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德類
關燈
小
中
大
,并於召對時有『伊等係贊襄朕躬,不能聽命於皇太後,伊等請皇太後看摺,亦屬餘多』之語,當面咆哮,目無君上,情形不一而足。
且屢言親王等不可召見,意在離間。
此載垣、端華、肅順之罪狀也。
肅順擅坐禦位,於進內廷當差時,出入自由,目無法紀,擅用行宮內禦用器物,於傳取應用物件,抗違不遵。
並自請分見兩宮皇太後,於召對時,辭氣之間互相抑揚,意在搆釁。
此又肅順之罪狀也。
一切罪狀,均經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面諭議政王、軍機大臣,逐條開列,傳知會議王大臣等知悉。
茲據該王大臣等按律擬罪,將載垣等淩遲處死,當即召見議政王奕訢、軍機大臣戶部左侍郎文祥、右侍郎寶鋆、鴻臚寺少卿曹毓瑛、惠親王、惇親王奕誴、醇郡王奕譞、鍾郡王奕詥、孚郡王奕譓、睿親王仁壽、大學士賈楨、周祖培、刑部尚書綿森,面詢以載垣等罪名,有無一線可原。
茲據該大臣等僉稱『載垣、端華、肅順跋扈不臣,均屬罪大惡極,國法無可寬宥』,並無異辭。
朕念載垣等均屬宗支,以身罹重罪,應悉棄市,能無淚下。
惟載垣等前後一切專權跋扈情形,謀危社稷,是皆列祖列宗之罪人,非獨欺陵朕躬為有罪也。
在載垣等未嘗不自恃為顧命大臣,縱使作惡多端,定邀寬典,豈知贊襄政務,皇考實無此諭,若不重治其罪,何以仰副皇考付託之重,亦何以飭法紀而示萬世?即照該王大臣等所擬,均即淩遲處死,實屬情罪相當。
惟國家本有議親議貴之條,尚可量從末減,姑於萬無可寬貸之中,免其肆市,載垣、端華均著加恩賜令自盡,即派肅親王華封、刑部尚書綿森迅即前往宗人府空室傳旨,令其自盡。
此為國體起見,非朕之有私於載垣、端華也。
至肅順之悖逆狂謬,較載垣等尤甚,亟應淩遲處死,以伸國法而快人心。
惟朕心究有所未忍,著加恩改為斬立決,即派睿親王仁壽、刑部右侍郎載齡前往監視行刑,以為大逆不道者戒。
至景壽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於載垣等竊奪政柄不能力爭,均屬辜恩溺職,穆蔭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已久,班次在前,情節尤重。
該王大臣等擬請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職發往新疆效力,均屬罪有應得。
惟以載垣等兇燄方張,受其箝制,實有難與爭衡之勢,其不能振作,尚有可原。
禦前大臣景壽即革職,仍留公爵並額駙品級,免其發遣;兵部尚書穆蔭即革職,改為發往軍臺效力贖罪;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佑瀛均著即行革職,加恩免其發遣。
欽此。
」是日垣、端自縊,肅以科場、鈔票兩案無辜受害者尤多,都人士聞其將殺,交口稱快,其怨家皆駕車載酒,馳赴西市觀之。
肅身肥面白,以大喪故,白袍布靴,反接置牛車上,過騾馬市大街,兒童驩呼曰:「肅順亦有今日乎!」或拾瓦礫泥土擲之,頃之,面目遂模糊不可辨雲。
將行刑,肅肆口大罵,又不肯跪,劊子以大鐵柄敲之,乃跪下,蓋兩脛已折矣,遂斬之。
少詹事許彭壽疏請治奸黨,詔曰:「前因許彭壽於拿問載垣、端華、肅順時,請查辦黨援,當令指出黨援諸人實迹。
嗣據明白迴奏,形迹最著者,莫如吏部尚書陳孚恩;最密者,莫如侍郎劉琨、黃宗漢等;平日保舉之人,如侍郎成琦、德克津太、候補京堂富績,外間嘖有煩言。
陳孚恩於上年七月,大行皇帝發下硃諭巡幸熱河是否可行,陳孚恩即有『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之語,意在迎合載垣等,當時會議諸臣,無不共見共聞。
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滿、漢大臣中惟令陳孚恩一人免赴行在,是該尚書為載垣等之心腹,即此可見。
黃宗漢於本年春間前赴熱河,皇考召見時,即以危辭力阻回鑾。
迨聞皇考梓宮有回京之信,該侍郎又以京城情形可慮,遍告於人,希冀阻止,其為迎合載垣等,眾所共知。
以上二人,均屬一二品大員,聲名如此狼藉,品行如此卑污,若任其濫廁卿貳,何以表率僚屬?陳孚恩、黃宗漢均著革職永不敘用,以為大僚諂媚者戒。
至侍郎劉琨、成琦、太僕寺少卿德克津太、候補京堂富績,與載垣等雖無交通實據,而或與往來較密,或由伊等保舉,或拜認師生,眾人耳目共見共聞,何能置之不議。
劉琨、成琦、德克津太、富績均著即行革職。
許彭壽糾劾各節,朕早有所聞,用特懲一儆百,期於力振頹靡。
載垣、端華、肅順三人事權所屬,諸臣等何能與之絕無幹涉,此後惟有以寬大為念,不咎既往。
爾諸臣亦毋須再以查辦奸黨等事紛紛陳請,緻啟訐告誣陷之風。
惟當各勤厥職,爭自濯磨,守正不阿,毋蹈陳孚恩等惡習,朕實有厚望焉。
」未幾,查鈔肅順家,得陳孚恩手書,有不臣語,乃復逮戍伊犂。
先是,載垣等擬進年號,曰祺祥,已頒憲矣,有言其意義重複者,遂置不用。
初九日甲子昧爽,穆宗禦正殿,即位,以明年為同治元年,上母後皇太後尊號曰慈安皇太後,聖母皇太後尊號曰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
文宗容納陸禦史之直諫 鹹豐季年,雛伶朱蓮芬善崑曲,能作小詩,工楷法,文宗嬖之,不時傳召。
有陸禦史者,亦狎之,因不得常見,遂直言極諫。
文宗閱之,不加罪,大笑曰:「陸都老爺醋矣。
」即批其摺雲:「如狗啃骨,被人奪去,豈不恨哉。
欽此。
」浙撫王有齡之父為雲南昆明知縣,所用簽稿門丁,即兩江總督何桂清之父。
有齡幼時讀書署中,桂清亦伴讀,聰穎異常,欲就試而無籍,乃占籍昆明,就試焉,遂補諸生,十八歲入翰林。
鹹豐己未,督兩江,有齡時亦由鹽大使升至江蘇布政使矣。
杭城陷,巡撫羅遵殿殉難,何薦有齡可勝任。
摺初上,文宗硃批,連書「王有齡王有齡王有齡」九字;摺再上,批雲:「爾但知有王有齡耳?」摺三上,言「有齡如負委任,請治臣濫保之罪」,於是遂簡有齡為浙撫。
德宗自述 德宗嘗語德菱女士雲:「朕一生所處皆逆境,居嘗鬱鬱,且幼時體弱,讀書不多,而性好音樂。
」又雲:「朕惟欲求我國之強盛發達也,每聞各省偏災,輒憂形於色。
」德菱且曾授德宗以批阿娜之華爾子簡調及英文。
德宗思得氣節之士 故事,廷試貢士,閱卷大臣擬前十本進呈,候欽定,然後拆彌封姓名宣布,往往如所擬名次,不更動也。
光緒乙未殿試,德宗念國步多艱,思得氣節之士而用之,四川駱成驤名在第十,見其卷中有「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二語,大賞之,拔置第一。
德宗保全言官 德宗既親政,以頤和園為頤養母後之所,間日往請安,每日章疏上閱後,皆封送園中。
丁酉年,惲毓鼎附片劾太監牛姓在外招權納賄,請嚴懲以符祖制。
牛姓者,頤和園親近小閹也。
帝示翁同龢曰:「此疏若為太後所見,言官禍且不測,朕當保全之。
」乃撤去附片,僅以正摺呈園。
德宗戊戌新政 光緒戊戌正月初六日,德宗以給事中高爕曾請設武備特科,因特諭飭軍機大臣會同兵部參酌中外兵制議奏。
又諭:「貴州學政嚴修請設專科,所稱一為歲舉,一為特科,先特科,後歲舉。
特科約六事:一內政,為考求方輿險要、郡國利病、民情風俗者;二外交,為考求各國政事、條約公法、律例章程者;三理財,為考求稅則、礦務、農功、商務者;四經武,為考求行軍布陣、管駕測量者;五格物,為考求中西算術、聲光化電者;六考工,為考求各物製造工作者。
由三品以上京官及督撫學政各舉所知,無論已仕未仕,註明其專長,在保和殿試以策論,嚴定去取,評列等第,覆試後引見候擢,此為經濟特科。
以後或十年或二十年一舉,不拘常例。
歲舉則每屆鄉試年分,由學政調取新增算學、藝學各書院學堂高等生監,錄送鄉試,初場專門,次場時務,三場仍《四書》文。
凡試者,名曰經濟科,中貢士者,亦一體覆試殿試朝考等語。
飭總理衙門議奏。
」四月二十八日,召見康有為、張元濟。
五月初五日,諭:「自下科始,鄉、會試及生童歲科各試,一律改試策論。
」十六日,諭飭兩江總督劉坤一查明上海農學會章程,咨送總理衙門查核頒行,並編譯外洋農學諸書。
十七日,諭飭獎賞各省士民若有新書及以新法製成新器果係足資民用者,所製之器,酌定年限,準其專利。
有能獨力創建學堂、開闢地利、興造槍砲各廠,有裨於興國殖民之計者,著照軍功例給予特賞。
二十九日,諭飭迅印馮桂芬《校邠廬抗議》千部,送軍機處。
六月初一日,諭飭鄉、會試仍為三場,一場試中國史事論,二場試時務策各五道,三場試《四書》義二篇、《五經》義一篇。
首場中額十倍錄取,二場三倍錄取,取者始準試次場,每場發榜一次,三場畢,如額取中。
歲科試生童,先試經古一場,專以史論時務命題,正場試以《四書》、《五經》義各一篇。
至詞章楷法,當先期降旨考試,偶一舉行,不為常例。
嗣後一切考試,不得憑楷法之優劣為高下。
七月初三日,諭飭嗣後殿試,即量為授職,停止朝考。
初六日,諭準主事康有為所呈京師設立農工商總局,派直隸霸昌道端方、直隸候補道徐建寅、吳懋鼎等督理。
十三日,諭準湖南巡撫陳寶箴奏保湖南候補道夏獻銘、黃炳離,前內閣學士陳寶琛,侍讀楊銳,禮部主事黃英采,刑部主事劉光第,廣東候補道楊樞、王秉恩,江蘇候補道歐陽霖、杜俞、柯逢時,江西候補道惲祖祁,湖北候補道徐家幹、薛華培、左孝同來京預備召見。
十四日,諭飭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等衙門,歸併內閣及禮、兵、刑等部辦理。
湖北、廣東、雲南三省巡撫
且屢言親王等不可召見,意在離間。
此載垣、端華、肅順之罪狀也。
肅順擅坐禦位,於進內廷當差時,出入自由,目無法紀,擅用行宮內禦用器物,於傳取應用物件,抗違不遵。
並自請分見兩宮皇太後,於召對時,辭氣之間互相抑揚,意在搆釁。
此又肅順之罪狀也。
一切罪狀,均經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面諭議政王、軍機大臣,逐條開列,傳知會議王大臣等知悉。
茲據該王大臣等按律擬罪,將載垣等淩遲處死,當即召見議政王奕訢、軍機大臣戶部左侍郎文祥、右侍郎寶鋆、鴻臚寺少卿曹毓瑛、惠親王、惇親王奕誴、醇郡王奕譞、鍾郡王奕詥、孚郡王奕譓、睿親王仁壽、大學士賈楨、周祖培、刑部尚書綿森,面詢以載垣等罪名,有無一線可原。
茲據該大臣等僉稱『載垣、端華、肅順跋扈不臣,均屬罪大惡極,國法無可寬宥』,並無異辭。
朕念載垣等均屬宗支,以身罹重罪,應悉棄市,能無淚下。
惟載垣等前後一切專權跋扈情形,謀危社稷,是皆列祖列宗之罪人,非獨欺陵朕躬為有罪也。
在載垣等未嘗不自恃為顧命大臣,縱使作惡多端,定邀寬典,豈知贊襄政務,皇考實無此諭,若不重治其罪,何以仰副皇考付託之重,亦何以飭法紀而示萬世?即照該王大臣等所擬,均即淩遲處死,實屬情罪相當。
惟國家本有議親議貴之條,尚可量從末減,姑於萬無可寬貸之中,免其肆市,載垣、端華均著加恩賜令自盡,即派肅親王華封、刑部尚書綿森迅即前往宗人府空室傳旨,令其自盡。
此為國體起見,非朕之有私於載垣、端華也。
至肅順之悖逆狂謬,較載垣等尤甚,亟應淩遲處死,以伸國法而快人心。
惟朕心究有所未忍,著加恩改為斬立決,即派睿親王仁壽、刑部右侍郎載齡前往監視行刑,以為大逆不道者戒。
至景壽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於載垣等竊奪政柄不能力爭,均屬辜恩溺職,穆蔭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已久,班次在前,情節尤重。
該王大臣等擬請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職發往新疆效力,均屬罪有應得。
惟以載垣等兇燄方張,受其箝制,實有難與爭衡之勢,其不能振作,尚有可原。
禦前大臣景壽即革職,仍留公爵並額駙品級,免其發遣;兵部尚書穆蔭即革職,改為發往軍臺效力贖罪;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佑瀛均著即行革職,加恩免其發遣。
欽此。
」是日垣、端自縊,肅以科場、鈔票兩案無辜受害者尤多,都人士聞其將殺,交口稱快,其怨家皆駕車載酒,馳赴西市觀之。
肅身肥面白,以大喪故,白袍布靴,反接置牛車上,過騾馬市大街,兒童驩呼曰:「肅順亦有今日乎!」或拾瓦礫泥土擲之,頃之,面目遂模糊不可辨雲。
將行刑,肅肆口大罵,又不肯跪,劊子以大鐵柄敲之,乃跪下,蓋兩脛已折矣,遂斬之。
少詹事許彭壽疏請治奸黨,詔曰:「前因許彭壽於拿問載垣、端華、肅順時,請查辦黨援,當令指出黨援諸人實迹。
嗣據明白迴奏,形迹最著者,莫如吏部尚書陳孚恩;最密者,莫如侍郎劉琨、黃宗漢等;平日保舉之人,如侍郎成琦、德克津太、候補京堂富績,外間嘖有煩言。
陳孚恩於上年七月,大行皇帝發下硃諭巡幸熱河是否可行,陳孚恩即有『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之語,意在迎合載垣等,當時會議諸臣,無不共見共聞。
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滿、漢大臣中惟令陳孚恩一人免赴行在,是該尚書為載垣等之心腹,即此可見。
黃宗漢於本年春間前赴熱河,皇考召見時,即以危辭力阻回鑾。
迨聞皇考梓宮有回京之信,該侍郎又以京城情形可慮,遍告於人,希冀阻止,其為迎合載垣等,眾所共知。
以上二人,均屬一二品大員,聲名如此狼藉,品行如此卑污,若任其濫廁卿貳,何以表率僚屬?陳孚恩、黃宗漢均著革職永不敘用,以為大僚諂媚者戒。
至侍郎劉琨、成琦、太僕寺少卿德克津太、候補京堂富績,與載垣等雖無交通實據,而或與往來較密,或由伊等保舉,或拜認師生,眾人耳目共見共聞,何能置之不議。
劉琨、成琦、德克津太、富績均著即行革職。
許彭壽糾劾各節,朕早有所聞,用特懲一儆百,期於力振頹靡。
載垣、端華、肅順三人事權所屬,諸臣等何能與之絕無幹涉,此後惟有以寬大為念,不咎既往。
爾諸臣亦毋須再以查辦奸黨等事紛紛陳請,緻啟訐告誣陷之風。
惟當各勤厥職,爭自濯磨,守正不阿,毋蹈陳孚恩等惡習,朕實有厚望焉。
」未幾,查鈔肅順家,得陳孚恩手書,有不臣語,乃復逮戍伊犂。
先是,載垣等擬進年號,曰祺祥,已頒憲矣,有言其意義重複者,遂置不用。
初九日甲子昧爽,穆宗禦正殿,即位,以明年為同治元年,上母後皇太後尊號曰慈安皇太後,聖母皇太後尊號曰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
文宗容納陸禦史之直諫 鹹豐季年,雛伶朱蓮芬善崑曲,能作小詩,工楷法,文宗嬖之,不時傳召。
有陸禦史者,亦狎之,因不得常見,遂直言極諫。
文宗閱之,不加罪,大笑曰:「陸都老爺醋矣。
」即批其摺雲:「如狗啃骨,被人奪去,豈不恨哉。
欽此。
」浙撫王有齡之父為雲南昆明知縣,所用簽稿門丁,即兩江總督何桂清之父。
有齡幼時讀書署中,桂清亦伴讀,聰穎異常,欲就試而無籍,乃占籍昆明,就試焉,遂補諸生,十八歲入翰林。
鹹豐己未,督兩江,有齡時亦由鹽大使升至江蘇布政使矣。
杭城陷,巡撫羅遵殿殉難,何薦有齡可勝任。
摺初上,文宗硃批,連書「王有齡王有齡王有齡」九字;摺再上,批雲:「爾但知有王有齡耳?」摺三上,言「有齡如負委任,請治臣濫保之罪」,於是遂簡有齡為浙撫。
德宗自述 德宗嘗語德菱女士雲:「朕一生所處皆逆境,居嘗鬱鬱,且幼時體弱,讀書不多,而性好音樂。
」又雲:「朕惟欲求我國之強盛發達也,每聞各省偏災,輒憂形於色。
」德菱且曾授德宗以批阿娜之華爾子簡調及英文。
德宗思得氣節之士 故事,廷試貢士,閱卷大臣擬前十本進呈,候欽定,然後拆彌封姓名宣布,往往如所擬名次,不更動也。
光緒乙未殿試,德宗念國步多艱,思得氣節之士而用之,四川駱成驤名在第十,見其卷中有「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二語,大賞之,拔置第一。
德宗保全言官 德宗既親政,以頤和園為頤養母後之所,間日往請安,每日章疏上閱後,皆封送園中。
丁酉年,惲毓鼎附片劾太監牛姓在外招權納賄,請嚴懲以符祖制。
牛姓者,頤和園親近小閹也。
帝示翁同龢曰:「此疏若為太後所見,言官禍且不測,朕當保全之。
」乃撤去附片,僅以正摺呈園。
德宗戊戌新政 光緒戊戌正月初六日,德宗以給事中高爕曾請設武備特科,因特諭飭軍機大臣會同兵部參酌中外兵制議奏。
又諭:「貴州學政嚴修請設專科,所稱一為歲舉,一為特科,先特科,後歲舉。
特科約六事:一內政,為考求方輿險要、郡國利病、民情風俗者;二外交,為考求各國政事、條約公法、律例章程者;三理財,為考求稅則、礦務、農功、商務者;四經武,為考求行軍布陣、管駕測量者;五格物,為考求中西算術、聲光化電者;六考工,為考求各物製造工作者。
由三品以上京官及督撫學政各舉所知,無論已仕未仕,註明其專長,在保和殿試以策論,嚴定去取,評列等第,覆試後引見候擢,此為經濟特科。
以後或十年或二十年一舉,不拘常例。
歲舉則每屆鄉試年分,由學政調取新增算學、藝學各書院學堂高等生監,錄送鄉試,初場專門,次場時務,三場仍《四書》文。
凡試者,名曰經濟科,中貢士者,亦一體覆試殿試朝考等語。
飭總理衙門議奏。
」四月二十八日,召見康有為、張元濟。
五月初五日,諭:「自下科始,鄉、會試及生童歲科各試,一律改試策論。
」十六日,諭飭兩江總督劉坤一查明上海農學會章程,咨送總理衙門查核頒行,並編譯外洋農學諸書。
十七日,諭飭獎賞各省士民若有新書及以新法製成新器果係足資民用者,所製之器,酌定年限,準其專利。
有能獨力創建學堂、開闢地利、興造槍砲各廠,有裨於興國殖民之計者,著照軍功例給予特賞。
二十九日,諭飭迅印馮桂芬《校邠廬抗議》千部,送軍機處。
六月初一日,諭飭鄉、會試仍為三場,一場試中國史事論,二場試時務策各五道,三場試《四書》義二篇、《五經》義一篇。
首場中額十倍錄取,二場三倍錄取,取者始準試次場,每場發榜一次,三場畢,如額取中。
歲科試生童,先試經古一場,專以史論時務命題,正場試以《四書》、《五經》義各一篇。
至詞章楷法,當先期降旨考試,偶一舉行,不為常例。
嗣後一切考試,不得憑楷法之優劣為高下。
七月初三日,諭飭嗣後殿試,即量為授職,停止朝考。
初六日,諭準主事康有為所呈京師設立農工商總局,派直隸霸昌道端方、直隸候補道徐建寅、吳懋鼎等督理。
十三日,諭準湖南巡撫陳寶箴奏保湖南候補道夏獻銘、黃炳離,前內閣學士陳寶琛,侍讀楊銳,禮部主事黃英采,刑部主事劉光第,廣東候補道楊樞、王秉恩,江蘇候補道歐陽霖、杜俞、柯逢時,江西候補道惲祖祁,湖北候補道徐家幹、薛華培、左孝同來京預備召見。
十四日,諭飭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等衙門,歸併內閣及禮、兵、刑等部辦理。
湖北、廣東、雲南三省巡撫