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

關燈
講詩書 孝欽後在宮,每日午後,輒集主位【宮中妃嬪也。

    】及宮女等講解史書及《詩》,旬考一次,有獎。

    小內監亦有受課者 八旗家庭教育之禮法 八旗之家庭教育,於禮法最嚴。

    子弟入諸長上之室,朝夕問安,皆侍立,命之坐,不敢坐;所命,聳聽不敢怠;不命之退,不敢退。

    路遇長上,拱手立於旁,俟過而後行;賓至,執役者皆子弟也。

    其敬師也亦然。

    子弟未冠以前不令出門,不得已而出,命老僕隨之,懼其隕越也。

     張楊園家教之嚴 桐鄉張楊園名履祥,有子名維恭,字默斯,未冠時,命暫以幅巾禦寒,默斯不欲。

    隆冬盛寒,囚首露頂,家人患之,託門人姚瑚告楊園,瑚難其辭。

    一日,寒甚,始緻辭曰:「默斯頭凍如此,恐或多疾,奈何?」則厲辭曰:「與之幅巾,彼既不肯,此頭何妨凍落。

    」因言:「年前太福【僕陸慎乳名也。

    】小時,出鎮私買一帽戴之,予見之怒甚,投之於廁,可以待子不如待僕乎?」 朱竹垞析產時之家教 朱竹垞晚年有析產券,其文如下:「竹垞老人雖曾通籍,父子隻知讀書,不治生產,因而家計蕭然,但瘠田荒地八十四畝零。

    今年已衰邁,會同親族,分撥付桂孫、稻孫分管,辦糧收息。

    至于文恪公祭田,原係公產。

    下徐蕩續置蕩七畝,析荒地三分,均存老人處辦糧,分給管墳人飰米。

    孫等須要安貧守分,回憶老人析箸時,田無半畝,屋無寸椽,今存產雖薄,能勤儉,亦可稍供饘粥。

    勿以祖父無所遺,緻生怨尤。

    儻老人餘年再有所置,另以續析。

    」 王匡廬教子 王與敕,字匡廬,家居,不以時義程督子弟,詩、古文各徇其意。

    親串或諷之曰:「諸郎君幸早露頭角,何不令銳力場屋,顧為爾耶?」匡廬怡然曰:「君勿言,彼伏獵侍郎,詎是寧馨物耶。

    」 韓旭亭教子 韓旭亭名是升,司寇崶父也。

    年四十,棄儒冠遊四方。

    其語人曰:「天下事多矣,未有驕盈而不敗者。

    」故謙抑自居,雖僕夫、老媼,必接以溫顏。

    子任封疆而旭亭樸素如故也。

    嘗寄書司寇雲:「餘今年秋收頗佳,所植菽粟,頗足釀酒,筆墨足以代耕,儘有餘享。

    汝所獲廉俸,養妻孥猶有餘貲,切勿貪分外財,緻使七十垂盡之翁被累也。

    」司寇謹守父教,故始終以敬謹受仁宗知遇。

    屢登高位,皆秉家範。

    老遊燕、粵、吳、越,愈輕健,如三四旬人。

    甲戌春,壽八十,仁宗賜匾旌之。

    越二歲,無病終。

     鄭闆橋教子 鄭闆橋嘗誡其子曰:「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

    其不能發達者,鄉裡作惡,小頭銳面,更不可當。

    」又雲:「新招佃地人,必須待之以禮,彼稱我為主人,我稱彼為客戶,主客原是對待之義。

    」又雲:「一夫受田百畝,若再求多,便是占人產業,窮民將何所措手足乎?」 阮文達教子 阮文達公元之子賜卿名福,生於粵督署,一時僚屬餽獻悉令卻去。

    文達占絕句,書小紅椾示之曰:「翡翠珊瑚列滿盤,不教爾手一相拈。

    男兒立志初生日,乳飽飴甘便要廉。

    」 炳半聾教子 炳半聾,光緒間,官都察院筆帖式,有子年十五,晝夜課之讀。

    盡《十三經》矣,更以《國語》、《國策》、《史記》督責之,子不堪其苦,嘔血死。

    妻痛子,亦殞。

    乃大悔,以所居在京師南城外龍樹院之天倪閣,因繪《天倪閣圖冊》以悼亡。

     萬承蒼受胎教 雍、乾朝士,主張陸象山之學者二人:一臨川李侍郎紱,一南昌萬學士承蒼也。

    承蒼有賢母李氏,方孕時,每默祝於影堂曰:「不願生兒為高官,但願負荷先世之學統。

    」以萬先祖如明刑部侍郎虞愷、光祿卿汝言,皆講學於陽明、念庵之門,號為碩儒者也。

    承蒼少入塾,果喜讀宋人講學之書,論者謂得之胎教。

     崑山三徐受母教 崑山三徐之太夫人,顧亭林女弟也,世稱其教子極嚴,課誦恆至夜午不輟。

    三徐既貴,每奉命握文柄,太夫人必以「矢慎矢公,甄擢寒畯」為勗。

    太夫人未六十,立齋已登九列,持節秦中,所識拔多知名士,健庵以編修總裁北闈,果亭以編修典試浙江,皆母教也。

     汪文端受母教 山陽汪文瑞公廷珍,年十二而孤,母程太夫人撫之成立。

    值歲兇,母子日一食,或終日不得食,太夫人終不肯使人知。

    曰:「吾非恥貧,恥言貧耳。

    言貧則疑有求於人,故不為也。

    」歲除無米,使僕索舊逋城外,抵暮歸,無所得,各飲茗一甌,嘗鹽菜數莖,就臥。

    及汪貴,風裁嚴峻,正色立朝,造次必於禮法,太夫人教也。

     尹元孚母作女訓 博野尹元孚侍郎會一母李太夫人,憫民俗怙侈,嘗作女訓質言,為高宗所聞,因禦製五言律一。

    堂額一、楹聯一以賜之。

     錢文端母夜紡授經 嘉興錢文端公母,知書,工繪事,自號「南樓老人」。

    貧時,嘗鬻畫以供饘粥。

    文端承母訓,嘗奏呈《夜紡授經圖》,禦題二絕句,有「嘉禾欲續賢媛傳,不愧當年畫荻人」句。

    又進呈太夫人畫冊,每幅有其父綸光題句,禦題詩十二章,有「子昂題句仲姬畫,頗有今人似昔人」之句。

    禦製《懷舊詩》列錢於五詞臣中,有雲:「少年困場屋,賢母授之經。

    故學有淵源,於詩尤粹精。

    」 畢秋帆母訓子詩 閨秀之能詩詞而學術淵純者,當以太倉張藻為第一。

    藻字子湘,秋帆制府之母也。

    秋帆之撫陝也,留居山東,以詩寄之曰:「讀書裕經綸,學古法政治。

    功業與文章,斯道非有二。

    汝久宦秦中,洊膺封圻寄。

    仰沐聖主恩,寵命九重賁。

    日夕為汝祈,冰淵慎惕厲。

    譬諸欂櫨材,斵小則恐敝。

    又如任載車,失誠則懼躓。

    捫心五夜慚,報答奚所自。

    我聞經緯才,持重戒輕易。

    教敕無煩苛,廉察無苛細。

    勿膠柱糾纏,勿模棱附麗。

    端已厲清操,儉德風下惠。

    大法則小廉,積誠以去偽。

    西土民氣淳,質樸鮮靡費。

    豐、鎬有遺音,人文鬱炳蔚。

    況逢郅治隆,陶甄綜萬類。

    民力久普存,愛養在大吏。

    潤澤因時宜,撙節善調理。

    古人樹聲名,根柢性情地。

    一一踐其真,實心見實事。

    千秋照汗青,今古合符契。

    不負平生學,弗存溫飽志。

    上酬高厚恩,下為家門庇。

    我家祖德詒,箕裘罔或墜。

    痛汝早失怙,遺教幸勿棄。

    歎我就衰年,垂老筋力瘁。

    曳杖看飛雲,目斷泰山翠。

    」其卒也,高宗賜禦書「經訓克家」四字以褒之,故秋帆遺集以「經訓堂」名。

     洪稚存母機聲燈影圖 洪稚存太史亮吉,幼孤貧,母夫人教之讀書。

    一日,稚存從受《儀禮》,至「夫者妻之天」,慟絕良久,呼曰:「吾何戴矣!」遂廢此句。

    稚存貴後,繪《機聲燈影圖》,徧求名輩題詠以表揚之。

     張姜氏教子 陽湖張蟾賓妻姜氏,年二十九而寡,即惠言及琦之母也。

    時惠言四歲,琦方在孕中,女已長,姜氏與女同作女工以自給。

    及惠言九歲,出依世父學,一日,歸已暮,無所得食,遂寢。

    翌日,餓不能起,姜曰:「兒不慣餓,憊耶。

    吾與而姊弟時如此也。

    」夜作針黹,並課二子讀,輒至漏四下始寢。

    事姑能得其歡。

    年五十九卒,時二子已皆知名矣。

     鄂文端誡弟 鄂文端公爾泰當國時,其弟鄂爾奇亦位躋正卿。

    一日,退朝,過爾奇書齋,見陳設都麗,賓從豪雄,甫掀簾,不入而去。

    爾奇急詣問故,庭立責之曰:「汝記我兄弟無屋居祠堂時耶!今偶得志而侈泰若是,吾知禍不旋踵矣。

    」爾奇跪泣謝罪,始已。

    嗣後伺文端往,先藏珍器,屏燕朋,乃敢見。

    然卒為李衞劾奏,以侈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