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回 徐鳴臯分兵馳救 邺天慶督隊進攻

關燈
第一百十三回徐鳴臯分兵馳救邺天慶督隊進攻 話說徐鳴臯拟請分兵往救南康,與王守仁商議。

    王元帥聽了此話,因道:“将軍之言甚善,可即與慕容将軍率領精銳前往便了。

    ”當下徐鳴臯得令,即與一枝梅連夜挑選了三千精銳,直往南康進發。

    王守仁亦即親統大軍,趱趕望南昌而來。

     話分兩頭。

    且說南康知府郭慶昌自發了告急文書之後,便會同本城參将趙德威、守備孫理文,趕緊調齊合城兵卒,日夜校巡,加意防守。

    又将各城門添設擂木炮石,以備堅守。

     這日有探子報道:“探得逆藩宸濠派令邺天慶率領大兵五千,猛将十員,前來攻取,現在已離南康七十餘裡,今晚便要兵臨城下了。

    ”郭慶昌聞報,當即将參将趙德威、守備孫理文請來商議保守之策。

    郭厭昌道:“頃據探馬來報,聲稱賊将邺天慶統領大兵五幹,猛将十員,已離城隻有七十餘裡,今晚便要兵臨城下。

    所幸城内早有預備,雖不能與之對敵,尚可堅守。

    惟望二兄合力死守,隻要保得一月,便可有大兵前來援救。

    某再一面修成告急文書,差人馳往鄰省;一面修書往王禦史守仁營内,請其就近分兵援救。

    計算時日,兩處均須一月方可有兵前來,所以這一月之内,萬萬不可失守。

    好在城内糧饷尚足,民心尚固,某料這一月之内尚可堅守得住,還請二兄合力同心,日夜輪流防備,全城幸甚,生靈幸甚!”趙德威、孫理文齊道:“同有守城之責,敢不竭忠報國,死守此城,太尊但請寬心便了。

    ”說罷,便與郭慶昌一同出了衙門。

    先到四門周閱一交,又将各處細意查點,見有疏忽之處,又随時加添擂木炮石等類。

    又與守城各兵說了許多一體同心、堅守此城的話。

    衆兵牢亦複衆志成城,誓以死守。

     郭慶昌大喜,正要與趙德威、孫理文二人下城,忽見又有探子飛跑上來,跪下報道:“探得金都禦史、巡撫江西等處、總督軍務、招讨南安各賊大元帥王守仁,現在已奉旨就近統領大兵征讨宸濠,即日便由桶岡拔隊了。

    ”郭慶昌聞報,不覺心下為之一寬,當即饬探前去再探,并與趙德威、孫理文道:“據探子所報,王禦史既奉旨征讨,必然克日進征。

    宸濠向懼王元帥,并聞王元帥部下多劍俠之士。

    果能克日前赴南昌,大兵一到,宸濠必然喪膽。

    宸濠既心存畏懼,又恐兵力單薄,難與争敵,勢必将這枝兵調回,那時南康就可保全無恙了。

    所慮王元帥所部大兵不能迅速前去,此處賊兵又攻打甚急,因此愈不能不并力死守。

    ”趙德威、孫理文道:“太尊了如指掌,某等當竭盡人力便了。

    ”于是一齊下城,各回衙門而去。

     當日賊兵并未臨城。

    直至次日,郭慶昌見賊兵未來,便暗自疑道:“賊兵此時未到,難道昨日探子所報不确麼?”正在疑惑,忽聽一聲炮響,金鼓齊鳴,呐喊之聲,震動天地。

    郭慶昌聽得清楚,知是賊兵已到,一面飛饬細作前去探聽,一面上馬馳奔上城。

    走至半路,卻好遇着參将趙德威、守備孫理文,也是聞得喊殺之聲,飛馬前來。

     三人一齊上了城頭,望城外一看,隻見賊兵如傾山倒海一般,蜂擁而來。

    賊兵中軍高撐一面大纛,旗上寫着一個鬥大的紅“帥”字,旁邊有一行小字,是“值殿武威無敵大将軍邺”。

    郭慶昌看罷,知是邺天慶,便與趙德威道:“逆賊如此僭越,賊将居然膽敢自稱值殿大将軍,你道可殺不可殺麼?”趙德威也是怒不可遏。

     正談之間,賊兵已臨城下。

    此時吊橋久已拽起。

    隻見那些賊兵一字兒排開,列成陣勢。

    不一刻,從中軍飛出一騎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