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類
關燈
小
中
大
次收地鋪銀一圓半,月開五六次或三四次。
為會頭者,每月開某字頭之會,或數十字或十餘字亦不等,故無日不開會,無地不開數會也。
西關左右之婦女,充會頭者數百人,其中深閨婦女為所引誘者,不可枚舉。
寶善坊蔡三姑者,作會頭以數百計,各處會項數目,約值銀幣四十餘萬。
骰子之博 骰子,賭具也,古曰擲摴蒲。
今以骨或象牙為之,成正方形,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之數,擲之,有四數者為紅色,餘皆黑。
擲之於盆,視其轉止,以所見之色為勝負,故亦稱色子。
相傳為魏曹植所造。
本止有二,謂之投子,取投擲之義。
質用玉石,故又謂之明瓊,所謂投瓊者是也。
唐時加至六,改以骨製,始有骰子之名。
溫庭筠詩「玲瓏骰子安紅豆」是也。
搖攤 搖攤,以骰置器中搖之,蓋即唐時之意錢。
以四數之,謂之攤錢,又曰攤蒲,亦可隨手取數十錢,納於器而計之。
每四枚為盈數,統計餘零,或一或二或三或成數,分為四門,以壓得者為勝。
羣仙慶壽圖 乾隆時,高宗嘗於幾暇,取《列仙傳》人物,繪《羣仙慶壽圖》,用骰子擲之,以為新年玩具。
擲狀元籌 骰子角勝之道,種種各異,每視其所擲,為籌之得失高下。
有曰擲狀元籌者,用籌馬,以緋多者為勝。
別有全色、五子一色、合巧、分相、不同、馬軍、四序等名,次第俱得勝彩。
最大者曰狀元,為六十四柱。
次差小,曰榜眼,曰探花,各三十二柱。
遞至秀才,最小者僅一柱。
局畢計籌,以分勝負。
別有一籌,曰場譜,開載得失高下之數,以杜爭競。
擲陞官圖 《陞官圖》,博具也,列京外文武大小官位於紙,有專載文官者。
擲骰子,計點數采色,以定升降。
古謂之彩選,相傳始於唐之李郃,其實漢時已有之。
宋人劉敞撰有《漢官儀新選》一卷,則此戲由來已久。
又宋人稱之為《選官圖》,陳垓有「擲得麼三監嶽廟,恰如輸了《選官圖》」句。
擲《陞官圖》,用局道,最重第一擲,為進身之始。
六子以四為德,以六為才,以二三五為功,以麼為贓。
遇德則超遷,才次之,功亦陞轉,遇麼則降罰。
劉繼莊欲自製陞官圖 劉繼莊嘗客衡山縣署,度歲,日聞堂中擲《陞官圖》聲以博歡笑,因欲取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之選舉職官,各為《陞官圖》一紙、《陞官圖說》一冊,置齋中,謂:「節日暇時,病餘課畢,以此自遣。
久之,而歷朝選舉職官考課銓選之法,皆了了矣,亦讀史之一助也,賢於博弈遠矣。
」 擲攬勝圖 《攬勝圖》者,以骰一枚擲之,為閩人高兆所撰。
以麼為詞客,二為羽士,三為劍俠,四為美人,五為漁父,六為緇衣。
分馬既定,齊集勞勞亭,挨次遞擲,照點前行。
詞客至瀛洲止,羽士至蓬萊島止,劍俠至青門止,美人至天台止,漁父至桃源止,緇衣至五老峯止,其局蓋亦脫胎於《陞官圖》也。
擲老羊 擲老羊,一名趕老羊。
法以骰六枚投盆盎,其三枚點數既相符,乃得據而分勝負。
遍考《五木經》、《雙陸譜》,不詳其例,蓋於盧白雉犢梟之外,別開生面者。
或曰,博徒多作偽誘人,落其陷阱,則加以趕豬名號,豬與羊同類,趕老羊者,殆若輩之隱語歟?有謂羊者洋也,俗以銀幣為洋錢。
伏臘弄麞,相沿已久,擲者其如北齊劉毅之無擔石而一擲千金乎? 博時分朋列座,以一人輪流為樁,餘皆出注。
擲挖窖 有曰擲挖窖者,以骰為之,即視同色之三子,計其大小以為勝負,如過四子五六子皆同,則更勝。
莊方耕帳中擲骰 莊方耕侍郎存與將計偕入都,苦無資,不得已而糾一會。
屆期,戚友鹹集,僕告主人有疾,不可以風,請諸客先擲,而主人於帳中擲之。
蓋方耕昉狄武襄兩面錢故智,預置一骰盆同式者,布置六赤,【見李洞集。
】俟移盆帳中,故為一擲,俾眾聞聲,則亟易預置之盆出以示客,弗疑也。
鹹稱賀,遂得貲。
洎客散,視頃間故擲之盆,則亦六色皆緋,殊自喜。
是科以第一人及第。
紙牌之博 紙牌之戲,前人以為起自唐之葉子格,宋之鶴格、小葉子格。
然葉格戲,似兼用骰子,蓋與今之馬弔、遊湖異矣。
世人多謂馬弔之後,變為遊湖,亦非也。
二者一時並有之,特馬弔先得名耳。
明時即有紙牌,其名甚多,曰空湯瓶,曰半齾,【五割切,缺齒也,又器缺也。
】亦曰齾客,又曰枝花,【謂花未成果,其自一至九鹹呼為果。
】【音速。
】又作??敕,【音嗔。
】豹則有半豹、天豹。
且自一至九,刻畫其邊圉曰刻畫品,各有其名,一為截角,二為斜眼,三為豹牙,四為內缺,五為雙白,六為雙箸,七為斜齒,八為外缺,九為弦月。
又有曰駮,曰虎,曰??窮,【亦作邛,又作窮。
】曰劫,又曰穿山鉀,曰駕,曰??付,【音付。
】亦作羊?尃,【又作富。
】曰雄三九,曰真君三三,曰少君,與夫馬弔之所為大小公突、雌突,晚近以來,知其名者鮮矣。
紙牌之碰和 紙牌,長二寸許,橫廣不及半寸,其製仿馬弔牌而損益之。
四人合局,曰碰和,江、浙間盛行之。
博時,聚客四人,案設罽旃,乃出戲具,拈一人為首,以次抹牌,每人各得十頁,謂之默和。
餘二十頁,別一人掌之,以次分遞在局者,謂之把和,亦曰矗角,因其在座隅也。
其法,以三四頁配搭,連屬為一副,三副俱成為勝。
兩家俱成,以拈在先者為勝。
凡牌未出皆覆,既出皆仰,視仰之形,測覆之數,以施斡運,則在神而明之。
又或於六十頁之外,更加一具,為一百二十頁,則每種各四頁。
或更加半具為一百五十頁,則每種各五頁,可集五六人為之。
每人各得二十頁以外,其餘頁皆掩覆,次第別抹以備棄取。
名曰碰和,原本默和之法而推衍之。
抹得三頁同色者曰坎,曰碰,四頁同色者曰開招,五頁同色者最難得,曰活招。
相傳為明末人在囹圄中所製,藉以自遣者,故有此等名目。
或就其中數頁間,塗以金,抹得者,以一頁代二頁,謂之碰金和。
明末士大夫多好之。
又有曰獻、曰闖之目,方言俚語,不能具舉,而識者以為流寇之讖,亦異聞也。
紙牌之遊湖 遊湖之戲,除用骨牌者外,又可以紙牌為之。
凡六十頁為一具,頁各有偶,共三十種,分三門,曰萬貫,曰索子,曰文錢,皆自一至九,為二十七種。
餘三種,曰麼頭。
其一萬貫、一索子、一文錢,亦曰麼頭。
萬貫皆繪人形,索子、文錢則各繪其形製。
打撲克 撲克,歐美葉子戲之總稱,有種種名目,亦以紙為之。
其用擲色為遊戲者,以五骰擲點為勝負。
其次序,有對子、雙對子、三同全手、【即三同兼對子。
】四同全色等名目。
亦有用紙牌者,分一點、王後、兵士、僕從、十點、九點等名目,其花色有四種。
遊戲時,人取五張,其采以同花順色、四同、全手、同花、順色、【即不同。
】三同、兩對、對子為次序。
達官貴人之豪賭,以此為最,一擲萬金,日夕數次者,時有所聞。
富商巨賈,漸亦尤而效之,京師、天津、上海、漢口皆盛行。
若夫鄉曲小民,則未敢冒昧從事,蓋既不欲自削其脂膏,而又不能慷他人之慨也。
及宣統末,商賈士庶亦尤而效之矣。
骨牌之博 骨牌之大者,不及寸許,截牛骨鑲竹或木為之,精者間用象牙,故又名牙牌。
正面鏤竅,如骰子式。
每頁,用骰子兩面所鏤而錯綜之,凡三十二頁為一具。
頁各有耦,惟八點以二六與三五為耦,七點以二五與三四為耦,六點以二四與三點之麼二為耦,謂之武牌。
餘皆文牌,自為耦。
《正字通》以為宋徽宗宣和庚子年所設,高宗時下詔,頒行天下,謂之骨牌,即葉子戲也。
俗名鬬牌,亦曰抹牌。
凡戲具,皆須糾率同志,惟骨牌亦可以獨坐自怡,或旅館蕭寥,或蓬窗寂靜,未攜書籍,更鮮朋歡,時一拈弄,足以消遣。
其名有打五關、相【去聲。
】十副、拆塔、掘藏、喜相逢、拾元寶、牽虱鑽等目。
若遇二三人及四人同坐,推一人為首,次第抹牌,以三頁配搭為一副,取五子一色、合巧、分相不同等名,與六骰采色正同,謂之遊湖。
或於三十二頁之外,加倍而又半之,為八十頁,則每種各五頁,又以武牌三六、四五等均作每種五頁,與文牌同,則又加二十五頁為一百五頁,亦曰碰和。
或以天地人和等牌為將,【去聲。
】抹得者倍采。
或就其中數頁,添刻花枝,以一頁當【去聲。
】二頁,謂之碰花將【去聲。
】和。
或於百五頁之外,別製一頁,或兩三頁,素面而繪以雜彩,可隨意呼為某牌,以其未有鏤點也。
抹得者輒勝,謂之如意君。
大耍彷紙牌之法,特小有異同。
今以所鏤之點繪於紙而抹之,形製大小,一如紙牌,不用牙與骨矣。
天牌,重六也。
地牌,重麼也。
人牌,重四也。
和牌,麼三也。
配以三六與四五各九點為天九,三五與二六各八點為地八,三四與二五各七點為人七,麼四與二三各五點為和五,麼二與二四為至尊。
其法,以四人用牌一具三十二頁,每人各得八頁,以大擊小。
特文武二門各不相統,故擅長者能以小制大。
文武去留之間,貴有審斷,所重最後一出,勝者舉全功焉,謂之搶結。
名曰打天九,又名打四虎者,其法小變。
打天九之法,與馬弔牌頗近。
遊湖,一曰遊和,對於碰和之和而言也。
亦曰由吾,謂可任己意也。
其牌為六十葉,康熙時始盛,然前人用三十葉。
其曰看虎,【一名鬬虎。
】曰扯三章,曰扯五章者,即遊湖也。
【杭之西湖,蘇之虎邱,揚之紅橋,其船皆曰湖船,客皆曰遊湖。
馬弔取乘馬之義,遊湖取乘舟之義耳。
】其見於載籍者,為唐蘇鶚《同昌公主傳》、宋歐陽公《歸田錄》、馬貴與《經籍考》、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四水潛夫《南宋市肆記》,《宋史?藝文志》、《遼史?穆宗本紀》,明方密之《通雅》、吳梅村《綏寇紀畧》、顧寧人《日知錄》、周坦然《觀宅四十吉祥相》、周櫟園《因樹屋書影》、王文簡《分甘餘話》、王敬哉《冬夜箋記》、申鳧盟《荊園小語》、鈕玉樵《觚賸》、呂種玉《言鯖》、孫之騄《二申野錄》、高江村《天祿識餘》,而如《通雅》所引之《鹹定錄》,惠棟《漁洋詩訓纂》所引之《品外錄》,則猶未之見也。
其獨成一書者,則有汪伯玉《數錢葉譜》一卷、潘之恆《葉子譜》一卷、《續葉子譜》一卷、黎遂球《運掌經》一卷、龍子猶《牌經十三篇》一卷、《馬弔腳例》一卷,皆明人所著也。
鄭扶曦作混同天牌譜 鄭扶曦作《混同天牌譜》,仍涑水牙牌之目,行弇州馬弔之法。
其人則有樁有閒,其政則有開沖有色樣。
其取名混同天者,以為天道杳茫,同於混沌,或多才而抑鬱,或弇鄙而尊榮,誠不知彼蒼者天,意果何屬?而吾儕必欲以是非可否,與混沌者相攻,則亦何益之有。
曷若模稜俯仰,降志辱身,付可否於兩忘,置是非於不校,模糊落莫,與造物者同遊於混沌之天,聊借樗蒲以消永日耳。
扶曦,名旭旦,歙縣人。
舊譜止三十二扇,其雜牌無對,二六、三六錯對,於義無取。
此增二十四扇,自無而單,自單而重,亦如卦爻之相摩盪也。
注數 牌以白為貴,出色兩扇俱白者最貴,賀十二副,一扇,賀六副,半扇,賀三副。
中間成牌者,白周圍正數,五副之外,仍賀五副。
其餘周圍但有白者,五副之外,仍賀三副,分相,三副之外仍賀三副。
餘凡有白成牌者,每白一方,賀一副。
其天地人和出色,及斷麼、絕天、不同地、不同順、不同雙、小不同等,俱照舊五副六副。
至若對子三副,乾紅墨廿二二副,天地分天廿三四副,亦俱照舊譜。
為會頭者,每月開某字頭之會,或數十字或十餘字亦不等,故無日不開會,無地不開數會也。
西關左右之婦女,充會頭者數百人,其中深閨婦女為所引誘者,不可枚舉。
寶善坊蔡三姑者,作會頭以數百計,各處會項數目,約值銀幣四十餘萬。
骰子之博 骰子,賭具也,古曰擲摴蒲。
今以骨或象牙為之,成正方形,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之數,擲之,有四數者為紅色,餘皆黑。
擲之於盆,視其轉止,以所見之色為勝負,故亦稱色子。
相傳為魏曹植所造。
本止有二,謂之投子,取投擲之義。
質用玉石,故又謂之明瓊,所謂投瓊者是也。
唐時加至六,改以骨製,始有骰子之名。
溫庭筠詩「玲瓏骰子安紅豆」是也。
搖攤 搖攤,以骰置器中搖之,蓋即唐時之意錢。
以四數之,謂之攤錢,又曰攤蒲,亦可隨手取數十錢,納於器而計之。
每四枚為盈數,統計餘零,或一或二或三或成數,分為四門,以壓得者為勝。
羣仙慶壽圖 乾隆時,高宗嘗於幾暇,取《列仙傳》人物,繪《羣仙慶壽圖》,用骰子擲之,以為新年玩具。
擲狀元籌 骰子角勝之道,種種各異,每視其所擲,為籌之得失高下。
有曰擲狀元籌者,用籌馬,以緋多者為勝。
別有全色、五子一色、合巧、分相、不同、馬軍、四序等名,次第俱得勝彩。
最大者曰狀元,為六十四柱。
次差小,曰榜眼,曰探花,各三十二柱。
遞至秀才,最小者僅一柱。
局畢計籌,以分勝負。
別有一籌,曰場譜,開載得失高下之數,以杜爭競。
擲陞官圖 《陞官圖》,博具也,列京外文武大小官位於紙,有專載文官者。
擲骰子,計點數采色,以定升降。
古謂之彩選,相傳始於唐之李郃,其實漢時已有之。
宋人劉敞撰有《漢官儀新選》一卷,則此戲由來已久。
又宋人稱之為《選官圖》,陳垓有「擲得麼三監嶽廟,恰如輸了《選官圖》」句。
擲《陞官圖》,用局道,最重第一擲,為進身之始。
六子以四為德,以六為才,以二三五為功,以麼為贓。
遇德則超遷,才次之,功亦陞轉,遇麼則降罰。
劉繼莊欲自製陞官圖 劉繼莊嘗客衡山縣署,度歲,日聞堂中擲《陞官圖》聲以博歡笑,因欲取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之選舉職官,各為《陞官圖》一紙、《陞官圖說》一冊,置齋中,謂:「節日暇時,病餘課畢,以此自遣。
久之,而歷朝選舉職官考課銓選之法,皆了了矣,亦讀史之一助也,賢於博弈遠矣。
」 擲攬勝圖 《攬勝圖》者,以骰一枚擲之,為閩人高兆所撰。
以麼為詞客,二為羽士,三為劍俠,四為美人,五為漁父,六為緇衣。
分馬既定,齊集勞勞亭,挨次遞擲,照點前行。
詞客至瀛洲止,羽士至蓬萊島止,劍俠至青門止,美人至天台止,漁父至桃源止,緇衣至五老峯止,其局蓋亦脫胎於《陞官圖》也。
擲老羊 擲老羊,一名趕老羊。
法以骰六枚投盆盎,其三枚點數既相符,乃得據而分勝負。
遍考《五木經》、《雙陸譜》,不詳其例,蓋於盧白雉犢梟之外,別開生面者。
或曰,博徒多作偽誘人,落其陷阱,則加以趕豬名號,豬與羊同類,趕老羊者,殆若輩之隱語歟?有謂羊者洋也,俗以銀幣為洋錢。
伏臘弄麞,相沿已久,擲者其如北齊劉毅之無擔石而一擲千金乎? 博時分朋列座,以一人輪流為樁,餘皆出注。
擲挖窖 有曰擲挖窖者,以骰為之,即視同色之三子,計其大小以為勝負,如過四子五六子皆同,則更勝。
莊方耕帳中擲骰 莊方耕侍郎存與將計偕入都,苦無資,不得已而糾一會。
屆期,戚友鹹集,僕告主人有疾,不可以風,請諸客先擲,而主人於帳中擲之。
蓋方耕昉狄武襄兩面錢故智,預置一骰盆同式者,布置六赤,【見李洞集。
】俟移盆帳中,故為一擲,俾眾聞聲,則亟易預置之盆出以示客,弗疑也。
鹹稱賀,遂得貲。
洎客散,視頃間故擲之盆,則亦六色皆緋,殊自喜。
是科以第一人及第。
紙牌之博 紙牌之戲,前人以為起自唐之葉子格,宋之鶴格、小葉子格。
然葉格戲,似兼用骰子,蓋與今之馬弔、遊湖異矣。
世人多謂馬弔之後,變為遊湖,亦非也。
二者一時並有之,特馬弔先得名耳。
明時即有紙牌,其名甚多,曰空湯瓶,曰半齾,【五割切,缺齒也,又器缺也。
】亦曰齾客,又曰枝花,【謂花未成果,其自一至九鹹呼為果。
】【音速。
】又作??敕,【音嗔。
】豹則有半豹、天豹。
且自一至九,刻畫其邊圉曰刻畫品,各有其名,一為截角,二為斜眼,三為豹牙,四為內缺,五為雙白,六為雙箸,七為斜齒,八為外缺,九為弦月。
又有曰駮,曰虎,曰??窮,【亦作邛,又作窮。
】曰劫,又曰穿山鉀,曰駕,曰??付,【音付。
】亦作羊?尃,【又作富。
】曰雄三九,曰真君三三,曰少君,與夫馬弔之所為大小公突、雌突,晚近以來,知其名者鮮矣。
紙牌之碰和 紙牌,長二寸許,橫廣不及半寸,其製仿馬弔牌而損益之。
四人合局,曰碰和,江、浙間盛行之。
博時,聚客四人,案設罽旃,乃出戲具,拈一人為首,以次抹牌,每人各得十頁,謂之默和。
餘二十頁,別一人掌之,以次分遞在局者,謂之把和,亦曰矗角,因其在座隅也。
其法,以三四頁配搭,連屬為一副,三副俱成為勝。
兩家俱成,以拈在先者為勝。
凡牌未出皆覆,既出皆仰,視仰之形,測覆之數,以施斡運,則在神而明之。
又或於六十頁之外,更加一具,為一百二十頁,則每種各四頁。
或更加半具為一百五十頁,則每種各五頁,可集五六人為之。
每人各得二十頁以外,其餘頁皆掩覆,次第別抹以備棄取。
名曰碰和,原本默和之法而推衍之。
抹得三頁同色者曰坎,曰碰,四頁同色者曰開招,五頁同色者最難得,曰活招。
相傳為明末人在囹圄中所製,藉以自遣者,故有此等名目。
或就其中數頁間,塗以金,抹得者,以一頁代二頁,謂之碰金和。
明末士大夫多好之。
又有曰獻、曰闖之目,方言俚語,不能具舉,而識者以為流寇之讖,亦異聞也。
紙牌之遊湖 遊湖之戲,除用骨牌者外,又可以紙牌為之。
凡六十頁為一具,頁各有偶,共三十種,分三門,曰萬貫,曰索子,曰文錢,皆自一至九,為二十七種。
餘三種,曰麼頭。
其一萬貫、一索子、一文錢,亦曰麼頭。
萬貫皆繪人形,索子、文錢則各繪其形製。
打撲克 撲克,歐美葉子戲之總稱,有種種名目,亦以紙為之。
其用擲色為遊戲者,以五骰擲點為勝負。
其次序,有對子、雙對子、三同全手、【即三同兼對子。
】四同全色等名目。
亦有用紙牌者,分一點、王後、兵士、僕從、十點、九點等名目,其花色有四種。
遊戲時,人取五張,其采以同花順色、四同、全手、同花、順色、【即不同。
】三同、兩對、對子為次序。
達官貴人之豪賭,以此為最,一擲萬金,日夕數次者,時有所聞。
富商巨賈,漸亦尤而效之,京師、天津、上海、漢口皆盛行。
若夫鄉曲小民,則未敢冒昧從事,蓋既不欲自削其脂膏,而又不能慷他人之慨也。
及宣統末,商賈士庶亦尤而效之矣。
骨牌之博 骨牌之大者,不及寸許,截牛骨鑲竹或木為之,精者間用象牙,故又名牙牌。
正面鏤竅,如骰子式。
每頁,用骰子兩面所鏤而錯綜之,凡三十二頁為一具。
頁各有耦,惟八點以二六與三五為耦,七點以二五與三四為耦,六點以二四與三點之麼二為耦,謂之武牌。
餘皆文牌,自為耦。
《正字通》以為宋徽宗宣和庚子年所設,高宗時下詔,頒行天下,謂之骨牌,即葉子戲也。
俗名鬬牌,亦曰抹牌。
凡戲具,皆須糾率同志,惟骨牌亦可以獨坐自怡,或旅館蕭寥,或蓬窗寂靜,未攜書籍,更鮮朋歡,時一拈弄,足以消遣。
其名有打五關、相【去聲。
】十副、拆塔、掘藏、喜相逢、拾元寶、牽虱鑽等目。
若遇二三人及四人同坐,推一人為首,次第抹牌,以三頁配搭為一副,取五子一色、合巧、分相不同等名,與六骰采色正同,謂之遊湖。
或於三十二頁之外,加倍而又半之,為八十頁,則每種各五頁,又以武牌三六、四五等均作每種五頁,與文牌同,則又加二十五頁為一百五頁,亦曰碰和。
或以天地人和等牌為將,【去聲。
】抹得者倍采。
或就其中數頁,添刻花枝,以一頁當【去聲。
】二頁,謂之碰花將【去聲。
】和。
或於百五頁之外,別製一頁,或兩三頁,素面而繪以雜彩,可隨意呼為某牌,以其未有鏤點也。
抹得者輒勝,謂之如意君。
大耍彷紙牌之法,特小有異同。
今以所鏤之點繪於紙而抹之,形製大小,一如紙牌,不用牙與骨矣。
天牌,重六也。
地牌,重麼也。
人牌,重四也。
和牌,麼三也。
配以三六與四五各九點為天九,三五與二六各八點為地八,三四與二五各七點為人七,麼四與二三各五點為和五,麼二與二四為至尊。
其法,以四人用牌一具三十二頁,每人各得八頁,以大擊小。
特文武二門各不相統,故擅長者能以小制大。
文武去留之間,貴有審斷,所重最後一出,勝者舉全功焉,謂之搶結。
名曰打天九,又名打四虎者,其法小變。
打天九之法,與馬弔牌頗近。
遊湖,一曰遊和,對於碰和之和而言也。
亦曰由吾,謂可任己意也。
其牌為六十葉,康熙時始盛,然前人用三十葉。
其曰看虎,【一名鬬虎。
】曰扯三章,曰扯五章者,即遊湖也。
【杭之西湖,蘇之虎邱,揚之紅橋,其船皆曰湖船,客皆曰遊湖。
馬弔取乘馬之義,遊湖取乘舟之義耳。
】其見於載籍者,為唐蘇鶚《同昌公主傳》、宋歐陽公《歸田錄》、馬貴與《經籍考》、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四水潛夫《南宋市肆記》,《宋史?藝文志》、《遼史?穆宗本紀》,明方密之《通雅》、吳梅村《綏寇紀畧》、顧寧人《日知錄》、周坦然《觀宅四十吉祥相》、周櫟園《因樹屋書影》、王文簡《分甘餘話》、王敬哉《冬夜箋記》、申鳧盟《荊園小語》、鈕玉樵《觚賸》、呂種玉《言鯖》、孫之騄《二申野錄》、高江村《天祿識餘》,而如《通雅》所引之《鹹定錄》,惠棟《漁洋詩訓纂》所引之《品外錄》,則猶未之見也。
其獨成一書者,則有汪伯玉《數錢葉譜》一卷、潘之恆《葉子譜》一卷、《續葉子譜》一卷、黎遂球《運掌經》一卷、龍子猶《牌經十三篇》一卷、《馬弔腳例》一卷,皆明人所著也。
鄭扶曦作混同天牌譜 鄭扶曦作《混同天牌譜》,仍涑水牙牌之目,行弇州馬弔之法。
其人則有樁有閒,其政則有開沖有色樣。
其取名混同天者,以為天道杳茫,同於混沌,或多才而抑鬱,或弇鄙而尊榮,誠不知彼蒼者天,意果何屬?而吾儕必欲以是非可否,與混沌者相攻,則亦何益之有。
曷若模稜俯仰,降志辱身,付可否於兩忘,置是非於不校,模糊落莫,與造物者同遊於混沌之天,聊借樗蒲以消永日耳。
扶曦,名旭旦,歙縣人。
舊譜止三十二扇,其雜牌無對,二六、三六錯對,於義無取。
此增二十四扇,自無而單,自單而重,亦如卦爻之相摩盪也。
注數 牌以白為貴,出色兩扇俱白者最貴,賀十二副,一扇,賀六副,半扇,賀三副。
中間成牌者,白周圍正數,五副之外,仍賀五副。
其餘周圍但有白者,五副之外,仍賀三副,分相,三副之外仍賀三副。
餘凡有白成牌者,每白一方,賀一副。
其天地人和出色,及斷麼、絕天、不同地、不同順、不同雙、小不同等,俱照舊五副六副。
至若對子三副,乾紅墨廿二二副,天地分天廿三四副,亦俱照舊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