性,受役于他,自己是否應該加以援手? 君箫感到心情十分沉重,這使他不禁想起了李如雲,他出道江湖,隻有和李如雲在一起共過患難,遇事可以互相磋商,此時他忽然感到需要一個磋商的人,于是李如雲的倩影,就在他腦際中浮現! 這半天工夫,他都在想着心事,胡亂的随着大家操練,好不容易捱到黃昏,鐘聲終于響了! 獨臂婆婆揮了揮手,宣布:“今天到此為止,明天再練。

    ” 說完,帶着小紅、小青走了,大家也随着紛紛散去。

     君箫回轉石屋,天色已經有些幽暗。

     今天送飯來的是另一個黑衣漢子,他放下食盒,從懷中摸出一塊制錢大的銀牌,送到君箫面前,恭敬地道:“小的是北字十五号,和羅光一起的,君爺有什麼東西,交給小的,也是一樣。

    ” 君箫這會看清楚了,他手中一塊銀牌中間镌刻着一隻蠍子,下面有一個“玖”字,果然和那張字條上的朱紅钤記,一般無二。

     君箫對常夫人的來曆,和她訓練“四九刀陣”的目的,北字十三号和北字十五号兩人,為什麼要來埋恨谷卧底,是什麼人派他們來的? 這些疑問,尚未弄清楚之前,豈會輕易把刀陣步法,洩漏給人家? 他聽了北字十五号的話,一手端着下巴,微作沉吟着:“今天練的隻是幾個最基本的動作,而且如何變化,還未教到,這樣就送出去,未免太草率了,此事在下自有主張。

    ” 北字十五号唯唯應“是”,陪笑道:“小的省得,君爺如果别無吩咐,小的告退。

    ” 君爺點點頭道:“沒有事了。

    ” 北字十五号躬身退出。

    ’ 君箫點起燈,用過晚餐,埋恨谷已是一片沉寂,他解開包裹,取出那件藍布大褂,吹熄燈火,悄悄出門,掩上木門,一提真氣,縱身上樹,依然踏着樹梢,一路朝西北首飛掠過去。

     進入峽谷,跨過小橋,但見潭水蕩漾,石屋中靜悄悄的不聞一絲聲音,不見一絲聲音,敢情今晚磨刀老人并沒有磨刀。

     君箫身懷上乘武學,雖在黑夜,谷中景物,依然清晰可見,是以腳下并未停止,直向石屋走去。

     剛到門口,磨刀老人已經開門出來,招招手道:“小哥進來。

    ” 君箫舉步走入石屋。

     磨刀老人迅快地關上了木門,剔亮油燈,忽然轉過身來,目光冷厲,注視着君箫問道: “你叫君箫?” 君箫看他神色肅穆,心頭暗暗覺得奇怪,慌忙抱拳道:“在下正是君箫。

    ” 磨刀老人問道:“小哥昨晚曾說,有老漢的一件藍布大褂,可曾帶來?” 君箫忙道:“在下帶來了。

    ” 說着,就把搭在手上的大褂,朝磨刀老人面前送去。

     磨刀老人接過藍布大褂,神情忽然顯得有些激動,雙手起了一陣顫抖,目中也隐含淚光,一下就把藍布大褂緊緊抱在胸前,顫聲道:“果然是老漢之物,八……年……了……” 他用手背拭拭老淚,繼續問道:“小哥,這件大褂,是什麼人給你的?” 君箫道:“就是曹娥孝女庵的瞎眼佛婆交給在下的。

    ” 磨刀老人道:“她和你說了些什麼?” 君箫道:“那位瞎眼老婆婆說,老丈隐居磨刀溪,不欲人知,就是找到了,老丈也不會承認的,幸好老丈臨走前,這件藍布大褂沒有拿走,她要在下把大褂帶着,就說是她要在下來的,老丈自己的衣衫,自然認得出來,那就不會不見在下了。

    ” “唔!” 磨刀老人微微颔首,問道:“瞎眼佛婆叫你來找老漢,有什麼事?” 君箫道:“不是瞎眼老婆婆要在下找老丈的。

    ” 磨刀老人道:“那是什麼人叫你來的?” 君箫道:“家師。

    ” 磨刀老人道:“令師是誰?” 君箫道:“家師南山王道士。

    ” 磨刀老人道:“令師總該有個姓名吧?” 君箫道:“是的,家師姓王,諱白山。

    ” 磨刀老人道:“小哥從師有幾年了?” 君箫道:“八年。

    ” 磨刀老人點點頭,問道:“令師要小哥來找老漢,有什麼事麼?” 這下,可問得君箫一呆,自己臨行之時,師父隻說有相重要的事,要自己到孝女庵找瞎眼佛婆,打聽磨刀老人的下落,師父沒有說什麼事。

     孝女庵的瞎眼佛婆好像早就知道師父要自己找磨刀老人的事了,但她隻交給自己一件大褂,也沒說什麼。

     自己還以為磨刀老人一定也知道了的,自己要找到這裡,不覺目光一擡,問道:“怎麼? 老丈不知道麼?’ 磨刀老人笑道:“令師要小哥來找老漢,難道令師沒有告訴你,找老漢什麼事?” 君箫道:“家師臨行時交代,有很重要的事,非找到老丈不可,但并沒有說什麼事。

    ” 磨刀老人一手撚須,點着頭道:“這也難怪,這等重大之事,如何跟你一個小娃兒說?” 君箫聽得心中一喜,忖道:“聽他口氣,原來他果然早就知道了。

    ” 磨刀老人看他沒有作聲,接着問道:“小哥不姓君吧?” 君箫聽得一驚,但立即想到磨刀老人是師父的朋友,可能聽師父說過,這就恭敬地回道: “是的,在下姓蕭,并不姓君。

    ” 磨刀老人道:“叫什麼名字?” 君箫道:“在下單名一個俊字。

    ” 磨刀老人颔首笑哦了一聲道:“你改名君箫,是把蕭俊二字,倒了過來?” 君箫道:“是的。

    ” 磨刀老人問道:“是誰叫你倒過來的?” 君箫道:“家師因在下初次出門,沒有江湖經驗,所以要在下以君箫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